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曲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应用
2023-12-04程勇豪
张 啸 程勇豪
目前,对于古曲的概念,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古曲应指中国古代流传至今,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古典音乐作品,如我们所熟知的《霓裳羽衣曲》《塞上曲》《将军令》《阳关三叠》等。这类器乐之作的内容及配乐均出自古人之手,因年代久远,加之古代记音方式的局限、乐器复原的难度较高,大部分古曲在今天无法重获艺术生命力,也无法契合音乐艺术在现代社会传承的需要。社会学家艾君先生的观点:当代社会所倡导和普及的古曲特指依据古诗词谱曲而成的歌曲。这类歌曲完整收录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演奏器乐以古琴、二胡等民族乐器为主,在很好保留古曲原貌的同时,也体现出现代人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理解。这也符合优秀诗歌作品“可歌可咏”的艺术标准,如经典的影视剧作品《红楼梦》的插曲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所论及的古曲即为当代艺术工作者依据古诗词谱曲而成的歌曲,意在以此为切入点探究传统经典作品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焕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古曲应用的研究梳理
近十年来,古曲已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和关注的一大热点。研究者多从如下角度对古曲进行有意义的观照:
其一,从声乐教学的角度阐述古曲教学工作中的路径。如姚岚(2018)、郑晓红(2019)等着重探讨了古曲赏析课的一般性策略,具有较高的普适性价值。可见,目前学界已经对古曲教学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有了充分的认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其二,从声乐表演的角度分析古曲在演唱实践中的艺术特质。如庞佳慧(2018)、张馨月(2015)、李菁菁(2019)以及田文升、王冬弘(2015)等人分别从古曲的内容、感情基调等多方面对传世古曲名篇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上述研究成果侧重于对古曲演唱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对于古曲的演绎和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三,从美学视角探讨古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如赵云龙(2019)、辛珺(2015)等将古曲表演这一艺术技法上升到美学的层面,从另一个维度去考量古曲的艺术表达方式。以上论文均尝试从美学的角度对古曲的艺术表现进行论述和考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古曲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已经走过了不短的时间,现已成为一种日臻成熟的艺术手段。作为大众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影视艺术的研究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类主要侧重于论述影视技术的社会功用。如吴承忠(2019)着重分析当下中国广播影视行业的投资区位选择与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巴丹(2020)通过梳理杭州这一城市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塑造,归纳提炼了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塑造的一般性规律。第二类主要侧重论述影视创作本身的技法。如权亚楠、王梦蝶(2019)以赣南客家文化这一较为特殊的影视题材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梳理归纳了这类电影的叙事技法;杨一伦、崔文(2019)则探讨了戏剧性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独特作用。第三类则吸收借鉴现代文化批评的理论观照影视创作。如刘子涵(2019)以漫威电影为具体实例阐述了在现代技术革新背景之下影视传播的理论创新,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通过前文的梳理和列举,不难发现近几年学界对于“古曲”和“影视作品”两大领域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开掘,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古曲”和“影视作品”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尚存在值得进一步言说的空间。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具体实例来探讨近年来影视剧创作中运用古曲产生的独特艺术效果。
二、古曲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独特应用
近年来古装剧成为荧幕上的主角儿,成为获得多个年龄段观众喜爱的影视题材。观察和梳理颇受观众认可的几部古装剧,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善于运用古曲。特定的古装题材配以古曲显得妥帖自然,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一)有助于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
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于2011 年出品的《甄嬛传》在上映之后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剧把甄嬛等多位女性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极富魅力。而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该剧所运用的古曲可谓是功不可没。在剧中,主创人员运用了包括《红颜劫》《凤凰于飞》《采莲》《惊鸿舞》《金缕衣》等作品在内的 15 首古曲和配乐。从数量上来说,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是罕见的。这些古曲均由音乐制作人刘欢创作而成,对于塑造影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整部作品添彩不少。
在甄嬛值后宫聚会之时当众献惊鸿舞的情节中,剧作者巧妙加入了安陵容伴唱曹植《洛神赋》的内容,反复吟唱“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句诗文,以突显甄嬛的惊艳舞姿,更表明此时的甄嬛从原本低调隐忍的莞贵人开始完成自身的华丽蜕变,引来众人的注目。
《采莲》一曲最早出现在《相和歌辞·相和曲》中,后来在汉乐府中收录改编为《江南可采莲》,从此逐步发展变为用来吟唱的采莲歌曲。因具有朴素自然、格调清新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中国古代民歌的优秀代表。从歌词内容来看,整首诗作的尾句押开口音的韵,非常契合演唱的需要。诗歌描绘了浮出湖面的荷花郁郁葱葱,其间有一对锦鲤嬉戏游弋的动人画面。在这幅图景之中,采莲的少女更显妩媚动人,“隔江笑抛一枝莲”一句写出了少女的洒脱和欢乐,也道出了少女的活泼天性。在《甄嬛传》中,安陵容以轻纱拂面,在荷叶间穿行吟唱这首古曲,达到了人、事、景、曲的高度融合与完美统一,堪称绝唱。这首古曲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此时安陵容的姣好面容和纯洁心态,这也同安陵容日后的蜕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插曲《菩萨蛮》选用的是晚唐诗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清朝刘熙载曾指出:“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泪不出户绮怨。”这首词记叙的是女子在清晨梳妆打扮时的场景,在细致描绘女子花容月貌的同时主要对女子独守空房的寂寞心态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原本极爱美的女子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只因为自己孤独一人,无人欣赏。此时的女子看到自己绣罗襦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无尽的羡慕从心底油然而生,这种心情更衬托出女子的无奈和哀怨。而这种女子独守空房的凄凉境地,也正是后宫女人的生活常态。《甄嬛传》选择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曲名篇作为插曲可谓是神来之笔,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后宫女子的凄凉心态。
《甄嬛传》的片头曲《红颜劫》不是由古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但却是刘欢为配合整部影视剧而专门创作的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特色的现代音乐,旋律鲜明,调性布局分明,作品在强调五声调式的同时也大胆运用了调性转变,用特殊的和声衬托音乐多变的情绪。整首歌曲弥漫着朦胧之美,歌手温婉细腻的低吟浅唱更赋予作品一种直达观众内心的空灵之美。
《凤凰于飞》是《甄嬛传》的片尾曲,刘欢在创作这首歌曲的时候化用了《诗经·大雅·卷阿》的内容,并沿用了诗经四字句的体式。整个作品虽然沿用了凤与凰双宿双飞的诗歌意象,但内容上却变换成另一种内涵。作品的开头部分写到:“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又浮去。君来无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虽两情相惜,两心相仪,得来复失去。”用水中月、雾中花等意象营造出扑朔迷离的幻境,也揭示了后宫女子无法预测的危险处境。“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以情相悦,以心相许,以身相偎依。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几句用一个个古典的意象组成了一曲满怀爱恨情仇的悲歌,道出了故事中人物的无奈。结尾两句“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听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继续选用了凤凰和梧桐两种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却道出了新意:凤凰原本只栖息在梧桐树上,如今成双入对的凤凰渐行渐远了无痕迹,只剩梧桐树在细雨中瑟瑟地抖动着叶子,仿佛还在寻找着封存的一份记忆。作品用这样两句作为结尾,营造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伤氛围。也暗示出《甄嬛传》中的各位女性,无论是步步上位的甄嬛、还是恃宠而骄的华妃、还是城府极深的皇后最终都沦为了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整个作品也是一首女性的哀歌。
(二)古曲的运用可以烘托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东汉末年也是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一段历史,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层出不穷。2012 年上映的电影《铜雀台》也是其中的代表,这部作品跳出了讲述三国历史的固定模式,以曹操为主要塑造的对象,以正面形象再次审视这位历史上的一代枭雄。这部电影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是,除了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重新定位之外,还有对《诗经》中的名篇《蒹葭》的反复吟唱。
《蒹葭》是国人家喻户晓的传世名作,作品语义层面讲述的是男性对女性苦苦寻觅追求的过程,充满了缠绵悱恻的情致,感人至深。从整首诗的句式结构来看,既有重复的内容,也有对仗,形成了往复循环的结构,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加之诗歌营造出的深邃又缥缈的意境,非常适合用作古典题材影视作品的背景音乐。
在电影《铜雀台》中,汉献帝的扮演者用不同的风格去演绎和诠释这首名曲,意在将汉献帝不同的内心情感全方位展现出来,也引领了整部剧情的发展。
在电影的开头部分,影片整体展现了铜雀台的外部景观和内部环境,外部景观是一片茫茫的雪景,而铜雀台的内部则是汉献帝的爱妃正惨遭曹丕的蹂躏。在这种极端的环境对比中,汉献帝的扮演者在反复吟唱《蒹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这段古曲不仅唱词与影片呈现出的自然环境相符,婉转的曲调与歌词的意境更营造出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为故事的开展做了铺垫。而在曹操凯旋之际和自己的爱妃惨遭蹂躏之时,作为帝王的汉献帝吟唱古曲竟然感动得潸然泪下,也表现出了他的昏庸与懦弱。
第二次吟唱《蒹葭》是在众臣商议设法诛杀曹操之时。影片别出心裁地让汉献帝在白布制成的幕后吟唱,众臣只能看到幕布透出的皇帝身影,这与阴沉的宫殿和昏暗的局势融为一体,让人觉得恐怖和不安。除此之外,汉献帝在幕布后面吟唱古曲而不走到台前,也让观众感知到了此时的皇帝更像是一个表演者,众臣无法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也为汉献帝在后面故事中的表现埋下伏笔。
最后一次吟唱《蒹葭》是整个作品接近尾声之时,故事中此时的汉献帝诛杀曹操失败,曹操向汉献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临终前他要求汉献帝为他唱首歌。汉献帝再次吟唱起了古曲《蒹葭》,这次吟唱相较之前更为凄婉悠扬,而且吟唱了原文的全部内容。这次吟唱意在借助《蒹葭》原文的深刻意蕴来表达影视作品的创作主题。《蒹葭》原文字面看来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时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而女子则始终不让他近身。作品通过这一场景揭示出人生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总是历尽艰辛不易实现的,而目标和梦想看似近在咫尺却总是飘忽不定。
这部影片在尾声部分选择再次吟唱《蒹葭》,除了与开头形成呼应之外,也表达了整部影视作品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从影片中看来,曹操是一位悲剧英雄,其悲剧性在于自己一直梦想的统一大业无法实现,更在于自己的良苦用心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不安和怀疑。而此时汉献帝的扮演者又以极其哀伤的语调吟唱《蒹葭》,为影片蒙上了几多悲凉之气,也为曹操这位悲剧英雄唱出一曲挽歌。
前文已经提到,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重新讲述三国故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铜雀台》用反复吟唱古曲《蒹葭》的方式为电影增添了古典美的同时,也不断烘托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为本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三)古曲的运用可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古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烘托气氛,有时也可以起到深化作品思想和艺术主题的绝佳效果。今年新近上映的电影《白蛇·缘起》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
《白蛇·缘起》取材于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电影没有简单重复《白蛇传》的古老传说,而是将叙述的重点放置于许仙与白娘子最初的姻缘阶段。此时的白娘子尚未达到法力无边的境界,还只是一个初涉世事的小蛇妖,幻化成的人形也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单从故事取材来看,确实充满了新意。但若只追求新意难免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白蛇传》故事早已深入人心,观众选择看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带着怀旧的情绪。如何调和观众的期待视野与艺术创新之间的矛盾是这部电影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影片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选择了古曲吟唱的方式。
提起古曲与《白蛇传》的故事相结合,人们会自然想起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火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这部剧以其成功的演绎、精良的制作成为时代的经典,可谓经久不衰。尤其是剧中由古曲改编而成的一首首插曲,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经典歌曲。
电影《白蛇·缘起》在制作之时也注意到了前文讲述的事实,巧妙利用了人们对《白蛇传》中古曲的特殊记忆。影片在叙述许仙与小白蛇相逢相识的过程时,特别设置了诸如“同船共渡”等桥段,从而自然引出船夫吟唱“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古曲旋律。
这部电影最为成功之处在于,故事在完成许仙与小白蛇相识之后面临的种种考验之时,选择用一个特殊的方式作为结尾。在尾声部分,影片重新讲述了许仙与白娘子在春景明媚的西湖边偶遇的场景。当许仙将遗落的珠钗还给白娘子时,影片中响起了观众们熟悉的旋律:“匆匆美梦奈何天,今生再续前世缘……”,而此时的影片画面也变换成了一幅幅水墨画,画中描绘了人们熟知的《白蛇传》传说中的场景。这种方式顿时唤起了在场观众的记忆,并能与影片之前讲述的新故事完美结合,导演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这些古曲的运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醒观众注意这部动画电影的主题仍然是延续讲述《白蛇传》的故事,从而也避免了观众因一时难以接受动画的形式而对影片产生距离感。
结 语
综上所述,从近年来的影视创作情况来看,古曲在现代影视作品中的广泛应用已非常成熟和自然。古曲的应用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绝佳的艺术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古曲的运用将会成为国产影片在影视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