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12-03张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校

摘 要:为了提升色彩心理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对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分析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阐述当下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效的运用策略,包括提升色彩心理培养意识、加强学生的色彩空间应用能力、丰富色彩语言、构建培养机制、通过课外拓展加强学生色彩心理,旨在为高校美术教学的优化献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色彩心理;高校;美术教学

色彩可以表达情感,是提升艺术作品表现力的重要元素,同时能够传达作品的主题。文化背景不一样,色彩心理风格也不一样。培养学生的色彩心理,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美术功底外,还要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现阶段,很多高校在美术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对于色彩心理的运用及培养缺乏重视。色彩心理在学生的美术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作品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色彩心理的培养。

一、色彩心理概述

色彩心理对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绘画创作能力。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及应用色彩方面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色彩本身没有情感,然而经过人的心理作用后,可以与情感相联系,形成有固定思维的色彩心理。颜色及所在环境的差异,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及视觉感受。即每种色彩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带给人的心理审美也不一样,即便是相同的色彩,所在时期和领域不同,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亦不相同。

人们看到色彩时,能通过心理和视觉做出判断,形成独特的感受。各种颜色带给人的感受是存在差异的,比如:看到蓝色,会产生严肃、庄严、幽静、冷郁的感觉;看到红色,会感觉到阳光、热情;看到绿色,会感觉到自然、放松、清新;看到黑色,会感觉到神秘、沉默、庄严;看到橙色,会感觉到温暖、活泼、快乐;看到白色,会感觉到纯洁、朴素、单调。学生的年龄及所在的环境,同样会影响其对于色彩的感知,使色彩心理体现的方式存在差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色彩鉴赏能力的提升、美术知识的积累,他们的色彩心理会变得更加成熟。

二、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能够影响学生的情绪感知。受环境影响,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存在差异。大多数人在夜晚会感到恐惧,同样,美术作品中的黑色会让人感觉到紧张。此外,我国京剧脸谱中的多种颜色,也分别象征不一样的性格,如黄色意味着凶猛,红色意味着忠贞、英勇,蓝色意味着刚猛、骁勇,绿色意味着顽强、暴躁,白色意味着阴险狡诈、多疑,黑色意味着公正无私,紫色意味着刚正、沉着、稳练,金色意味着威严神肃等。色彩在美术创作中,能够体现作品情感。例如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性格温柔平和,然而在表现其强大、勇敢的形象时,便用红色盔甲全身武装,从而让角色形象变得高大、威猛,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这就体现了红色在加强角色塑造上的运用。

第二,对于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绘画中应该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只有先学习色彩心理,才能把握色彩应用的整体布局。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提到:“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在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在美术作品中,一些因素会影响其质量,如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传统美术作品偏向中低明度的色彩,色彩饱和度高低错落,色相方面,则倾向于青色和红色。高饱和度及低明度的对比,可以展现冷郁与阳光相生的别样气氛及趣味。多数现代写实作品也主要运用了高反差的明暗对比,展现出灿烂美丽的画面色彩。

第三,属于重要的教学工具。色彩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美术语言,有利于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色彩心理及规律的掌握。若是色彩的应用无序、盲目,则会影响作品的生动形象。然而国内高校美术生大都侧重造型方面基本功的学习,部分学生在黑色调写实作品中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要想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应该学会合理地运用色彩,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学会应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一)色彩心理意识不强

一些高校在美术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色彩感觉的把握,导致其色彩心理意识不强。要想提高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应用方法,从而提升作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若是只侧重于造型,忽视色彩应用,就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现阶段,部分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写生或是临摹,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才套用色彩,这使得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较弱,无法拥有较强的色彩运用能力,更无法有效把握色彩感觉。

(二)色彩心理在空间中的运用不足

色彩是空间的主角,对色彩的运用情况能够体现出对空间的掌握能力。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距离、角度存在差异,学生应该学习及掌握这些不同,了解色彩心理。比如在画一个苹果时,应该区分不同色面的背光、受光及反光,才能确保绘画质量。然而一些高校在美术色彩教学中,并未注重空间方面的細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处理结构性的整体色彩,进而影响画面的节奏感及协调感,特别是展现的纯度、明度及色相应该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色彩语言单一

一些教师在色彩写生教学中利用的色彩语言较为单一,导致学生逐渐习惯了使用单一色彩表现物体,包括空间、颜色、明暗、质感。只注重写生,忽视学生色彩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深刻意识到色彩想象力在美术创作中的价值,仅在教学中让学生单一临摹,就无法让学生学会自由创造。色彩理论较为复杂,学生往往难以全面理解,加上教师利用的教学手段落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色彩语言应用能力。

(四)色彩心理培养不到位

在教学中对学生色彩心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任务。然而随着艺术软件的开发和应用,部分教师为了追求高效的艺术创作,忽略了色彩教学。色彩不是堆叠,而是调和,若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就不能在艺术创作中提升观察力,不仅会影响作品质量,还会出现用力过猛的问题。另外,一些教师并未给学生提供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机会,仅让学生自行体会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规律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未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主题。这样没有结合具体的文化环境确定作品色彩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色彩心理的提升。

四、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提升色彩心理培养意识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单色造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多色进行创作,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合理地减少素描课程,促使学生发挥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第二,教师需要提升色彩心理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色彩心理方面的培养力度,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创作作品,促使学生提升作品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第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利用色彩语言表达各种文化的意识,例如在花鸟画创作中,学生可运用丰富的色彩,体现出画面的典雅,重视且尊重色彩的自然调和,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

(二)加强学生的色彩空间应用能力

一般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在色彩构图方面都较平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学生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绘画时,不知道该怎么下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空间应用能力。第一,应该让学生先掌握色彩与空间二者的关系,不能只关注物体色彩,还要将其和整体环境进行结合,构建整体色彩空間思维,并保证作品的整洁。在学生日常绘画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注重明暗关系的意识,从而确保画面层次感。第二,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色彩冷暖关系,有效地应用不同色调,明确分辨各种色彩的冷暖,统一并充实画面中的色调。第三,教师应该让学生合理地运用色彩纯度,防止作品过于灰暗,提升作品画面的和谐度。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因素,更好地表达出空间关系与各种物体的肌理,构建整体画面风格。第四,提升学生颜色搭配的能力,以确保整体画面的和谐性。例如将黄色、黑色和红色进行结合时,若是无法有效把握空间关系,则会影响作品质量,导致画面生硬。部分学生出于提升画面表现力的目的,会单一地加重暗色调,这样只会起到相反作用。在色彩搭配方面,应该熟悉色彩心理,并非单一地增加颜色,影响画面的整洁。例如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百骏图》,其中骏马的姿态各不相同,以参天老树来明确色调。虽然骏马的色彩浓丽、鲜明,但是未影响整体画风,反倒具有特别的意味和情趣。

(三)丰富色彩语言

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用色彩表达不同情感的方法。在写生练习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和感知自然的变化,培养其观察能力,从而发现不同色彩的美。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想法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色彩心理及艺术审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所想的内容,展现自身作品的特点,防止作品同质性较高。第二,单一线性写生会影响学生的创造力,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物体,还可以利用画作体现心情、感受等。例如学生若想表现忧郁,除了可以画一个忧愁苦闷的人之外,还可以蓝色为主调画出没有人烟的大海、破败零散的船只、压抑的天空等,一样能体现出要表达的情感。第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来深化角色,体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情感。在利用色彩加强作品时,需结合角色的实际情况,确定与其相应的色彩。与此同时,学生不能只画单一的实物,还要画不同的景物,甚至可以尝试画虚拟内容。例如利用工业黄色加上锈迹斑斑的元素,表达角色老去,为其赋予新生命的复杂情感。第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色彩体现主题,掌握色彩的象征性,合理运用色彩衬托场景,体现出要传达的精神。例如画古村落时,可以运用具有破败感的色彩,体现时光的逝去及不知何去何从的无奈。

(四)构建有效的培养机制

第一,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色彩心理的培养,除了要注重理论方面的讲解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着让学生实践,可以让他们先欣赏优秀作品,体会作品中的色彩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欣赏、感受经验。比如欣赏凡·高《麦田上的乌鸦》,该作品中运用了深蓝色和金色分割画面,虽然整体简单清楚,但是意味深长,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体现出躁动、压抑的情绪。通过欣赏优质作品,能够让学生体会和运用色彩心理,学习情感氛围的营造方法。第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掌握色彩规律,提升色彩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够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例如在人物绘画中,若是学生在创作中未体现出人物的情感,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之后的创作中通过调整色彩语言,体现出人物的情感。第三,鼓励学生多创作,练习色彩速写,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运用色彩。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绿色的地球,锻炼学生的色彩心理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色彩规律。

(五)通过课外拓展加强学生色彩心理

课外拓展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观察更多的色彩变化,提升色彩心理感应能力。首先,需要增强引导意识,在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及掌握色彩变化特点,锻炼其感应能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配色设计、色彩明暗方面的知识,帮助其更好地掌握色彩及色彩心理,以加强色彩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在课外拓展中,应该将美术创作与生活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灵感,利用色彩心理,提升美术创作能力,从而提升作品效果。最后,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自然色彩,体会色彩带来的魅力,从而让学生注重色彩心理,提升色彩心理感应力。为确保活动效果,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对色彩心理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色彩心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加强对此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色彩心理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心理应用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祥震.高校美术教学中色彩心理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南,2023(2):158-160.

[2]吴乐.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2022(11):147-149.

[3]俞朝彪.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17(10):402.

[4]李英翯.色彩感悟的认知及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构建[J].参花(上),2017(11):137.

[5]农旭安.关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7(10):223.

[6]李相春.关于色彩心理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98.

作者简介:

张辉,硕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高校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