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3-12-09严玉平
严玉平
(江苏宏德特种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300)
企业对资本进行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尤其对上市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其实现的具体路径,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对上市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此研究,为上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一、上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上市企业采取股份制经营,企业利用公开交易的股份获得社会资金,作为企业运营的资本。上市企业股票价格会随着企业运营情况发生变化,同时还与资本证券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相关。对上市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内部变动给公司股价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财务管理能实现资本的科学规划,有利于企业进行组合投资,提高资金收益率,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利用需求。同时,科学的财务管理能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稳定性,当上市企业的国有股在资本占比过低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通过财务管理,企业能够合理调控国有股、优质股在企业资本中的占比。总之,财务管理在上市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市企业要克服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上市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市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财务管理人员、内部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技术设备等多种原因造成,要从多角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部分上市企业未对财务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中,忽略了内部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淡薄,部分企业甚至将财务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相融合,减少部门冗余设置,这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的话语权削弱。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缺乏,势必在资本市场动荡时,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管理人才匮乏
部分上市企业内部未成立专业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财务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传统的记账方法,没有对财务报表背后的经济含义和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充分分析,对于财务审核、登记等琐碎具体业务处理得不够细心。对于上市企业而言,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更要掌握管理、法律以及税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前,上市企业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不能高效地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充分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而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又不足,财务管理人员在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时将难以胜任企业的发展要求。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上市企业开展高效财务管理的前提,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谈不上企业治理。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种缺乏对管理层财务行为的有效监督,管理层可能利用职务之便转移企业资金,或者利用企业资金为自身谋取利益,导致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财务管理人员直接向管理层进行汇报,而不向董事会、股东进行财务考核结果汇报,导致董事会在监督方面的介入度低。当管理层与财务管理行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财务管理人员可能仅听从管理层的决策安排,其工作水平和工作目的难以得到保证,财务管理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导致财务管理沦为监督基层财务工作的工具。
(四)财务管理技术有待更新
上市企业需要处理的财务基础数据量较大,涉及上下游企业十分广泛,运用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处理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能够更好地衔接各产业的业务联系。但是,上市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面临两个发展瓶颈:一是上市企业包含很多子公司,每个公司的财务处理软件未统一,收集、储蓄的数据又五花八门,因此,导致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处理时工作量巨大,内部信息共享不顺畅。二是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重复录入的情况,导致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滞后导致财务管理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加强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提升上市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预算管理运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保证企业运行全过程中的预算支出编制。这里的全过程涵盖了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可以编制预算编制组,编制组成员不能只从财务部门选取,而要从上市企业的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公平性。上市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相较于非上市企业规模更大,落实全面财务管理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预算管理考核制度,对大数额的资金流动加以监控和跟踪,加强企业的资金管控。但同时要给予各个部门一定的资金使用权限,留存提高预算的空间,定期召开预算分析报告会。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编制组要对部门的资金流动加强管理,事后进行总结反馈,将预算管理落实到具体部门。其次,上市企业开展一定的奖惩活动,对于预算使用效率高的部门进行奖励,将其预算管理与企业绩效相连接。另外,还要对预算管理部门和编制组进行一定的评估,判断其预算责任的落实状况。最后,上市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将收入、成本、费用等多维度指标纳入其中,不能仅仅从一个维度评判预算管理水平。不同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不相同,对其预算管理时要根据部门特点特殊处理。
(二)优化上市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流程
成本管理是以企业行为为管理对象,财务人员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和降低成本的管理行为,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是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企业上市能够增加曝光率,提高公众信任度,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企业上市给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例如,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对外公开,接受社会和政府机构的监管。上市企业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依托市场需求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敏感度。科学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关键,上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目标成本管理。首先,制定合适的成本管理制度,是经济大环境下针对普遍问题的应对策略。其次,上市企业要重视非实物成本管理,例如产品宣传费用、销售费用。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因此,上市企业要增加个性化服务,在产品后期维修和保障环节投入更多的成本,提高用户黏性。
(三)强化上市企业金融投资管理
从宏观发展角度来看,上市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可以以金融投资管理为切入点。上市企业通过融资获得社会资金,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化作用,企业要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即企业要将资产进行组合划分,进行资产投资和再分配。资金的有效划分避免了“鸡蛋放在一个筐子里”的风险,分散了风险,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资金的科学划分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将资金分配到企业的各项投资项目中,通过开展多方投资,维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上市企业规模较大,各个部门对资金的需求都较高,通过金融投资管理,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收益,利用投资获得的经济效益满足各个部门日常工作开支,保障企业经济建设。
企业强化金融投资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一是增加虚拟投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正在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增加虚拟投资在企业投资中的占比,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提高闲置资金利用率,上市企业为了维持长期的运营,可能保佑一定的股权和资产,但当闲置资金占比过高时,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不够,企业无法实现收益最大化。
四、结语
当前,上市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发复杂,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应对工作,同时要把握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上市企业还要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金融投资管理等多维度加强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保障企业资本的健康、有效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