酒泉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2-10张慧
张慧
种业作为农业“芯片”,不仅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先导性工程,关系着亿万农民持续增收增产、关系着保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关系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对酒泉种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培育壮大酒泉优势特色种业产业,加快推进酒泉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作为农业“芯片”,不仅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同时也是建设新型现代农业的先导性工程,关系着亿万农民持续增收增产、保持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种业振兴决策部署,酒泉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种业强市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和世界级蔬菜花卉种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始终秉持建设国家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的战略定位,坚持守正创新自主研发,以建立国家级高标准种子基地为抓手,以提升政府监管能力为政策保障,建立完善政策规划,强化项目政策扶持,为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酒泉市种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酒泉市立足自身种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地域优势,不断加大品种培育范围,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持续扩大生产基地,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酒泉市共审定登记各类农作物品种1000多个,其中审(认)定玉米品种239个、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品种近900个,初步形成以敦煌种业玉米、华美种业蔬菜、同庆种业向日葵、希望种业西葫芦、大业草业牧草为代表的科研体系,拥有“蓝翔园艺”“希望瑞丰”“敦煌飞天”等花卉、蔬菜、玉米品牌20多个,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国家主要良种繁育基地。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2021年全市制种面积55.8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6%,制种基地涉及6个县市区的38个乡镇、260个村,通过认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村130个,主要为瓜菜、花卉和玉米制种,已成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重要基地,肃州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也是目前我国第一个以蔬菜为主的国家级产业园区。建成了以肃州区、金塔县和玉门市为主的高效玉米瓜菜花卉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年产种量达1亿公斤以上,是我国产业规模最大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
(二)制种企业数量稳步增长。目前,种子企业经过许可的有198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总资产达100亿元以上。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年销售1亿元以上企业3家,年销售5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玉米种子生产企业27家,蔬菜种子生产企业186家(其中“双证”企业15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市级12家。
(三)市场占额率节节攀升。据统计,國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荷兰、美国、日本、法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年在酒泉制种。目前,酒泉市为国外代繁的蔬菜、花卉制种面积占总量的52%,涉及十大类5500多个品种,各类农作物种子年产量达1.2亿公斤,其中花卉种子占国内需求量的70%以上、瓜菜种子占50%以上,部分作物如向日葵、西葫芦种子超过80%。
(四)制种产业效益日渐凸显。制种农户规模已达7.2万户,熟练掌握制种技术的专业农民技术员已达到12万人。2021年,酒泉市各类种子产量12.51万公斤,农民制种收益达22.60亿元,同比增加5.1亿元,农民来自制种产业的收入人均达到4000元左右,网室制种、杂交番茄、杂交甜椒等高价值作物亩收入在万元以上,制种收入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并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五)种质资源保护持续推进。经过多年的代繁制种,富集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亲本繁殖材料和品种。据不完全统计,种子企业代繁的瓜类蔬菜品种(组合)达2600多个,花卉品种(组合)达3000多个,敦煌种业研究院依托全国科研院所和市农科院共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达9.5万余份,种质资源优势突出。目前,酒泉市建成玉米、蔬菜、花卉、草莓种质资源库各1个,收集储存各类种质资源11.5万份,为科技创新和品种研发积累了珍贵的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种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玉米、蔬菜、花卉三大种业发展布局还需优化,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种子协会等“国字号”机构团队的沟通协作力度不够,分析中央和省、市种业政策背景及国内外种业发展现状还不够深入,急需精准编制出台种业发展各项细则措施,打造世界级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和全国种业基地监管善治之区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还要进一步完善,基地建管与支撑发展的政策规划体系还需健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统筹整合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制种大县等农业项目的力度有待提高,以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经过两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制种大县建设项目,改造提升制种基地约20万亩,由于前期土地整理的项目分散在发改、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没有社会、企业投资,亩均投入只有1200元左右,有限的资金只用于渠道、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有待提高。
(二)育种创新能力薄弱,研产销脱节。种子企业“散、弱、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少,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种的仅有20家,成立研发机构的不到200/0,敦煌种业、华美等个别企业虽有自主品牌,但受区域所限,研发品种市场占有率低,没有议价话语权,种子外贸价格达不到国外种企销售价格的10%,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有育种能力的20家企业中建有种质资源库的5家,且建设标准不高、信息化程度低、资源存量少、保存质量差,当地种质资源丧失、国外种质资源流失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更好的保护利用。种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研发投入不足,长期以代繁制种为主,生产的种子90%以上经过初加工后散装交付委托方,微薄的利润难以支撑和满足品种研发资金投入所需。部分企业品种选育走简单模仿的捷径,使育成的品种同水平重复、同质化问题突出,如选育登记的向日葵品种虽占到全国向日葵登记品种的一半,但因“同品异名”“一品多名”,已被列入专项整治行动给予全面清退,至目前已清退70余个。四是自育品种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足,如“同庆3号”向日葵、“PT105”辣椒、“瑞丰九号”西葫芦等品种,虽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但不足自育品种的百分之一。
(三)基地标准化不高,种子质量参差不齐。制种基地基础条件差,核心区大都在沿山冷粮灌区,土地落差大、碎片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灌溉保障能力弱,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不高,仍以家庭承包分散生产为主,规模化生产企业数量少、制种作物品种杂,单一品种制种面积小,种植基地及农户分散,致使同一制种区内不同企业、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的生产和同一品种在不同基地生产等交叉穿插、无序渗透现象普遍。联结机制不健全,制种生產基本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存在“一企多村”或“一村多企”制种问题,部分制种户诚信意识淡薄,存在放宽技术要求、降低质量标准、哄抬基地价格和不守合同、不按技术规程制种等问题,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企业、农户效益。多年重茬种植和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落实不力,造成土壤中的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质种类、数量逐年增多,危害日益严重。
(四)企业实力有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培育的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投资规模不大、科技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较少。198家制种企业中,除敦煌种业外,真正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到20家,基本以代繁生产为主,企业规模和实力十分有限,普遍存在科研实力薄弱,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科技创新水平有限等现象。部分名为科研,实质上在进行简单的复制,属于实质性派生品种,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真正称得上龙头企业的凤毛麟角,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仅有3家。
(五)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市场监管难度大。部分制种企业之间无序竞争问题较为突出,套牌侵权、抢购套购、撬抢基地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制种农户法律意识、诚信意识淡薄,留种倒卖问题严重,造成亲本流失,许多知名种企不愿在酒泉制种,严重影响了酒泉市制种基地声誉。种子管理人员少、执法力量不足.监管不到位,加之种子侵权案件取证难、费用高、缺乏法定赔偿标准等,无证生产、私繁滥制等违法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监管难度大,法规机制不健全,《种子法》规定“只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的,不需要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这给无证生产、制种投机者提供了从事制种的良机,无证生产的个人、组织压价抢单、抢撬基地、私繁滥制、抢购套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立足建设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和世界级蔬菜花卉种业基地目标定位,结合全市种业资源和产业基础,统筹规划特色作物制种,建设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布局合理、高产高效、优质安全,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种业产业格局,推动特色作物制种向优势区聚集。多元投入,提升基地标准。大力推进高标准种子农田建设,引导项目集中向种子基地倾斜,力争70%以上种子生产基地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多方争取,加大项目建设。根据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申报指南,集中谋划一批种业项目,充实完善种业项目库项目,为种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多点发力,强化政策扶持。对通过国家级审定品种、取得农作物新品种权的企业落实奖励补助政策,推动“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迈进。
(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培育种业发展动力。引导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集聚,从根本上解决酒泉市种子企业多、小、散、弱问题,实现抱团发展。坚持引大引强制种龙头,利用其技术、品种、资金、管理优势,大力拓展市场,扩大产业份额,提升产业效益,让龙头企业成为引领种业发展的主体。酒泉市企业无论从企业规模、发展质量、科技装备、产业链条上看都有差距,直接影响了全市种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发挥骨干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推动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企业整合,通过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依托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品牌。加强特色作物品种推介,打响“酒泉种子”区域性公共品牌和“酒泉种博会”会展品牌,把资金技术、高新品种、精尖人才“请进来”,鼓励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种业竞争力。
(三)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始终坚持“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发展理念,持续增强育种能力,强力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构建以企业商业化育种为主的育种体系。依托搜集近缘野生种、稀有农家品种、地方特色作物品种等多渠道路径,深度挖掘种质资源,增强原始创新动力。联合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开展种质资源优异性状挖掘、功能性基因克隆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攻克种子种苗工厂化生产繁育技术难题。加大特色作物良种研发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品种退化难题,推动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增加突破性品种供给,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优势种业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建立完善市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依托股份制研发机构,进一步激发研发活力,促进育种专业人才向企业流动,翻探索科研人员或课题组整建制到企业开展育种协作攻关新模式,促进种质资源高效利用。
(四)聚力打造标准化基地,夯实种业发展基础。通过国家项目引导、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企业社会投入,推进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以土地整理为抓手推动土地流转,进而促进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打造种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完善特色作物种子的管理登记制度,通过加强高标准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吸引优势企业落户,解决种业管理难题,放大基地优势,扩大基地知名度。加快推进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落实种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全面推广种子包装“二维码”,实现基地落实、种子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员额信息数据化,真正做到种子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确保种子质量可追溯。
(五)强化市场监管治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立完善制种基地管理办法、种子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明确企业基地准入、规模授信、合同审查、公开公示、诚信黑榜、责任追究等要求。加强制种基地监管,推行“镇、村、组、企业”四级承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预防涉种违法行为发生,做到监管不留死角。加强种业执法队伍建设和常态化执法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公、检、法、监委、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联动办案机制,重点加大对种子生产基地和购销环节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套牌侵权、无证生产、未审先推等种业领域违法犯罪,维护企业和制种农户合法权益。持续推进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