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融课堂”指引下高中阅读教学的新路径

2023-12-05王倩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姚鼐泰山创设

王倩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区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发布了《以高品质课堂赋能高质量发展——大丰“融课堂”建设指南》白皮书,大力推进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深度改革,构建“五育融合”“学教融合”的高品质课堂新样态,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融课堂”,即从新时代的需求出发,以全新的维度去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尤其是要把教育方针的要求、立德树人的任务、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有机地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提升教师“教”的素养、艺术、品味,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丰富“学”的内涵,创新“学”的方式,探索“学”的评价,让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融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建设“融课堂”,有四条路径:一是融德于情,让“育人”真正发生;二是融学于境,让“学习”真正发生;三是融思于问,让“思考”真正发生;四是融教于评,让“成长”真正发生。

笔者多次参加“融课堂”教学大赛,现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谈谈建设“融课堂”的前三条路径。

路径一:实施德育,让“育人”真正发生

《大丰“融课堂”建设指南》中明确指出多条路径,其中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实施德育的路径如下:

首先,构建“情理交融”的育人课堂;其次,从课程功能的完整性、整合性的角度挖掘学科中的德育资源;最终达到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的育人目标。

这为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回归文本《登泰山记》,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姚鼐不远千里、登山揽胜、坐观日出的过程。其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姚鼐看了一场生命中的日出,呈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突围。

为什么这样说呢?许多封建文人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不惜皓首穷经,甚至蝇营狗苟,出卖理想与灵魂。而姚鼐前期屡试不第,历经挫折,中年仕途坎坷。在壮盛之年、青云有路之际,他却借衰病养亲之名,主动辞去所任的刑部郎中及四库全书纂修官。姚鼐辞官有外在的原因,也与其内在的追求有关。辞官后的姚鼐一路跋山涉水,奔赴泰山。

他去泰山,并不是寻常的探幽揽胜,而是想借此完成一场人生的蜕变。十二月戊申日,泰山山巅的那轮喷薄而出的朝暾,帮助姚鼐走出了人生困境,让他最终选择以著书传学立身于世!所以,这篇文章可以给学生这样的启示:人应当不畏困难,勇攀高峰,拥抱生活。

语文教材中其实有很多德育素材值得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挖掘。关注德育,实施德育,是建设“融课堂”、融德于情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努力构建“情理交融”的育人课堂,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让“育人”真正发生。

路径二:创设情境,让“学习”真正发生

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融德于情的立德树人的目标,还要让“融学于境”走进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情境中,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以致用”。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两个“实”:真实和实用。

比如,在讲解《登泰山记》的过程中,我们创设的第一个情境就是“真实”的情境:我校即将启动“重走姚鼐登山路”的文化之旅,请你参考文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向参加此项活动的同学们介绍当年姚鼐登临泰山的过程(包括怎样来泰山、登山的具体路线等)。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言,必须是‘真实的,是能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贴近的,能促进深度学习的。”杭州师范大学的叶黎明教授也强调:“真实情境应该具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创设的情境应当是“真实”的,是符合学生认知,靠近其最近发展区的。

又如,在讲解《登泰山记》的过程中,我们要创设的第二个情境是“实用”的情境:

泰山旅客集散中心想要依据《登泰山记》的内容,制作旅游宣传视频,你会推荐他们重点拍摄泰山的哪些美景呢?为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任务,探究文中写景的技巧,并互相品评,最后由合作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必须是“实用”的,是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也就是说,只有让“情境的创设”走上“实用”这条道路,才能使“素养的培育”落地生根。

在备课时,我查阅了相关的论文、资料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也发现了其他的情境。比如:

情境一:学校文学社将在今年的读书月活动中开展“散文”名篇微视频创作大赛,现向广大师生征集微視频作品的脚本。请你从《登泰山记》中选择一个片段,拟定一个视频拍摄脚本。

情境二:学校要制作读书海报,特向各班征集优质的、富有创意的海报图案。请你以《登泰山记》为蓝本,选择合适的图景加以展示。你会画出怎样的图案?

这些情境都很有创意,一个是拟脚本,一个是绘海报。但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类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得比较远。不可否认,班级里有学生有相关的特长,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此类经验的,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此种任务是有难度的。所以,这类情境既非“真实”的情境,又非“实用”的情境。

聚焦情境的创设是“融课堂”建设中融学于境的重要环节,对语文学科而言非常重要,对其他学科而言同样重要。我们有必要多次研读《大丰“融课堂”建设指南》,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开出实践的花儿,才能迎接收获的累累硕果。

路径三:提出问题,让“思考”真正发生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情境”,其实是指“问题情境”,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所以,在创设完情境后,教师还需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此刻,提出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找到让思考真正发生的路径:首先我们要让学生采用“深度对话、用心倾听”的方式去学习,接着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让他们在持续探索、自我追问、与同伴的交流中提升能力。

回归姚鼐的《登泰山记》,“融德于情”旨在引导学生仰望姚鼐的生命日出,希望能启发他们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融情于境”是引导学生在“真实”而又“实用”的情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融思于问”则是期盼学生在那轮喷薄而出的朝墩中,不畏困境、勇攀高峰,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日出。

为此,在讲解《登泰山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姚鼐是沿着哪条路线上山的呢?请根据文章梳理出姚鼐登泰山的路线。

第二,姚鼐在特殊的时间选择特殊的路线登泰山,他看到了哪些特殊的美景呢?

第三,阅读姚鼐的人生履历表,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姚鼐?

第四,立足《登泰山记》中的泰山风景,结合姚鼐的人生履历,你对本文作者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有怎样的思考?

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姚鼐登临泰山的环境之“恶”。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泰山日出前后的“美”。欣赏了这种“美”,对比了前面的“恶”,他们才能在接下来的第三个问题中理解姚鼐前半生的艰辛——十三年应举和八年仕宦的人生困境。第四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姚鼐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进而达到带领他们反省自身和直面自己当下的困境的目标。

建设“融课堂”的路径还有很多,比如融教于评,让“成长”真正发生。期待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路径,持续探索,切实推进“融课堂”的建设。

猜你喜欢

姚鼐泰山创设
作为礼物的书籍:姚鼐赠书与桐城派的流传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佛禅老庄思想与姚鼐文学创作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