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分析与思考

2023-12-03左奇志周怡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市场需求

左奇志 周怡冉

摘 要:专业设置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如何提升综合竞争力成为高校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其中,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中的重点,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梳理和对比,提出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市场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美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双一流视野下中美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设置比较研究”(202117)研究成果。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点,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高等美术院校(含独立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的艺术学院或艺术系)众多,仅登上世界最权威排名机构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就有200多所,即使在美国国内排名并不靠前的学校,在世界高等美术院校排名中也占优势,可见其教育实力之雄厚。因此,笔者在美国康伯斯威尔大学美术系访学的过程中,对该校的教学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等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参观考察、网络查询、访谈、邮件访问等方式对美国长期排名前十的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展开了资料搜集和系统调研,分析其教育所依靠的社会资源、师资配置、师资素质、专业设置特点等。

根据世界大学排名发行方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发布的美国艺术院校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的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的最新结果,从中选取颇具影响力的10所美术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耶鲁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等。这些院校的美术专业建设较为成熟,能够体现美术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将其与我国高等院校中美术专业性较强的八大美院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学院进行对比,归纳出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适性的结论,以期促进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学科建设。

一、中美两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2023年4月,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类(一级学科)共计5个,分别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共设有56个专业。其中,有29个基础专业,如艺术史论、美术学、绘画、雕塑等;18个特设专业,如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与科技、书法学、文物保护与修复、纤维艺术等;9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如科技艺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陶瓷艺术设计、美术教育、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曲艺、音乐剧等。

在2020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制并发布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中,视觉和表演艺术学科下设一级学科共12个,专业共69个,其中艺术娱乐和媒体管理、美术和工作室艺术管理、社会参与艺术、游戏和互动媒体设计等部分专业在我国院校尚未普及。

二、中美两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的比较

(一)多样性

美国每个院校虽然教学目标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人格、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相关课程设置,使得每所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倾向来确立教学大纲。据调查,美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方向划分详细,专业课程种类多样,多数院校会尽可能开设不同领域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在专业划分上,以耶鲁大学的摄影专业为例,该专业包括现代新闻摄影、美术摄影、摄影科技、廣告摄影、应用摄影5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洛杉矶艺术学院设有理工基础、人文科学、游戏艺术与设计、烹饪管理、服装零售等多领域、跨学科的课程。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基本由教育部统一制定,根据对我国部分综合类和美术类院校的调查得知,其课程板块基本相同,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解剖、透视这几个大方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思想道德、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主要集中在艺术学、美学、哲学等艺术类相关学科,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涉及较少。另外,课程种类较少也暴露了院校师资匮乏、课程资源不足、平台资源薄弱等问题。

(二)灵活性

美国多数的高等美术院校允许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时时长的设定。以麻省艺术学院为例,该校的学科交叉性强,且有较多新兴学科的引入,该校的研究生还可以选修麻省理工学院及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课程,同时与隶属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的MIT媒体实验室及其他相关学科互动紧密,因此,麻省艺术学院产生了许多跨学科、跨专业的作品。此外,美国多数院校都设有教师一对一的课程,在教学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艺术行为的发生过程和学生创作的内在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苏格拉底式的质疑方法,围绕创作与学生展开一系列讨论,这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想法更明晰。

国内的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都由国家统一划定,院校难以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与特色将课程进一步细化,学生也不理解课程为何要如此设定,由此便逐渐形成了课程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专业设置过于灵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对专业本质的学习,太注重个性的培养又易脱离实际生活感悟。由于美术教育是提高审美、提升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我国美术类专业设置仍需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握好尺度,将目光投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前瞻性

在专业设置结构与内容方面,国内的高等美术院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也存在专业设置体系结构略显陈旧的弊端。如今计算机、现代多媒体、电子技术的多元化,使得美术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我国一些美术院校专业课程的设定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学科范畴,这样便只强调了专业课程表上包含的既定知识内容,忽视了诸多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人文历史、社会市场、国际背景等有利于美术行业全面发展的抽象知识内容,从而影响美术行业的繁荣运行。

美国高等美术院校基础课程编制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某些技能,而是将重点放在思维能力与设计观念的培养和创新上。不仅如此,经济与科技实力也影射到了院校教育的先进性上,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教育家和设计师汇聚于此,外加先进的硬件设施优势,为其美术专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给高等美术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VR、CG、AR、元宇宙、区块链、体感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运用,为高等美术教育的应用场景带来了无限可能,也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要时刻关注国际教育发展动态和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以较强的适应性应对未来美术的发展。

(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性

美国大部分美术院校的专业课程都是以社会功能与所创造的市场价值为课程内容的轴心,依据社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课程,将社会实践性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原则,这种开放式的“工作室文化”不仅能使学生全方位认识社会、熟悉市场,还能多角度了解将来的工作方向、状态。在美国,很多美术院校几乎每学期都会设置项目实践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与知名企业、制造商合作,通过工作室实践完成相应任务。虽然大多数企业合作项目不具有即时的商业效应,却往往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引导性的建议。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灵活开放的工作室实践形式,不断形成个人艺术观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制定职业规划。

目前,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课程在制定与教授的过程中由于受环境、经费支持与教学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程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某工地或公司象征性地了解项目流程,剩余的课时让学生自主支配,流于形式,导致教学结果与既定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五)可配置的社会资源

美国拥有众多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和傲视全球的影视产业,其美术院校可以联合这些艺术博物馆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并向这些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有利于提升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例如:芝加哥艺术学院拥有世界顶级的艺术博物馆,其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展开学习和研究活动;加州艺术学院借助好莱坞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世界级电影的幕后筹备工作,该校学生毕业后往往有许多能进入迪士尼、皮克斯等顶级电影公司的机会。

此外,美国美术院校充足的教师资源,使学生人均占有教师比例较高。如芝加哥艺术学院师生比约为1∶5,罗德岛设计学院约为1∶5.5,马里兰艺术学院约为1∶6.44。这些院校同中国美术学院1∶15、广州美术学院1∶13.8、四川美术学院1∶10、南京艺术学院1∶15.8的师生比状况相比,显然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辅导,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密切。美国的美术院校还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大量聘用兼职教师,许多院校的兼职教师数量达到全职教师数量的两倍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教师资源仍较匮乏,美术院校缺少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师资力量仅仅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较少具备多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复合型师资。

三、中美两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差异的启示

根据对具有代表性的中美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实践执行情况及调查结果来看,笔者认为对美术类专业设置的结构优化可具体分解为以下三方面:

(一)对院校学科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如今的美术教育已与传统意义的美术教育不同,其实用性的特征使之在市场更新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催生出新的专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场对美术类人才的需求,适当赋予相关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院校结合自身特色与热门专业的优势,根据社会需求、教育资源等拓展专业新的发展方向,并开设一些适合国际交流、区域发展及交叉学科的专业,寻求一种适合本民族又不乏特色的适应国情、适应社会、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建立跨学科专业发展机制

美术这一门综合型应用学科的特征体现了其学科类别的模糊性、知识体系的综合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因此,当下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打破传统、单一的固有模式,建立跨学科、宽领域、多维度的專业知识体系,在改造、淘汰落后专业的同时,适时、适度开发新专业,灵活应对社会市场需求。

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课程数量虽不少,但有利于个性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数量不足。在具体课程设置中,不仅要有基础课程,还要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考古学等人文学科,增强学生对环境伦理、社会伦理乃至全球伦理的关注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增加数学、物理学、市场学、材料学、环境学、逻辑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来充实美术专业的知识架构,或者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文化观念、科技理念、符合全球美术发展趋势的技术手段等,促使学生以全面开阔的视野去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三)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市场经济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应以能否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为标准。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受到社会欢迎、被社会吸纳,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高等美术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与重点。

我国高等美术院校应根据社会市场对美术类人才的需求及变化情况,灵活自主地调整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在具体规划上,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社会市场,接触更多的隐性课程,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市场经济理念,在培养自身特长的同时逐步与社会衔接。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校已经形成了一套灵活的教育机制和课程结构体系,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国内其他高等美术院校借鉴。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通过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合作,将经济学和管理学课程知识纳入专业必修课;广州美术学院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习基地搬到施工工地,以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经济学、材料学、建筑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一批批高审美、懂设计、了解材料、会报价的具备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通过分析、比较后发现,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设置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与优势,把握专业定位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对现有课程的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相信我国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将在不断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中,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后,得到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可倩.中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2]金德光.关于高等设计艺术院校专业设置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11):61.

[3]李丕宇.中外艺术类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比较研究[J].艺术探索,2013(1):66-78,5.

作者简介:

左奇志,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周怡冉,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市场需求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弱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复合肥市场需求清淡 价格平稳运行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