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歌剧表演中的角色与身份认同

2023-12-06孙赫檐

剧作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表演角色身份

孙赫檐

摘 要:纵观我国当代歌剧的百年发展历程,可以说我国歌剧发展受到了时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在歌剧表演的审美功能、精神内涵、美学塑造和文化呈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融和“优美”与“悲壮”的美学风格。本文在构建带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表演体系中,深入分析歌剧表演中的角色与身份认同,总结梳理相关的表演规律及其重要性,以多元文化为背景,探究因歌剧表演角色与身份认同、理解不同造成的审美差异现象,力争为解决歌剧表演在实践中的问题寻求新的思路。

关键词:当代歌剧;表演;角色;身份;塑造构建

歌剧表演是艺术表现与舞台表演的完美统一,歌剧中的音乐表演作为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活动方式,需要通过戏剧、器乐、人声等表现方式传递给受众,通过受众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再加之歌剧表演是不断变化的,歌剧整体表演所展现出的创造力也会随着受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合格的歌剧表演者,应当以观众的需求为基础,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二次定位,通过对剧中人物角色的塑造,完成歌剧创新性的呈现;通过歌剧人物情感和音乐价值的再现,实现作品与受众间的文化认同,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一、歌剧表演者的身份与角色认同

在歌剧的表演中,歌剧的音乐内容呈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表演者在表演中所处的位置等相关问题。表演者在舞台上所呈现的状态和表演者自身的年龄、性别、经历等有着重要的关系,这种“身份”也与表演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歌剧表演者集音乐情感传递者和歌剧内容传播媒介为一体,应秉承着从社会实践中来、到生活实践中去的表演理念,通过时代化的文化价值标准调整歌剧表演者的身份,将歌剧作品的主题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歌剧表演者的身份认同

影响歌剧表演者的相关身份信息认同因素除了表演者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外,还表现在以下三点中。第一,在歌剧舞臺上能否实现歌剧技艺创造性的重塑,成为表演者完成身份重构的关键[1]P48。第二,歌剧表演者作为观众与角色沟通的纽带,也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歌剧舞台表演会因表演者国度或民族的不同呈现出多元表演形式的倾向[2]P67。第三,伴随受众范围的扩大,歌剧表演已不再是富人独享的艺术,更多的是一种贴近广大受众群体的艺术,“接地气”也成为了歌剧表演者身份认同的应有之义[3]P51。

(二)歌剧表演的角色定位

歌剧表演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音乐作品、器乐、戏剧、指挥、舞蹈等形式的舞台再现,将音乐文化内涵传递给受众的再创性艺术活动[4]P17。而歌剧表演者的角色选定也是建立在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之上。歌剧表演者的角色定位指的是表演者以自身的音乐表演素养为界定标准,在剧本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物角色,在表演过程中以自我的音乐文化认同解读音乐作品及歌剧剧本,根据剧本和舞台需要完成人物角色定位,实现人物形象塑造,在达到预期舞台效果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在歌剧表演的过程中,影响歌剧表演角色定位的关键因素是表演的空间环境,舞台现场取代了真实的生活场景,表演者以剧中角色的身份出现,在角色与自我、虚幻与现实中徘徊[5]P11。与此同时,歌剧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表演者的角色定位。歌剧艺术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表演者需要从演唱技巧、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完成角色的塑造,更生动全面地展现角色。

(三)歌剧表演身份与角色的构建

歌剧表演艺术与歌剧表演作品既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缩影也是一个群体在某一个时间段的空间记忆,表演者通过身份与角色的构建可以诠释出一个特定时代中的一些社会关系。歌剧表演者作为舞台表演的一个单元,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真正地实现时代的跨越和情景的再现。这种身份与角色的构建需要建立在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反复地重组和筛选之上[6]P57,需要歌剧表演者不断穿梭于角色和身份之中,完成剧本角色和真实身份的重组与选择,在为角色塑造提供有力素材的同时,在剧本中重建新的身份,为歌剧表演提供新的认同方向。可以说歌剧表演艺术不仅是精神和认知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以动作、舞蹈和音乐为主要表达方式,传达了群体和个体的某种生活情感。

二、歌剧《魔笛》表演中演员的角色与身份认同

(一)演员对歌剧《魔笛》剧本剧情的文化认同

歌剧中的情节表演与电影表演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作为一种带有叙事性的舞台艺术,歌剧表演更多的是向受众展现出人性和历史性的思考[7]P84。歌剧《魔笛》的故事情节主要来源于童话《金尼斯坦》中“璐璐的魔笛”,与法国作家《塞托》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融合。剧本故事讲述了塔米诺王子在接到王后的命令后,带着魔笛营救帕米娜公主的爱情故事。在营救之路上,王子历尽万难到了目的地,但因缘巧合知晓了夜后的报复阴谋,虽然历经坎坷,但是王子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祭祀神的见证下完成了与帕米娜公主的婚礼,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写作——编排——表演”过程就是表演者深入了解人物角色、实现情感文化认同的过程。表演者应以个性化的视角解读歌剧《魔笛》的内容,同时将作者的创作理念有效地运用于表演过程中。

(二)演员对《魔笛》人物造型的认同

人类的感知系统从出生到成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当遇到情感波动较大的事件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在大脑中搜索相关的感知信息,并发出信号和指令,这也就是人类感知系统的记忆[8]P27。然而事实上,在我们的人物造型认同记忆中,吸收了来自集体、家庭、学校等多层面的有效信息,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造成了个体化的差异性认知。如在歌剧《魔笛》中,演员需要从三个层面完成人物造型的身份认同,即形体和服装等相关内容。塔米诺王子头顶王冠,手持魔笛,让受众通过视觉层面的符号能够清晰地辨别出舞台演员的身份,更加快速地融入到剧情故事中。

(三)以音乐特性实现角色认同

人的感知体系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能够完成重现,这就是大脑体系的记忆。一名本土的歌者在学习非本民族语言歌曲时,会觉得非本民族语言较为生涩,反之,如果学习本民族语言时,则会更容易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的音乐记忆。音乐如同语言符号一样,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会接受到音乐符号的刺激,即使没有发生模仿的行为,也会在头脑中留有印象[9]P49。因此,每个人的音乐记忆也同样有着个体化的差异。有的研究者将音乐分成了不同类型的民族音乐调性,不同的音乐音阶、音色、调式调性、唱法等构成了带有大众认同特性的音乐认同体系。在长期的文化渗透和影响下,音乐创作也出现了多民族相交融的特点,在流动的音乐文化影响下,形成了多民族相融合的音乐特性。在歌剧的创作中,音乐特性的不同也会塑造出不同的人物角色形象,赋予了人物角色新的灵魂。在歌剧《魔笛》中通过戏剧性的音乐唱词与念白的融合,讓受众能够感受到德国民族的文化特色。同时,不同的人物角色因曲调音乐特性的不同被赋予了严谨、诙谐等个性化的戏剧色彩,加深了作品的身份认同。

三、人物形象塑造方式

歌剧表演作为独特的舞台表演形式,需要表演者根据剧本的主题内容通过既定的和声、曲调、音高和旋律等多种要素进行组合编排,以台词+音乐的形式呈现歌剧内容,通过多样化的舞台表演为受众输出新的文化认同[10]P105。其中包括多民族的音乐创作,虚构的人物形象等,让演员在原有剧本内容得到呈现的基础上完成要素的整合,实现歌剧作品的创新表现。

(一)在熟悉剧本的基础上完成情感呈现

歌剧表演的内容呈现主要泛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歌剧主题+内涵的延伸哲理问题,作为表演的核心呈现,可以从人物、形象、情感等多种元素融合表达出来,以一种哲理的方式蕴含在作品中;另一方面是歌剧表演内容的二度创作,但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演员熟读剧本的基础上,通过对角色的深入分析,将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但无论多么精彩的演绎都需要建立在熟练掌握剧本的基础上,唯有将剧本吃透才能将剧本中的人物情感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来。

(二)表演者对于音乐创作的创新

歌剧的创作是音乐作品从音乐表演到音乐创作的过程,剧本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剧作家对于某一共性社会事件的抽象反映。在作品的呈现中歌剧的音乐呈现可以是写意性表现也可以是写实性表现。舞台上的人物角色呈现要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加夸张。此外,不同政治、社会、经济、地域环境下的表演者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会有不同的认识,所以说舞台上表演者的音乐呈现既以剧本为基础,同时也独立于作者的思维方式。歌剧《魔笛》中阿莱莎在舞台音乐演唱中,语言清晰、音色优美,在了解了与传信人的对话内容后,阿莱莎随即在舞台上跪倒,并且在演唱咏叹调《神笛的威力是多么强壮啊》时完成了即兴的舞台走位,让阿莱莎的形象更加真实。

(三)表演者对人物情感的细化处理

歌剧情感呈现作为舞台表演的灵魂,与传统书籍中的情感表现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表演者在进行舞台演绎时,能够恰如其分地将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融合起来。如歌剧表演中的眼神,能够更加生动地将人物的惊喜、悲伤等情绪再现出来。在歌剧《魔笛》帕米纳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演员巴桃通过咏叹调《我感到》温柔的演唱,将公主天真善良的一面呈现了出来。

四、结语

伴随着文化产业飞速的发展,歌剧表演作为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有着时代性的特征。它在保留传统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需要表演者赋予作品多样化的艺术效果。歌剧表演以不同的角色认同特征来确定身份认同,以不同的人物角色重塑构建起带有民族性的音乐文化认同,从而实现表演者身份认同与人物角色的共建,最后,在创作者——演员——受众间形成一种时代文化的创新。在歌剧的表演中,表演者唯有从多角度去探究剧中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诠释艺术作品的主题,实现歌剧表演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2]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3]何成洲:《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化身份认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郑晓云:《文化认同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高广源:《论表演体系在歌剧表演艺术中的运用与探索》,《戏剧之家》,2020年第24期

[7]孙定海:《论歌剧表演中人物的角色分配与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以戏剧男中音为例》,《巢湖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8]李梓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探索》,《当代音乐》,2019年第6期

[9]曲政一:《浅谈影视歌剧表演中的感情表现技巧》,《戏剧之家》,2019年第20期

[10]刘晓雷:《中国歌剧与西方歌剧的差异研究》,《黄河之声》,2019年第12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

猜你喜欢

表演角色身份
跟踪导练(三)(5)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