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患的杜甫也有喜意的表达

2023-12-02月平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春雨杜甫诗人

月平

谈及唐代诗人,相信很多同学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仙”李白,他的诗词飘逸、洒脱,体现着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是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如果说“诗仙”李白是理想主义的象征,那么杜甫就是现实主义的典范,所以他们被合称为“大李杜”(李商隐和杜牧被合称为“小李杜”)。杜甫为什么会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因为他的诗作中大多描绘了民间疾苦,直面社会现实,用尖锐细密的观察力和惊人的写实主义来写诗。因此,他的诗又具备了“记录历史”的性质,更被称作“诗史”。

大唐前期可谓是盛世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唐朝前期的诗人们笔下的内容都是歌舞升平,但杜甫大部分时光生活在安史之乱之下的唐朝,这个时候国家分崩离析、生灵涂炭,诗人笔下忧患意识浓厚,悲伤之眼泪、悲痛之容颜成为杜甫的外表象征。然而谁又知道忧患之下,杜甫也有喜意的表达。今天,我们站在群文阅读的视野,将小学阶段的杜甫诗词从体裁的角度进行简单整合并进行浅要的解读,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喜意。

一、三首《绝句》——一解消沉与落魄

部编版《语文》教材收录了杜甫的三首《绝句》,它们都是诗人经历安史之乱之时,于西南边界颠沛流离辗转到成都的作品。此时的诗人伤心欲绝,一方面有感于大唐盛世的分崩离析,充满忧虑;另一方面有感于自己的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虽然如此,这三首《绝句》却有着别样的情感因子。

其中一首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选择的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素材——“黄鹂”“翠柳”“白鹭”,这些动植物无一不是生命力的象征,而且诗歌用了对偶:“两”和“一”两个数词相对,“鸣”和“上”两个动词相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生机勃勃、动态十足的画面,更为难得的是将静态的描写切入到动态的画面中,暗含着作者结束奔波得到了短暂的喘息。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后两句的意蕴更为深厚,“窗含西岭千秋雪”,这个时候虽然已是春季,但山上的积雪仍未完全消融,预示着寒冷的困局、艰难的时局仍未化解,而 “门泊东吴万里船”又将忧虑消除,诗歌的整体情感较为复杂。东吴象征着东南方向,是诗人的故乡,此时他虽然远在巴蜀,但仍想着自己迟早顺江而下,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君不见窗外面的大江都是待发的船只啊。诗歌中充满着乐观与豁达,让我们的情感也变得愉悦。

再看另外一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出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第二句写惠风和畅、风送花草香味的临景。后两句从“燕子”“鸳鸯”这两种富有生机的美好事物入手,構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富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第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实际上是组诗作品,一共有七首,本诗是第五首。“寻花”是诗人的目的,原诗是“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从内容上可以看出诗人寻的是“桃花”。首句点明具体的地点——黄师塔的前面。第二句写自己的疲倦姿态:一方面是季节原因,毕竟春天容易让人产生倦意,所以诗人倚风小憩;另一方面,也是刚刚结束奔波流离,在四川他得到了一点喘息的机会,所以疲倦,可以理解。诗人用意极深,一个“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那为何“倚微风”呢?第三、四句就有介绍。原来,诗人为的是更好地看桃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所谓“开无主”是指桃花自由自在地大开特开,也寄寓现在自己的心境——无拘无束,所以它们绚烂绮丽,与下文“深红”“浅红”的繁花似锦相吻合。

总的来说,这三首《绝句》是杜甫在难得清闲、难得自由、难得快乐的时光下创作的,它们一改奔波劳碌时期“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忧愁,道明自己暂时定居四川成都的安适心情。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己快乐的心情。

二、两首律诗——道尽唏嘘和感动

第一首是《春夜喜雨》,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居住一年。这期间,他亲自耕作,终日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仿佛置身于农家的快乐中。杜甫的观察能力是十分高超的,这首诗是杜甫对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观景之作。原诗内容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的一、二句中的“好”字饱含深情,盛赞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知晓时节,体贴人意,在万物复苏时飘然而至,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是多好的一场春雨啊!有感于此,诗人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反衬出春夜的广漠、春夜的黝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之辞,目睹春雨绵绵,他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时,锦官城(成都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杜甫虽暂时安稳,但毕竟是寄人篱下,依然“颠沛流离”,但是诗人却能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之所在,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只要被代入其中,就能体味到这一份莫名的唏嘘和感动。

如果说上面的几首绝句和律诗是诗人稍加停顿后的喜意和暖意,那么接下来要介绍的这首律诗则是诗人表达大开大合的快意。这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四川成都暂停奔波劳碌的生活之后,以天下为己任的杜甫其实一直都在关心、关注时局的发展和演变(当时安史之乱席卷全国),他还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这种忧患意识虽在写绝句时得到稍微的停歇,但一直都让杜甫牵挂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就已经道明了“快意”的缘由。诗人“忽然”听到了中央军收复蓟北的消息,一时间眼泪沾湿了衣裳。回头看妻子,只见妻子往日的愁容早已消失不见,一家人开心的样子简直可以用“狂”字来形容。他们不但唱起了歌,甚至可能跳起了舞,把酒一喝,收拾东西准备回故乡去。至于回家的心情,哪是一个“快”字了得,诗人的快意体现在最后两句话——“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到洛阳足有几百公里,但诗人的喜悦早已让时空扭转,归心似箭的情感展露无遗,这个时候的杜甫太想看看国家回归一统的美好局面。这两首律诗从情感的宣泄到现实的感受,都是诗人忧患意识下的喜意、快意的表现,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有一句歌是这样唱的——“远去了刀光剑影,暗淡了鼓角争鸣”,时光如川流不息的流水,流过了历史隧道、飞过了历史天空,我们的民族也经历了数不清的灾难。所幸的是中华民族最终以涅槃重生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值得快慰。杜甫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作品依然闪闪发光,让我们无比感慨:人生于世,只有心存忧患意识,这个民族才能始终保持昂然的斗志;但一个人即使生于乱世,也应该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始终以一颗豁达的心看待这个大千世界。毕竟生活依旧,大千世界依旧,生活和现实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消沉而改变自己的容颜,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只能积极面对。我们当前也面临学习、生活的苦恼,或许有疲倦,或许有困惑,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简短插曲,不妨开心地面对它们,积极入世。

猜你喜欢

春雨杜甫诗人
春雨
晒娃还要看诗人
杜甫改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春雨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