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研读视角下Story time教学设计思路调整探析

2023-12-02刘晓慧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刘晓慧

【摘 要】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通过三个基本问题研读语篇的主题、内容、深层含义及文体结构与语言特点,准确把握主题意义、制订适切目标,有效设计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文章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从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统整教材交点、深化主题意义四个方面阐述语篇研读视角下阅读教学设计的调整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语篇研读 阅读教学设计 调整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6-57-03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出要深入开展语篇研读,要求教师“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what、why、how三个基本问题研读语篇的主题、内容、深层含义及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文本和学习资源[1],教师对语篇研读的深浅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基于语篇研读视角展开教学设计是提高语篇教学实效的重要路径。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的Story time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语篇研读视角下教学设计调整的思路与方法。

一、分析语篇内容,调整教学目标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调整目标

语篇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关注文本信息的获取及文本大意的理解。在核心素养培养和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关照下,教师要跳出局限于文本的片面思维,将视野放到语篇之外的结构布局、逻辑推理、主题意义等方面。根据各方面的认知要求,制订出不同层次的具体化目标,体现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本单元围绕hobbies这一主题展开,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涉及主题群“生活与学习”中的个人喜好、情感表达,以及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基于不同板块,本单元分4个课时教学,从“通过语篇认识不同爱好—运用句型询问他人爱好—课外补充了解更多爱好—主题延伸体验爱好对成长的影响”四个体系完成单元整体学习。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语篇内容是Mike对自己及朋友兴趣爱好的介绍,核心句式为...like/likes doing...。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时,教学目标初步确定为:①能在语境中感知、理解、准确朗读新授词汇;②能感知、理解并初步运用核心句型询问他人爱好;③能在多模态研读中,理解语篇内容,厘清文本脉络;④能根据板书导图,归纳语篇信息,准确、连贯复述文本内容;⑤能联系实际,仿照图文,用核心句型介绍自己或朋友的爱好;⑥能初步理解兴趣爱好的要素,体会兴趣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兴趣观。

(二)基于对三个基本问题的研读调整目标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what(写了什么)、why(为什么写)、how(如何写)三个基本问题。厘清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性、结构化理解语篇信息,体会语言形式,提高组织表达及逻辑思维能力。本语篇为人物介绍类短文,Mike以“我”的视角,用核心句型I/They like doing...及He/She likes doing...分别介绍自己和朋友的爱好,并与好朋友Liu Tao比较各自擅长与不擅长的运动。课本从体育、音乐、娱乐等方面呈现爱好的多样性及多元化,通过Mike与Liu Tao擅长与不擅长运动的列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兴趣观,即在培养良好兴趣的同时,要认识到当一件事情成为爱好,不擅长的事情也可以成为生活的动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基于以上分析,本语篇的教学目标再次调整为:①能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在语境中掌握新授单词的意义;②能围绕核心问题链进行整篇阅读,在多模态学习中提取重要信息,厘清文本的逻辑关系,形成结构导图;③能结合推荐社团的情境,根据板书导图,提取人物信息,准确、连贯地阐述推荐理由;④能联系实际,用丰富的词汇及核心句型谈论自己或介绍他人爱好,提出“加入社团”的申请;⑤能结合语篇及绘本的阅读收获与感悟,理解兴趣爱好的要素,体会兴趣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兴趣观。

两次调整,从活动形式及预期结果具体设定目标,做到教学活动开展有依有据。目标①和②侧重于学习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媒介,让学生在语篇中感知、获取与理解语言及文本知识,掌握语言技能。目标③侧重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借助情境、图表、导图等手段,进一步描述、分析与应用,做到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策略,感悟“爱好”的内涵。目标④和⑤侧重于迁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填写社团申请表格,通过个人及组内比较、评价与思辨,为加入心仪的社团努力推荐或自荐,展示他人及自我爱好、表达渴望或决心,将已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真正迁移到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各目标相互关联、层层深入,达成活动与思维的联动递进。

二、把握教学主线,优化教学结构

(一)教学活动结构化设计

课堂活动必须以目标为导向,形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结构式活动框架,让学生在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方面的把握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本节课,教师首先通过Chant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教师喜爱的食物、动物和喜欢的事物,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进入课题,并用核心句型与学生交流彼此的爱好。隨后,教师从学习理解层面构建的活动框架为:根据已有信息推测人物部分爱好—看图片验证猜想—看动画选择其他爱好—整文阅读全面梳理人物爱好,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

在构建实践应用与迁移创新层面教学活动框架时,创设“学校课后服务社团”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先了解学校开设的社团种类,感受社团的乐趣,产生向往。然后让学生运用核心句型,结合语篇人物爱好,推荐社团。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或朋友的爱好,选择加入合适的社团。

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框架线,能够保证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体现“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与迁移中体悟主题意义,实现深度学习。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生成

语篇,尤其是人物介绍类的非连续文本,承载信息多且散乱。语篇信息系统性地可视化呈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零散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并依托语篇支架形成整体性、结构化的认知。本节课在课堂练习及课件呈现中,通过Read and choose环节,让学生阅读语篇,整理人物爱好,填写到对应表格中,并通过核心语言支架This is...He/She likes...完整表述人物爱好。语篇研读视角下的语篇学习绝不局限于内容的梳理,还应该有超越语篇意义的生成。此时,思维导图则更为兼顾篇内理解与篇外生成,同时更具灵动性与逻辑性。本节课板书以导图形式展开,在活动推进下,厘清语篇主要脉络。在绘本A big basketball fan的回顾中,丰富主题支架。在主题提炼时,挖掘hobbies的内涵及育人价值。最终,“合三为一”的板书内容为学生语篇复述及主题拓展活动完整的结构化输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种结构图式带动学生实现知识、方法和思维的结构化转变,学生从最初的感知经验到最终的理性概括,能够提升信息提取与整理归纳能力,让所学内容以关联性极强的逻辑图式内化于脑海之中,外化于语言表达中。

三、统整教材交点,建立意义关联

(一)依托已知关联走进语篇

教材编排以Mike为主线,在不同册别或单元中,介绍了Mike及其朋友的家庭、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学习活动等。语篇研读视角下,教师要有整体的教材观,立足教材,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资源,找到语篇的已知交点,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自然过渡到新授内容。本课时语篇目标重在厘清人物的兴趣爱好。其实纵观整套教材,人物爱好在其他册别或单元中早见端倪。例如从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Unit 3 My day、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可预知Mike及其朋友的爱好。从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可看出Yang Ling安静、爱阅读的性格特点等。依托已知关联,首先,教师在Free talk环节,转换话轮,通过“When do you play football?Do you usually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well?”等追问,构建学生话题认知,也为语篇复述及拓展输出打开思路。其次,教师通过遮盖图片,以情境重现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语篇人物的部分爱好,生成初步框架形态,确保学生在语篇阅读时不仅有章可循,而且聚焦重要信息的整体提取,真正走进语篇。

(二)启用未知关联深入语篇

教师不仅要将教材资源与已知的内容关联起来,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教学活动,在未学的内容中找对接,提出思辨性问题,为学生开辟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探究表达。例如可以想到通过本单元学习,促进学生在What do they do?及Our dreams单元中更好地理解兴趣爱好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树立职业理想;在My e-friend相关交友主题中能主动寻找话题,发挥共同兴趣爱好的作用;在学习At weekends后,能结合爱好对周末活动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等。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之一在于生词的教授。教师可以在教授时抓住Mike与Liu Tao喜欢踢足球的爱好,并放大两人的表情和神态对比,提问“Who wants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more?”这一思辨性问题可与六年级下册Unit 8 Our dreams建立起hobbies和dreams两个话题之间的联动,实现不同单元和话题间的有效整合。

学生从两人擅长的爱好深入讨论,有的认为Liu Tao更想成为足球运动员,因为他不仅喜欢而且擅长足球;而有的认为Mike更想成为足球运动员,因为他不擅长但是足够热爱。一个问题,既解决了生词的学习,又培养了辩证思维,还给语篇主题的提炼带来契机。教师在总结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给出肯定结论,而是提出“Maybe they both want to be a football player?”的猜想。理由是“Hobbies make Mike active. He will practice more.”和“Hobbies make Liu Tao confident. He will play better.”因此启用未知关联,是触发学生思维的有效路径,让其在分析、比较和推理中,深入语篇,掌握重难点,提升高阶思维,并达到用思维带动语言发展的目的。

四、挖掘育人价值,深化主题意义

(一)分析语篇细节渗透主题观点

语篇研读视角下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找准语篇主题,并将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主题意义探究的实现路径,即课堂教学活动要为主题意义探究服务。学生在细节分析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感知主题,在多样活动中逐步印证主题,最后接受主题观点,融入主题观念。教师研读语篇后,将本课时的主题探究目标设定为“What?(什么是爱好?)How?(爱好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基于以上两点,在分析语篇细节时,教师利用图片、视频、讨论等多种方式,渗透主题观点。例如在课堂伊始Chant环节,渗透“Watching films makes me relaxed.”欣赏钢琴演奏视频后,教师问“Can you play the piano?”学生相继回答不会演奏。如果课堂教学到此结束,学生会狭隘地认为“爱好即所长”,自己不擅长的不能称之为爱好。所以教师继续以“Do you like playing the piano? Do you like listening to piano music?”等一系列追问,引导学生认识到兴趣爱好不一定是自己所长,也可以只是为了寻求乐趣或放松身心。再如分析“Yang Ling likes reading stories.”时,联系教材修订后配图的变化,通过“What kind of stories does Yang Ling like reading?”的问题呈现《长征的故事》书籍封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语义,同时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并体会“读史明智”的主题观点。可见,于语篇细节分析中融入主题观点,是学生情感体验的浸润之旅,亦是主题升华的演绎之路。

(二)充分运用语篇提炼主题意义

首先,语篇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要透过语篇的深层意义传递育人价值、涵养内在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新的主题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产出性活动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本课时教学设计融合教学活动、调动语篇及绘本图文信息,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提炼主题意义。结合文中人物爱好为其推荐社团,到联系实际自荐或推荐朋友加入课后服务社团,让学生感悟“Hobbies make our school life splendid.”本语篇介绍了不同人物在体育、音乐、娱乐等方面的爱好,有人物擅长的活动,也有喜欢但不擅长的列举,教师结合整篇图文提炼出“Hobbies make us active/confident/smart/elegant/happy/relaxed.”最后,将《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的A big basketball fan作为延伸主题意义的补充阅读,学生在图片环游中再思考Jack最终成功加入篮球队的原因,即发挥自己所长为自己的热爱赋能。Jack与Mike境遇相似,兩人经历再次升华主题,为“What is hobby?”的诠释带来更深刻的视角,即“Maybe something we are not good at,but it doesnt matter. The most important is we like it. Good hobbies make us different and great.”因此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教学更为聚焦主题,力求突破思维,深化主题意义。

教师在语篇研读视角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定具体化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结构化设计推动学生探究体验、归纳总结,培养高阶思维;并充分运用语篇图文及补充绘本,挖掘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兴趣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实现将文本承载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匡文超.从语篇研读评析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