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器形制
2023-12-03
三张纸样一并送到了太后面前。
太后戴着外国人送的老花镜,凝神注目。但慢慢地,她那本来威严而平静的脸庞,肌肉在收紧,眉头有了皱褶。太后平时尽量不皱眉头,因为这个动作会像折叠纸张一样,容易使脸上形成皱纹。很快,她摘下眼镜,舒展开眉头,把纸样重重地甩在了桌子上,话也响起来了:“盲人瞎马。”
桶总管等内务府官员又一次被召到了太后面前。请安后,还未坐稳,太后便重复了她对重器纸样的四字评价。众官员立即明白,三件纸样都已经成为废纸,好几个月的呕心沥血已全部流进了下水道。尤其要命的是,太后今天还使用了“盲人瞎马”这个词,也就是说,路子完全错了。
太后开始对三件纸样逐一评点:“先说这鼎,乃是古代国家之重器。但今夕何夕?再造再用,了无新意。”
众人不敢出声,只是频频点头。
“再说那龙缸,明万历年间烧制时便连连失手,那本是难成难美却易残易毁的器物,谁能保证体形硕大的大缸这次能够顺利烧成?”这时太后加重了语气,“你们说,谁有这本事?”连问两回,自是无人应声。其实太后心里还有没说出口的话,明王朝是把龙缸放在皇陵中当作明器使用,认为龙缸体积大、放油多,可以在地宫里久燃不灭,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明灯。现在再烧造这种大缸作为重器,听来便让人觉着晦气。
太后言犹未尽:“你们应当知道,当年为烧造龙缸还曾惹出震动朝野的事端?”
听到这里,大家立即想起来了:明万历年间烧造龙缸时,因器型太大,三番五次烧造不成,督陶的太监便凶狠地责罚窑工。有一个叫童宾的看火工愤而跳入了烈火熊熊的柴窯中,龙缸因此最终烧成。但却激起民愤、民变,窑工放火烧了课税衙门和御窑官署。官府被迫费力费钱安抚窑工,还破天荒地在御器厂内建了一座庙,唤作“风火神庙”,用以祭祀童宾,才算把事态平息。
“再说那三阳开泰瓶,意蕴自是不差,用的窑变釉也自是神奇。然则器上的颜色及其深浅、形状悉由窑变决定,谁又能保证成器成色之后,一定会有大器面貌?会有超越前代同类瓷器的质地?”说到这里,太后有意顿了一下,然后接着放慢语速,“要烧造一件普通观赏器可以一试,要烧造一件国之重器却甚为不当。怎么能把要烧造的一件重要器物,寄托于不可知、不可控的窑变?”对于三阳开泰,她心里也还另有话语:三阳开泰还可能被人理解或联想为天上有三个太阳,现在一帝一后已是麻烦不断,所以对此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桶总管听着听着,觉得这太后这些话确是大有道理,要造的是国之重器,怎么能简单,又怎么能随意?
太后的气恼逐渐散去,语调变得平静了:“现今的这些个纸样自是不行了,你们可另有什么好的方案?”
无人作声。这已成一堆废纸的纸样,是许多人花了无数心血、耗费许多时日才绘制出来的,要在即刻间想出新的方案,这不犹如登天揽月?即使能想出个什么方案,又怎敢在这个场合一张口动舌便吐了出来?
桶总管心想,今天必须请太后对重器形制加以明示,若不明不白地回府,再去苦思冥想,就是想得脑袋开缝、肚子抽筋,怕也难于想出太后中意的方案。如此来回反复,必然耽搁时日,难免受责挨罚。于是壮着胆子说:“启禀太后,臣等昧暗驽钝,重器的形制还请太后明示。”
太后听了这话,不置可否,殿内变得沉寂,好长时间的沉寂,这时如果有蚂蚁从地面爬过,也许都可能听出声音来,看来太后真的是自己在思考重器的形制了。
如大石入水,沉寂打破,太后果真就器形发话了:“古人曰‘天下定于一尊,这句话意蕴甚好。虽然尊的器形历来也有烧造,但其形其质其色可以多有变化。你等可照这个路子去思索谋定。”然后起身离殿。
桶总管等回到内务府后,便又召集造办处官员,一起商议如何执办太后懿旨。这次最大的收获是,器形确定,烧造一件瓷尊。
不过有官员说:“天下定于一尊”这话颇费思量。因为《孟子见梁襄王》中记载:梁襄王问孟子,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回答说“定于一”。所以原话原意应当是“天下定于一”,而不是“天下定于一尊”。不过,也许是太后有意改了古人的言语和意思,或是太后急切地盼着纷纷扰扰的天下能尽快安定。
桶总管最后拍板:不必探究天下定于一尊还是天下定于一,照太后的旨意设计瓷尊便得了。
画师们搜肠刮肚,参酌古代青铜尊和凤尾尊、灯笼尊等瓷尊的造型,几经反复,总算设计出了瓷尊纸样:侈口粗颈,溜肩,腹部下收,高圈足;颈部两侧各有一个鹿头,鹿的口中含一颗灵芝,由此这尊便有了名头——鹿尊,乾隆时烧制成了大有名气的百鹿尊,这尊便有传续盛世的立意。整个器形古拙、大方而又灵动,那细微处莫不迎合太后的喜好:美人以溜肩为美,这尊设计为溜肩,便是象征美人之肩,用意不言而喻;釉色用的不是浓烈的红、橙、黄等色,而是极显典雅的豆青色,这不仅是太后喜爱的颜色,还和整个尊体形成了极有反差而又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雄劲中有婉约之美,在方正中有清丽之气,在稳实中有灵秀之姿。
慈禧看过纸样后,脸上犹如平静的水面上有清风吹过,漾起了看不见的波纹,这是带着愉悦的波纹。看来她对这件纸样是肯定的,至少是不否定的。这让桶总管立即觉得一直如有巨石重压的肩头,松快了许多。
太后问缪女官:“嘉蕙,你觉得如何?”
缪嘉蕙深深地知道为太后设计瓷器的不易,并且看来太后已经大致认可了这纸样,便说:“整个器形古中有新,甚好。”
“难道已无懈可击?若另有想法,尽可说出来,使之更臻完美。”太后说完,又抬眼看了一下缪女官。
缪嘉蕙知道太后已认可这器形了,只求更加完美而已,便如往常一般,略无顾忌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釉色似乎可以再加斟酌。”
慈禧微微点了点头:“嘉蕙说得对。这是重器,与餐器等不同,用清新淡雅的豆青色并非所宜。”
“当用何色?请太后谕示。”桶总管立即接话,他希望太后定下器形,定下釉色,定下一切。
但太后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反问桶总管:“你有何想法?”
桶总管不曾想到太后竟会向自己提问,一时显得有些慌乱,但旋即镇定下来。他对造瓷当然不是内行,但也绝不是门外汉,他想起在商议这件瓷尊的用色时,有位画师说了一个他很赞同的意见,便在情急之下来了个移花接木:“太后,能否考虑使用珐琅彩?”
应当说,这是个很不一般的想法。在陶瓷的各种釉和彩中,珐琅彩最有故事,也最为尊贵。究其身世,珐琅彩绘十五世纪源起于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交界处,于康熙年间传入中国。康熙至爱珐琅彩,甚至延请法兰西工匠来中国,在皇宫内传习烧造珐琅器。至乾隆朝,珐琅彩瓷艺术更是发展至极盛,瓷质细腻,彩料凝重,色泽艳丽,画工精致。但制作这种釉彩的瓷器却极为费时费工费钱,乾隆以后,随着国力不济,珐琅彩便如新雨后的天上彩虹,很快销声匿迹了。所以珐琅彩瓷器只是官府烧造,皇家使用,犹如龙案龙椅只是皇帝的专用物件,显得极为尊崇和名贵。如果最后的御瓷重器使用珐琅彩,可谓锦上添花。
慈禧没有立即作出是或否的决断,而是又问缪嘉蕙:“如何?”
缪女官略加思索后回答:“总管说得大有道理。只是珐琅彩多年没有烧过,这次重绘再烧,未必能达到前朝水准;况且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烧的都是小器,现在要烧的瓷尊属大器,能否使用珐琅彩需要细加斟酌。”
慈禧点头认可。她原本忽闪过赞同使用珐琅彩的念头,但随后又否定了,真实原因却是:这珐琅彩源自国外。道光以来,大清屡遭西人侵凌,自己至为喜爱的圆明园也被焚为断壁残垣,自己还差点成了外国人的战利品,被迫把从未离身的旗袍换成短身棉袄,仓皇西逃,自己的床还被外国一位将军睡过。还有,她这几年来一直想让龙椅上换一个人,取光緒而代之,却不料外国人蛮横地从中作梗,她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放下。所以,一想到黄发碧眼大鼻子的外国人,内心便痛苦不堪,憎恨连连,因而这件重器绝不能用这来自西方的釉彩。缪嘉蕙的一番话强化了她弃用珐琅彩的想法:“那珐琅彩便不用了。”
接着太后自己定下釉色:“尊身底色用黄釉,图案用粉彩,颈部和底座用乌金釉。”
太后说完,又把纸样细细看了一遍,竟然又找出了不如意的地方:“这尊的双耳现在是鹿首,换一换为好。”
缪嘉蕙接话:“换成龙首如何?”
大家觉得太后一定会认同缪女官的意见。如果尊耳换成龙首,这件瓷器便可称之为龙尊了,与太后需要的“重器”在名与实上都很是匹配,就好比是宝马配金鞍。
可是太后另有想法:“换成羊首吧。宫内有一件周代的三羊铜尊,可为参照。”
桶总管很不明白,龙尊应当比羊尊更有重器品貌,为什么弃龙而选羊?他的猜测是:龙尊会被人联想到皇帝,所以弃用;又因为太后的生肖属羊,这样整个瓷尊的意蕴便是:天下定于一尊,这尊又归于一羊。
但,太后的想法瞬间又变了:“尊耳还是改为凤的图形吧,烧造一件凤尊。”
在场的人很快明白了太后的用意:凤为飞禽神鸟,在世人心目中,地位远远胜过山羊绵羊。更重要的是,古往今来,常常以凤指代出色的女性,其中包括皇后,太后本是女性中的千古一人,以凤相喻最是恰当。
但,太后的心思并不是他人能轻易猜中的。要烧凤尊,另有曲衷。当年她被咸丰封为皇后时,内务府曾在景德镇御窑厂专造“龙凤呈祥”瓷瓶一对,以示庆贺。不料,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龙瓶被毁。圆明园遭劫前几天,她正在临摹凤瓶上的图案,凤瓶因而侥幸存留下来,由此更加珍爱。在庚子事变中仓皇西逃时,她随身带的瓷器只有一件,就是这只凤瓶,却不料在途中因车马颠簸而开裂。所以,她要在烧最后一窑御瓷时,再烧一件带凤的瓷器。她不烧瓶而烧尊,是因为尊比瓶更有重器的品格。
就在桶总管认为纸样已经定妥的时候,太后又开口了:“还有,这件瓷尊要制成镶器,以增加重器之重,尊器之尊。那件三羊青铜尊便是方腹而非圆腹。”
瓷器根据形制,有圆器、琢器、镶器之分。圆器,是在转盘上以手操控,一次成型的瓷器;琢器是不能一次成型,需要再加雕琢的瓷器;镶器则是由若干块构件镶接而成的瓷器,会有方形、多边形等形状。因而镶器比圆器、琢器的制作烧造要难得多,瓷家的行话是,“一镶顶十圆”。不过这镶器烧造的千难万难,悉由景德镇御窑厂承担了,与纸样绘制者无涉。于是桶总管便赶紧卷收纸样,免得波澜起伏。
可就在纸样卷好、桶总管要退出去的时候,太后又有了想法:“整件尊器的腹部可由五片组成。”
桶总管等一听,心里暗暗叫难叫苦,镶器比圆器难成,而镶器由单片组合又比由双片组合难成,更兼这尊上圆、下圆,中间是上粗下细的五边形,这三部分的镶接也是难度极大,这就需要拉坯制形工匠的超人功夫了。不知谁能当此重任?
尊身既由五片组成,相伴而来便有图案设计的问题。这五片上是合绘一整幅画作,还是每个单片各绘画一幅,从而成为一组图画?
桶总管正想求问,太后又发话了:“尺寸再大一些,可增高三寸,以使瓷尊更有气势。”
总管点头应诺:“好。”心里可又猛地动了一下,镶器难成,大器难烧,这镶器加大后就难上加难了。当年明朝烧那大龙缸,不是用普通柴窑烧制,而是大费功夫,另造了专烧大龙缸的柴窑,并且多次都没有烧成。
桶总管赶忙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再问:“太后,这尊的五个面绘何图画?”
“就绘五只蝙蝠吧。如何?”太后说完,侧过脸来对着缪嘉蕙发问。
五蝠寓意为五福。确实,这符合老太后的心理需求和人生实际。不过,缪画家另有想法:“太后,五福齐天,极好。只是这类画比较多,能不能适作变动,营造新意?”
太后对营造新意很是认可:“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可否画成五湖?谐音仍然是‘五福。这尊共为五个面,每个面各绘一个大湖,合为五湖,会比五蝠的图案更丰富、更灵动,也可以使颜色更多彩、更明艳。”
缪女官考虑的是绘画,太后却有更深的想法:人们常以五湖四海指代中国,镶在一起便是集五湖为一体,这便既有五福齐天的寓意,又有五湖一体、天下一统的寓意,妙也。她带着微笑点了点头。
这次召见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桶总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浑身一下变得像松了绑般地轻松,整个身体也好像一下又膨大了一圈。但没过几天,他又变得不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