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封有内涵的【请假条】

2023-12-02张春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请假条陈情表李密

张春

一、《陈情表》概览

李密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生于晋朝盛期,但成年后却见证了晋朝由盛转衰的历程。他本人也因战乱流离失所,最终投身起义军。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政治观点和人生态度,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陈情表》是李密在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上奏的一篇表文。当时,李密因其才学和品德被任命为官,但又需要在家中照顾年迈的祖母,他感到进退两难。他上呈这篇表文目的就是向皇帝陈述困境,并请求允许他暂时不赴任,以便能在家中照顾祖母。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忠”与“孝”两个主题展开,通过详细、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诉说,成功地展示了作者孝顺、忠诚的个性,以及他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

二、情感与论证的完美结合

(一)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陈情表》的整体结构精妙地融合了引子与背景、困境与矛盾、感慨与感谢,以及结论与请求这四个部分,形成了一篇富有逻辑和感情深度的辞章。开篇的引子与背景部分,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从小就遭遇不幸的形象,同时也为后文的陈述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情色彩;接着,文章进入困境与矛盾部分,通过“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样的表述,准确地捕捉了李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处境;在感慨与感谢部分,李密通过“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样的语句,赞美了皇帝,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对国家服务的决心;最后,在结论与请求部分,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即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如“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所示。这里的“微志”实际上是对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的谦虚表述,也是对整篇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这四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了一篇在结构上严谨、在情感上深刻的文章。

(二)主要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在《陈情表》中,李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其中,排比和对仗是非常明显的。例如,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这句中,通过“有四”与“有六”的对仗,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节奏感,还突出了两代人年龄的差距,加强了对孝道的强调。设问和反问也是文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这句中,李密通过设问形式,明确地展示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和矛盾,使读者更加同情他的处境,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加强了其论证力度。骈散结构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句中,通过骈散结构的运用,使文章更加流畅和谐。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还加强了其情感表达。通过使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李密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节奏和张力,也加强了说服力;设问和反问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困境和矛盾,从而引发共鸣;骈散结构则使整个文章更加和谐,也更具文学美感。这些修辞手法共同作用,使文章在传达感情的同时,也具有了强烈的论证力量。

三、忠孝两难的社会与心理背景

(一)古代中国对孝道的重视

在古代中国,孝道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将孝视为所有美德的基础,认为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起点,也是构建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关键。孝道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道德和伦理上,还在当时的法律和礼仪中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在一些法律文本中,不孝行为,如不敬父母或不履行赡养责任等,会受到法律的惩罚,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前途。这种法律规定实际上是社会对孝道价值观的一种强化和保证。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础,孝顺自然被视为家庭成员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也因为孝顺被认为是个体修养的表现,是社会对个体的基本期望和要求。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孝道成为连接个体、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具有多重社会和文化意义。

(二)李密个人的困境和选择

在《陈情表》中,李密展示了忠孝两难的复杂心理状态。他对祖母的孝心溢于言表:“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躬亲抚养”,足以说明他与祖母之间不同寻常的亲情。他进一步描述了自己对祖母的细心照料:“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这些细腻的描写都突出了他对祖母深厚的孝心。与此同时,李密也表达了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他提到了自己多次被提拔为官,但因为家庭原因未能前往:“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这里的“辞不赴命”并非出于对国家或皇帝的不忠,而是因为他深知自己家庭的特殊情况和责任。在忠孝两难的情境下,李密的心理挣扎和选择成为文章的高潮。他写道:“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的“进退,实为狼狈”准确地捕捉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他既不想背离对祖母的孝心,也不想失去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这种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在文章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深度揭示了个体与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从属或者单向的关系,而是充满变数和层次的相互作用。通过李密的视角,我们看到,在尊敬和忠于国家的同时,个体也必须面对家庭责任和情感纽带的挑战。当李密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时,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国家对他的期待和依賴的象征。这无疑加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然而,生活往往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李密对年迈祖母的无尽关心和责任,让他面临了艰难的选择:如何在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情感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双重压力不仅加剧了他内心的冲突,也让他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这一情境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案例,用以深入探讨个体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表面上看,《陈情表》与一般的“请假条”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请假而写。但两者在内在的情感深度、社会责任和文学价值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般的“请假条”通常只是简单地陈述请假的原因和时间,而《陈情表》则深入到了作者与祖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社会责任。在文学价值方面,《陈情表》更是远超一般的“请假条”。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设问等,使文章富有节奏和张力。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情色彩,还加强了说服力。文章的结构也非常严谨,从引子到结论,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正是因为这些内在的差异和文学价值,使得《陈情表》能够成为超越一般“请假条”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孝道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个人在面对家庭和国家责任时的心理和情感,因此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总的来说,《陈情表》更像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智慧的文学作品。它在简洁的篇幅里展示了作者李密在家庭和国家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通过精湛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达到了感情和论证的双重目的。这使得其在文学、文化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对现代人而言,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多重责任面前,如何平衡个人与社会、情感与理智,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选择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猜你喜欢

请假条陈情表李密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请假条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猜不透的请假条
《陈情表》新读
请假条
论《陈情表》的“反复”
你来帮帮我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
试论李密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