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路径

2023-12-03汤标黄渊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区域目标

汤标 黄渊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并且将“地理日常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链条。地理作业是日常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检测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地理大单元作业通常以真实情境为主线来设计,包括符合单元目标的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贯穿单元教学或相关学习专题的长作业等。教师可以抓住作业设计,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一、依据课标要求,明确作业目标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作业与“教”和“学”应该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并且作业目标先于作业内容而存在,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既定目标选择和组织作业。

从课程标准要求到单元教学目标,其间需要经过转换:先依据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聚焦与单元内容契合的大概念,以及方法思路、学科价值等方面的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具化为单元各课时教学目标。描述目标的行为动词应该可观测,以便于评价的实施。单元作业目标要对应单元教学目标,描述具体作业情境中可观测的学生行为表现或成果作品。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2019年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为例。本章的大概念为“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对应的教学内容包含“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三个模块。分析课程标准,笔者明确了本章教学目标,进而以章为单元,提取、归纳出单元教学目标体系(如表1)。

本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要依托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问题和资源枯竭城市即焦作市的转型之路两个案例,明确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建立“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学习思维体系:①自然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并影响区域发展路径和水平;②区域开发中,若产生过度损害自然环境的不合理开发路径,自然环境就会反过来制约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使区域发展陷入恶性循环;③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区域发展需立足区域现状,因地制宜,走人地协调、绿色创新发展之路。

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明晰单元教学目标体系与单元学习思维体系,有助于教师建构单元整体学理逻辑,明确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指向,进而从整体视角设计单元作业目标。本单元,笔者这样设计单元作业目标:①以某区域为例,结合相关材料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②判断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③分析区域典型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④评价区域发展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⑤总结归纳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问题的一般探究方法;⑥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其中,目标①②主要指向区域认知,目标③④主要指向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目标⑤⑥主要指向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笔者根据目标①②设计水平1、水平2难度的作业,以落实必备学科知识;根据目标③④⑤⑥设计水平3、水平4难度的作业,以促进必备学科技能的习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情感、观念的培养。

二、编制多维细目表,系统规划作业

笔者将单元作业的题型、难度、情境、题量及建议完成时间等关键属性置于一张表中,形成单元作业多维细目表,便于合理设定各目标对应的作业量,整体规划作业结构,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对作业的科学性等进行有意识地评估,最终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进入多维细目表的每道作业题的质量非常关键,教师要以高度自觉的质量意识选编、改编或创编作业题。学习本章节,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以此明确本单元“教、学、评”均需在真实情境中展开,学生的素养水平要依托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表现来测评。因此,本单元作业情境是在分析素养目标对应的行为表现基础上选择或创设的、逻辑清晰且表达通俗的情境。如表2中第1课时的作业情境是对教材情境的变式呈现,而第2课时的作业情境是为提升学生能力所创编的复杂、陌生的真实情境。

此外,教师要基于整体思维,结构化地组配作业。单元作业中,即便每道题的质量都很高,组合出来的作业整体质量却不一定高,原因是作业的结构不一定合理。如一个单元的作业都是高质量的选择题或都是中等难度的问答题,显然是不合理的。作业结构的合理性是衡量单元作业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单元作业中的每道题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师要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类型、难度题目的比例。

三、锚定目标指向,具化评价标准

大单元作业设计要从关注单一知识点或答案正确与否拓展到关注学生在真实地理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表现。“教-学-评”一体化单元作业整体设计需包含作业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表现,展开自我评价与反思。

以表2中“研究问题:景德镇还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作业评价为例。该实践作业以任务群形式呈现(任务1:调查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任务2:探究景德镇瓷业兴衰的过程及原因。任务3:对景德镇是否继续走“世界瓷都”之路提出建议),评价分为学习表现评价和学习成果评价两个方面。

在学习表现方面,笔者设计了情感态度、研究思路清晰度、信息收集表现、交流合作表现4个评价项目,如表3所示,评价量规由低到高设置为1~3分,其中“2分”代表符合平均水平的实际表现。

在学习成果方面,笔者聚焦学生思维结构,分别设计了3个任务的分级评价指标。

任务1中,一级水平为“对景德镇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概况认知不够完整,或无法将相关条件与瓷业发展建立联系”,二级水平为“对景德镇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社会概况认知全面,能准确地建立相关条件与瓷业发展的联系”。

任務2中,一级水平为“仅能建立‘因瓷而兴‘因土而衰单点关联结构”,二级水平为“能全面且条理分明地分析景德镇瓷业兴衰的具体原因”。

任务3中,一级水平为“只表明态度”,二级水平为“表明态度,但相关支持论据不够充分,并且表述缺乏条理”,三级水平为“表明态度,相关支持论据充分,并且表述条理较清晰”,四级水平为“表明态度,相关支持论据完善,并且表述条理清晰,能充分体现人地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甚至能提出其他合理建议”。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区域目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我们的目标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区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