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血明目片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糖控制及视网膜功能恢复影响

2023-12-04何伟杰徐建锋陈吉婷李维娜吴晓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18期
关键词:明目视网膜视力

何伟杰,徐建锋,陈吉婷,李维娜,吴晓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眼科,福建泉州 3620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性病症,初期发病可能无任何症状表现,但随着后续时间推移,患者会逐渐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复视、视野缺失等症状,还可能伴随视物重影、扭曲,若不及时采取有效诊疗干预,病情会逐渐加重,患者的视力水平会随着血糖水平增高而不断下降,生活和工作都将受到严重影响[1]。目前,除开必要的手术治疗,考虑到眼部组织的脆弱,加之治疗周期较长(需要长期稳定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多建议采用药物治疗,该病无法彻底治愈,因此,药物治疗的目标就在于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失明[2]。有研究发现和血明目片联合二甲双胍能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发挥出显著作用,不仅能够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够降低黄斑厚度,提高视力水平[3]。为佐证这一临床结论,本研究特从2021 年12 月—2022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眼科抽取6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展开分组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于本院眼科接受诊断治疗的6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入组案例进行数字1~60 号排序,按照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的30 例作为观察组,偶数的30 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的分组治疗观察。依据院中整理归档的个人病历档案显示,观察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8~76 岁,平均(56.97±3.46)岁;糖尿病病程5~12 年,平均(8.13±2.03)年。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8~80 岁,平均(57.25±3.53)岁;糖尿病病程5~14 年,平均(8.22±1.98)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审核和上报,最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得到了研究开展的准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标准[4]患者;②临床资料完善且既往病史明确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表示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除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外,还检查出了其他严重眼部疾病患者;②有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恶性肿瘤)患者;③精神状态有异无法维持正常交流患者;④不愿配合治疗患者;⑤中途因故退出研究流程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11021518;规格:0.25 g)+ 和血明目片治疗(国药准字Z20025067;规格:0.3 g)治疗。用法用量:二甲双胍口服,0.25 g/次,3 次/d;和血明目片口服,0.15 g(5 片)/次,3 次/d。

对照组实施二甲双胍+复明片(国药准字Z20073053;规格:0.31 g)治疗,用法用量:二甲双胍参考观察组用法;复明片口服,1.55 g/次,3 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个月,期间若发生任何异常不可擅自更改用药方式,具体需咨询医师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视网膜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①治疗总有效率: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态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的视物模糊、飞蚊症复视、视野缺失、出现重影等症状显著改善,视力下降情况和血糖水平增高的情况均得到良好控制;有效: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视力不再持续下降,血糖水平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变或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血糖水平:对比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及餐后2 h 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t 2 hours, 2 hPG)。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需检测1 次,通过两个时间段的水平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治疗作用。FPG 的正常值为3.9~6.1 mmol/L,2 hPG 的正常值为<7.8 mmol/L,HbA1c 的正常值为4.99%~6.79%[6]。

③视网膜功能:对比指标包括黄斑厚度、视力水平(标准视力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需检测1次,通过两个时间段的水平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治疗作用[7]。

④不良反应:根据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主要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乏力、黄斑水肿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PG、HbA1c、2 hP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注:a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相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黄斑厚度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比较()

注:b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相比较,P<0.05。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基于糖尿病影响所致的一种严重致盲性眼部疾病,主要就是因为胰岛素代谢异常、血糖升高破坏全身小血管,降低了血流量,眼中的视网膜血管受损,继而产生病变[8]。该病主要病理特征在于视网膜血管改变,由于视网膜渗出水肿、新生血管、出血及增殖膜的形成,患者的视觉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视力下降是该病最直观的表现[9]。如今,随着糖尿病人的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10]。要想降低该病损害,除了养成良好作息,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眼科疾病检查以降低发病率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尽早找到有效治疗之法。

如今,虽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相关医疗技术也日趋完善,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仍然属于无法治愈的疾病范畴。视网膜一旦受损,无法恢复,只能通过相关治疗手段干预来维持现状,抑制病情继续恶化,保持现有视力,预防失明[11]。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既要注重视力改善,还要兼顾做好血糖控制,因此,其用药方向很明确。经过多年的研究验证,最终发现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联合二甲双胍能够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取得良好疗效,其治疗有效率高,血糖水平和视力在用药后也可得以改善[12]。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了和血明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和二甲双胍联合复明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血糖水平改善更优,视力水平提高更明显,不良反应率也更低(P<0.05)。本研究结论与以往同类型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这充分说明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和血明目片和二甲双胍的用药效果确切,联合用药的应用价值更高,且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以切实印证。究其原因,二甲双胍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线降糖药,可直接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降低肝糖输出,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较大[13]。和血明目片和复明片都是常用的眼科疾病用药,和血明目片的主要作用在于凉血止血、滋阴化瘀、养肝明目,用于阴虚肝旺、热伤络脉所引起的眼底出血正好对症,其中蒲黄、丹参、地黄、墨旱莲、菊花、黄芩(炭)、决明子、车前子等成分都或多或少有助于清热利湿、养肝明目[14-15]。虽然复明片也具有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清肝明目的作用,但其用量较大。两种药物的药效均较好,但单用无法兼顾改善视力和控制血糖,而联合应用不仅仅能够互相弥补各自单用药的不足,促进药效的提高,还能够减少单一大量用二甲双胍带来的不良反应。此外,要想维持良好的预后,在用药的基础上还必须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饮食健康,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失明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和血明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其血糖控制良好,有助于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改善视力降低的问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明目视网膜视力
明目养胃食荠菜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视力测试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