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不同发病时间段进行胃检的效果
2023-12-06丁文斌
丁文斌
(资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抚州 335300)
肝硬化患者早期因肝功能受损程度低,患者可依赖自身剩余肝功能进行机体代偿,导致该阶段患者病理表现无明显特征性[1]。随着病情发展,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机体失代偿,需依靠药物及支持性治疗来保障机体正常运行。失代偿期肝脏质地发生改变导致小叶静脉受到挤压,阻碍脏器微循环,机体为维持正常运行而进行自身调节,形成异常吻合血管,加大静脉血管压力,是造成门静脉高压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等并发症的发生的主要原因。EGVB 病情发展迅速,常因治疗不及时造成机体严重出血合并休克,引发死亡。而据最新数据记载EGVB 病死率已超过20%[2]。
近年,临床工作者对EGVB 预防、诊断及治疗展开了深入研究,胃镜检查在肝硬化EGVB患者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3]。目前,胃镜检查已经成为EGVB 常规检测方法,但其具有侵入性,会对机体产生一定刺激[4]。因此对于EGVB 患者而言正确的检测时机对机体治疗及预后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故本旨在分析在不同时机下对肝硬化EGVB 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2 年7 月间本院接诊治疗的88 例肝硬化EGVB 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检查诊断为肝硬化EGVB;为出血后首次进行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有消化系统疾病者;患胃镜检查禁忌证者。医院伦理委员已批准本研究。所有患者根据胃镜检查时距发病的时间长短分为发病6 h 内胃检组(n=32)、发病6~12 h 胃检组(n=30)和发病12~24h 胃检组(n=26)。其中发病6 h 内胃检组男21 例,女11 例;年龄41~62 岁,平均50.31±3.62 岁;肝功能分级:A 级17 例、B 级10 例、C 级5 例;出血部位:食管17 例、胃底15 例;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27 例、酒精性肝炎5 例。发病6~12 h 内胃检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2~60 岁,平均50.93±3.40 岁;肝功能分级:A 级15 例、B 级11 例、C 级4 例;出血部位:食管14 例、胃底16 例;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26 例、丙型肝炎1 例、酒精性肝炎3 例。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男18 例,女8 例;年龄40~63 岁,平均51.03±3.26 岁;肝功能分级:A 级15 例、B 级9 例、C 级2 例;出血部位:食管12 例、胃底14 例;肝硬化病因:乙型肝炎23 例、酒精性肝炎2 例。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输血,患者状态稳定后观察其各项指标,达到胃镜检查标准后进行检查。
受检前将40 mg 艾司奥美拉唑注射液(规格:20 mg:1 mL,湖北天宁医药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83131)与1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经静脉通道进行滴注,给机体进行补液。检测前,调整患者体位并使用8g盐酸丁卡因胶浆(规格:8 g,西安利君精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61022993)对患者口咽黏膜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采用电子胃镜(型号:AKC-1,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223192)全面检查患者出血部位及血管情况,随后进行内镜治疗,采用钦夹(型号:EXC-2,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4202247201)进行止血,并用一次性内镜注射针(型号:VDK,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73151366)注射1 mL 1:1000 的肾上腺素(规格:1 mL:1 mg,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1062)及10 mL 聚桂醇(规格:10 mL:100 mg,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80445)进行治疗。采用胃镜对患者胃底曲张静脉再次进行观察,检测无活动性出血后将所有仪器取出,并进行常规缝合及消毒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出血部位检出率及出血特征
通过胃镜检查,计算患者出血部位的检出率及出血特征(活动性出血、糜烂性出血、未见活动性出血)比例情况。
1.3.2 住院情况
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住院情况,包括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3.3 治疗情况
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内镜治疗成功率、止血情况、再次出血率、1 m 内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两两间数据采用t 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部位检出率及出血特征
胃镜检测患者出血部位检出率和活动性出血患者占比,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明显大于发病6 h 内胃检组(P<0.05),发病6 h 内胃检组明显大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出血部位的检出率及出血特征比较(例(%))
2.2 住院情况
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均低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输血量、出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对比(±SD)
表2 三组输血量、出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对比(±SD)
注:与发病6 h 内胃检组比较,&P<0.05;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比较,^P<0.05。
?
2.3 治疗情况
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的内镜治疗成功率和止血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P<0.05);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的再次出血率和1 m 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情况比较(例(%))
2.4 并发症情况
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与发病12~24 h 内胃组(P<0.05),但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三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胃镜检查是近些年来我国EGVB 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而胃镜检查的治疗效果备受各界的关注[5]。但由于EGVB 出血情况及机体各种病理改变导致胃镜检查在不同时机下的效果差异明显,且尚未得出统一结论[6]。而准确研究出EGVB 患者进行胃镜检测的最佳时间能最大程度上延缓患者病情发展,为预后康复提供进步空间。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胃镜检查最佳间众说纷纭。周晓晴等学者在对EGVB 患者进行研究时提出,胃镜检查时间对EGVB 患者无明显影响[7]。而本研究对出血情况、肝硬化病因等均无明显差异的88 例肝硬化EGVB 患者展开研究,发现经胃镜检查得出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出血部位检出率高于发病6 h 内胃检组,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检出率低;其中发病6 h 内镜组与发病6-12 h 内镜组活动性出血多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表明胃镜检查对发病6~12 h内胃检组患者的出血部位检出效果最好,与陈明锴等学者在研究EGVB 患者行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中得出的结论一致[8]。推测其可能原因为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在6~12 h 内入院进行治疗,此时患者通过降压能快速减少出血量,获得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活动性出血时机,相比于早期快速发展的活动性出血而言,发病6~12 h内能为胃镜提供更佳清晰广阔的视野,对检查提供了有利帮助。但任素芳、李伟健等学者则认为过早进行胃镜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刺激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9,10]。与上述结果存在歧义,可能与研究样本量不同用关,需进一步深入分析。
另外,本研究进一步开展对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情况的探讨,得出随着发病时间延长,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成上升趋势,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均低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而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患者的输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比较无显著差异;发病6~12 h 内胃检组内镜治疗成功率、止血成功率略高于发病6 h 内胃检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均高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再次出血率、1 m 内死亡率均低于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且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 h 内胃检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发病6 h 内胃检组与发病6~12h 内胃检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与发病12~24 h 内胃组。说明发病12 h 内进行胃镜检查有利于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再次出血及致死的几率,而在6~12 h 内进行内镜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及止血成功率,其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展。分析其原由为发病12~24 h 内胃检组患者大量出血导致机体功能出现障碍严重,加大了治疗难度。而发病6 h 内胃检组患者机体正处于疾病发展高峰期,机体活动性血液及出血量较多,导致机体处于极其不稳定状态,而胃镜检查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对机体造成二次伤害。间接说明肝硬化EGVB 患者过早或太晚进行胃镜检查均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肝硬化EGVB 患者在发病6~12 h 内进行胃镜检查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最好,其预后效果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