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排名视角下高校“双一流”建设研究
2023-12-04张雯鑫吴兴宇
张雯鑫,柴 原,吴兴宇
(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办公室,陕西 西安 710072)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1]。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指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是对高校及其学科建设实现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特色发展成效的多元多维评价,综合呈现高校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结果。因此,如何通过第三方评价和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成效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在第三方评价领域,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大学评价工具当属THE、QS、U.S.News和ARWU四个世界大学排行榜。
一、大学排名相关文献综述
现代的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产物,其最初的作用是为学生挑选高校提供参考,发展至今对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目前对于大学排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研究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内涵。学者们从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特征、价值取向和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对世界大学排名进行全面的研究。Mehmet Pinar等[2]通过对ARWU和THE指标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大学的综合分数和排名对指标权重的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对排名中低的大学。而指标权重的设置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带有测量者的主观偏好,所以指标体系科学但不客观。学者们从比较和发展的视角对世界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发现,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囊括了对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评价,但是在权重上差异很大;排名指标体系本身也在不断发展,体现出由传统的学术卓越走向“不失社会责任”的趋势。
二是研究影响世界大学排名位次的主要因素。世界大学排名位次的影响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国家制度层面因素和高校层面因素。郭丛斌等[3]将国家高等教育分为国家控制型和国家监督型两类,通过研究发现国家监督型大学排名普遍靠前,国家控制型大学进步快,同时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对我国大学位次影响最大的是论文引用因子、国际最高级别科研奖励、教学质量与学校声誉以及产业收入。
三是研究世界大学排名在高校和社会中的影响。目前对于世界大学排名影响的双面性认识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其有利的方面在于多样的排名体系有利于学生和家长择校;对于高校而言,排名位次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能促进高校清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其弊端在于世界大学排名影响学生择校,使得生源分化,加剧高校分化的马太效应;排名导向作用的存在会使排名靠后的高校模仿排名靠前的高校,进而高校出现趋同,失去学校特色,机构多元化趋向消失。
二、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与变化
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又称THE世界大学排名)是由《泰晤士高等教育》自2004年开始发布的一项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通过教学、研究、引用、收入和国际视野五个方面对世界大学进行评估。2023年,THE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了最新版指标体系,在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和研究的权重,重新设计了引用层面的二级指标构成,增加了专利和出国留学两项2级指标。更新后的THE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更加关注研究成果的质量,并且为国际化视野预留了更多的权重空间。
2.QS世界大学排名是由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发布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目前和ElSEVIER公司合作,使用Scopus数据库。相较于其他世界大学排名,QS备受争议的原因在于主观性评价指标占比较高。QS原有指标体系已运行20年,2023年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并新增国际研究合作、就业成就和可持续性三项指标。
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ARWU数据来源于诺贝尔奖官网、菲尔兹奖官网、Clarivat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及各国教育部、统计局等官方网站。相较于其他排名,ARWU侧重于大学的学术地位,特点是采用国际上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绩效作为主要指标,通过客观数据衡量高校的研究实力。
4.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由科睿唯安统一采集,使用Wed of Science数据库。和ARWU类似,U.S.News也强调以论文计量的学术排行,不同的是其引入了声誉调查相关指标。
三、我国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情况
本文选择国内40 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6—2022 年 的THE、QS、ARWU 和U.S.News 等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中A类高校35所,B类高校5所。
1.高校排名位次情况。本文分析4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8—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变化情况,这40所高校分别为北大、中国人大、清华、北航、北理工、中国农大、北师大、南开、天大、大连理工、吉大、哈工大、复旦、同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科大、厦大、山大、中国海洋、武汉大学、华中科大、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大、西交大、西工大、兰州大学、国防科大、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从四个排名TOP100的分布变化看,THE2018年有3所,2022年已经提升至7所,进步明显;QS则一直稳定在6所;U.S.News由2018年的2所提升到2022年的4所;ARWU则由2018年的3所提升到2022年的8所。排名101~500间的高校明显发力,追逐之势明显。600名之后的学校数量逐年减少。
2.整体排名分析。对五年内的学校排名进行统计分析,图1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四个排行榜中的年度分布情况,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平均排名在THE、ARWU和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逐年进步,在QS排名中则进步缓慢。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在THE排名中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头部高校进步抢眼。QS排名中,我国高校整体进步较慢,表现稳定,但是整体呈现更为分散的趋势,这意味着,在QS指标所表示的高校办学特征中,我国高校的差距正在拉大。由于ARWU和U.S.News整体指标设计更注重客观数据,两个排名都呈现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实力的不断加强,排名逐年上升,尤其是300名之前的学校增加明显。从整体上分析,四个排名之间的差距表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整体办学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1 各高校在四个排名年度分布情况
图2 2018年和2022年各排名段高校的频数统计
四、对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从本文所述的四大世界大学排名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高校的排名近年来大都稳步提升,一些高校在某些排名、某些领域中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这得益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也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基于上述分析亦可看出,任何一个排名体系都存在争议之处,排行榜仅作参考,不能搞唯“排名论”、唯“指标论”,不能因为追求排名而偏离了大学自身的办学方向,忽视了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高校可在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将大学排名评价体系作为参考,找自身办学差距短板,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因此,基于对THE、QS、U.S.NEWS、ARWU中国大学排名指标的讨论,从如何有效提升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自身的办学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实际。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逻辑是服务国家战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基本逻辑是学术导向和学科导向。大学要国际化,首先必须地方化。因此,必须贯彻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能偏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
二是多维度形成合力,提升学校国际声誉。声誉是高校的办学软实力,需要多维度地加强。一流大学的良好声誉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影响大学声誉的首要因素是学术成果,同时与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密不可分。因此,要完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深化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优化留学生结构,建立与国际媒体、国际学术组织的有效对接,积极维护我国高校在国际平台上的形象。
三是注重培育高水平学术成果。在“破五唯”的新要求下,针对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培育,推进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改变过去过分重视学术成果数量的做法,强调对学术成果质量的考查,突出关注原创性学术成果。
四是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影响力。从宏观层面分析,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优秀师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化人才;要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合作办学质量;要提升留学生招生水平和培养水平,在保证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国际招生质量,进一步推动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趋同化;要不断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鼓励更多国际合作的研究成果、更多高水平国际期刊成果产生。
五是集中力量培育高水平人才。未来的国际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除ARWU中国大学排名外,上述四大国际排名指标体系中,尽管直接提及高水平人才的指标较少,但无论是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办学声誉,还是培育高水平学术成果、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核心关键需要以高水平人才团队为依托。有了好的人才队伍就能形成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构建平台、承担项目、产生成果的良性循环。因此,应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坚持与时俱进和问题导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逐步实现考核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