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棵中国大地上的诗歌常青树

2023-12-06谢冕

博览群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评传诗人诗歌

谢冕

今年是著名诗人李瑛逝世三周年。前些天,廊坊师范学院苗雨时教授打来电话,邀我为他的新著《李瑛评传》作序,并发来了著作纲目和部分章节。情意殷切。我想,现在,在沉痛、哀思、怀念过后,对诗人的人生历程、创作道路与诗歌成就,予以总结、梳理和估衡,也许是对诗人最好、最切实的纪念。李瑛作为当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为和贡献,理应在中国当诗歌的史册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李瑛, 1926年12月8日,出生于辽宁锦州(其父当年是铁路员工),童年是在家乡河北丰润还乡河畔的小村庄度过的。后来随父辗转于唐山天津之间,读中学。1945年,考取了北京大学,步入大学生活。1949年,随军参加南下工作团,投身解放战争。1951年,走上抗美援朝战场。归国后,一直在部队里工作,从士兵到将军,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生命的种子,也是诗的种子。种子在苦难的北方大地上萌芽、在方生与未死的年代茁生,于炮火硝烟里绽放青春,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最终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即便叶落归根,也深埋在泥土里。他從中学时代开始写诗,大学时代进入勃发期。自此,诗歌成了他生命旅程知行合一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他的一生,伴随着共和国的时代脚步,在峥嵘的岁月里,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事业中,奋力前行。前半生的军旅生涯,登海岛,到边陲,过大漠,去草原,看“红花满山”,让草绿色情漫万里山河。后半生仍巡行大地,访雪域,赴高原,登长城,越关山,望“黄河落日”,在多梦的历史云烟里做民族魂魄的探源。李瑛的诗和诗中的李瑛,始终生长祖国大地,最终他把自己当作依偎在祖国怀抱的最忠贞的儿子。他一生总计写下了60多部诗集。这千百万的话语和文字,就是他生命史、心灵史和灵魂的艺术卷宗。

苗雨时这部评传的合作者,是他的学生,当代散文家、传记作家李婍女士。师生愉快合作,勠力齐心,共同完成了此书稿。她的加入,使一般平实铺叙的评传,增生了更多文学与诗的色彩。她以女性特有的温婉、体贴的笔致,真切有效地复原了李瑛的全部人生命运、历史场景、情感波痕、生活细节,使原本抽象概括的生平简历,真实、生动、鲜活起来,产生了极强的现场感和历史感。如,家乡童年的欢乐与苦涩,父母的教训与关爱,他性格的内向与好学,以及战火中战友的情谊,大自然中生命的启示,乃至访古迹时,发思古之幽情,观大海时,叹宇宙之浩渺等,都历历如在目前,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李瑛的真实形象就站起来了,活起来了:或文静儒雅,或英姿勃发,或精神矍铄!

这部《李瑛评传》对李瑛代表性的重要作品,不能不有细致、深入的经典性文本细读和具体的艺术鉴析。这方面,他们做得很好,是非常准确到位的。但我更看重这部著作对李瑛整体诗歌创作艺术生成的机制所做的高品阶的诗歌美学的评判。

其一,独立沉凝的生命主体性。李瑛的一生,是寻求探索理想与真理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从大学生诗人到战士诗人,从革命诗人到人民诗人,从中国诗人到世界诗人,多重文化身份的嬗变、转换和积淀,最终定格、完形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所有的诗,共同形塑了诗人的人格风骨和精神肖像,也决定了他的诗歌以崇高为主导的艺术风范:清刚,秀逸,雄奇,悠远……

其二,对人与世界包容的整体性。诗人生活在自然宇宙之中,自然宇宙地生活在人之中,只有通过诗歌,才能产生最高的同情、共鸣与张力、和解,以及有限与无限的最紧密的潜含与联结。尽管诗的题材可以各种各样,缤纷繁丽,但必须纳入诗歌的整体观照,包揽内外世界的生命。如此,才有可能创造本质意义上的大诗。从这种诗中,撕下任何一个篇页,都将闪烁着生命的奥秘和诗意的神奇。

其三,永不止息的诗美艺术的追求。李瑛一生的诗歌创作,始终致力于诗歌话语审美的探索和追寻。这里,不是指写作过程中具体的手法、技巧、修辞,而是着眼于发掘生命之美的内在极致。人的存在,真、善、美三位一体,是与生俱来的。而爱是原始驱动力,一旦爱君临一切,人的生命,就在美的梦幻的辉光中,敞亮它的本真与纯粹。一切外在的形式都是由此而衍生的。此种大美的不懈追求,使诗人持续葆有清新的诗的敏感和青春的艺术。李瑛和他的诗永远是年轻的。其必将在中国当代诗歌的长河中激荡着恒久的生命浪花。

李瑛,一株迎着历史风云屹立在中国大地上永不凋零的诗歌常青树!

我与苗雨时的交往,是始于20世纪新诗潮涌动的80年代。那时,我的学生在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他作为系主任,常通过学生邀我去他们学校开诗歌讲座、做学术报告。他来北京时也曾到家里看我。我曾多次参加廊坊师院与首都师大联合举办的当代诗人研讨会,如“牛汉诗歌创作研讨会” “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北岛诗歌创作研讨会”等。通过几十年的交往,我们相知渐深,情意日笃。近来,他邀我为他的心血著作《李瑛评诗》写序,我虽已年逾九旬,但盛情难却,还是慨然应允,并写下了如上评述性文字。他们对李瑛的生平和创作的评价、定位,我是认同和肯定的。对他们的心血付出,我也极为赞许。但愿此书的正式出版,可以作为我们多年友情的见证和我们共同向中国当代诗歌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交代。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评传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梅兰芳评传
转世的桃花(评传)
《林非评传》序
张庚评传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