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案模式干预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06舒婷婷周蕾戈娜龙晓春张瑞彦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专案乙型肝炎

舒婷婷 周蕾 戈娜 龙晓春 张瑞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 200040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世界上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约超过3.5亿人存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以发挥治疗作用。但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加之常规护理无法及时针对风险事件进行干预,导致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2-4〕。专案模式即为利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完成特定目标的工作模式。临床学者以提升护理质量为基础,重新评估并利用医疗资源,保证患者始终接受全面、科学、持续的干预照护,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率,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蔡敏和赵珏人〔5〕研究显示,通过对长期鼻饲患者实施专案模式干预,可减少负性情绪。为了对上述护理措施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指南更新要点解析》〔6〕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签署同意书;③患者交流功能及精神正常;④患者经影像学检测后,乙肝表面抗原和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如腮腺炎;②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如甲型病毒性肝炎;③患有其他原发性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将两组患者安排在不同病房。研究开始前,已如实告知患者,两组患者互不影响,且不可互相进行交流沟通。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①体征检测。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征象,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加强基础护理,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口腔、会阴部及皮肤的清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如出现感染症状,应谨遵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②卫生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消毒,对带血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③饮食上,护理人员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入院当日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④病情监护。针对昏迷者,需保持患者卧姿舒适,头部偏向一侧,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可使用冰帽降低颅内温度,使脑细胞代谢降低;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卫生。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防止感染、压力性损伤发生。

1.2.2观察组实施专案模式干预 (1)组建专案管理小组。小组由5名具有10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组内成员通过对我国的医疗水准、该院HBV患者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影响预后康复不良因素的原因,并对干预过程进行改善,提出干预理论依据,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内容。(2)分析不良因素。组内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治疗过程展开全面分析,明确引起肝功能代谢异常的因素。如:①由于患者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无法准确理解宣教内容。护理人员口头宣教效果不佳,导致患者及其家属治疗配合度较弱。②自身心理负担较大,对于疾病与治疗方案的陌生,从而产生恐惧、抑郁等焦虑情绪。(3)明确主体,设置准确干预目标。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治疗成功标准即为进行正常生活活动,生活自理。如出现肝功能代谢异常,则需延长治疗时间,因此为降低肝功能代谢异常的发生,需减少患者治疗时间,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此次专案主要即为减少患者治疗后肝功能代谢异常的发生。(4)干预措施的实施。组内成员需以书籍或短视频的形式向患者详细讲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症状、临床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及预后护理措施等。并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确保其能明确掌握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病程病因共同商讨护理措施。入院第2~5天,组内成员对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心理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详细告知患者此次治疗的意义及目的,使其明确该阶段救护的注意事项及预后恢复问题;每4 h进行1次病房巡查,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心理变化。入院第5天至出院前1 d,组内成员定期进行病房查询,观察患者的症状好转情况及情绪变化,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出院后护理的重要事宜,并将治疗药物的禁忌与效果详细告知患者。指导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如肝脏按摩法(患者右手抬起,肘关节弯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单方向由上至下推擦、用力要稳,由轻渐重,如此反复推擦10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肝功能指标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

1.3.2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量表(ESCA)评分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ESCA进行测评,该量表主要包含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管理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4项评分领域,共40项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满分50分,评分越高证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2,重测信度为0.812,量表内容信度一致性良好〔7〕。

1.3.3慢性肝炎生活质量量表(QLS-CHB)评分 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QLS-CHB进行测评,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症状、主观感受、社会交往能力、执行角色功能能力及活动能力等六项评价维度,各包含5项测评条目,每项条目的回答均在1~10的线段上标记,满分50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与信数均为0.876,量表内容信度一致性良好〔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TP、T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TB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B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TP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ESCA量表评分对比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ESCA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对照组患者ESCA量表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ESCA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QLS-CHB量表评分对比

入院当日,两组QLS-CHB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QLS-CHB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QLS-CHB评分对比

3 讨论

3.1 专案模式干预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王贵菊和鲁荣华〔9〕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专案模式干预后,其TP、TB等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本次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专案模式干预,护理人员以改善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为出发点,详细为其讲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降低烟酒、辛辣食物的摄入,减少机体内氨类物质的产生,从而在源头上解决HBV的恶化。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宣教内容的传播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意识,通过共同协商的形式激发患者治疗配合度,并定期观察其恢复情况,告知后续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降低生命危险及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10-12〕。本研究说明专案干预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3.2 专案模式干预对QLS-CHB评分和ESCA评分的影响

本次研究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专案模式干预在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更佳,可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该干预模式从患者入院初持续至出院,保证实施持续化和全面化的系统化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明确其内心想法及治疗需求,从而全面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详细掌握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促使其明确积极配合治疗,缓解病情恶化〔13〕。专案模式干预可针对常规干预中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和改善,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这一基础问题为实施任务,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工具以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另外,组内成员以每4 h巡视1次的频率进行病房巡查,严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恢复锻炼,以提高其肢体康复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4〕。

综上所述,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专案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并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认可与支持,对帮助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显著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专案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继续强化DTS Play-Fi功能,给予客户更好的听觉体验 专访XPERL专案经理罗建豪先生
台军13项“自研武器”预算遭冻结
某市某工业园多家企业违法信访举报案专案稽查
某市某企业信访案件专案稽查
初夏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