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3-12-04张敏刘银陈莉
张敏,刘银,陈莉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产科,湖北襄阳 441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顾名思义为患者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为常见孕期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我国每年有近140 万孕妇出现GDM 病症[1]。GDM 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女性在孕期会出现皮质醇(cortisol, Cor)水平提升、雌孕激素增加,血糖水平自然也会提升,增加GDM 发生率[2]。胰岛素抵抗多数情况下出现于孕妇妊娠后24~28 周,孕妇血糖较其他患者会有所提升,至32~34 周更是会发展至高峰,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GDM 发生的主要原因[3]。GDM 的发生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若此期间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得到良好控制则患者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更高,甚至可能威胁母婴生命安全[4]。随着对于GDM 研究的愈发深入,也有更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会通过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等参与至GDM 的发展过程中,因此探究益生菌药物的有效使用方法成为临床新的研究课题[5]。本文选取2020 年5 月—2022年5 月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治疗的GDM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益生菌的联用对于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治疗的84 例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法予以分组,每组42 例。研究组年龄22~37 岁,平均(28.03±3.54)岁;孕周24~29 周,平均(25.87±0.78)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18.34~28.25 kg/m2,平均(25.87±1.96)kg/m2;初产妇24 例、经产妇18 例。对照组年龄21~39 岁,平均(28.16±3.64)岁;孕周24~28 周,平均(25.76±0.75)周;BMI 18.34~28.25 kg/m2,平均(26.05±1.87)kg/m2;初产妇22 例、经产妇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6]诊断标准;②经饮食及运动干预后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者;③单胎妊娠者;④孕期24~29 周者;⑤意识清晰,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孕前糖尿病者;②合并严重脏器疾病、传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者;③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交流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胰岛素泵治疗。①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从饮食、运动方面控制患者血糖,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并加强日常血糖监测,教授患者正确血糖监测及控制方法。②予以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胰岛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3636;规格:0.3 mL)使用剂量为0.8 U/(kg·d),其中50%为基础用量,剩余量于患者三餐前用药。治疗前3 d 加强血糖监测,5次/d,针对性调整胰岛素用量,用药至分娩。
研究组实施益生菌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20060010;规格:0.5 g)治疗,3 次/d,1 g/次,用药至分娩。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以及餐后2 h 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 2 hPG)。
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主要包括早产、巨大儿以及新生儿窒息。
1.5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涉及数据予以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INS、FPG、2 hPG 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逐年提升,已成为妊娠期主要疾病类型。而GDM 的发生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先兆子痫、流产、早产、子宫收缩乏力等出现的概率,长时间高血糖环境还会造成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威胁母婴安全[7]。因此,临床愈发重视对妊娠期女性血糖的控制,而胰岛素使用便是GDM 的主要治疗方法,能够通过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达到控制血糖、降低高血糖毒性的目的。糖皮质激素、孕期生乳素、雌孕激素等产生的激素抵抗是GDM 发生的主要原因,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的最重要干预原则,对于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对于GDM 患者一般优先采用饮食干预护运动疗法,但是若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就需要通过胰岛素的使用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8]。胰岛素的使用能够显著提升血糖利用度,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已成为包括GDM 在内的所有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对于GDM 患者来说更是能够达到控制血糖、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9]。而在胰岛素使用方法上,临床主要对患者实施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法,前者应用较为广泛,虽也能够起到降低患者血糖的作用,但是分次皮下注射会使患者血糖、血压处于较大波动状态,血糖变异性较高,不利于血糖控制;后者则是通过皮下持续输注装置的安装为患者提供持续且精准的胰岛素供给,以脉冲输注系统对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情况予以模拟,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三餐间的血糖水平,而餐前胰岛素加注则能够进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有效性。杨宝娟[10]在研究中肯定了胰岛素泵的应用优势,认为胰岛素泵不仅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且在降低妊娠并发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上也有积极意义。也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法,刘侃等[11]便在其研究中得出结论:肠道菌群的调控会有效提升调节性T 细胞、滤泡调节性T 细胞、调节性B 细胞水平,在提升妊娠安全性、降低炎性反应上有突出优势。这是因为,妊娠期女性肠道菌群种类及数量会出现明显变化,GDM 患者肠道益生菌减少则会进一步降低孕妇免疫力、提高炎性反应,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也会有所提升[12]。因此临床可以从益生菌的使用入手,分析益生菌在GDM 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发现研究组患者血糖控制有效性更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会有所降低。这是因为,肠道菌群微生态对于患者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点:①微生物机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acids, SCFAs)在促进胰高糖素样肽-1、酪酪肽分泌上有显著作用,可有效调节机体糖代谢、维持胰岛素信号通路、减少三酰甘油沉积;而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胆固醇代谢产物可有效控制糖脂代谢。但是肠道菌群失调会造成GDM 患者SCFAs 及BAs水平异常,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就能够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提升SCFAs 及BAs 水平,恢复胰岛素通路,达到控制血糖效果。②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机制。GDM 患者多存在肠道功能下降、屏蔽功能损伤等问题,代谢产物的刺激便会增加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机体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明显。而在高糖环境下,GDM 患者及体内活性氧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治疗过程中益生菌的使用便可通过增加有益菌抑制病原微生物,重新建立和完善肠道黏膜保护屏障,降低肠道渗透性,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既能够减少糖尿病血管病变,又能够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王娟等[13]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明显,这是对于这一结论的证实。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妊娠结局,血糖控制效果更为理想,且能够有效调节肠道内环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