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命题的内涵、价值及设计策略

2023-12-04沈晓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命题情境素养

□沈晓敏

深化试题命制改革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这一要求可理解为“情境化命题”的取向,是针对碎片化考查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情境与问题分离等现象提出的。开展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时,应以情境任务为试题的主要载体,从注重学科逻辑转向关注生活逻辑,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学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

一、情境化命题的内涵

情境化命题中的情境主要指测试任务发生的背景或依赖的因素、条件,在测试场域中起到关联学生的测试行为与其发生的环境的作用。从情境学习理论看,情境化命题具有以下内涵。

(一)指向知识理解和能力迁移

真实的情境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学生不仅能获得解题的成就感,还能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某一题,而是转向更广阔的生活与文学场域。这为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运用提供了保障,使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思维与意志品格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包含特定召唤结构

情境是包含特定召唤结构的场景。所谓召唤结构,指随时召唤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进来的一种开放性结构。情境的具体表征为语言材料、图片、表格,以及任务涉及的具体条件或事件。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测试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目的、立场、条件或影响因素,从而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路,系统地感知学生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实效性。《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内涵中指出,语文命题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类。

(三)重视情感体验和价值导向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是在活动、情境与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的。情境之“境”,是外化的场域,而“情”则是内在的积淀与抒发。情境化命题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考查其“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情动”,何愁“辞发”?此外,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在情境化命题中,还应渗透文化自信、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内容。

二、情境化命题的价值

(一)真实性:融“陌生”于“熟悉”

情境化命题注重素养立意,将试题置于贴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中,实则是将“陌生”的知识点融于学生“熟悉”的场景里,让学生通过获取、整合、筛选等方法提炼关键信息,关联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更为全面科学的认知体系,破解疑难,逐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境化命题以生活的真实、需求的真实、问题的真意、情感的真孕,促使学生的测评过程拥有具身认知的特点,在唤起学生原有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生发新的阅读体验,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提供不竭动力。

(二)驱动性:化“被动”为“主动”

情境是否真实具体、科学合理,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实具体、科学合理的情境以问题解决为特征,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主动参与测试,主动呈现以学习目标为起点的思维过程,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消除对试题的畏惧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使答题活动更能动化。

(三)有效性:从“单向”到“综合”

情境化命题以“情境”为锚点,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学校、家庭、社会等生活情境与学业评价进行深度结合,具有思维考查向度多元化的独特优势。情境化命题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对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累加或机械的训练,而是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激发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倾向于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情境化命题的设计策略

情境化命题的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然而,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命题理念,以情境化的方式呈现试题,同时兼顾进阶性和多样性,使命题的内容更具典型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灵动。

(一)日常生活情境:以真实鲜活的人物角色构筑问题场域

基于日常生活情境的命题,侧重考查学生在特定生活场景中进行语言运用时所展现出来的素养水平。命题中的情境一般源于真实的生活。也可对其进行合理化加工,凸显实践过程,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充分激活学生的语言系统,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1.人际交往情境

统编教材在“交流平台”“口语交际”板块中设置了很多对话情境,可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命题时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构筑情境场,让学生自觉代入题中人物的情绪、立场、价值观,从心出发,寻求解决之“钥”。

例1:小文的奶奶身体不舒服,从药店买了一盒药。奶奶不识字,不知道怎么服用,就找小文来帮忙。请你认真阅读说明书,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奶奶最近喉咙痛,还咳嗽,可能是开空调冻着了。这药能吃吗?”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这药很对症。”

“那就好。那这药该怎么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奶奶知道了。奶奶这就把药放到阳台上,这样吃完饭晒太阳的时候就不会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亏你提醒奶奶,真是我的乖孙女!”

这一设计延展了测试空间和命题空间,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实现了从“解答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实践表明,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能较清晰地呈现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事务情境

公共事务情境指针对某种社会现实问题或时代精神、科技热点等创设的情境,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创设公共事务情境可以激励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民生。学生既可以进行自主判断,也可以针对理据展开阐述。

例2:人工智能(AI)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最近,六年级同学围绕“人工智能与未来发展”进行了一场辩论。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请选择一个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命题以情境对话的形式出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知识与情境之间的联系,以及情境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文学体验情境:以意蕴丰富的学科材料导引问题探究

文学体验情境主要以丰富的学科材料为依托,采用还原、重整、链接策略进行设计,实现单元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文学体验情境可以突出试题与课后习题的关联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延展性,从而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1.还原,实现“静态—动态”的语言转换

情境化命题注重相应情境背景下的语言转换,意在构建以知识本身为基础、以相应情境为背景、以知识运用为目标的测评体系。因此,还原是设计任务情境的基本策略,体现在测评中,就是要注重考查灵活性更强的动态语言,而不是脱离语境的静态知识。

例3: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帮助小林完成演讲提纲。

演讲提纲

演讲题目:_____________

要点1:回顾历史,爱国事迹感人肺腑。

支撑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2:且看今天,_______。

支撑事例: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为国拼搏;抗洪官兵不顾个人安危保护群众;科学家努力钻研,把中国宇航员送上太空。

名言引用: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本题以“祖国,我爱你”演讲活动为情境,对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并关联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日积月累”等教材内容,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等核心素养。本题中,要点1和要点2中的“支撑事例”与“名言引用”就是学生的学习材料,能为其后续作答指明方向、提供灵感。学生要读懂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在逻辑与表达方式,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运用。

2.重整,实现“观点—印象”的场域互证

在传统测试中,试题材料与问题的对应关系普遍比较单一,学生解题时思考的余地较小。为此,教师可从结构化视角切入,将诸多零散的信息有机、有序地进行重整,使其有利于学生的梳理探究,让学生在完成测评任务的同时,实现知识能力的建构。

例4:爱国诗文,千古传诵。请默写相关名句,完成下列填空。

此题以“抒志向”为核心,从忧国、爱国、报国、赞国四个维度,勾连学生积累的诗文内容,借助图式直观地呈现阅读材料。对于爱国诗文,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感知体验。鉴于此,依据忧国、爱国、报国、赞国四个方面分类呈现爱国诗文,使学生产生新的体验,获得新的认知。

在组合情境中,多文本的勾连能够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分析、比较、归纳、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从而形成更多元、更丰富的理解,同时也为学生按主题整理诗文提供了学习方法指引。该题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帮助其建立同类型文本间的新链接。

3.链接,实现“感性—理性”的思维跃迁

情境化命题应根植于教材,并以教材为原点进行有效、有度、有类的延展运用。通过链接语文要素与文学作品创设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运用积累的读书方法,提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深化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实现“感性—理性”的思维跃迁。

例5:小小的扇子烙印着深深的中国印记。六(1)班的同学围绕“扇子里的中国”展开了语文实践活动。

(1)为了布置展览,同学们准备了一组和“四大名著”相关的扇子。请你帮助他们给每把扇子贴上标签。

A.本扇面灵感选自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B.本扇面灵感选自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C.本扇面灵感选自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D.本扇面灵感选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2)同学们发现,小说中,扇子往往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请你从以上四幅扇面中任选一幅,说说这把扇子的作用。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情境化命题以语言运用为钥,开启了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隐性素养的发展之门,体现了课程整体育人的理念。

(三)跨学科学习情境:以现实性强的阅读材料引发问题讨论

设置跨学科学习情境旨在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例6:(材料一略)

材料二:据统计,2019 年,小学生近视率为46.6%,初中生近视率为71.9%,高中生近视率为86.1%;2020 年,小学生近视率上升到61.6%,初中生近视率为80.3%,高中生近视率为89.3%。

究其原因,约40%是用眼习惯不好,约30%是经常看电视和使用电子产品,约20%是学习书本时间较长,剩下的则是先天性遗传。

(2)下列哪张图片为近视眼聚焦示意图?( )

如上所述,在以“近视”为话题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命题者在考查信息提取、整体感知、形成解释、评价鉴赏、创意运用等语文学科能力的基础上,还设计了两道跨学科题目。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将文字说明改成合适的数据统计图,关联了数学学科知识;第(2)题需要学生关联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在两幅图中选择正确的近视眼聚焦示意图。总体而言,命题者利用具有现实意义的阅读材料统整跨学科知识,在考查语文能力的同时兼顾了其他学科素养的发展。

除了以上几种策略,教师命题时还应考虑情境一体化设计,即一份试卷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不同板块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突出整体性原则。以往教师主要是从识记、阅读、写作入手命制试题,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不高。而在情境一体化设计中,创设的情境与需要完成的任务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试题的解答有实用价值,且各任务具备合理性、逻辑性。以宁波市镇海区2023 年六年级毕业试卷为例,该试卷设计了“寻找心中偶像”这一大情境,并在大情境下分别设计了“童心绘楷模”“童心赞英雄”“童心抒志向”三个子情境,每一个板块均包含“积累与运用”“阅读”“表达”等类型的题目。情境一体化设计打破了原有的试卷内容结构,各板块不再是固定的模式,而是越来越接近真实语文实践活动的需要。这也会是未来几年情境化命题的热门思路。

总之,在课程与教学持续变革的当下,实施情境化命题体现了评价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寻情境化命题的内涵与价值,积极探索设计策略,加强循证研究,提升命题效度,以保证“素养立意”测试旨归的实现。

猜你喜欢

命题情境素养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