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超脱生活的不如意

2023-12-06金璐璐

博览群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蟋蟀诗经人生

金璐璐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地位尊崇。虽然它产生的时代距今遥远,但两千多年来,人们阅读它的热情却持续高涨。吸引我们的,除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凝聚着古人的情思和智慧。《诗经》“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成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不同人的生活情景跃然纸上。文学是人学。人皆有喜怒哀乐之情,穷达顺逆之境,古今如此。虽然相距千年,但相似的境遇,古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依然对我们有很深的借鉴意义,治愈我们对生活和时代的困惑,学会接受与和解,甚至释怀,并从中汲取上进的力量。

惜时光之贵

周朝以农开国,早期生活以农业为主,讲究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周人“推天道以明人事”。他们取法自然,通过实践,摸索并总结出一套以农事为主的行政月历,严格按照气候、物候的变化来具体安排一年十二个月的活动。农业生产、祭祀燕飨和婚恋嫁娶等各项活动的开展都观物取象,体现了周人追求天人和谐的生存观。周人重视时令,自然对时间格外珍视。如《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此诗以蟋蟀活动场景的变迁表示时光的流逝。“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蟋蟀的活动空间本来是野外,现在却转移到室内,预示着时间已经到了一年的岁末。作者感物伤时,顿觉时光飞逝:“日月其除”“日月其迈”“日月其慆”。面对人生短暂的现实,很多人会选择及时行乐,去追求人生欲望最大程度的满足。如《小雅·頍弁》“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秦风·车邻》“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坐鼓瑟。今者不乐,逝者其耋。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就体现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但《唐风·蟋蟀》的作者在告诫人们要使自己短暂人生快乐的同时,给出了获得快乐的策略,那就是:“无以大康”,不要过分享乐;要“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做一位有责任担当的“良士”。职,当。居,本职工作。外,指国外至四境。忧,指邻国侵扰之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各行各业的人们除了要埋头苦干,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还应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顾及国家和四境。唯其如此,才能如梁寅《诗演义》所阐释的那样:“其瞿瞿也,其蹶蹶也,始而勤也,其休休也,终于逸也。”通过“瞿瞿”“蹶蹶”的勤勉努力,获得“休休”的安逸快乐的生活。

《诗经》的惜时之光,不仅表现在《唐风·蟋蟀》中,还体现在其他诗篇中。如《豳风·七月》,吟唱了一年十二个月不同的劳动生活,透露出诗人对时序节令的用心把握;《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生动表达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慕把握住青春时光,获得美好爱情的追求;《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真切表达了从军将士渴慕战争早日结束、和平早日到来,能够早日与父母团聚、建设美好家园的期盼。细致品读这些诗歌,领会《诗经》时代人们惜时之下产生的万般情感,足以令人感动、深思。

安衡门之乐

《诗经》还告诉人们,人生天地间,不仅会遭遇时光短暂带来的种种焦虑,而且还会遭到愿望难以实现的挫折。面对种种不如意,该怎样安顿自己困窘的人生呢?《陈风·衡门》诗人根据他的人生遭际,给出了如下答案: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这是一首隐者之歌。诗歌第一章就透露了诗人的生存状态。衡门,横木为门。栖迟,即栖息,从容盘桓。泌,泉水。乐,通“疗”,医治。说明诗人居住的虽然是最简陋的居室,却从容自乐,怡然自得。诗歌的二、三章,通过反复吟咏食鱼、娶妻的观念,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诗经》多“以烹鱼或吃鱼喻合欢或结佩”(闻一多《说鱼》)。因此,“食鱼”对应下文的“娶妻”。鱼因其强大的繁殖能力,在上古多象征女性,“鲂”“鲤”作为鱼类中体形庞大者,此处喻指女子出身的高贵,对应这两章中的“齐姜”“宋子”。齐国,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尚的封国,姜姓。宋,殷之苗裔,契之后也,子姓。诗歌用“齐之姜”“宋之子”,比喻大国的贵族女子。透过文字的表层,不难想见,当时陈国的贵族男子均以迎娶大國贵族女子、提升自身社会地位为风尚。但诗人却淡然对待这一切,认清自我,食鱼娶妻,皆随缘。

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果把眼光超脱于生活中的不如意,哪里都有值得留恋的风景。在这里,没有琼楼玉宇,没有锦衣玉食,更没有华盖云集,诗人却自得其乐:衡门可以居住,泉水可以充饥,吃鱼不必鲂鲤,娶妻不必齐姜宋子。他的快乐从俗世的衡量标准中抽离而出,不在乎物质财富的多寡,安之若素,更注重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充盈,呈现出豁达通透、闲适自得的生命状态,绽放着淡泊自守的生存智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栖居。

“甘《衡门》以宁神兮”(蔡邕《述行赋》),《陈风·衡门》诗人身上这种不求富贵、甘于贫贱,随遇而安的生活志趣引起了后世文人的强烈共鸣。从春秋晚期的老莱子、子夏,到北宋的苏东坡,无不申明自己安贫乐道、称心意足的人生志趣,这也是衡门之乐的延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他们面对着充满变故的人生,自觉摒弃各种负面情绪,安于时运,积极乐观。这样的生活态度,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享至淳之情

和殷人敬鬼神不同,周人尚礼重德保民,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系和感情的培养。《诗经》重情,写情不局限于青年男女间的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情,也都是书写的重点。如《郑风·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全诗共三章,通篇采用对话体来描述夫妻家庭生活的日常。诗中只有“士曰昧旦”为男子语,自“子兴视夜”以下,皆是妇人之词,因此,该诗以贤妇的口吻组织全篇。诗歌从催促丈夫早起、狩猎开篇,意在劝勉其夫勤于劳作。加,射中。宜,烹调。妻子把丈夫猎取的野鸭大雁精心烹制,做成一顿美味的饭菜。至此,美食、美酒、琴瑟在御,真的是一幅岁月静好、和气致祥的美好画卷。第三章中,“子”指丈夫,“来之”“赠之”“顺之”“问之”“好之”“报之”连用六个“之”字,均指丈夫之宾客、友人。让我们敬佩的是,妻子不但娴于治家,她更是甘心情愿地解杂佩以赠人,从而助其夫亲贤友善,结交好友。因此,被后人称赞为“何等识见,何等胸期,有妇如此,俨然良友明师,相期远大,不欲以铅华事君子矣。读末章,知求师取友皆本妇人殷勤中来,否则室有轑釜之声,不且门无嘉客乎?”(陈继揆《读风臆补》)妻贤夫祸少。妻子的贤能不仅能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同时,家作为最小的国,家道和,自然国兴旺。

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照拂,也渴望情同手足的友人的陪伴和帮助。如《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于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此诗的诗眼是友情,按照寻友、邀友和宴友的顺序布局谋篇。首章以伐木的丁丁声引起鸟鸣起兴。嘤嘤,是鸟求友之声,进而引发出人对朋友的寻求:“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类尚知结交朋伴,何况我们人类呢。因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已然是今人寻求友谊的代称。宴请的对象分别为“诸父”“诸舅”“兄弟”。待客之道,以诚为主。首先,粲,鲜明。陈,装置。馈,食物。簋,盛放食物的圆形器具。主人“于粲洒扫,尘埃不留,庭户明洁,其宾筵必整齐也。陈馈八簋,其馔食必丰厚也。”(谢枋得《诗传注疏》)其次,主人精心准备招待友人的酒食。酾,以筐漉酒,去糟取清也。羜,未成之羊。牡,畜之雄者。“肥羜、肥牡,其刲羊必肥腯也。诚至则隆礼,隆礼则物备。”(谢枋得《诗传注疏》)“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鉴于别人因薄食而导致朋友关系破裂的教训,主人不仅准备了肥美的食物、醇厚的美酒,更是击鼓起舞以宴乐朋友,待友之道,体贴周到,殷切恳至,自然宾主尽欢,其乐融融。“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终,既。“人类友好和爱,神听到之后也會给予人既和且平之福。”(余冠英《诗经选》)真的印证了那句话:当你全力以赴,老天都会帮你。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之和,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诗经》中琴瑟和鸣的夫妻,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不呈现出一片淳美至诚的人间深情,真挚而动人,克制而平和,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万千读者,激起人们对纯洁情感的执着和向往,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诗经》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其对自然的敬畏、对天人和谐的追求、对光阴的珍视、对人伦的重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传统、信仰、思想、审美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或隐或显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对我们为人、治学也助益良多。

(作者系商丘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蟋蟀诗经人生
贪玩的蟋蟀
蟋蟀的决心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人生中的某一天
蟋蟀的小屋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蟋蟀的自述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