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梗死,保护脑健康
2023-12-07陈枫单婷婷王芳张文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陈枫 单婷婷 王芳 张文萍(石河子市人民医院)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有患上脑梗死的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及时了解脑梗死的病因,做好预防措施,防止疾病恶化。预防脑梗死,保护脑健康,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为大家来讲解一下。
为什么要重视对脑梗死的预防
脑梗死在我国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对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脑梗死对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提高人们对大脑的保护意识、对脑梗死进行预防尤为重要。
脑梗死发病时的症状
脑梗死发病时,主要有哪些症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判断:
■发病突然,通常从单侧肢体开始,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内,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会逐渐蔓延到其他部位。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伴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力过大的表现。但是在大血管被堵塞后,如果出现了脑水肿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导致神志不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死亡。
■大脑中动脉及其深层分支最容易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侧偏瘫(严重),偏侧麻木(无意识),同向偏盲,如果主侧(一般是左侧)受到影响,就会产生语言障碍,可能会出现失语。
■颈内动脉:可造成同侧眼盲,其他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分支的闭塞所引起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
■前颅内动脉:这类症状比较罕见,可表现为对侧肢体瘫痪(以下肢为主,上肢为辅)、强握反射、小便失禁。
■椎-基底动脉:会导致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发生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和吞咽困难、神志不清等,甚至导致死亡。
脑梗死应该怎样预防
个人和家庭预防
在脑梗死预防中,患者和家庭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
■控制体重:BMI 控制在18.5~24.9 千克/ 平方米,腰围应该小于90 厘米,超出标准的人群需要控制体重。这是预防脑梗死的一种方法。
■戒酒戒烟:烟草含有3000 多种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将烟草中的尼古丁吸入体内会引起植物神经兴奋,造成血管痉挛,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血压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也会随之增加,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积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患者的脂肪消耗,减少身体中的胆固醇沉积,增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防止肥胖、控制体重、调节血脂、降血压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防脑梗死的方法。平时要注意适当运动,但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例如,不要进行快跑、爬山等激烈的运动。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做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
■药物治疗: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提高脑血流,促进侧支循环,减少脑梗死面积。
■调整血压: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在脑梗死患者中,大多数患者的血压都是异常的,要么高,要么低,因此要调整血压。如果血糖偏高,还要控制好血糖和血脂。
■劳逸结合: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这样有利于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防止脑梗死。
医院的预防措施
我院为提高居民爱脑意识,开展了爱脑行动与脑梗死全流程健康管理的科普宣传与推广项目活动。
■项目主题为:提高公众爱脑意识及卒中早期识别能力,推广疾病全流程健康管理理念。
■项目口号为:与爱通行,生命接力。其中,全流程健康管理是指在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健康管理。而不是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注意身体健康并医治疾病。通过院前院中院后全覆盖,实现对缺血性脑梗死全流程健康管理推广的目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开展全流程管理。
如何缩短患者从发病到住院的时间,是医院介入治疗的难点。首先,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低,急救意识差,在疾病发作之后,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求救;其次,本地区各层次医院间的转诊机制还不健全,无法快速地进行转诊。而实行全流程健康管理,对缺血性脑梗死高危人群进行居家健康管理,一旦危险发生可以第一时间呼叫“120”联系距离最近的卒中中心。
另外,还可通过印刷缺血性脑梗死防治科普手册;发放科普挂图及制作科普视频资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社区、团场进行脑梗死相关知识科普讲座、义诊、健康宣教等多种形式,提升老百姓对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识别率,以提高开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残疾率。
2.优化救治流程,完善预防措施。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一旦发病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救治,通过在院中优化救治流程,完善脑梗死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卒中救治成功率。例如,持续改进并优化绿色通道,建立区域性卒中急救网络体系,通过多学科合作,不断优化卒中救治流程,加强设备和人员配备,完善院内信息系统,尽量减少整个流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从而增加救治成功率。还可以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实行床旁建档,对每一位患者实行个体化精细化管理,出院时预约门诊复查就诊时间及复诊医师,实现院后管理对接。通过脑梗死二级预防等方面知识控制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