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023-12-04黄海东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碎片化”阅读模式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一种阅读常态。该阅读模式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阅读模式,同时也在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语文阅读行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碎片化”阅读模式促进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基于

“碎片化”阅读模式,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碎片化”阅读教学方法,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碎片化”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0-000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应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同时也强调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由于初中生在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阅读兴趣等方面不尽相同,在“碎片化”阅读模式的冲击下,教师一方面需要顺应学生已经养成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碎片化”阅读的优势,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发挥“碎片化”阅读优势的方法,助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碎片化”阅读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拟结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适合开展“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

一、“碎片化”阅读内涵及优劣

(一)“碎片化”阅读的内涵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碎片化”阅读的内涵可得,“碎片化”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相对,是学生对文章“节选”的零散阅读。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并不具备整体性,而这一特性与当代初中生阅读耐心薄弱、阅读兴趣低的现状契合。所以,“碎片化”阅读方式适用于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

(二)“碎片化”阅读的优劣分析

“碎片化”阅读的优势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该阅读模式是当下初中生较喜爱的一种阅读模式,所以在该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去获取相关的信息资讯,即

“碎片化”阅读是学生拓宽自身文学视野的一种有效方式。第二,“碎片化”阅读能够降低长篇阅读的枯燥性,使学生从短小的节选中了解某一长篇著作的大致内容。第三,“碎片化”阅读能够满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主要指向初中语文学科的“名著导读”课型教学。教师可以在“名著导读”的教学中引入“碎片化”阅读模式,利用该阅读模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使学生对某一名著有初步的理解和认知[1]。然而,“碎片化”阅读并不利于学生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随意切换无形之中打乱了文本之间原有的联系,而如此弱逻辑性、弱系统性的阅读行为并不能够保证学生对整本书内容有全面了解。总体来看,“碎片化”阅读模式优劣共存。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侧重于规避“碎片化”阅读的不足,通过阅读情境、阅读问题、阅读要素等帮助学生深化对阅读内容的感知,强化学生对文本与文本之间原有联系的把控,由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碎片化”阅读模式的优势,使“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可供学生应用的高效阅读方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碎片化”阅读的思路

“碎片化”阅读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优劣共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若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碎片化”阅讀,则需要慎重考量,发挥其优势,

规避其劣势。对此,本文拟定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碎片化”阅读的思路,具体如下:

第一,在日常的阅读学习实践中,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行为易导致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短暂,那么教师则需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欲望作为切入点,在选取“碎片化”阅读内容的过程中,充分考量学生的兴趣点,并将此兴趣点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持续阅读的欲望,即“以碎引整”,通过“碎片”精选推荐的方式引领学生开展整体性的阅读活动,使“碎片化”阅读模式成为整本书阅读模式的铺垫。

第二,在日常的阅读学习中,“碎片化”阅读行为并不利于学生掌握文本逻辑。对此,教师可以巧设“碎片化”阅读问题,利用“碎片化”阅读问题,优化学生的“碎片化”阅读目标,使学生在探索阅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文本逻辑。

第三,将具体的章节作为整本书的“碎片”,关注学生以往所学,利用“碎片化”阅读拉进著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碎片”章节的阅读为整部著作的阅读作铺垫。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碎片化”阅读实施策略

(一)创设“碎片化”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可知,对于篇幅较长、章节较多的阅读任务,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诸多新兴教学方法出现,其中情境教学法以生动、直观、趣味、现代化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碎片化阅读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

以《西游记》为例,首先,教师可在备课环节选取

《西游记》电视剧趣味性较强的片段进行录制,如“孙悟空化身唐僧吐出若干个心脏”的片段、“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么?”的片段等,然后将这些片段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微视频,留作备用。其次,在阅读教学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课前制作好的微视频,创设“碎片化”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西游记》原著内容的阅读兴趣。“碎片化”阅读情境本身需要极具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原著内容的欲望。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推荐而言,“碎片化”阅读情境等同于一种“动态”的原著内容推荐。

(二)基于具體的阅读问题,优化阅读目标

综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阅读行为可知,初中生往往缺少足够的耐心去阅读某一部文学名著。但是,高效的文学作品阅读是学生获得文学知识的必由之路,也是开阔学生文学视野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先决条件。初中生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影响下,对教师的阅读指导存在极大的依赖性;部分学生甚至在文本阅读之后直接等待教师说明中心思想、人物个性、文章主旨等,缺乏自主思考的意愿与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读物设定对应的问题,优化学生的阅读目标[3]。

例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导读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就名著的核心内容拟定相应的阅读问题,实施“碎片化”阅读教学模式。第一,碎片化阅读名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周恩来”为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描写“周恩来”人物个性的原著内容:“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待学生阅读后,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周恩来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使学生将此问题作为后续阅读活动的阅读探究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效率。第二,“碎片化”阅读名著中动人心魄的情节,教师根据作品内容板书“第五次‘围剿”“整个国家的迁移”并提出问题“名著中还有哪些你认为最动人心魄的情节?”,指引学生快速归纳作品中的重点情节。此外,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碎片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出“长征的意义是什么?”“书中还介绍了哪些人物?”等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关注本部名著中其他篇章的内容。例如,学生若想解答“书中还介绍了哪些人物”这一教学问题,就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翻阅本部名著,并采用“碎片化”阅读的方式,理清各篇内容所对应的各位人物。所以,教师可以在“碎片化”阅读教学实践中,将某一教学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采用“碎片化”阅读方式,进一步了解某一部名著的更多内容。

(三)基于学生以往所学,“碎片化”甄选阅读章节

对于“碎片化”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回顾学生以往所学,采取“碎片化”的方式,甄选书中的相关章节,消除学生对整本著作阅读的抵触心理。

以《朝花夕拾》的教学为例,《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包含10篇回忆散文。对初中生而言,阅读散文较为困难,特别是鲁迅的文章又非常深邃。一本完整的散文集是一篇篇文章的组合,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其中的“碎片”。为此,教师可以从中选取高“含金量”的“碎片”,帮助学生克服对整本书阅读的恐惧心理。教师可以从学生曾经接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始,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快乐的童年;之后再将另外一篇《五猖会》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确鲁迅小时候的苦恼,以及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本性的扼杀。

(四)抓住关键要素,使学生深度领会

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要素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而文本关键要素的挖掘需要教师进行“主导”。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使关键要素成为学生深度领会文本内容的切入点[4]。例如,在

《骆驼祥子之话说洋车夫》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洋车夫”作为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在“碎片化”的阅读模式下寻找“洋车夫”的共同之处,探究“洋车夫”的个体关联,感知洋车夫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

“洋车夫”这一群像,使学生通过对“洋车夫”这一关键词的深挖和总结,对作者所要表达的群像有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

(五)重视“碎片化”批注,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应用“碎片化”阅读时,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批”与“注”,使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批注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批是指读者在文章的重点、动情处,指出自己的思想路线,逐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意识地对文本内容及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反思,消除阅读“碎片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注则是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文章的重点和疑问点标注出来,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并明晰文章脉络。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批注法,从这些有价值的切入点入手,细读文本,尝试解析文本中的信息,在注释中仔细揣摩、挖掘,对文本进行熟悉、理解和分析,与文本的视野结合,实现对“碎片化”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

“碎片化”阅读存在浅表化、聚焦低等问题,极易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真正深入。同时,在

“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一种或多种刺激的感觉吸引。在无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停留时间、深度、广度、精确度等都取决于阅读意识的强弱和被刺激的程度。因此,对于“碎片化”阅读的教学应用,教师需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阅读节奏,运用阅读策略,有意识地批注文本激发阅读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中的“空白点”,

将自身的兴趣点巧妙地转换成深入文本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结束语

“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有代表性的阅读方法,该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无形中改变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在开展“碎片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碎片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关键要素,通过设定具体的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以往所学为学生甄选“碎片化”阅读章节,引导学生在“碎片化”阅读的过程中批注,使“碎片化”阅读成为初中生拓宽文学视野、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2(30):127-129.

[2] 李拉目.浅谈初中语文阅读的开展策略[J].格言(校园版),2022(21):61-63.

[3] 代瑜.初中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65-68.

[4] 黄伟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机制[J].新作文,2022(18):92-93.

基金项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学生借助纸质读物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探究”(立项编号:PTJYKT2218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海东(1975.12-),男,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第十六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2018年被评为“莆田市先进教师”,2008年被评为

“莆田市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想象力都去哪了
微剧将成为视频消费的主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