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融入高职院校 动画专业思政课堂研究
2023-12-06杨平均
杨平均
摘 要:锡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教育部的政策指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传统文化创新传承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让锡剧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将传统文化与动画专业现代教育相结合,值得研究。
关键词:锡剧;传统文化;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锡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江苏南部方言为传播载体,清丽婉转的词曲语调、轻盈雅致的服饰装扮、诗情畫意的场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教育部政策指导高职院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借助课程思政改革契机,将地方传统优秀文化融入专业,创新传承地方戏曲文化成为历史的趋势。
一、锡剧文化守正创新的发展与问题
锡剧是地方传统戏剧,是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锡剧剧目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传统戏曲正在探索自身的发展途径。近年以江苏省锡剧团和无锡市、常州市锡剧院为代表的优秀锡剧院团,不断在剧目创作体量、思想内涵、传播途径等方面实践探索。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玉蜻蜓》起用优秀青年演员,挑战传统剧目,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模式,在戏曲的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让锡剧艺术在新生代中代代延续。在剧目创作上,不断挖掘创新剧目。锡剧跟随时代发展,创作出红色主题的优秀作品,如《董存瑞》《刘胡兰》《沙家浜》,蕴含传统文化的《紫砂梦》《大风歌》《显应桥》,轻喜剧《追香记》(选取清代吴信天所著《三笑》中唐伯虎的逸闻趣事,改编融入时代流行的幽默元素、谐音梗、观众互动等,轻松幽默地再现了唐伯虎与秋香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展现富有时代责任与担当的奋斗者的《装台》等创新剧目,让锡剧观众感受时代的印记,更感受锡剧“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的艺术创作。除此之外,锡剧积极将真人实景演出与虚拟景象结合,与影视合作,保留知名演员的真人表演与数字艺术的虚拟场景结合进行直播与录播,通过“水韵江苏”全媒体、我苏网、荔枝网等升级平台进行线上同步,开通戏嗨APP、IPTV数字点播、学习强国平台电影展播等,有效拓展锡剧受众群体。但是,针对锡剧的传承保护,锡剧在高职院教育动画专业课程融入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献较少,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课程中关于锡剧的实践教学专业课、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
二、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问题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艺术类专业课程也应当融入思政教育,培养艺术专业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创作观,以及中华美育精神,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纲要的引领下,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展开了多方面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工作,经过实践探索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动画专业的技术性高,涵盖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故事剧本、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台本设计、动画制作、后期剪辑、配音、合成等多道程序,其本身涵盖的制作内容广、制作门槛高、难度大,在中国大学生MOOC网站的国家精品课程——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讲解Animate动画软件的工具使用及贺卡等简单案例的演示操作,虽然中间有思政小课堂,但是在工具与思政元素的衔接上缺乏一定的思想性与人文内涵。第二,在动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思政传统文化的挖掘存在着大众化、浅显化、重复挖掘等问题,缺乏特色与创造性。学生成长经历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摄取范围小,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如果老师不进行文化的引导,学生的认知相对狭隘,往往局限于书本和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以及个人成长经历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故事,缺乏特色文化的挖掘。由于大学生技术掌握熟练程度有限、作品风格还未形成,对于已经大众化、耳熟能详的剧本进行重复挖掘,往往制作出的作品缺乏创造性。第三,由于教学过程中课程时间、地点的限制,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往往停留在课堂上内容的讲解,少有实践体验,难有心灵的触动。动画专业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分支,是现在社会中视觉传播流行的重要方式,动画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创作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由于近年高职院校管理严格,学生外出、实践调查难,学生对于社会的感知度存在一定的缺失。
三、优秀传统锡剧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动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一)解读戏剧剧本背后的课程思政元素
锡剧作为代表性的优秀传统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江苏省锡剧团的优秀剧目《珍珠塔》《董存瑞》《黄文秀》为例,《珍珠塔》讲述男主方卿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去姑母家借盘缠科考,却遭到了姑母的挖苦嘲讽,只能默默回乡自作打算。表姐翠娥得知消息后,以赠干点心为名暗赠珍珠塔。奈何方卿归途的路上却遇到了土匪,珍珠塔被土匪抢走典卖。饥寒交迫的方卿被毕云显相救。后来方卿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被封为官,乔装讥讽姑母,姑母羞愧难当,方卿与陈翠娥最终成婚。《珍珠塔》是锡剧的传统经典剧目,有着人民共鸣的情感和祈愿,对于方卿来说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人生难免起起伏伏,在遇到挫折后要给自己树立目标并为之奋斗,终会获得成长和成功。故事演绎展现主人翁方卿的拼搏精神、陈翠娥不唯名利的爱情观,他们对爱情的美好追求终获幸福和圆满。锡剧《董存瑞》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董存瑞从一个懵懂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的历程,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英雄的颂歌,也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史。学生能通过观看剧目汲取营养和力量,并以他们为楷模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追梦路上》讲述了三代人爱心接力与年轻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时代楷模”黄文秀在无锡爱心人士的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下,顺利完成学业,主动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和条件,选择回到广西偏僻山区白坭村带领乡亲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拼搏进取、百折不挠、挥洒青春和汗水,直至献出年轻和宝贵的生命。通过观看锡剧让学生感受大学生反哺故乡的故事,践行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锡剧文化元素要融入动画
首先,在动画教学过程中,引入戏剧剧目分析课程将思政元素进行IP形象设计。戏曲动漫设计不是戏曲与动漫的简单叠加,而是如何将戏曲艺术的人物塑造、表演形式、音乐舞蹈、服饰扮相等巧妙地应用到动漫设计中,确定人物设计的风格類型、人物动态、表情、动作及细节刻画,通过绘制识别度高的锡剧人物角色形象,让创作的戏曲动漫人物具有剧中人物的精气神,展现戏曲人物的灵魂之美。锡剧IP形象设计具有较高的认识度和辨识度,设计形象注重独创性。如《珍珠塔》中的方卿、陈翠娥,《追梦路上》中的黄文绣,《显应桥》的中梁士杰、水红菱等(图1)。
然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插画绘本的剧本创作。人物设计、动画设计前要引导学生感受传统锡剧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故事剧本、人物介绍、故事发展,在创作过程中研究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构架镜头布局,根据人物的身份设计人物形象,强化人物、服饰装扮,按照情节的发展绘制人物动态、表情,人物场景的搭配,用现代插画绘本表现剧目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插画绘本设计在传达戏曲人物及剧情发展的同时,用插画语言传达戏曲的内涵之美。
此外,要积极开发锡剧文创产品。以故宫的文创为例,需要针对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展开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开发衍生品。比如,开创紫砂+锡剧展示类衍生品,如:手办人物、锡剧紫砂陶刻展示盘、刻绘绘画;实用器物类衍生品:与锡剧文化结合的紫砂杯、紫砂壶、紫砂陶盘等;体验类的衍生项目:锡剧脸谱装扮绘制、锡剧服饰装扮体验、紫砂+锡剧人物手办制作等。
(三)注重专业+党建联盟、研教融合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为重点的工作原则,通过阵地联建、工作联动等举措,积极打造党建品牌,充分展示出党建联盟的优势和成果,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社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比如,适时举办专题戏曲讲座和现场体验活动,切实加强戏曲数字传承创新意识和数字传承创新思维能力,加强锡剧宣教志愿活动。发动校园师生积极参与网络锡剧、现场锡剧等锡剧宣传志愿活动,促进锡剧活动参与率、学生锡剧数字传承创新知识普及率“双提升”。然后,发挥传媒教学专业优势,与锡剧企业结对开展新时期、新媒体锡剧实践,探索抖音、微信新媒体运营模式,加强视频、动漫、漫画等锡剧产品研发应用,组织引导在校师生开展文艺表演、书画创作、作品创作等锡剧数字传承文化创作,适时加强锡剧文化阵地建设,帮助提升锡剧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发挥高职院校传媒专业的特点,与锡剧企业共同开展锡剧课题研究,深化锡剧教育理论研究,为锡剧的理论创新做出探索。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动画专业教学借助课程思政改革契机,不断挖掘传统锡剧文化。其师生创作的锡剧文化动画作品得到相关行业和主管部门的肯定,探索以锡剧《显应桥》为原型的戏曲动漫人物,被《江南晚报》大篇幅报道。锡剧《珍珠塔》方卿、陈翠娥,《紫砂梦》连城、心梅等动画作品被相关报刊发表,并被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采用,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传播与推广,受到行业专家、锡剧爱好者的关注和好评,推进了锡剧进校园、锡剧数字传播。将优秀锡剧艺术融入高职动漫设计教学中,有助于开拓传统文化的现代数字传承,让传统文化更具有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动漫设计教学的文化内涵,实现沁润式的教学。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社哲课题《“课程思政”理念下动画专业在文化数字传承创新中的实践研究——以锡剧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SJA0975。2021年院级党建课题《中华优秀传统锡剧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jsz202110。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