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患”到“水利”
2023-12-08李桂华岳博伟
李桂华 岳博伟
官厅水库地跨河北省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区,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由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三条河流汇聚而成,下游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永定河是一条水患频发的河流。为了治理永定河水患、保障流域内人民的安全,从1951年到1954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修建官厅水库,成功将肆虐千百年的永定河水患变为造福人民的水利,在新中国建设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永定河水患与治理
在历史上,永定河曾是一条著名的“害河”。由于河水含沙量大、流域内降水集中和下游河道易淤塞等原因,永定河的洪水灾害极为严重。据统计,从金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800余年间,永定河决口81次,漫溢59次,改道9次,给流域内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汛期,汹涌的河水常常冲破堤防,淹没两岸大片农田,冲倒房屋,导致无数劳动人民流离失所,极大地破坏了社会安全与稳定。
历代政府都曾试图治理永定河水患,但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这一痼疾。封建王朝时期,治理永定河水患的主要方式是修筑堤防。如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皇帝在永定河两岸开展大规模的筑堤工程。他还将河的名字由原本的“无定河”改为“永定河”,以求安澜。但是,修筑堤防的方式并不能根治永定河水患,永定河的洪水灾害依旧酷烈。周恩来曾指出“华北的永定河,实际上是‘无定的。清朝的皇帝封它为‘永定,它还是时常泛滥。不去治它,只是封它,有什么用?”[2]民国时期,政府围绕永定河开展勘探并提出了一些治理永定河水患的计划。如华北水利委员会在1933年公布《永定河治本计划》,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永定河水患。该计划包括修建拦洪工程和减洪工程、整理河道、拦沙和放淤等内容,还特别提到修建官厅水库以拦蓄永定河水。然而,由于社会长期动荡,这些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永定河水患仍旧严重威胁着流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永定河水患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官厅水库工程的决策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立刻将修建官厅水库提上议程,并将其作为治理永定河水患的重中之重。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会上讨论了此前由华北水利工程局拟定的《整治永定河及流域开发计划草案提纲》,并决定报请中央尽早修建官厅水库,解决永定河水患难题,变“水患”为“水利”。修建官厅水库的提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由华北水利工程局编制的《永定河官厅水库工程初步计划》得到批准。1951年10月,官厅水库工程正式启动。长期以来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官厅水库工程终于付诸实施。
为了确保官厅水库工程的顺利推进,党和国家调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党的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数万名建设者奔赴官厅水库工地,投身水库建设。针对官厅水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数万移民,政府帮助他们在异地重建家园。修建水库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为此,在党和国家的调配下,全国各地向官厅水库工程支援推土机、钻探机等机械和钢筋、水泥、木材等原料,为官厅水库的修建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据统计,官厅水库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154.7万立方米,用工643万个工日,投资2259亿元(旧币)。[3]毋庸置疑,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才能聚集起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座浩大的工程。
在施工中,刚刚获得解放的劳动人民展现出巨大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克服恶劣的施工条件。自官厅水库开工以来,工人们高喊“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斗争”的口号,昼夜不停,轮番工作,努力加快施工速度。即使在塞外风雪交加的冬夜,施工仍在继续。他们泡在冰冷的水里开凿坚硬的岩石,建设输水隧洞,冒着风雪与飞沙挖掘和搬运泥沙与石块,在高达十多公尺的半山腰中打石方。另一方面,工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有效的施工方法。如运输土方的“一列式斗车拖带法”,碾压土坝的“连环套打夯法”,提高碾压质量的“往复交叉碾压法”和提高爆破效率的“阶梯式抬炮法”等。这些方法有效地提升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在官厅水库修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改善工人们的生活、调动工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尽管经费十分紧张,但始终保证基本的粮食和热水供应,并定期为工人们改善伙食。同时还设立了卫生小组,为工人们配备医生,开展消毒和灭蝇工作。北京图书馆还在工地上办起图书流动站,丰富工人们的业余生活。这些生活保障措施让工人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水库建设中。除此之外,还着力开展政治工作,在各施工所设立政治工作组,加强党对工人们的领导;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并在工人中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工人们纷纷订立爱国公约,发起爱国劳动竞赛,提高劳动效率。在党的领导下,工人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
官厅水库修建工程还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都曾前往官厅水库视察和指导工作。官厅水库竣工前夕,毛泽东视察了水库建设工地,并对水库工程的建设和水库建成后将发挥的作用做出高度评价。水库建成后,毛泽东又亲笔题词:“庆祝官厅水库工程胜利完成。”[4]可见毛泽东对官厅水库的重视。
三、官厅水库工程修建的胜利
在党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下,1954年5月,官厅水庫竣工。水库建成时库容达22.7亿立方米,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库。水库按照防御千年一遇的洪峰8000秒公方的标准设计,能够将来自上游的洪峰削减至700秒公方。[5]官厅水库的建成基本解决了千百年来威胁永定河两岸人民的水患。时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在官厅水库竣工庆祝大会上指出:“官厅水库的落成,在全国水利建设中是一个重大的胜利,是一个变水害为水利的重要工程,是一个改变自然面貌的不朽的事业。它将永远为全国人民所记忆、所感激。”[6]
除了解决永定河水患,官厅水库还在其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官厅水库为北京提供的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缓解了首都用水压力。依托官厅水库建立的官厅水电站为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电力,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此外,官厅水库还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和旅游开发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这为官厅水库的后续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官厅水库的修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坚定的人民立场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集中力量修建官厅水库,成功解决了肆虐千百年的永定河水患,保障了永定河两岸人民的安全。水库修建过程中,党充分发动广大人民投身工程建设,为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坚实力量。官厅水库的修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击水患的光辉典范。
四、官厅水库的后续保护和利用
官厅水库建成后,党和国家围绕水库开展了一系列建设。水库建成之初,河北省开展以治理永定河、保护官厅水库为重點的山区水土保持工程,缓解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状况。官厅水电站于1954年6月开工建造,并于1955年12月开始发电。官厅水电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自动化水电站。周边群众还利用库区积极发展养鱼业,改善自身生活。此外,为了满足防洪、供水与抗震等需要,党和国家还对官厅水库进行一系列扩建和修复活动,包括加深加宽溢洪道、加固加高大坝和清淤等。官厅水库的库容也从原本的22.7亿立方米增长至41.6亿立方米,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党对官厅水库出现的污染问题予以治理。1972年,由于水库上游企业向河道排放工业污水,官厅水库遭到污染。对此,周恩来做出批示,要求迅速解决官厅水库污染问题。随后,官厅水系水源保护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积极推进官厅水库污染协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1976年,官厅水库水质基本接近饮用水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排入河道的污水不断增加,导致官厅水库的水质恶化。1997年,由于污染严重,官厅水库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为了治理污染,党和国家采取在上游截污治污、封库禁渔和湿地建设等措施,使水库于2007年重新恢复首都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迅速推进,官厅水库的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一系列水库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纷纷开展。官厅水库的水质由此稳步提升,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
如今,官厅水库不仅是永定河上的水利枢纽,还是环境优美的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植被茂密,水质清澈,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人与水的关系也早已实现从抗击水患到与水共生的转变。周边群众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保护水库环境的同时走上致富路。这座承载着党和人民艰苦奋斗历史的水库,将见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征程。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罗建军,乔海威.美丽的塞外明珠—官厅水库[J].北京档案,2014(4):38-41.
[2]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215.
[3]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北京党史纪事第二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60.
[5]刘静.新中国成立十年北京市水利建设成就史料(上)[M]//北京市档案馆.北京档案史料2013.2.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18.
[6]官厅水库竣工庆祝大会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1954-5-15(1).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