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社会科学方法论分析科尔维尔绘画

2023-12-03董思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亚历克斯绘画

摘 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指导方法,同时对于绘画的创作与鉴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分析20世纪的加拿大画家亚历克斯·科尔维尔的艺术作品,从艺术家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入手,对其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析画家独特的画面表现形式所带来的静寂感、神秘感。

关键词:亚历克斯·科尔维尔;绘画;社会科学方法论

亚历克斯·科尔维尔是20世纪加拿大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浓郁,在加拿大及海外饱受赞誉,并且曾对一批中国年轻画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绘画常常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取材于身边的场景,采用写实的绘画技法描绘一些生活瞬间。他的作品常常带给人寂静、空灵、神秘的感受,这与他的创作理念与艺术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和矛盾的研究方法对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探索科尔维尔绘画中的寂静与神秘究竟从何而来。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科尔维尔创作道路

之溯源

自然界的气候决定着植物的生长状态,而精神的“气候”同样滋养着某种艺术的成长。社会是普遍联系着的,没有一件艺术品会脱离社会独自存在,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生活经历,都会对其艺术创作产生深远以至于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病痛、战争、机遇等都成为构建科尔维尔艺术人生的一部分,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对于了解他的艺术创作有很大帮助。

科尔维尔于1920年8月24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科尔维尔那种具象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的形成,首先是受到了欧文斯艺术分校内欧洲油画的影响,在战争结束后,他有机会到巴黎去亲眼观看卢浮宫的艺术珍品原作,这给他带来了深刻的震撼。在那之后,他便一直在思考怎样永久地继承它们,但并不是在具体形象、名字和日期上的继承,而是作为对人们所理解的现实的一种表现。

科尔维尔以家庭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很多。艺术创作需立足于现实生活,而家庭在任何一個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部分。科尔维尔在画面中呈现的少年时期和家庭的场景,往往透露着宁静祥和的氛围。其中,最典型的作品是他于1955年画的《家庭与风暴》。画面由天空、海、沙滩、汽车和人物组成,整体被统一在银灰色的色调里,烘托了暴风雨时压抑的氛围。画中的人物是科尔维尔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画的,其中有他的妻子罗达、长子格雷厄姆和幼女安。这个场景也是特定的,是从迈那斯湾的海岸朝北看。特定的天气场景的描绘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在画面中,仿佛是本有的家庭聚会被暴风雨打断,母亲正在让儿子女儿先上车来躲避这突如其来的风暴,他们不得不接受令人失望但又不能抱怨的事实。这似乎也在表达一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无法避免与自然发生一些冲突,但人类与自然又并非完全对抗的,人类会在发展中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科尔维尔爱好文学与哲学,其哲学思想是禁欲的、存在主义的,这些特点明确又细致地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并与文学具有相同之处。他所描绘的并非只是故事中的某个片段,而是一个整体,并不需要推测前面或者后面的时刻。画家精心又巧妙的构图使得观众仿佛成了画面中的第四个人物,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科尔维尔还经常将他的妻子作为模特,在他的画中,妻子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为了表达某种观念,只作为一个抽象的女人;另一种就是作为家庭成员,出现在表现家庭生活的叙事性题材的作品当中。他所描绘的这些温馨的家庭场景正是人们向往的,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科尔维尔的

艺术风格解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科尔维尔的作品大都取材于生活中的场景,采取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呈现一种平和、寂静的氛围,表现他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在他的画面中,透露着很强的秩序感与当代感,这与他从小养成的理性、严谨的个性有关。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绘画与照相在本质上的不同,认为绘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解释的功能。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对这个世界某一部分的直接反映,而是来源于他的经历、记忆和想象的非常稀奇的视觉形象,然后经过长期的构思、大量的草图绘制,利用自己精于细部刻画的绘画技术呈现在画面上。他的创作过程很慢,往往需要等到他认为的创作作品的最佳时期才开始创作。

科尔维尔的绘画生涯有一个关键性的起点,那便是战争。学生时代的科尔维尔怀揣着战地艺术家的志向,于1942年春大学毕业,随后立即到加拿大军队服兵役,直到1943年9月才获得委任状。在这两年的战区生活中,他画了上百幅素描与水彩。这段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绘画学习的延续,而且对其整个艺术生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地生活为他提供了很多主题与素材,在战地的亲身实践也为他后来大批优秀作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科尔维尔基于这种背景创作的代表性油画作品有1945年画的《悲惨景象》和1946年画的《荷兰奈梅亨附近的步兵》,这两幅油画后来都为加拿大战争博物馆所藏。《悲惨景象》这幅画色调沉郁,描绘了在村落之外一位为了战争而牺牲的士兵倒在草地上,画家试图将单纯描绘士兵的死亡转化为对这场战争的控诉。画面上的路标具有墓碑和军事目标的双重含义,母牛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在《荷兰奈梅亨附近的步兵》中,科尔维尔成功地将一个偶然事件演变成了一种深思熟虑的表现形式,画面中的士兵垂头丧气,像是在说明战争使生命失去了应有的宝贵价值。科尔维尔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思想深刻地反映在他的画面中,正是由于战地实践的经历,科尔维尔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认识。战争使无数生命失去了他们本该拥有的宝贵价值,正是因为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科尔维尔才会在艺术作品中真情流露,去呼吁宝贵的和平,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肩负的责任。

科尔维尔在艺术风格上不盲目从众,他抵挡住了其他艺术家的刺激,在对艺术道路的探寻上跟随自己的想法和节奏一步一步前进。20世纪20年代的民族主义思潮及把自然景观视为加拿大象征的主导观念,激起了艺术家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与热情,但科尔维尔在学生时代就避开了专事风景画的“七人画派”在风格和技法上的影响。作为一位加拿大艺术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国家的自然优势,在大部分作品中都表现了自然风景,或是作为人的背景,或是作为动物的背景,所要表达的是人与动物、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其中大部分的主角还是人。

科尔维尔的作品《停!有牛!》描绘了一群牛在一条草场间的公路上缓缓行走,而女孩挡在牛前做出了禁止前进的姿势,仿佛是在提醒即将到来的车辆,以保护前面的牛群,又仿佛是在与画面前的观众互动,使得观者有更加强烈的参与感。科尔维尔将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团结作为自己的职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他创作的一个基本理论,这一理论也经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马与火车》也是表现动物主题的作品之一。科尔维尔有许多与马相关的作品,这也是有相关历史背景的,他在苏格兰的祖父曾是一个马车夫,并做过小马驹的生意,因此一生都与马密切联系着,他的父亲也一生都喜欢马。在他看来,动物是宁静、安详的,它们对人类所关心的事情不感兴趣,也不会作恶。他认为动物的生命是“完美”的,生存与环境关系融洽、相辅相成。《马与火车》将我们带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场景中,将现实中不可能在一起的场景并置,使得动物与人的世界的对比更强烈地呈现出来,表现马的自由与完善和火车这一人类制品的局限之间的观念冲突。这幅画可以说是自然与机械、心灵与物质之间的对抗。科尔维尔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大地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同时用作品来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自然遭到了破坏,那么人类也无法幸免。科尔维尔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作为创作的一项原则,将自己的理念融入作品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矛盾的研究方法——具象绘画中的超现实性

科尔维尔崇敬17世纪的法国画家普桑。普桑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其作品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而这也在科尔维尔的绘画中体现出来。他不忽视任何细节,描绘的事物往往很细致、逼真,像是根据照片画下来的。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科尔维尔绘画的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构图写生,也曾用过照片,但他认为照片和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照片是“照”出来的,而画是“画”出来的,画家应该像一个过滤器,而照相机总是毫无遗漏地拍下所有的东西。因此,科尔维尔的创作方法不是照相写实主义的。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很多仿佛被相机拍下来的“定格画面”,述说着运动与静止的冲突、短暂与永恒的冲突。

科尔维尔的绘画能带给人们梦境般的感受,因此他经常被评论家贴上超现实主义的标签。梦境与现实的统一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科尔维尔的作品扎根于现实世界、实际生活以及周遭的状况,采用的是现实主义题材,画面中表现的是静谧、永恒的瞬间,充满具有隐喻的意象。现实主义题材往往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尔维尔重视的不是题材本身,而是题材的价值,将想要表达的情感汇聚在所选择的题材之中。他的艺术作品不是对现实人与物的简单模仿,而是将经验和记忆混合起来,这种超现实因素往往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易于观者辨别、感受。他的作品具有现代性和简约性,线条往往规整有序,色调清冷、统一,鲜少运用突出的纯色与对比色,构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寂静、空旷、沉稳,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的。画面中以实物的固有色为主,不去过多地考虑光源和环境赋予物体的其他颜色。在处理物体的明暗时,着重于明度的变化而非冷暖,同时注重同一色系中的颜色区分,这样就强调了色彩区域的整体性。如此描绘的事物色彩与人们通常认知的事物色彩是有较大差别的,由此便产生了陌生感与神秘感。科尔维尔的作品《游廊上的人》中,主色调为黄灰色,在画面较为中心的位置呈现出的黄色地面较为鲜明,与之衔接的是海域的蓝色,二者产生对比并相互消解。在海域之上,是不抢风头、饱和度低的黄灰色天空,有窗的室内墙面的蓝灰色也加入进来,给这幅画营造了强弱、冷暖交织的节奏感,好像是一幅富有秩序的色彩拼贴画。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无论是人、桌子、小猫,还是远方的船,都没有被画出影子,这就产生了一种游离于世界之外的超现实感。违背光学原理的光线成为营造科尔维尔画面中梦境感的重要因素,他表现的现实没有过分夸张与变形,是沉静的、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简单的构图、纯净的色彩,带给观者空和净的感受,引发无限的遐想。

科尔维尔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的超现实性、具象绘画中的抽象意共同构成了他静寂、神秘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这些矛盾相互冲突、相互碰撞,在混乱中又处处彰显秩序,呈现出不一样的张力。这种矛盾特性經由画家的处理之后,既对立又统一,孕育出属于艺术家本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艺术作品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任何艺术家的作品都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科学而又客观的角度指明了我们要走的路,它不仅适用于社会研究,对于绘画的创作与赏析也具有指导性意义。利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无疑为艺术研究者提供了另外一条路径。新时代的绘画研究者需要与时俱进,将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己的绘画创作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必然也会使我们获得新的动力和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2]蒋大可.沉思的图像:科尔维尔艺术[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4]刘书含.科尔维尔绘画作品中的静寂感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22.

[5]苏雅婷.科尔维尔绘画中的梦境感及其表现方式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22.

[6]崔晓蓉.诗意之境:科尔维尔绘画艺术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7]崔冉,姜松平.科尔维尔绘画作品中动物题材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7):18-19.

[8]崔育斌.匠心独运 深邃悠远:阿力克斯·科尔维尔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启示[J].美术大观,2005(3):14-15.

[9]徐延苹.科尔维尔绘画中的秩序美及意境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3(7):31-33.

作者简介:

董思远,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理论。

猜你喜欢

亚历克斯绘画
我忘了把衣服的价值算进去了
12岁男孩的奇迹穿越
那些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的秘密
爱你,每日都是新婚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最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