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校内场馆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23-12-02张颖辉
张颖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各中小学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国家部委多次提出,要组织中小学学生到各种场馆参观学习,走进社区,走进农田,在校园之外也要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场馆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以及探索研究性学习,是全方位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
我校作为一所专门性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拥有众多校内场馆资源,充分利用好资源和优势,开发实施了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走进场馆开展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在深入学习中,提升综合素养。以一系列实招硬招打造品牌建设、引领示范、考核评价,促进我校各类科普场馆资源融入当地中小学教育体系,推动场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的有机结合,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一、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场馆课程资源的主要问题
1.对场馆资源融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对场馆资源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普通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大多由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兼任,没有配备专职教师,这样就直接导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然而然存在主次之分的意识,加之在以升学成绩作为教育质量检测主要标准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所当然地被放在次要位置。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的先后,直接导致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理解不到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社会责任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更无法理解、做好场馆资源的融入。
2.场馆资源融入活动的实施机制缺失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不足或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抑或由于安全及交通问题等客观因素,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成立利用场馆资源开展好本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导致学校师生对利用场馆资源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一致、积极性不高。缺乏场馆资源融入综合實践活动的可操作的详细流程,也无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中场馆资源整合的执行机制运转良好。
二、场馆资源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路径
1.场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
(1)拓展场馆教育内容
一节优秀的场馆课程能促进各个传统学科的融合,培养中小学学生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习惯,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尤其有利于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服务于学科学习的延伸和拓展。我校校内各科普场馆的设计适合进校园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经常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且极其重视参与面、实用性,坚持“展教并重”,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
(2)开发场馆系列活动课程
我们的校内场馆课程开发通常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确定目标、选择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积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需求合理的前提下,将他们的需要引向更加深入的方向。所以在确定场馆的课程内容时,不仅有我校教师和场馆专业工作人员的参与,也会听取学生群体的意见。在落地实施时,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参观场馆,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希望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内容,指导老师和专家以此来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以便于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充分挖掘各个场馆的教学资源,研究开发语文、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列活动课程,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要在场馆教育的内容中有机地把学科教学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在一起,涵盖小学、初中不同学段,确立教学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方法。
(3)加强场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为了衔接中小学利用场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需求,共同发布了全国中小学场馆教育资源地图,他们将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我们也要加强与当地普通中小学的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与当地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的对接,扩展填充我校各类场馆类教育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建立本地区的网上场馆和场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在特殊时期开展线上浏览场馆的活动,使学生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传媒,借助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线上场馆浏览,获得多重体验。
2.拓展场馆教育方式途径
(1)创新场馆学习方式
校内场馆教育教学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场馆内的教学环境、藏品、展览展示等,制作馆内学习手册、场馆导览图、学生任务卡等,引导学生利用场馆资源创造性辅助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讲解导览、互动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讲座、动手实践等方式不断探索,以完备场馆学习模式,增强场馆学习效果,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增强校内场馆学习的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
(2)提升场馆研学活动质量
开展场馆类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坚持不断地丰富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教师合理组织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设计者,引导帮助学生去探究、去创造,而不是塑造一个传统的刻板学习者;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具备科学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参与者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去推动科学方法和精神的养成。重视分龄设计,小学阶段的活动体现趣味性、故事性,使学生对基本内容、相关背景都能有所了解;初中阶段的活动要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观点的同时,体现实用性和体验性。
(3)注重课后延展性
场馆课程结束后,应让学生总结分享活动经验体会,及时加深对场馆课程内容的理解,生成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再深入探讨。被培训学生回到自己的学校之后,校内任课教师应通过课程总结,适当引入知识竞赛、拓展延伸、综合体验、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形式,展示提升场馆学习的成果。
3.加强场馆教育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推动科学教育的保障是场馆教育活动完善的运行机制。要极其严格地控制校内场馆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坚持正向的价值导向,确保活动的教育性、公益性,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要建设好合理的运营机制,如完善场馆任教老师的培养机制、教育教学活动资源建设的协同机制等,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2)加强条件保障
教育部门和学校都要在经费、人员、物资等方面加强保障,对场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单位建设、教育课程研发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师培训、教育空间和设施设备提升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场馆在设计实施陈列、展示项目时,充分考虑青少年教育需求,围绕中小学教育特点,配备必要的教育设备、学习资源和专业人员,设置适合学生学习的场馆教室、活动空间和实践基地。
(3)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制订严密的应急预案,明确管理职责及岗位要求,做到各项工作有人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在课前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场馆安全管理当中,确保物资方面的资源充足,如灭火器要定期更换和保证配备数量满足场馆需求,要有一定的医用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等。
(4)加强考核评价
场馆课程中的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活跃程度、主动性,以及学生在课程中的交流表达和参与程度等对课程作出具体的改变,以更好地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可单纯依靠主观印象就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需要借助活动记录以及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学生也要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根据自己在课程中是否达到对自己的期望,进行目标明确且清晰的自我分析。
总的来说,场馆中的人文和历史资源是丰富的宝藏,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坚持加强学校与科普场馆间交流合作,促进科普教育资源流通,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效应,搭建跨区域、跨学科的教育交流平台,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中小学实践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