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提问科学引导研究

2023-12-10万雅君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新课改内容评价

☉万雅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概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需要教师将抽象的事物与推导逻辑相结合,以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来处理问题。新课改教学主张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本文通过研究数学提问的科学引导方法,以便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能力。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提问科学引导的重要性

(一)树立正确的思考方向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未发育完全,逻辑思维能力还很有限,教师要做好积极引导工作,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能够很好地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逻辑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科学引导学生提问,能够了解当前学生对数学问题和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出现的解题偏差,为其提供多样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在作业中直接写出答案,更具有教学实效性[1]。

(二)有利于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能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及时地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获得反馈,根据实际学情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案。另外班级内的学生较多,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加大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能够专项性、针对性、差异性地设置问题,弥补学生的短板,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让其及时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充分发挥课堂提问所具备的教学反馈作用。

(三)加大师生之间互动性

数学学科由于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推导问题,因此,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加之受过去“填鸭式”数学教学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而通过采用学生提问并科学引导的方式,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便于教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能够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讲解知识枯燥、难以理解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情感调动。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提问类型单一

根据提问目的不同,当前将小学数学提问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识记型;第二,理解型;第三,应用型;第四,分析型;第五,评价型;第六,创造型。根据资料表明,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类型集中于理解型问题和识记型问题之上,占比达到了70%。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中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未能够按照新课程改革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问类型过于单一[2]。

(二)提问模式固定

根据提问模式划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问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教师随机指定学生提问;第二,教师指定举手学生提问;第三,学生提问教师;第四,教师面向全体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时间。据资料显示,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主要的提问模式为教师指定举手学生提问,并且占比高达68.90%,这种提问方式不能面向全体,所获得的教学反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并且教师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也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

(三)提问内容枯燥

依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主要的提问类型进行研究,教师将提问内容主要设定在了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思路、方法、步骤上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提问内容中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仅占9.60%。这也充分反映出了教师在提问时未能将提问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相联系,在应试教育方面的意图趋向更加明显,忽略了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未能充分践行新课改教育理念,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较差。

(四)评价方式机械

课堂提问主要起教学反馈的作用,教师应在提问结束以后加大评价,从而检查教学效果,提升专业化水平,正视学生的不足。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反馈评价方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都使用了机械式评价方式,具体表现为:当教师提问时,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惯性地使用“很好”“你真棒”等语句进行评价,而没有进行二次的追问,也没有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过程评价,过于注重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千篇一律,不符合现代教育需求。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生提问科学引导有效对策

(一)明确提问目的

教师要先明确在课堂之中提问的目的,依照学情设计提问内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根据上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符合新课改标准及特征的提问类型特点归纳如下:

第一,启发性。教师在做好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学习任务转换为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无论是举手提问模式、思考提问模式、学生向老师提问模式等,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便于教师把控整体教学方向[3]。建议教师采用“问题串”式的提问模式,将提问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地展开,提高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第二,多样性。数学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所有的解题思路都不是固定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设置多样性的提问类型,问题之中应包含理论知识体系,更应该具有实际解题意义。例如,理解性提问、运用性提问、综合性提问等,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积极拓展学生的思路,在课堂之中大胆构想,并设置设问、反问以及二次追问等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部分应用题可以设置多种解题形式,像计算法、文字解读法、线段图法等,提高内容设计的灵活性,适当地在基础内容之上增加难度。加大对学情的调研,设立有针对性的问题,减少对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结合教材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新版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知识内容过于抽象的问题,增加了许多的“助读系统”,像插画以及导读等内容,提高了教材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导读系统的运用,结合教材实际和课程特点进行提问,实现基础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一课,其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面积,还要明白各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在课本之中,利用了我国多个风景名胜来进行公顷单位的列举,而在公顷转化为平方米时,教师则可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空间,像教室、公园、广场等与其进行对比,确定好对比对象的面积,可以用“一个杭州西湖等于几个教室?”这种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单位,提高对单位换算的认识,并可以通过类比、画图等形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次,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意识,教师则可在同一问题之上做数学知识的深入猜想、推理与验证。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一课中,课本首先提出问题:“小芳做3 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接着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教师在引导提问中可效仿这种方式,当学生计算完一个问题之后,紧接着增加难度,提出另一个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三)合理选择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存在差距。基于新课改背景,为能够关注到每一学生个体,建议在提问时合理选择提问对象,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首先,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差异性的研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水平、学习能力、潜力倾向进行深度发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依照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在提问时,要做好组别对象选择,这样能够提高提问的科学性。部分学困生,在课堂之中总是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师应加大对学困生兴趣爱好的研究,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问题的设定与引导,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信心,让其具备积极表达自我的想法。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及学生观,提高课堂反思以及提问的公平性。虽在问题内容上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问难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提问这一教学活动是公平的。教师要提高提问引导的自由性、透明性与民主性,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既要注重学生的成绩,又要关心其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提问方式,引导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请教,这样既能够解决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困惑,又可以提升其自信心,加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四)设置问题情景

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建议教师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问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实物、实景、真人的运用,制造沉浸式学习模式,结合教学重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二是创新提问形式,通过不同的问题情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动手的题材。例如,《认识图形》《观察物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程的特点,使用实物进行问题的设置与引导。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中,教师可利用七巧板,让学生认识图形,了解图形之间点、线、面的关系。并可提前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结合小组探究式学习模式,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研究结果则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展示,充分提高提问这一教学互动的效能。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很难做到在课堂始终保持纪律性,并且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其规则意识还未发育成熟。因此,为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可以设置趣味性教学情景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引导其思辨意识。例如,可以引入小组竞赛机制,形成大比拼游戏机制,在同一问题设定下,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或解题思路最多,优胜组则可获得奖励。或者通过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看哪一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更具深度与思辨性,从而扩宽其解决问题的视野。

(五)完善评价方式

为避免评价过程过于机械化,且无法发挥评价反馈的实效性,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改善当前提问评价机制。

差异性评价。不同学习层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不能所有学生都一概而论,在回答完问题之后都以“你真棒”“很好”等评语结尾。应依照实际能力定夺,如果学生成绩优异,解决问题在情理之中,教师对其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要根据其表现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激励。而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完成了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教师则要加大鼓励,为其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丰富评价内容。根据小学阶段的学情,应设置不同种提问类型内容,并将其纳入综合评价的范围之中,以提高学生对各个教学环节的重视。部分问题,还可通过学生互评及自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问题所在。在进行随堂性问题评价时,教师也要丰富评语内容,为学生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做好反馈总结。教师应将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情况及时记录,作为未来调整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实际学情,合理规划教案,从而不断优化小学数学学生课堂提问的引导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提问,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优化课堂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数学课堂提问所呈现出的问题,教师要加大分析力度,制定合理的引导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新课改内容评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主要内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