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

2023-12-09张嘉彬甘肃省古浪县第四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

张嘉彬 (甘肃省古浪县第四中学)

吴亚苹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一幼儿园)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促使学生完成正确的观念建构。然而,就当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部分历史教师对家国情怀的内涵、育人价值及渗透策略缺少认识与反思,他们只是简单地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历史事件,未能将家国情怀素养渗透到教学中,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深度挖掘与分析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心中有大爱,树立大志向、练就大本领,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建立共同体意识。

一、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家国情怀就是对家庭、对国家的情怀,爱国是家国情怀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爱国精神,提升道德品质。例如,“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抗金将领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名臣文天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一心为国的抗倭名将戚继光。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良好契机,教师挖掘历史人物保卫国家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挖掘他们背后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例如,为了完成治水大业,置个人利益于不顾,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国分忧,不畏艰难险阻,不达目标决不放弃,自告奋勇出使西域的张骞;心系天下、公正廉洁,一生为汉室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大儒顾炎武。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逐步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3.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正确的历史观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即培养学生用客观而辩证的观点看待、分析历史事件,用正确的历史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要基础,更是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积极探讨历史,对历史有所感悟,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另外,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学习,帮助学生梳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感受中华民族的魅力,感受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这对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初中历史教材涵盖多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

二、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目前,部分历史教师教学思想传统守旧,课堂教学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讲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无法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不到有效落实。

2.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均采取讲授法,采取比较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探究中,课堂参与度较低,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结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这种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难以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三、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首先,《标准》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教育,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标准》,领会《标准》的精神实质,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叙述和评价历史事件时,教师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和喜好,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让家国情怀扎根于学生心灵,厚植于学生心中,丰盈学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更新教学理念。学校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机制的建设,面向全体历史教师开展课程理念全员培训,着眼新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长效支持。学校要引导教师思考历史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加深理解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将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实变成教学中的自觉行动。学校可以邀请历史学科专家针对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专题培训,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以及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实施路径和策略组织典型案例示范、课例研究及教学展示交流等活动,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师的课程引领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实践探究,促使教师转变角色,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升级和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

2.优化教学方式,厚植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况,采用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此,历史教师应该尝试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初中生由于阅读面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加之思维能力有局限性,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消化与吸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历史人物故事,让学生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的一生廉洁正直、严于律己,精忠报国。他曾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岳飞的诗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通过文字史料和历史背景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敌后战场的抗战”这节课时,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带领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教师可以顺势展示地道战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时军民的抗日热情,配合教材内容,把历史知识讲深、讲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学生热爱家乡、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将课堂知识教学与家国情怀教育结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历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伴交流不同的看法,吸纳他人合理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举办故事会、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事件,多角度了解历史人物,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这节课后,教师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曹操的资料,开展以“曹操是不是英雄”为主题的辩论会,让学生唇枪舌剑评曹操,针锋相对论英雄。学生的热情高涨,辩论会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正方认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反方认为,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足以说明曹操权力欲极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诛灭异己,应该是个逆贼奸臣。辩论会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曹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情怀,激励着曹操一生都在为统一中国而南征北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表现了曹操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及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他以天下为己任,把为国为民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这样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可以逐步达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目的。

3.丰富评价方式,提高渗透效果

《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为了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要摒弃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积极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将家国情怀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同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融合在一起,发挥评价促进学习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教师可以采取历史学科档案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搜集起来,包括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调查报告、学生参与讨论的有价值的发言稿,以及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获得的荣誉证书等相关材料。以历史学科档案袋代替单一的成绩报告单,让学生真正体验历史学习的过程,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励进步,为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可以采取“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多层次评价和全面评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期末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最终得出一个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评语侧重激励,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调整心态,继续努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为家国情怀教育提供保障。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家国情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应对策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发展自身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对家国情怀渗透的重视度,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让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使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新历史
略谈“家国情怀”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