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候鸟式”群体游憩行为研究
——以利川苏马荡为例

2023-12-05

旅游纵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出游候鸟群体

谭 艳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30)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高温热浪天气,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成为“火炉”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炎热的气候环境催生了人们的避暑需求,避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已经出现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避暑度假地,如湖北利川、江西庐山、安徽黄山、贵州六盘水等,避暑旅游在全国各地发展势头良好。目前,避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舒适度评价、避暑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避暑旅游地的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避暑旅游地的形成机制等方面,现已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4]。但较少有学者关注避暑旅游地的人群特征,尤其是“候鸟”这一特殊人群的特征。

近年来,随着旅游休闲的纵深发展,不同人群对身心健康、生活环境、自身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不同目的季节性流动的人群逐渐增多,其中以“候鸟式”老年群体为典型性代表。目前,关于度假地的“候鸟”研究主要集中在“候鸟”旅游移民的迁移机制,“候鸟”的社会融入、深度休闲和主观幸福感、“候鸟式”异地养老的方式和“候鸟式”养老群体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等方面[5-9]。较少学者关注“候鸟”的游憩需求,了解其游憩行为特征。湖北省利川市的苏马荡景区作为典型的避暑度假区,每年吸引近40 万人次的“候鸟”来此避暑纳凉,“候鸟”群体庞大且具有代表性,以苏马荡的“候鸟”为研究对象,了解“候鸟”的需求、感受和反馈,观察“候鸟”行为特征,具有可实施性和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介绍

苏马荡地处利川市谋道镇。包括谋道镇区域,以及苏马荡的药材村、光明村、柏杨村、大庄村等。苏马荡地处鄂西山区,海拔1 500 m 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 24℃左右,加上高覆盖率的森林面积,空气清新、山川秀美、风景宜人,素有“植物王国”“夏季凉都”“景观天堂”之称,气候旅游资源丰富,是夏季避暑纳凉的胜地。苏马荡的旅游发展潜力较大。

三、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先采用调查问卷法了解“候鸟”的基本情况,问卷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候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候鸟”来自哪里、年龄、职业、是否退休、居住年限、月消费和选择来此避暑的原因等。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候鸟”的游憩行为,主要包括避暑期间游憩活动的形式、游憩活动的时间结构、空间范围、出行方式等。然后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候鸟”的游憩行为。

四、“候鸟”的人口学特征

(一)“候鸟”的年龄结构特征

“候鸟”的年龄结构具有低龄老龄化的特征。从“候鸟”的年龄组成分析,以60 ~69 岁的群体为主,这一群体属于老年群体中的“年轻者”,大部分刚退休。由此可见“候鸟”以低龄老年群体为主,其身体状况良好,自理能力强,精力较为旺盛。

(二)“候鸟”的职业构成特征

“候鸟”的职业构成具有高收入和高文化的特征。“候鸟”的职业以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员为主,这类群体拥有高退休金和较高的文化水平,有能力、有时间且有意愿进行避暑度假活动。

(三)“候鸟”的月消费特征

“候鸟”的月消费具有低消费水平的特征。“候鸟”具有稳定高收入,但其在苏马荡地区的月消费水平并不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大多数的“候鸟”的消费水平在1 000 ~3 000 元,月消费水平较低。“候鸟”们大多选择一个地方过惯常的生活,以日常生活支出为主,并无额外支出。

(四)“候鸟”的居住类型特征

同行伴侣多,集聚性强。绝大多数的“候鸟”选择和配偶居住,还有一部分的“候鸟”选择和孙子、孙女以及配偶共居,形成“两老一小”的组成结构,少数的年迈老年“候鸟”选择和子女共居,极少有“候鸟”群体会选择独居。身处他乡,由于环境相对陌生加剧了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候鸟”会选择结伴而行并与原住地的亲戚朋友形成内部团体,而与当地居民接触较少,形成了主观上的集聚性。

(五)“候鸟”的居住时间特征

季节性和暂住性。“候鸟式”养老不同于定居式养老,它是有规律地进行季节性迁移。“候鸟”迁移主要集中在7 ~9 月,居住时间在1 ~3 个月,这与季节所反映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六)“候鸟”的地域特征

地域分布的邻近性。其中来自重庆万州、湖北武汉和重庆主城三地的“候鸟”人数占比最大,湖北地级市(湖北宜昌、荆州)、重庆区县(涪陵、开州)和四川成都也占有一定比重,极少数来自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由此可见苏马荡的“候鸟”以周边大中城市为主,极少数来自沿海发达地区。

在地域选择上,环境是影响“候鸟”选择的首要因素,体现了“候鸟”避暑度假疗养性和享受性的特征。距离远近和他人影响也是重要因素,距离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近,拥有相似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更容易适应迁入地的生活。度假区知名度、房价、思乡之情等也会影响“候鸟”选择避暑度假地。

五、“候鸟”的游憩行为特征

根据游憩活动的定义和苏马荡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苏马荡地区“候鸟”的游憩活动分为日常游憩活动和出游活动,其中,将日常游憩活动分为休憩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文娱活动,出游活动包括近距离出游活动、较远距离出游活动和远距离出游活动。

(一)日常游憩活动形式多样

闲逛闲聊是“候鸟”最日常的游憩活动,同时大多数“候鸟”会参与文娱活动,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候鸟”也会进行体育活动和参与社会活动(见表1)。“候鸟”游憩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养心养身和自娱自乐,社会活动参与率低。

表1 日常游憩活动分类

(二)日常游憩活动时间节奏强

“候鸟”游憩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下午和傍晚,极少有“候鸟”选择中午开展游憩活动。“候鸟”游憩活动时间节奏性强,几乎每天都会参与游憩活动。部分年龄较大和身体抱恙的避暑“候鸟”一周内进行游憩活动的频率低,大多数“候鸟”会在固定的时间点进行相应的游憩活动。

(三)日常游憩活动持续时间长

“候鸟”可支配的时间较多,游憩活动所花费的时间长,“候鸟”每天游憩活动的时间在两到三小时,部分“候鸟”在游憩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候鸟”进行游憩活动的高峰时段主要在傍晚,次高峰时段在早晨和下午。早晨和傍晚“候鸟”以休憩活动为主,晚间活动则是傍晚活动的延续,上午和下午则根据自己爱好开展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

(四)日常游憩活动空间范围有限

“候鸟”日常游憩活动空间范围狭小,主要以家为中心展开游憩活动,集中在自己所生活的社区内,其空间活动范围在1 km到2 km,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

(五)出游活动复杂多样

除了日常游憩活动,“候鸟”会根据自身需求和身体条件,参与出游活动(见表2)。据分析统计结果,出游群体多为低龄、居住年限较短的老年群体,这类群体往往精力旺盛且对周边景区仍保持新鲜感,而高龄或居住时间较长的“候鸟”出游频率较低。

表2 出游活动分类

“候鸟”以近距离出游为主,特色性和典型性景区在远距离出行中吸引力大。中国水杉植物园、苏马荡大花谷、十里长廊出游占比最大,近距离出游相对方便,且能够满足“候鸟”的游憩需求。在远距离出游中,齐岳山占比最大,由于齐岳山建设了露营基地、滑翔基地以及独特的高山草场和风车景象,吸引一大批“候鸟”自驾前往。随着一日游活动逐渐增多,以腾龙洞、恩施大峡谷、屏山大峡谷为典型代表的著名景区受到“候鸟”的青睐。

六、“候鸟”的游憩诉求

(一)增加社区内游憩设施

一方面,随着“候鸟”人数的增加,公共基础设施供不应求,其他活动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会侵占游憩空间;另一方面,原有游憩设施老化并未及时修缮,可被真正利用的游憩空间在减少。例如,由于地下车库容纳量有限,车辆停靠在室外步行道上,侵占步行空间;森林公园和广场上座椅经过风吹日晒,已经腐坏但无人修缮;此外部分“候鸟”无公共意识,肆意损坏公共设施或长期霸占某一公共空间。社区内的游憩空间紧缺,导致“候鸟”的游憩活动受到限制,增加社区内游憩设施,扩大游憩空间,是“候鸟”迫切的需求。

(二)合理规划公共游憩空间

苏马荡公共游憩空间极其有限,小商贩摆摊或商户占道经营,步行空间越来越拥挤,傍晚和早间是散步的高峰期,车流量和人流量达到顶峰,整个道路拥挤不堪。此外,小区外公共绿地空间维护不善,荒草丛生,使得狭小的绿地空间更加狭窄。“候鸟”能够利用的公共游憩空间有限,合理规划公共游憩空间,为“候鸟”提供更多的公共游憩空间是必不可少的。

(三)增加休闲娱乐设施的供给

“候鸟”来此地避暑,养身之外也有养心的需求,“候鸟”对精神文化生活有较高追求,但苏马荡地区缺少基本的文化设施,仅有零散的几个图书阅览室,满足不了“候鸟”对文化的需求。此外,苏马荡地区娱乐设施也较为匮乏,不仅缺乏室内体育设施,也缺乏音乐室、舞蹈室、瑜伽室等休闲娱乐设施。

七、建议

(一)政府支持游憩空间的建设

政府作为推动游憩空间建设的主要力量,首先,加强对公共游憩空间的建设,注重公共步行空间、广场、公园的建设等。其次,加强对原有公共游憩空间的维护和修缮,避免设施老化而被废弃。合理规划公共游憩空间,一方面能够满足“候鸟”和当地居民的游憩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对空间的利用率,避免“候鸟”之间,“候鸟”和当地居民之间在游憩空间上产生矛盾。

(二)开发商加强社区内游憩设施建设

“候鸟”的游憩活动空间范围有限,社区内部是其活动的主要范围,因此开发商更要注重内部游憩空间的建设。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如社区森林公园、步道、亭子、廊桥等的搭建,使“候鸟”在养身养心的过程中也能锻炼身体。加强老年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候鸟”驿站、书画活动俱乐部等。通常情况下,“候鸟”老人会携带自己的孙子、孙女前往,形成“两老一小”的组合状况,在建设游憩设施时,也需要关注儿童的游憩需求,建设一部分儿童基础游乐设施。

(三)“候鸟”寻找自娱自乐的方式

“候鸟”在此地同行伴侣较多,拥有共同爱好的“候鸟”可以相聚在一起,共同组织文艺活动,如组织红歌会、文学沙龙活动、景区摄影采风活动等,使游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候鸟”也可将部分私人游憩空间共享出来,如一楼的庭院改造成茶馆,提供闲聊的场所。“候鸟”应具备边界感,尊重他人的私人游憩空间,不侵占公共游憩空间并维护好公共游憩空间。

猜你喜欢

出游候鸟群体
你出游,我出油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未来出游大作战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假期带娃出游防走失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