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职院校实现国际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研究
2023-12-02孙远
孙远
摘 要:通过对内蒙地区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社会环境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从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生源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高职院校要走上世界舞台,需要强化政府职能,优化战略管理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现状;对策;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Way and Mode of
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Colleges to Realiz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un Yuan
(BVTC International,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the bottleneck problems are found,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system,the competitiveness,teaching staff building,and the students quality are studies here.In order to step on the world stage,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optimize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take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gradually improve it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s;talent cultiv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間,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形成体制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一、内蒙古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环境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增长1.4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9.9%。创新中俄蒙合作机制,与蒙古国新建立5对友好城市,深化同日本、韩国及港澳地区经贸合作。组织1700余家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举办首届阿尔山论坛。加强与国家部委,其它省区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在当前的发展机遇下,内蒙古34所(公办26所)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紧跟经济发展步伐,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固有思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内蒙地区高职院校在市场上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二、内蒙古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走向国际化交流的道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也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本研究为了进一步理清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现状,总结当前我区高职院校发展经验及阻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且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1.学生层面
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出国留学存在语言障碍。随着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大幅度扩招,大量自主招生、职高学生涌入高职高专院校,改变了以前传统的以普高生为主的招生局面,致使生源素质大幅度下降。出国留学主要靠英语交流,英语交流水平较低会导致出国无法进行交流。由表1可以看出,在受调查的1082名学生之中,高考成绩(自主招生成绩)60分及格以上的人数是335人,才占总人数的30.9%。高中毕业的英语交际水平应该达到具备初步基本交流的二级水平,也就是毕业考试的及格水平,可是从表格数据可以了解到,69.1%的学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也就无法完成基本的交流任务,出国留学受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
高职学生大多是农村生源,家庭状况不足以支付出国费用。高职高专学生生源问题,已经是多年来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内蒙地区高职学生主要以家里务农、父母赴城市打工的家庭居多,仅能满足基本生活条件的家庭。按照调查表3,农村生源占68.7%。其中818名学生有出国意愿,但家庭实际经济条件无法支付其费用;愿意出国学习,并且家庭有支付能力的学生仅有95人,占总数的8.8%。面对国际合作办学、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由于本地区留学生教育仍旧是起步阶段,在引进外国留学生方面要求较低,没有专业系统的招收政策,留学生生源质量不高,且多数为语言生。有部分留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且学习态度不端正。其次,留学生来源国别和专业相对单一,无法进行更好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合作。另外,多数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普通话不会说,英语能力也不高,只会说自己本国母语,教育教学方面适应能力仍有待提高。
2.师资层面
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高职院校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双师型”教师缺乏,是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05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要求,“双师型”教师数量应该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直到目前,内蒙古地区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仍未达到这个标准。
师资队伍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有待提高。从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硕士以上学历的比重较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及专业技术职称均有待提高,以便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教师进修、留学背景需加强。离开师资因素,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无从谈起,“请进来”、“走出去”需同步进行,才能提高教师交流经验及水平。当前,本地区师资国外进行培训项目,一般时间是两周,时间太短,所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皮毛。而且按照上述本地区当前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极少数教师才能被选送出国,大多数教师仍然没有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进修机会少、出国真正目标不明确,缺乏配套的监管体制及效果评估,交流与合作真正目的未能有效落实,都是造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完善的重要因素。
专业外事人员缺失。当前我区大多数高职院校,均设有专门的外事机构及外事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生,没有留学及外事工作的相关背景及经验,只能应付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外事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水平。专业的外事工作人员能从学校自身需求出发,寻找合适的外部资源,建立适合自己院校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库。
3.高职院校层面
目前,内蒙地区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已经采取了多种交流合作方式: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学生赴海外留学、师生互访、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合作办学、与国外企业合作等、聘请外籍专家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形式有:师生互访、引进先进教育资源、互派留学生等11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以上数据表明,内蒙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形式多样化,交流能力较强,交流涉及面更广,但是各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略有差距。
4.政府政策支持、投入经费、学校实力层面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能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引领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文件,但是当前内蒙地区相关政策文件没及时到位。对于国际交流合作的标准、目标、效果等等没有明确的思路,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专业国际交流方向是否该有不同的侧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国家,国际交流合作的措施是否该有所不同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十分清楚,没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引导。在调研中,尤其是教师访谈中,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给予政策指导。例如,组织外事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行经验交流会、聘请外籍教师及引进外国留学生方面,政府应积极进行相关政策宣传,多多给予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支持和引导。
三、高職院校国际合作模式和有效途径的探索
内蒙地区的高职院校最早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适合自己院校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然而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仍采用传统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有一定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管理经验,结合本土化进行改造运用,定能开拓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局面。
1.政府层面
制订教育国际化战略,大胆开放教育服务市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完善了以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群,将职业教育列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重点内容。由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到国际背景、国内现实及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政策,统筹规划国际交流布局,制订统一的高职国际交流质量标准,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才能有目的、有步骤的逐步推进,取得更大成就。
政策资金给予支持,鼓励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必须需大量经费的投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应该给予相应支持。增加政策性的补助经费,以“项目申请”和“成果奖励”两种方式对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资助。主要包括举办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设立分校、重点紧缺专业师资的海外培训、文化交流、招收学历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创办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建设国际化优秀教师团队等。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国际交流平台。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均是专科层次,对于寻找优质合作伙伴,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科研合作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障碍。我国高职院校与中职、本科之间衔接很不通畅,只有5%的学生才能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高等本科院校进行学习,有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之后会自费前往国外高一级学府深造。所以,只有健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院校实现学分互换、课程互通及学历互认,才能使中国的高职院校走上世界的舞台。
2.高职院校层面
因地制宜,制订有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路径。每个地区有其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势,教育发展程度受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每所高等职业院校因为资源不同、发展目标不同,会制订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于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说,寻求自身准确定位、找准发展前景、制订正确发展路线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均已提出国际化发展战略,但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学校的内外部条件,选择适合自己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策略,让师生员工真正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中来,上下一心、紧密配合,共同促进本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取得长足发展。
建构多层次国际化课程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化课程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进行国际化交流合作,首先要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国际课程接轨,做好课程分类,提出不同课程的国际化发展目标,从而达到国际化课程标准,与国际交流院校无缝对接。
加强与跨国教育机构、跨国公司的深度合作。为跨国公司输送高技能人才成为了许多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行业前沿技术标准来改造高职院校某些陈旧、不合时宜的专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理念、能够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全新复合型技能人才,逐步提高国际化合作能力。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提出,国家着力多举措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陆续出台了一批振兴职业教育发展的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内蒙古高等职业院校就此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加快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步伐。当前内蒙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初步成就,各个院校逐步开始意识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设置专门院系及专门工作人员,在结合自己院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数量,拓宽交流及合作领域。但同时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还有待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们高等教育人应该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认真做好内蒙古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而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6).
[2]苏元彬.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問题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1).
[3]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8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责任编辑 张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