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3-12-10徐宏玉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译林课外阅读文本

☉徐宏玉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阅读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英语学科的特点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而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模式,可以提升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采用课内外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不断增强阅读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的生活视野得到拓展。

一、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意义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性情,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并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在阅读中还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辨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观察与思考,进而逐渐形成自己对文章内容特有的见解。而采用课内外融合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完善的人格,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课内外阅读方式还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形成观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

教师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巧妙运用到生活中,进而将英语的现实生活价值体现出来。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在阅读文本时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而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特有的观点,并能够对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及抒发的情感进行客观的评价,最终完成由浅入深的学习目的。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推动了学生的广泛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对世界正确的认识,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拓展。

二、开展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策略方面

课内阅读中出现的文本材料通常比较单一,学生难以在教材文本中进行更多的选择。因此,学生难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感。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时,需要基于课本阅读材料,为学生寻找与教材阅读文本相匹配的内容,并利用课外阅读文本为课内阅读做好铺垫。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需要将课外材料与课内主题相关联,要对课内外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及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以此来帮助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本中去,进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互统一,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转化为阅读素养。

1.文本主题意义的融合

教师往往会在新课结束后为学生选择相对应的课外阅读文本。因此,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与课堂教学文本主题意义相匹配的文本,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英语知识的深刻记忆,还能够拓展并延伸学生的阅读知识[1]。教师需要重新统整课内外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整体化设计课内外阅读单元材料。阅读话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匹配度,即课内外阅读材料的话题需要建立在大体一致的方向上,并且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联系。学生在较高水平的课内外阅读主题学习中,能提升阅读文本的自信心及驾驭度,学生在较强的阅读学习中也会顺利展开文本阅读。

例如,在对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2B 中Unit4《I have big eyes》进行教学时,该单元的教学主题为五官认识,教学的目标则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英语描述自己或别人的五官。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学习产生更熟练的感觉,并使学生在丰富的阅读素材中提升对该单元文本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与我国香港朗文英语一年级中Chapter 6《Look at me》中的文本相融合。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课外材料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描述五官,还拓展了在牛津译林教材中所没出现的knees、head、toes、shoulders等五官单词,以此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教师在教学本单元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与该教学主题有关的英语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学生在英文歌曲的吸引下提升了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认识了该单元教学的主题意义。

2.知识框架之间的融合

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5A中Unit5《What do they do》与绘本《Who’s who at school》进行融合为例,小学英语牛津译林版教材中这一课的主要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一些与职业有关的单词,并且学会句型“What do they do?What does he/she do?”以及如何对这些句型进行回答,而在绘本《Who’s who at school》中所出现的句型为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用法,在相同的知识框架中非常适合进行阅读教学的融合。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学习各种职业概念,随后再引入教材中Su Hai 及Mike 父母职业的畅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会有关职业的单词。接着,教师通过对课堂上所学英语句型“What is she?”“Where is she?”“What does she do?”等,引导学生对课文和绘本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并且让学生能够从情感上体验到每一份职业均是辛苦的,都需要得到大家的尊重。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有关清洁工的图片,帮助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来完成对知识的有效迁移与运用。在开展课内外融合阅读时,教师可以融合单元主题意义或知识框架,也可以尝试对其他方面的融合。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外阅读资源比较有限,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对英语教学活动安排进行及时调整,为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以此将课内外阅读融合落到实处,为学生今后的英语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辅助策略方面

1.构建教学共同体,创建阅读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需要在班级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乐于分享的阅读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氛围中进行阅读文本的分享,使学生对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产生真正的感知;其次,要将阅读材料从自用转变为分享,在构建的教学共同体中,最重要的就是“共享”[2]。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设置英语读书角,并且优化读书角的环境布置,让学生在舒适的阅读环境中自由完成对课外文本的交流、分享;再次,需要将固化的阅读方法转变为灵活的阅读方法,在所构建的阅读共同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以此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创生;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与结果中需要融合教师的教学评价。例如,在开展前期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不同学生的阅读现状为他们构建相对应的阅读档案,档案中需要教师记录并评价学生每个阅读时期的情况,评价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这样的目的,能够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均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并且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寻找衔接点,拓展课堂面

在小学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所出现的众多教学内容都与课内外阅读材料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教师所开展的课内外阅读模式下,能够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技巧。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还不具备丰富的英语学习经验。因此,导致他们会随意选择英语阅读材料。作为英语教师而言,需要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为他们选择一些与英语教材阅读材料具有衔接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推荐的课外读物中提升自己的英语阅读技巧,在自己进行阅读时能够有效使用所学到的阅读技巧[3]。教师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需要以教材出发选择课外读物。例如,完成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6A 中Unit2《What a day!》的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以下绘本:《A Stormy Night》《It is Raining》《Snow》等等,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领悟到天气变化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三)指导课外阅读,创建公共平台

教师需要为学生开设与阅读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果教师仅仅只是依赖于教材文本开展阅读教育工作是难以取得效果的。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构建阅读指导平台,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融合。教师所构建的主题活动范围可以围绕阅读材料选择、阅读兴趣激发以及阅读方法指导等方面开展,以此使学生能够进行更高效的阅读[4]。教师还需要对过程性反馈引起注意。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因此,他们不能对所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自主解决,而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越来越多的问题,那么也会逐渐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公平反馈的平台,使学生能够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为学生构建一个班级英语学习平台,教师在英语学习平台中可以每周为学生发布相对应的英语阅读打卡任务,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打卡,并将自己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反馈到英语学习平台中,而教师则需要及时针对学生所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与同伴进行问题互助解答,并对主动解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能够对阅读他人推荐文本起到鼓励作用,学生的答疑潜能也能够得到激发,进而使学生获得语言思维品质并产生良性竞争意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划分小组,并对每个小组的学生发放阅读记录表,以每周轮流的方式让学生记录小组成员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关系,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四)拓展展示空间,促进阅读评价的形成

教师可以在班级的英语角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班级中的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定期公布这些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并针对最具人气的作品给予奖励[5]。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浓厚的英语阅读氛围,同时提升学生完成阅读的自信,学生将会带着更多的积极性参与到英语阅读中去。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课堂表演平台。爱模仿、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展示的静态平台外,还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化的英语阅读展示平台,以动静结合的方式使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得到真正的实现。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进行分级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完成对绘本的阅读,并在阅读后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英语故事表演比赛。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英语故事表演比赛中将会带着高涨的情绪积极参与进来,并在合作的模式中,将为英语故事配音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以此来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英语阅读是一个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及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采用课内外融合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体验文本的感情并领悟文本主题。课外阅读延伸拓展了英语语言的学习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更新课内阅读的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译林课外阅读文本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以译林版《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The Amazon Rainforest: a Natural Treasure”为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