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四部曲

2023-12-02刘广菊

新校园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情梅花情境

刘广菊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对学习任务群的研究,以及如何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群成为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以本为始,精准对标

1.精研教材,读懂编者意图

学习任务群是基于单元整合的学习,教师依据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进行有效整合;学生借助学习任务群进行探究,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经历,从而促进核心素养养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包含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多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进行“双线组元”编排,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突出单元主题,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因此,遵循语文现有编排体系,进行单元主题引领下的设计更加适合一线教师落实学习任务群理念。

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其特点。

通过对学习内容纵观发展、横向梳理的分析,确定归属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按照任务逻辑设计大情境“向编辑部投稿,完成《我的第一首小诗》发表”,通过编辑社邀稿、一起读诗、编辑回信、小诗发布三个任务完成,凸显“多彩童年”的单元主题。

2.对标而行,确定真实情境

语文教学是个复杂的体系,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一个好的学习任务群少不了真实而富有探究意义的学习情境。那怎样的学习情境才能称之为“真实而富有探究意义”呢?不妨看一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梅花魂》一课。

王老师在梳理了写外祖父的五件事例、完成了对《梅花魂》的整体感知之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陈慧瑛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她的外祖父在星岛病逝了。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陈慧瑛在自己老家的山坡上,种下了两株树。那么,以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觉得“我”最有可能种下的是什么树?请为这两株特殊的树设计一块“树铭牌”,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写下“我”这样选择的理由。

通过以上梳理,可见王老师的课例《梅花魂》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是基于大概念的教学取向与实践范式,这样的情境设计将教授的知识转化成学习的任务,让被动的接收变成了主动的探究,把他人的故事变成了自己的体验,对学生而言这是具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为一线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贯彻新理念提供了创新样本与典型范例。

二、以生为基,设计任务

学习任务群是改变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学情是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基础和根本,了解学情就是了解教学的基础,主要解决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补充什么的问题。

教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中第一首边塞诗《出塞》时,从学情出发,了解到四年级学生对“了解故事内容”这一语文要素有学习经验的已知学情。同时发现时代背景距离学生生活久远,关注人物和事件,感受家国情怀有一定难度的难知学情,梳理出学生第一次接触边塞诗,了解不深入的未知学情。

基于学情,设计“品读词串,感受边塞之景;知晓背景,认识边塞之人;关联生活,品悟爱国之情”三大核心任务。任务设计以学定教,前后关联,体现关联性、递进性。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扩充“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互文词串,利用秦汉唐三朝疆域图,引导学生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借助资料解读“龙城飞将”典故,关注诗歌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出示影响国家发展的关键人物,关注平凡英雄,回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悟边塞景观的凄凉与悲怆,感受边塞诗人的热血与孤寂,通过古诗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关联生活,将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安排学生搜集更多的边塞诗,感悟不同诗人的家国情怀。落实语文要素中书信表达要求,设计尝试完成“我给王昌龄回封信”任务,抒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准确定位,导学助学

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应更加倾向于组织者、助学者,教学中要进行恰如其分地引导助学。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努力地学会“退居二线”,把“舞台”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为主体的生本课堂。

再以王崧舟老师《梅花魂》理解文学意象“梅花”教学片段为例,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三步揭示梅花比喻义。

一是读中感品行。王老师设计让学生反复诵读外祖父送给“我”的临别赠言,在诵读中初步理解外祖父心中“三最”梅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性。本环节采用朗读体悟的方法,让学生感悟文字的力量,自觉产生与“梅花”的链接。

二是练中悟品行。读罢,王老师设计了与之匹配的练习,引导学生确认梅花与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人物形象之间精当而微妙的逻辑关联,提升学生对“梅花”这一文学意象的深刻理解,塑造了“梅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还带领学生拓展学习了关于菊花、莲花、牡丹的花之隐喻,帮助学生在了解梅花内涵的同时拓展了其他花卉作为文学意象的内涵。本环节以练代教,学生的学得到充分尊重。

三是悟中再升华。在诵读体验的学习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梅花”比喻百折不挠、坚贞不屈人格的感悟,使学生对梅花自然生出崇敬和赞美之情。

三个环节的教学围绕着对“梅花”这一文学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读、练、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在本环节中适时引导,恰机助学,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

四、回顾反思,学评共进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少不了反思,这是决定学生的学是否在学习任务群中真实发生的关键因素。

1.从“教”的方面反思:学习任务是否基于学生成长设计

学习任务群改变的不只是教师的教授方式,更重要的是落实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深入人心的学习体验过程。因此,设计要立足儿童视角展开。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打开思维的暗箱——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核心素养导向的任务单元整体设计、单篇教学,既要突出所属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也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活动要贴近学生心理需要,要注重趣味性,有趣、有料、有挑战,学得到有用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能够解决真实而复杂的生活问题。

2.从“学”的方面反思:学习任务是否具有強烈的探究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做好“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独立学习能力培养是重点。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教师要下大力气,选择真实的大情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阶式学习路径。让学生在经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让知识深深刻在记忆中,实现学习知识与能力提升的有效拉升。

如薛法根老师的处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文章时,从“思维的火花”这个人文主题的实践范畴出发,确定了一个更具挑战性、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主题——“打开思维的暗箱”,以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去发现人物的思维过程。通过思维的“第三只眼睛”、孙膑的“思维方式”、船长的“破局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人物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探究”为独立的单位进行,从整体出发设计本单元的教学,使得整个单元内容与过程的整体性与联系性比较强,在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单元教学的重点上,设计具有思维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进行学习,具有思维开拓的阶段性跟层次性。

3.从“评”的方面反思:学习任务是否得到有效评价

教学评是伴随着教学活动一以贯之的,有效评价是推动高质量教与学的助推器。学习任务群中的“评”要突出过程性评价的优势,让评价随时随地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用好终结性评价,展现学习成果,梳理学习过程,指导未来学习;创新评价方式,前置评价、家校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过程评价等都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来进行设置。评得好,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学情梅花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梅花
护患情境会话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