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阅读课改六种范式建构

2023-12-06刘晓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陆游整本书群文

刘晓军

编者按:随着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入,亲子阅读、师生阅读成为其中最美丽的风景。阅读管理学、阅读教育学、阅读心理学、阅读叙事学和阅读测量学研究等正在成为显学。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随着阅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单篇精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场馆阅读和研学旅行阅读等不断得以丰富、确认和优化,课内外融通、家教社一体化的阅读教学新常态正在形成。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既有多样态阅读课程框架建构的学理剖析,又有各种课例设计与实证,以期引发老师们深度思考,不断促进课改创新。

阅读素养的形成源于阅读实践。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与学会游泳、投篮、驾驶等不同的是,阅读借助各种文本,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追求“内宇宙”的“波涛汹涌”,在丰富多元的情感体验中,训练提升理解、欣赏、评价能力,最终获得情感铺展、图式迁移的自動化。

传承阅读教育精粹,借鉴群文阅读研究经验,契合于2022年版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悦纳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典型经验,具有新时代鲜明特色的阅读课程体系建设逐渐明晰,并在实践层面得到确认。

本文就语文学科多样态阅读课程改革,展开全题材、全策略、全课型支撑下的阅读新常态建构。降维至教学层面,围绕单篇精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场馆阅读、研学旅行阅读六种范式,提出系列假设和增效期待。

一、单篇精读——“习语培能”“抓铁有痕”

单篇精读依托定篇达成“记忆鉴赏”目标,是阅读素养工程中的“奠基课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阅读意识,积累典型语用材料,熏陶审美情感,习得读写方法,激发个性化文学创作。其教学追求“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谋求举一反三,从“虚心涵泳”“心领神会”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乃至于“打通任督二脉”,挥洒创作激情。

单篇精读敬畏文本规定性,发挥教师感召力,深情讲解,朗读垂范;提供多元深度对话议题,引发通感共鸣,深挖“观察—思维—表达”之妙;丰富积累,提供类似语境,引发阅读链接或创意实践,得情、得言、得法和得行。

单篇精读追求“字字求其真,语语不宜忽”。理解词句基本含义,结合语境因文定义,理清比喻、象征及隐喻,规避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和主观臆断,字里行间“绣花”。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聚焦主要思想情感,结合语境分辨表达中的言外意、弦外音等,准确理解其“为什么写”,进而探究“怎么写”“为什么非要这么写不可”“能不能换一种写法”等,吃透悟深,发现观察细、情感纯、构思巧、图式美,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能,系好读写融通的“第一颗扣子”。

单篇精读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精准深入,全面周到,尽得其中三味,即真实经历正确阅读全过程,建构基本阅读方法策略元认知,践行基本课型操作范式和关键要素。

单篇精读效能检测始终聚焦于“是否正确理解(欣赏、评价和应用)”。有学者认为,理解具体表现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等若干维度。检测解释,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大概念,建立联系,展示其作品,解释其推理,以及从数据中归纳出理论。所谓阐明,即要求学生理解故事、艺术作品、数据、情景或主张,转化观点、感受,或以不同媒介对作品进行转换。应用检测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在新情境中使用知识和技能。所谓洞察,即考查学生是否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阐明事件的另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识别潜在假设。追求“神入”,即寻找理智想象对理解的助推作用,不仅体现在艺术和文学上,更广泛地体现在欣赏那些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我们不同的人的能力上。而自知,要求学生对他们过去和当前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学生对要掌握的任务和指标获得独立看法,教师据此了解学生所获得理解的复杂与准确程度。

单篇精读从不拒绝批判性阅读。论其“观察细致”,何以见其“五官唤醒”?论其“写得好”,到底是命题好、开头好、谋篇布局好还是遣词造句独到?评价其逻辑严谨、层层递进、文气奔涌,何以循证?等等,抽丝剥茧,条分缕析,经历丰富多元品鉴、摘录、批注、概述、梳理提纲、制作人物图谱、推介评论等,才能应然,情理兼得。略显遗憾的是,随着多样态阅读实践风起云涌,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单篇精读的深刻理解与有效实施。

二、群文阅读——“求同比异”“结构思维”

单篇精读是阅读素养培养的发韧,是唤醒科学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渗透方法策略的奠基之旅。但是只有单篇精读是不够的,量小域窄、思维参与度低、语用审美结构化程度不高。群文阅读是为弥补单篇精读不足而创生出来的创新课型,增量、促思、提质,展开比对读议,致力于提升辨识与提取、比较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四种能力。群文阅读是阅读思维的发展、递增、归纳演绎、聚合与创生。

在多样态阅读课程框架中,群文阅读具有“桥梁课型”作用。经过十余年研究,群文阅读已完成概念确认、学理疏通、课型建模、效能检测等重要程序,影响了课标修订和教材编写,推进了课改进程。

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围绕议题进行集体建构,通过多文本“同质化”或“异质化”组合,展开集体研读,提升比较、分析、判断、统整、运用、创意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求同比异中达成共识,推动学生在积极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知能并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出作用,悦纳和倾吐相映成趣。

新时期,群文阅读教学面临诸多考验,存在“要素对接”“议题提炼”“选文编组”“支架使用”等若干难题。须处理好“议题导引→自主研读→集体建构→求同比异→达成共识”等相对复杂的关系。须理清:(1)教学起点:有课标、教材要素链接拓展点,有生本认知、思维或审美诉求;(2)议题导引:暗合要素,转化为场境和可议论、生成性议题;(3)选文编组:契合要素,兼顾“沙里淘金”“自主原创”;(4)教学过程:须经历群文阅读四种能力升级和增值;(5)教学期待:本土元素悦纳和整合融

通,成长困惑求解,读以致用,从读学写,探寻读写融通新路径;(6)教学工具:借助“预习单—预习检测单—导学单—拓展单”等工具,实现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学习力、思维力提升,助推知能达标,追求思创升阶。

三、整本书阅读——“建构机制”“循证迁移”

相对于单篇精读“习语培能”“抓铁有痕”,群文阅读“求同比异”“结构思维”,整本书阅读以其“成建制、大容量、意象丰、方策验、证性强”等特点,独具教育功能。

整本书阅读指导凭借具有逻辑结构、独立价值的整本读物,聚焦封面、扉页、目录、正文、插图、前言、后记等,有序展开提取基本信息,走进情节,品鉴人物形象,进而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过程。整本书阅读强调在大容量阅读中,填补单篇精读触碰过的“阅读留白”,再认群文阅读积淀的“文本图式”,展开主题理解、语用积累、价值领悟和适切策略的验证。

整本书阅读价值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积累、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策略应用和学生精神成长”四个方面(吴欣歆语),其教学包括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五个环节,建构“导读+自读+分享”基本范式,重點训练理解、概括、提问、预测、图像化、联结、作者意图、读者意识等能力。

余党绪提出“三题定位,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即以“母题”确定教学方向,以“议题”制订教学框架,以“问题”作为教学抓手,将阅读过程转化为发现过程、思考过程、建构过程,让整本书成为滋养文化和精神成长的优质资源库,引领学生实现从“多读书”到“会读书”“善读书”的发展。

整本书阅读集体分享阶段应聚焦“意象之美”“图式之妙”。所谓“意象之美”,即发现、感悟、体验文本特有的物质形态和精神魅力,受到震撼、熏陶和感染。所谓“图式之妙”,即为了达成表达效能,文本表达图式具有典范性、稳定性和独特性,比对品鉴,折射出作家的观察精细、视角独特、思维缜密、构思奇巧、语用清奇、情感丰沛、留白独特,即“只有这样表达才是最佳样态”,“长一分太长,短一分太短”。

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前提是,教师须对整本书内容、结构、特色、背景、价值等了然于胸,尤其须精准界定该书与学生的审美契合点,这是将其转化为“母题、议题、问题”的核心所系。例如集体研读阿来《尘埃落定》,围绕“顺应与抗争”“消亡与新生”主题,在疏通基本情节基础上,重点解读“傻子”人物形象,感受康藏地区一代土司的兴亡史,展示藏族地域文化特色与价值。具体研读时可拆分为“民族意识觉醒”“近代经济冲击”“共产党解放川西藏区”等议题,落实为专题调研、数据分析、美术摄影、写生体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

四、群书阅读——“触碰图式”“高端品鉴”

群书阅读是兼容隔阂、获得圆融、确立独特审美个性的过程。群书阅读并非成年人的“申论”与“论文”撰写,在义务教育阶段有所触及,是一件相当专业、雅致的阅读高峰体验。

群书阅读是一种大容量、大视野的主题类探究性阅读,强调在感兴趣主题或相关联题材导引下,展开任务解决与求同比异,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证据进行文化探源和思创优化。根据主题求同和思维创生的强度,群书阅读分为“求同探源”“比异审辨”两大类。所谓“求同探源”,即遴选、聚焦、凭借表现同一主题的多本读物,发现事物的丰富多元,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全面、客观、丰富、深刻认知,其思维特征是“聚合求同,求真求美”。所谓“比异审辨”,即迅速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同特质,或表达的“不同图式”,或“同一图式”运用中的不同立场、不同情愫、不同修辞等,强调“同中求异”,获得站在先贤肩膀上创造的各种可能。二者都是基于群书展开有目的阅读的高峰体验,在链接真实经历中收获横向勾连、纵向鉴别的思维成果,促进信息的精细化、系统化和结构化,获得理性审辨能力的巨大升阶。

例如,在高年级组织开展“人马情未了”群书阅读,可遴选《火印》《战马》《风之王》《利维尔和我》等,开展信息提取,感受人马友谊,探究人马关联,发现作家塑造形象时的同与异,展开一系列研读、报告和创意表达,链接至更为深刻的资讯统整和审美体验层面,为个性化品鉴和集体文创提供可能。

五、场馆阅读——“多元融通”“激励文创”

场馆阅读聚焦人类文化精粹,它是经过岁月汰选过的典型文化凝萃。

场馆阅读强调置身于真实介质,展开“从无字句处读书”“于无声处听惊雷”,获得信息统整,强调思维可视化,强调“全息悦纳”,强调“真实场景”下的“真体验”。在专业化阅读伴护下,唤醒学生五觉感知,诱发审辨理清,引发本质、本源、逻辑关联、因果探究,收获具象画面,实现书面阅读与场景阅读的融通,拓展视域,提升学生思维的新颖性、深刻性、独特性和敏感性。

场馆阅读需要前置性学习资料、知识储备,需要调动唤醒兴趣,改变“高不可攀”“走马观花”“缺乏体验”等问题,增加温度、亮度和参与度,沉浸其中、驻足静赏、同频共振、溯源追根等成为其中要义。

场馆阅读强调置身于具体场馆中,发现物化场景中隐藏的特质。其指导一般涵盖“引发期待、建构攻略、整体感知、驻足静享”等程序,以期获得审美高峰体验,以此对抗静态、理性、呆滞的阅读。

场馆阅读应依托特定场景,围绕某个感兴趣的话题、主题、议题进入深究,形成可增值的效能,充分展开“读—写—绘—创”,谋求要素融通、整合,激活团队创造力。场馆阅读实施须提前预设,带着若干问题在身临其境中求解,释疑后产生探究新困惑,衍生新问题,走进图书馆,网络查询求解,研究探源,将研学一直延续下去的效果。例如“崇州市罨画池公园”场馆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

1.(前置任务)罨画池位于什么地方?其文化特征是什么?

2.(实景聚焦)北门进入,抬头右墙正中竖写着哪几个字?(诗礼罨画)传递出什么期待?

3.(聚焦导游图)罨画池由哪三部分组成?(罨画池、陆游祠、文庙)

4.(锁定文物)仔细观赏“罨画池”碑刻,该作品有什么特色?(随性三种字体,方正潇洒,暗合最美好祝福。)

5.(细节唤醒)罨画池承继唐宋旧建,为陆游主政蜀州官署所在。陆游祠重建于1982年至1985年,由一批70岁以上老匠人按传统四川古建营造法式精心重建而成。根据这些资料,可设计出哪些有趣解说词?(研读非连续性文本,在阐述中优化思维,创意语用。)

6.(驻足静赏)仔细观察“罨画亭”“尊经阁”,说说“亭”和“阁”有什么区别。(“阁”筑于高台之上,外圆内方,四面来风,八面玲珑……)

7.陆游祠独有三进厅堂设计,飞檐翘角,门楣上各悬挂一个匾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梅馨千代、香如故堂、放翁堂)

8.沿着右边参观路线,三进祠堂设置有陆游生平简历,缘何与梅结缘?(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9.陆游出生于哪一年?什么情境?(逃难途中的一条小船上)

10.陆游在蜀州待了多长时

间?担任什么官职?做了哪些贡献?(勤于治理、训练军队、开科取士、选拔人才……)

11.何以证明陆游出生于书香世家?(其高祖去世后被赠太傅、谏议大夫。祖父历任国子监直讲、尚书右丞等。家中藏书达13000卷。)

12.临安赶考三次不中的原因是什么?(得罪权贵,为岳飞翻案,影响权贵内定位置。)

13.陆游48岁时进入王炎军幕后,哪些事例可见其报国之心?(亲临大散关,刺杀猛虎为民除害,杀敌报国。)

14.陆游在蜀八年,两任蜀州通判,主持考试,训练民兵,清明吏治,纯化民风,奖掖后进。《蜀州大阅》:“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平生亭障休兵日……”分析材料,猜猜“主簿、通判、谏议大夫”等是什么职务,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15.陆游家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爱国主义、戒贪、包容、读书、避祸……)

16.朱熹点赞“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梁启超点赞:“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钱钟书点赞:“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到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周恩来点赞:“宋诗陆游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游览结束,统整信息)结合游览所感,你会怎样向亲友介绍陆游其人其事其诗其爱国主义精神?(幼承家学、苦读立志、出仕不顺、抗金复国、忧愤言志、家国情怀、影响深远……)

17.(拓展延伸)假如崇州市要和绍兴市结成友好城市,围绕文化名人陆游,可策划哪些文旅和文创活动?

曾读过学生优秀作文《我听见文物有言》,论及文物如何言、言何物、为何言、与谁言,层层递进,語用精练,意象鲜活,生成“文物是古老文明回响”的定论。《我听见中医的呐喊》历数中医之“话语权”“价格”“人才”“评价”“药材”等危机,谋求中医振兴。《我听见信仰的声音》一文,小作者娴熟运用第三人称尽情褒奖美景、国粹、奇人、志士,挖掘其创造之源,表达“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确信。这是学生参观博物馆后的智慧结晶,尽显场馆阅读影响力。

六、研学旅行阅读——“知行合一”“提升品位”

阅读课改效能应在阅读之外显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览尽人间真善美,修齐治平,承担家国责任。置身于大自然且充满探究精神,便有了《徐霞客游记》;置身于文物荟萃场所,发思古之幽情,便有了《文化苦旅》;研究农村社会构成,就能体验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价值。

研学旅行阅读是阅读课程建设的最高层级,是静态阅读、内蕴式阅读、悦纳式阅读的更大视域的验证、鲜活演绎和生动解读。研学旅行融通学、思、游不断拓宽教育边界,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视化。

研学旅行是国情教育、规则教育、美德教育、艺术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等的生动融通,置身其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其中“博学”是前提,“笃行”是目的,“审问”“慎思”“明辨”属于思维过程,是关键,研学旅行阅读囊括上述学习全过程,学生可畅游,可悦读,可思辨,可在笃行中实现“知行合一”,品位提升。

知识就是力量,方法策略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论断,“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保存下来的知识,都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带着阅读期待、憧憬和冲动,寻找大自然的呼应、验证和多元,寻找到个性化的探究目标,自如运用学会的适切方法、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在辽阔的山水社会、自然之间去寻找兴奋点和研究点,灵活运用项目式展开探究,实现知能拓展、迁移和应用。

综上所述,阅读课改六种阅读课型的实证,皆具备独特性,彼此无法取代,须各安其位,各美其美。在科学化实施中,须启动承前自动兼容机制。在多元阅读课程支撑下,学生的阅读容量、思维强度和广度越来越大,自主意识不断得以确认,自主阅读选择和思辨能力不断得以释放,读中思辨,行中创生,最终成长为终身阅读者、负责任表达者和快乐创造者。

(作者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陆游整本书群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群文活动
除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