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难点与对策

2023-12-04吴伟彬许标文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3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青年乡村振兴

吴伟彬 许标文

摘 要: 【目的/意义】通过正确认识青年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效应,补充完善青年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为助推乡村振兴顺利实施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阐述青年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总结出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分析青年返乡创业可能存在的现实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结论】青年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力量,从加快三产融合、增强制度供给、厚植乡村文化及构建乡村秩序等方面总结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并就青年返乡创业存在自身不足、外部环境制约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价值乡村空间、返乡青年交流渠道及乡村多元治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年;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效应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3?0030?06

Realization Path,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to Help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WU Wei-bin XU Biao-wen

(1.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By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on the ruralrevitalizati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was supplemented and improved, in order toprovid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Methods/Procedures】The practicalsignificance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was expounde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businesses to help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summarized, and the possibl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 startbusinesses were analyzed. Then,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s/Conclusions】The youthreturning home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was the endogenous force of rural vitaliz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ffectivelyhelp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was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strengthening thesystem supply, cultivating the rural culture and building the rural order. 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youth returning home to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such as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the constraint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some policy suggestions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constructing the value rural space,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returning youth and the rural multigovernancemechanism.

Key words: youth;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rural revitalization;effect research

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专门部署,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1],迫切需要青年憑借其视野广、思路活、见识多的优势投身其中,返乡青年理当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据农业农村部2022 年数据显示,全国返乡创业人员总数超过1120 万人,且平均每个创业主体带动6.5 个当地农民就业,青年返乡创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返乡青年创业回流弥补了农村人才的外流和缺失,带动了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2]。各地区通过基础设施联通作用、高新科技通畅导入等措施积极吸引青年返乡,返乡青年通过创业就业、乡村公益、服务基层组织等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于此,本文将返乡创业青年定义为从村庄出去工作,并且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然后回到乡村的创业人员;或者是农村大学毕业后带着自己的视野,为村庄谋福利、促发展的青年人才;还指与村庄有某种联系,带着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积极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才。返乡青年所创之业不仅指狭义上的商业创业行为,还包括诸如参与乡村治理等行为。

关于青年返乡创业的研究,已有学者基于微观主体意识,认为通过对创业者本人教育培训、价值回馈、责任意识的呼唤可以促进青年返乡创新创业、参与村庄政治[3]。现实来看,返乡青年回流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整合现有农村发展要素,实现村民富裕和村庄发展,其具体动机可分为经济利益、政治收益、发展家乡的情怀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等。另有学者则是认为通过金融支持、降费减税、用地优惠等政策工具可有效促进青年返乡创业[4]。此类研究关注到青年返乡创业主要受返乡青年的个人主观因素和创业大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这对青年返乡创业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上述文献更多的是针对如何促进青年返乡创业从破解青年返乡创业存在的动力问题出发,少有文献从青年返乡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回应。青年返乡创业是村庄内外联结的过程,也是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从青年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出发,以青年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为落脚点,正确认识这一过程及结果,以补充与完善青年返乡创业的理论研究,借此助推乡村振兴更加顺畅实施。

1 青年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

1.1 乡村发展增进青年返乡创业的动力

青年返乡创业行为动机是综合多样的。较多学者推崇的是劳动力迁移的推拉理论,并根据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迁移因素划分为“推力”和“拉力”。当前,城市交通拥堵、自然环境稀缺、就业压力大、教育成本高等问题不断显现。城市人才、产品市场饱和度高、竞争大,创业成本高、发展前景渺茫,生活成本高、压力大等因素,导致部分青年群体城市社会归屬感降低,成为了促使青年返乡创业的推力。在大城市工作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共享更好的基础设施,但由于返乡青年多重社会资本的机会动因、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需要和故乡不在远方的“乡土”情节[5],这些逐渐成为了青年返乡创业的拉力。

1.2 乡村资源汇聚加强青年返乡创业的意愿

尽管推拉理论解释了青年返乡的流动性现象,但对创业行为意愿却缺乏全面的理论解释。返乡创业青年行为是经过多重思考的,结合价值系统理论以及计划行为认知理论,可知青年返乡创业意愿主要由价值信念、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等组成。当返乡青年根据其所掌握的技能、行业知识,积累务工的经验等,觉得自己能力、资源等所拥有的因素在家乡施展的机会大,其回乡创业的意愿就越强烈。也就是当个人所掌握的机会和资源越多,所预期阻碍越少,则对行为的感知控制能力越强。一般而言,青年返乡创业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主要会受到生存需求、成就需求、责任需求及外界支持与否的影响。通常,青年返乡创业态度越积极,得到诸如家人朋友、政府政策支持越多,青年返乡创业感知行为控制就越强,促使返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就越高。

1.3 乡村建设需要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参与

进一步地,有学者将乡村建设与青年返乡行为联系起来。无论是温铁军等[6] 以村社为基本单位的多元合作发展主张,还是李昌平[7] 以集体为基本单元的“进取”型发展思路,抑或是贺雪峰[8] 基于个体家庭的“保底”型发展倡导,都指向乡村建设迫切需要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返乡青年在城市熏陶下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理念、社会经验及发展视野,比乡村居民对乡村现实和问题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生态理念,也更容易通过媒体、法律、管理等手段反馈乡村诉求、发展乡村经济、保护乡村遗产、提升乡村治理,在促进乡村建设中具有吸引社会资本、组织协调、桥梁纽带、行为示范的理论优势和实践可行性[9],可实现乡村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依托“嵌入性—公共性”方案[10],不同返乡青年可有效促进乡村发展、改进乡村治理和推进乡村建设。

因此,返乡青年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性社会力量,应成为参与乡村建设重要力量的补充。传统乡村发展模式由于小农式的农民自我积累、输血式的政府资源输入及外源式的外部资本下乡等原因,存在积累发展缓慢、国家资源投向与农民需求脱节、外来资本下乡排斥性强等缺陷[11]。返乡青年以创业形式参与乡村建设能够有效克服这些缺陷,充当乡村振兴行动的领导者与带头人的角色。

2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2.1 加快三产融合,引领绿色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振兴的关键是以现代产业先进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一二三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引领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5% 以上的青年返乡创业是农业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业态。返乡青年结合他们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带动小农户发展,并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挖掘乡村特色与文化,稳固种养产业、发展加工链条和提升文化价值,实现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农业的弱质性,从而提高了农业发展的可操作性。返乡创业青年经营管理方式、绿色发展理念潜移默化地在当地传播,促进了当地创业就业、合作共赢氛围的形成,引领了当地产业绿色发展。如在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三瓜公社”吸引了大量返乡青年,根据地方特色选择了本土化、可操作性强的实施项目,通过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模式策划了集民俗文化、电子商务、贸易物流、休闲农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创业园。各青年创业主体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特”的思路,搭建种养基地、民俗文化、电商物流等就业平台,以生态发展带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就业增收、农业提质增效、生态持续发展等目标。

2.2 增强制度供给,催生内生动力

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性供给主要经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统领全局等4 个阶段。当前形势下,制度供给不仅应从宏观层面对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精细化、体系性安排,不同地区的农村基层更应在国家制度和政策框架下进行创新调适协同互动,从农民身份、宅基地、农村公共服务等微观层面进行创新以催生农村内生发展动力。青年返乡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理应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创业活动开展,从而激发创业自主性和持续性的发展。返乡青年创业者普遍能避免就近区域的创业项目同质化,善用“在地化的乡土知识”去解决自身在乡村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12],可带动与转变村民就业方向[13]。在强化返乡青年服务乡村同时,也改变了就业村民对乡村的责任意识,两者作为受益人可高度介入乡村振兴决策与行动[14]。但要认识到,村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政治的主体,返乡青年在身份上与现有法律框架是有差异的。这就需要对农民身份认同制定供给的微创新。如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龙潭村,这个曾经的省级扶贫重点开发村,如今变为新型乡村社区、网红打卡村,“新村民”制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龙潭村沿溪两岸构建院落、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和文艺青年入驻。如何让这些返乡青年与村民优势互补,共同建设乡村成为龙潭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放返乡创业青年“新村民”居住证的探索,不仅使得“新村民”有资格参与村民代表选举,同时还使其也能享受医疗、教育、社保等村民待遇。此外,为“新村民”增设副主任专岗和代表席位,积极鼓励引导“新村民”与老村民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长期驻留生活创业的意愿,对实现新老村民的融合共建、发展共享、共同致富具有积极意义。

2.3 厚植乡村文化,赋能乡村空间乡村空间

既是农民生产生活行为的功能区域,亦是乡村文化的空间载体。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从空间与文化的双重视域审视乡村文化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当前,我国乡村空间正在发生剧烈重构[15],农民对乡村文化普遍缺乏自信,且鄉村文化生态正处于从农耕向工商的内在性转变,文化价值选择也逐渐向更加理性化转变[16],使得更加多元化的乡村空间面临发展主体、文化传承等异化问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和灵魂,乡村空间生产转向必须与文化振兴形成一种内在互嵌机理[17],即通过把乡村文化作为治理对象、同时又作为治理策略统一赋能于空间生产之中,以此寻求乡村文化治理的空间转向。乡村文化治理本质是以文化因素构建起来的软性治理模式[18],通过文化表达可以突破物理空间、整合多元要素,恰好可以解决多元主体空间生产的异化问题[19]。青年群体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坚力量,其群体文化创新了传统文化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赋予了传统文化创发展的新动能[20],返乡青年在弘扬与创新乡村文化上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担当与作用。返乡青年通过短视频更容易反映与满足都市青年的“文化乡愁”[21],呈现出文化反哺转向,为挖掘乡村内生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助力。如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的沙井村,整体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有一定历史文化,于2014 年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但其整体发展落后,面临着产业单一、人口流失、文化衰落、配套滞后等问题,亟须寻找解决途径[22]。该村通过挖掘特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并以此发展以家族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融合体系。根据多元文化主体制定文化治理框架,使得各相关主体在同一文化治理框架下合作发展。同时,当地根据文化资源在村落分布情况制定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控规则,保护传统建筑、保护山水要素,加强土地治理、提升耕地价值,使得乡村空间生产向着融合发展、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转型。

2.4 构建乡村秩序,改善乡村治理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农村繁荣的制度基础。习近平在2022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改善乡村治理是组织秩序和自主秩序互洽的动态结果,也是政府、村民和市场在乡村协作共赢的有效方式的社会管理过程。当前,村民的法治意识淡漠、道德失序,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失位,乡村治理体系正面临主体多元化、机制民主化及手段多样化等变化趋势[23],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短板。但只有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动力并促进共同富裕,乡村治理才能发挥内在动力。乡村治理需要人才,返乡青年则是人才的核心。通过乡贤文化培育现代精英恢复乡村的权威与秩序[24],返乡青年将乡村建设的各种参与主体连接在一起,整合乡村和社会资源,不仅塑造了乡村振兴的外形,也铸就了乡村振兴的灵魂,有助于实现村美、民富、精神富。如位于鲁中平原的D 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25],产业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村集体收益主要来自于对外承包费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仅D 村村庄精英流向城市,且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打工,导致村治囿于力治方式、乡建缺乏更新与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推进,越来越多村庄青年返乡创业或者参与村庄政治,成为村庄经济的带头人或者成为村庄治理的一把手。在D 村中,传统村干部是长期在村庄场域的村庄精英,其村庄治理过程中主要遵循的治理方式是力治,表现为法理型权威。青年返乡创业型精英作为乡村治理服务型精英,遵循力治、倡导柔治,表现为“魅力+法理”型权威。他们积极与村民交流,为村庄种粮大户争取保险金、多渠道筹集村庄公共设施资金、发展村庄集体产业,并策划生成民众所需的项目与产业。村庄作为熟人社会,他们深谙村庄治理需要情理兼顾、重情轻理和轻情重理三种策略的熟练运用,表现出“外交官、经营者、动员者”角色,有利于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3 青年返乡创业的现实难点与政策建议

3.1 青年返乡创业的现实难点

但不容忽视的是,仅带有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和运营理念的返乡青年在现实中都面临着“内忧外患”。

3.1.1 内忧:返乡青年自身面临的不足 对于从事商业行为的返乡青年而言,尤其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返乡青年,由于农村宅基地、厂房用地流动性不足,难以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导致创业时候可能面临的创业资金不足;抑或由于知识或经验储备不足,不仅缺乏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相应的基础专业知识,而且对农村的风土人情更是缺乏了解,存在认知不全面、应变能力不足,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决策,导致整体创业难度增加。对于从事乡村服务的返乡青年而言,需要处理好与本村老村干以及社区居民的关系。但往往返乡青年难以在关系博弈和身份转化的过程中认清自我[26],可能处在乡村社会的边缘,参与乡村发展范围狭窄,导致其工作执行与乡村环境不符合,使得青年干部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受阻。

3.1.2 外患:返乡青年创业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创业政策环境不通畅。尽管政府鼓励返乡青年创业,但部分地方政府苦于受自身财政收入等限制,并无法保障创业在基础设施、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与城市就业之间的无缝衔接,普遍存在着政策落地困难、落实督察欠缺等多种问题,更有地方政府部门在服务返乡创业时手续繁琐、过程卡壳。而创业任一环节的暂时性滞留都可能让返乡青年面临经营链条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存在用工难、合作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目前,农村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壮年人群流失严重,几乎仅留下50 岁以上的农民,且用工成本高。同时,本地村民日常通常忙于家庭再生产或村庄内部人情世故。这使得返乡青年在家乡的风土人情面前,其创办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位于人情伦理、员工奖惩,被困于熟人社会圈[27],导致企业部分规则制度难以执行。此外,返乡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而返乡青年干部由于过多的行政化任务会弱化了村庄发展内部需求的职能属性[28],返乡创业企业多位于产业链低端,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组织管理、政治成长等问题,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3.2 青年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乡村并非完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产物,其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前提并指向以村民为中心的生产生活空间。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处于乡村建设的关键阶段,返乡青年可利用自身优势、社会网络及血缘关系,充当乡村振兴行动的领导者与带头人的角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應该充分认识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29],如何解决该时期返乡青年的现实困境,继而维系乡村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及乡村治理的协同合作,持续吸引并新生一批“青年”参与乡村建设,将会是未来推进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研究的重要课题。为解决青年返乡创业的现实困境,本文建议应从政策制度上给予倾斜支持。

3.2.1 加强文化培育,构建具有价值创造的乡村空间 返乡青年为乡贤文化注入了文化触媒,有效动员社会各方主体组织和培育乡村力量和个体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培育地方乡村精英、重构乡村现代规则和增强乡村治理内在能力。因此,要把乡贤文化建设纳入到村庄文化建设的整体框架,让乡村回归与赋能乡村作为生存、生产与生活的空间属性。

3.2.2 强化返乡动力,构建返乡青年交流渠道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青年的返乡动力,并从商业、公共管理、项目等方面加强对返乡青年群体的指导和扶持,鼓励返乡青年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积极通过高校、企业、政府培养新时代的返乡服务型青年群体,不断激活乡村的创新发展活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30]。

3.2.3 完善治理方式,构建乡村多元治理机制 建立返乡青年与基层政府和村庄之间的沟通渠道,既要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确保村民参与村治居于主导的地位,又要强调返乡青年智力与内化动力赋能,加快形成返乡精英、普通村民、村社内部以及国家下沉力量多元共建合力[31],推动村庄治理实现法治、德治相结合,探索更多更好的村庄治理方式。

参考文献:

[1]梁伟,陈锋. 青年职业农民的乡土嵌入机制与村庄再造?基于D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案例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22(5):111?118,110.

[ 2]宋秋英. 农村创业青年引导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策略[J]. 农业经济,2021(12):82?83.

[ 3 ]林龙飞,陈传波. 返乡创业青年的特征分析及政策支持构建?基于全国24省75县区995名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18(9):53?61,10.

[4 ]周国红,张艳. 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现状与思考?基于宁波市鄞州区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08(11):8?12.

[ 5 ]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成都:天地出版社,2019.

[6]温铁军,董筱丹. 村社理性:破解“三农”与“三治”困境的一个新视角[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4(4):20?23.

[7]李昌平. 中国乡村复兴的背景、意义与方法?来自行动者的思考和实践[J]. 探索与争鸣,2017(12):63?70.

[8 ]贺雪峰. 谁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前提[J]. 探索与争鸣,2017(12):71?76.

[ 9 ]傅才武,李延婷. 公共文化建设为什么不能强化供给侧财政投入方式:一个解释框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50?64.

[ 10]钟楚原,李华胤. 青年人才何以助力乡村振兴?基于“嵌入性—公共性”框架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50?60.

[11]李群峰,侯宏伟. 返乡创业精英如何引领乡村振兴:缘起、机理分析与隐忧[J]. 世界农业,2019(8):11?16.

[12]董怡琳. 场域关联与关系再生产:返乡创业青年的雇工逻辑?基于鲁西南Z村电子厂的个案研究[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1):111?119.

[13]马士良.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创业素质培育现状及提升策略[J]. 农业经济,2020(8):109?111.

[14]袁媛. 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J]. 人民论坛,2020(15):92?93.

[15]王丹,刘祖云. 国外乡村空间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2):1991?2002.

[16]张晓刚,刘芳惠. 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审视与展望:现代转型、现实挑战和振兴进路[J]. 宁夏社会科学,2022(5):120?128.

[17]范颖,周波,唐柳. 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J]. 规划师,2019,35(13):62?69.

[18]袁君刚,李佳琦. 走向文化治理:乡村治理的新转向[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42?49.

[19]孟祥林.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解构与建构[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35?44.

[20] 李少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以青年文化为中心的视角转向[J].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21]胡小武. 市场理性与文化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青年镜像与群体心态[J]. 中国青年研究,2019(9):5?10,17.

[22]曾灿,刘沛林,左裕林,等. 聚落“双修”视角下乡村振兴路径?以祁东县沙井村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8):2018?2032.

[23]崔占峰,崔宏瑜,王泽光.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参与:青年参与的动力系统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22(1):34?41.

[24]李宁. 乡贤文化和精英治理在现代乡村社会权威和秩序重构中的作用[J]. 学术界,2017(11):74?81,325?326.

[25]李雪萍,吕明月. 青年返乡服务型精英:乡村治理权威结构的新变化[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38(1):24?30.

[26]张鸿,袁涓文. 村治中乡村精英的作用及面临的困境研究[J]. 农业经济,2021(10):67?69.

[27]朱云. 返乡青年治村的机制、困境及出路?基于江苏杨村的案例分析[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5):610?617.

[28]王彦青.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践困境及其政策与理论反思[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4):81?85.

[29]朱亚坤. 缺位、补位与就位: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相关问题探究[J].青年探索,2022(1):40?48.

[30]王小兵. 开展农村青年创业教育的思路与对策[J]. 继续教育研究,2011(11):21?22.

[31]朱冬亮,洪利华. “寡头”还是“乡贤”:返乡精英村治参与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9?57.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青年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返乡创业”,北京迈出扎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