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鉴赏·浸润

2023-12-02凌秋萍

新校园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跨学科绘画

凌秋萍

在美术教育中,相当一部分一线教师对于学生美术学习技巧的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培养距离课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美术学科在陶冶人的生活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以及传承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地位。本文从高中生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培育出发,强调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开展审美浸润教学,以期在高中生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素养的培育上发挥效力。

一、高中美術教学中的美育内蕴和新要求

第一,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绘画、设计、色彩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第二,在美术教育中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第三,是强调情感体验与表达。鼓励学生从情感层面理解和表达艺术作品,让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倾诉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加深对美的深度体验。第四,在常规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的能力,不仅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还包括现代艺术、民间艺术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五,在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将美术融入其他学科,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让学生能够跨学科进行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思考。

二、实施指向审美浸润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1.背景知识与文化积累

学生通过学习艺术、文化历史背景等基础知识,建立起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一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鉴赏活动打下基础。

2.美术作品解析与鉴赏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风格特点以及作品背后的文化信息。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逐渐培养个人对不同形式和风格的作品的独立审美观。

3.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

将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与表达,例如将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内容融入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4.美术文化实践与浸润

通过美术展览、参观艺术展、实地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与真实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接触,并亲身参与创作、表演等活动。通过实践的方式,使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实际运用和提升。

这一模式以知识的积累和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为跨学科的整合与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实际运用。通过这样的模式,学生能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判断美术作品的能力,并将美术鉴赏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充分发挥美术鉴赏的应用价值。

三、指向审美浸润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策略

1.紧扣背景知识与文化积累,在美术文化知识整合学习中浸润审美

美术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先从背景知识与文化积累入手,通过文化知识整合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凝聚文化审美能力。在进行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紧扣单元主题“中国传统绘画、文人画、西方古典绘画、西方现代艺术”的四个模块来进行美术文化整合学习。

(1)四个模块的背景知识讲解。美术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每个模块的背景知识,包括该绘画形式的起源、发展历程、重要艺术家和代表作品等。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模块知识整合。美术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和任务,要求学生将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联系。例如,让学生通过对比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的特点,分析两种绘画形式的共性和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文人画和西方现代艺术作品,探究其中的意象与象征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文化认知与比较鉴赏。美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化认知和比较鉴赏的活动,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绘画作品。例如,让学生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气质和意境,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和审美理念;让学生通过比较西方古典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思考现代艺术对传统绘画形式的颠覆和创新,反映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4)实践与创作体验。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画廊等,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现实中的绘画艺术。同时,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绘画创作,让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完成一幅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绘画的理解与体验。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不同绘画形式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的积累,并通过整合与比较鉴赏、实践与创作体验的环节,进一步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对美术文化的感知与认知能力。

2.聚焦美术作品解析与鉴赏,在美术文化作品鉴赏学习中浸润审美

完成美术的文化积累和整合以后,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来进行解析与鉴赏,这个环节要注意营造情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和素养,以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中的四个单元模块中的四幅美术作品: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清代龚贤的《溪山无尽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为例,进行鉴赏学习中的审美浸润,具体为:

(1)营造情境。在介绍每个作品之前,可以先营造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例如,在介绍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时,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日的游园之中,身处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象中。

(2)分析作品。对于每个作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可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线条运用等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之美。其次,可以分析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3)对比与联系。在鉴赏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和联系不同模块的作品。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比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和清代的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分析两者在表达山水之美和意境上的差异;再对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探究古典绘画和现代艺术在艺术风格和审美理念上的不同。

(4)引导思考。在鉴赏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可以让学生表达对作品的喜欢或不喜欢,并给出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促使他们从中汲取美的营养,培养审美品格和素养。

通过以上的审美浸润过程,学生能够逐渐深入理解和欣赏各个模块的美术作品,使美术文化更好地熏陶学生,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品格和素养。

3.巧借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应用,在美术文化跨学科学习中浸润审美

美术学科仅仅是美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仅依靠美术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远远不够,还可以借助信息媒体资源将美术与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等融合,形成跨学科的实践应用。

(1)美术与影视。引导学生观赏与学习美术作品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或动画片。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时,可以观赏与古代画家生平相关的影视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思想。通過观影,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作品所展现的艺术之美,并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影响。

(2)美术与音乐。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或表演音乐,营造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氛围。例如,在观赏西方古典绘画时,可以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绘画产生的共鸣和美感。

(3)美术与舞蹈。通过学习和鉴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舞蹈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时,可以引导学生创作舞蹈作品,通过舞姿和身体动作传达作品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

(4)美术与书法。通过学习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习与作品相关的书法,并结合书法的艺术表现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和实践。例如,在学习文人画时,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草书或行书,然后在创作中运用,并结合画作的主题表达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4.坚持美术文化实践与浸润,在美术文化多元探究学习中浸润审美

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美术审美浸润模式和实践的经验,美术教师就要持之以恒,以循序渐进、滴水穿石的理念加大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开发力度,尤其是艺术鉴赏课堂的美育实践路径。

(1)校内美育实践。安排学生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展览和评选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术作品的创作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实践来表达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

(2)校外艺术参观和研学。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魅力和多样性。例如,在“图像之美”的单元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展览,让他们近距离欣赏和学习不同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

(3)艺术家讲座和互动交流。邀请艺术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与艺术家零距离接触。艺术家可以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创作展示和反思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团队的艺术创作,并安排展示和反思分享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心得体会和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启发。

总之,教育者和美术教师要重视审美浸润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对美术进行深入的感知和理解,提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跨学科绘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美术作品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美术作品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