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河流里找到真正的自己
2023-12-06魏维佳
魏维佳
摘 要:儿童剧《我和大圣的一天》利用环境戏剧在表演空间和表演方式上的特点,即观众观演上的参与与旁观的瞬时转变,让环境戏剧的环境营造作用凸显了出来,使其产生具有个人特色的观演体验和观演效果。
关键词:儿童剧;环境戏剧;成长的意义;舞台空间
我们终会离开曾经那个温馨的小窝,我们终会独自起航经受风浪,每个人都会变成一条孤独的鲸鱼,在浩瀚无边的大海里寻找属于自己人生的意义。
或许这就是《我和大圣的一天》想要告诉给观众的关于“成长的意义”。
——题记
“小鞋带,手中拿,一左一右相交叉……”故事就从这个温馨的画面慢慢地展开。在特制的剧场里,所有人都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这个关于成长、关于离别、关于亲情的故事,所有人也都以参与者的角度在主人公孙小新的卧室里一起扬帆远航。
环境式儿童剧《我和大圣的一天》是一个关于童年、关于成长、关于告别的故事。主人公孙小新是一个天真、活泼、爱幻想的小孩。他最近在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的爸爸》。可是在他天马行空的作文中却只字未提他的爸爸,因为他的爸爸几年前意外去世了。这一天,他去世的爸爸被天使允许回到人间,爸爸扮成大圣和他一起完成了这篇作文,他们在作文中驾船出海,去到了小新幻想的沃野国……
该剧利用环境戏剧在表演空间和表演方式上的特点,即观众观演上的参与与旁观的瞬时转变,让环境戏剧的环境营造作用凸显了出来,使其产生具有个人特色的观演体验和观演效果。导演刘晓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去传达这样一种观念:“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仰望星空,我们都要异想天开,我们都有胡思乱想的权利,在这个作品里有剧作家至今未丢失的倔强,有我漂泊在人生漫长旅途里的心愿,有设计师们忘乎所以的自大,也有演员们莫名的悲伤。这些都是艺术家最敏感的精神地带,也是我们人类想象力的源头。”
舞台空间的充分利用营造共享空间
环境戏剧其实就是利用剧场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来进行创作。在《我和大圣的一天》这部剧当中,剧场中的观演空间被制作成了“一艘船”,观众登上这艘船就走进了主人公孙小新的卧室,所有的不同场景的切换都是直接利用舞台上的道具在观众的观看下进行的,非常精确地完成了环境戏剧在空间设计上的任务即打破演员与观众传统的空间界限,创造共享的空间。在这种共享的空间中,观众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主人公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悟和发展历程,这种随戏而变的设计理念也让戏剧更加贴近于人们的生活。所有的戏剧动作和舞台调度都只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利用绸子、床、玩具等来源于生活当中的物品去制造独属于孙小新脑海中的“冒险岛”。在观看过程中,观众会跟随着主人公走进一个又一个奇幻的场景,会跟着思绪走进一片大海,一个奇幻的“沃野国”,可实际上空间并没有发生变化,所有的看似在变化的空间都集中发生在孙小新的卧室里。导演充分利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理念,让一切变化都发生在不变里,也让一切看似没有改变的故事情节在慢慢地通过道具的变化而改变。
这种独特的设计也更好地向观众传递了该剧的思想理念孤勇。观演空间的紧密性,再加上声光电的配合,让故事结尾处孙小新独自一人扬帆远航的场景变得更加立体,观众会在剧场里深切地体会到风浪的到来,体会到电闪雷鸣,体会到主人公孙小新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或许在这里,创作团队希望利用这种特殊的表演空间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条长长的河流,在这条河流里你会遇到爱你的妈妈、疼你的爸爸,你会遇到好多的小伙伴,但最终你都必须要独自一人承受风浪,独自一人扬帆远航。孙小新就是每一个孤独且勇敢前行的人的缩影,在他们看似长长的一生里承受了太多在外界看来很渺小的“风浪”,而在他们心里那种风浪是巨大的。导演利用环境戏剧紧密的观演空间,试图放大孙小新内心的恐惧不安及他自我意识的慢慢觉醒变得勇敢强大,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成长,从而营造出共鸣与空间的共享感。
环境戏剧对于表演空间的充分利用,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人生道理通过舞台美术及演员的表演更加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对于表演氛围的营造给予了在场的每个人以参与而不是看客的身份,让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都仿佛走进了孙小新的家中,他们就像是被邀请到孙小新内心世界做客的客人,也像是和孙小新一起乘风破浪的船员。这种设计让该剧展现出了独属于环境戏剧的独特生命力——共享空间内与观众在思想层面的二度创作与交流。
灵活可变的观演聚焦营造遐想空间
在该剧当中,导演利用演员表演将演出场所分解为一个个异质性的零件,使得观演空间变得灵活可变,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当主人公孙小新在表演时,身处在其他表演空间中的演员并没有停止表演,他们会像观众一样在这个空间里带着“角色感觉”地去观看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间的故事,用细微的反应来表达自己对主人公发生的故事的关注。这也带给现场的观众一种亲近感,观众就像这些舞台上的表演者一样沉浸在这个表演空间内。表演者在舞台上像观众一样不断关注其他表演者的行为,产生了一种对观察行为的特有关注。這样就使得演出场所被分解为一个个异质性的零件,以小新与父亲的表演空间——一艘船为主,小精灵产生反应的空间为辅,并且由于他们分散在主表演空间的不同位置,观看者就感觉像在电影里那样,被“辅助表演者们”的表演牵扯着穿梭于互相平行的段落之间。这种场景蒙太奇的方法造成一种近似电影剪辑的感觉,让观看者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营造出属于观看者的特有遐想空间。也就是说,不同的观看者在观看该剧时产生不同的联想,可能与自身成长相关,也可能与该剧的发展相关,让“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戏剧观念通过场景“蒙太奇”的方式在该剧中着重地体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孙小新和“大圣”一起“乘风破浪”的剧情中,四个小精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孙小新内心的感想,也像一个观众一样对目前看到的孙小新的戏剧动作进行了评论。这种方式会对观众的思想有一种牵引感,加深其对剧情的想象,甚至观众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新的关于孙小新“乘风破浪”的故事。观众可以自行决定他是用目光跟随四小精灵的慢动作行走,还是注重于孙小新和他父亲的故事。整个戏剧情节都在事先定义但不可计划的瞬间关联中产生,每个观众都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推进,他们也被引导着,自己小心、周到地关注于环境的整体,关注于演员的节奏和动作及整个表演空间的变化。环境戏剧的任务就是使每一场演出成为一种过程,让事情的发生变得更清楚、更容易,并且更淳朴。四个小精灵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让每一次的表演过程和人物内心的改变更加淳朴和容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也让戏剧变得通俗易懂且具有更多想象空间。
由于该剧的观看焦点是灵活多变的,使得在多焦点中的多种事件同时发生,同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该剧拥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增加了浪漫色彩和对于剧情的想象。戏剧艺术在这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过严谨的内容而创造符合逻辑的伦理现实。相反,在这种冒险精神至上的戏剧创作表现形式中,戏剧艺术的基本准则变成实现一种惊骇,营造一种专属情感,通过表面上“玩世不恭”的行为让观众意识到自己是在戏剧发展的故事情节当中,从而更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能量的转变拓展表演空间
在该剧中,剧场里的能量不只集中在演员身上,这里的能量是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导演对于戏剧创作中的掌控能力减弱,但也更灵活且更具有创造力了。导演也不再创造舞台调度,更重要的是发展舞台调度。在该剧中,天使就是导演发展舞台调度的一个例子,天使在表演空间中的活动位置是不断转变的,他有时会出现在小精灵当中来表达“潜台词”,有时会回到“天堂中转站”去完成自己的规定情景。在这种位置变化中,使得他更像是一个不停出现在爸爸孙达胜脑海中的人物,只是这个人物通过导演的调度变成了具体存在的一个角色,这就是导演发展舞台调度的体现。
对于演员来说,每一场演出都必须处理成千上万个细节,将事件表达清楚。无论是舞台上固定道具的创造性变换,还是人物性格的瞬间切换,都需要表演者对自己的表演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梳理,他要在人物当中去感受空间里能量的转变,在演员这里不只是有角色,更是具体的戏剧行动。孙小新的家被拓展成了无数个表演空间,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去做无限的关于表演的延伸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不易也使得该剧能够利用最简洁的表演语言展现最生活化的表演状态,也使得魔幻化的剧情产生了共情的功效。表演空间的拓展增加了演员表演的难度,但也让情感表达更加饱满,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在剧情当中,感受情感的力量。这就让故事结尾处孙小新到底有没有认出陪伴他在房间里“乘风破浪”的大圣是不是他的爸爸变得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发展,表演空间在道具作用下的来回切换,“爸爸”这两个字即使没有脱口而出也能够让观众引发情感的共鸣。
但是,如果该剧在进行环境营造时能够注意戏剧性和游戏性的平衡,那么将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环境营造的过程中,戏剧的“游戏性”作用被放大,而导致有一些剧情没有交代清楚,比如突然出现在结尾处的老去的妈妈,沃野国内过于游戏情节的属于孙小新的“感情戏”。这些没有交代清楚或过于娱乐化的情节设置会淡化戏剧本身的戏剧性。希望创作团队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平衡游戏性和戏剧性,让环境戏剧的环境营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儿童剧《我和大圣的一天》更像是利用环境戏剧的特点营造出了一条时间的河流,在这条河流里孙小新就像是写了一篇属于自己的回忆录,在这个回忆录里平凡的爸爸变成了勇敢的齐天大圣,在这个回忆录里严苛的妈妈成为了沃野国中活泼的国王,所有在现实中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都成了他笔下的现实。不现实的来自父亲的陪伴,不现实的来自母亲的纵容,都变成了他找寻人生意义的路程中必须的经历。最后,那个乘风破浪的孙小新就是他找到的、平凡且勇敢的、真正的自己。
这部剧就像是导演刘晓邑和西安儿童艺术劇院一起交出的一份关于儿童剧创新创作的答卷。儿童剧不仅仅是带给孩子的作品,它同样是写给每一个大人的。那条时间的河流里承载的是孩子的成长,更承载着每一个大人对于成长的回忆。谁不曾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谁不曾经历过亲人的离世?谁不曾在小的时候幻想自己的房间就是一艘宇宙飞船?谁不曾拥有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年?戏剧带给孩子的是启发想象力,那么戏剧带给每一个成年人的就是找回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己。出走半生,在剧场里和孩子一起找回童真;归来少年,在环境戏剧的特殊场景里弥补属于自己心里的那份遗憾。最终,每一个观看者都会在那条时间创造的河流里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在这条时间营造的戏剧空间里找回那个曾经一腔热血孤身一人闯荡世界的勇气。我们都是寻找“爸爸”的孙小新,也是在这条平凡路上不断成长的自己。回头望,“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前路光明不可挡”。
(作者单位: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