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短歌行》 看曹操的理想抱负

2023-12-02张秀国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短歌行英才曹操

张秀国

★谈起曹操,其实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带偏”了。因为《三国演义》是“重刘抑曹”的,所以曹操被塑造成一个乱臣贼子,从“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到“拜大将军、丞相”,再到“魏王”,曹操都是妥妥的“乱世枭雄”形象。因此,后世的正史和野史也都把他看作“反面人物”。然而,随着历史研究的逐渐深入,曹操开始被“拨乱反正”。

其一,他一直忠贞不贰。虽然他后来位列王公,但是从始至终他并没有改变汉朝的宗室地位,后世的乾隆帝说他“篡汉”才是无从稽考;其二,他始终百折不挠。从扫荡黄巾起义到迁都许昌,一系列举措都体现出他作为一代王者的非凡气度,说他“奸臣”无非是看不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其三,他一贯乐观豁达。相信大家还记得他的《龟虽寿》,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曹操宽广的胸襟……诸如此类,都是对他的正面评价。除此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心怀天下。他的一生都在渴望祖国统一,并希望与天下英才奋斗不止。关于这点,我们不妨从他的诗歌《短歌行》中一探究竟。

一、诗作前瞻

曹操一共写了两首《短歌行》,其中一首被选入教材并为人熟知,也是本文重点分析的文本对象。另外一首表面上是赞美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辅佐汉室之志,绝无代汉自立之心,其中一句“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就是比喻自己将天子接到许都同样遭受天下的议论,诗歌体现了坚持自己原则、我行我素的豁达与乐观。

本文我们谈及的《短歌行》(其一)对于广大学生来讲较为熟悉。从结构上来讲,这是古体诗风格的四言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打破了乐府诗歌的束缚,描写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艺术手法上来讲,本诗歌用典丰富、比兴相间,表达上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情感充沛且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刻意描画,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充分熔铸于充满浓郁抒情色调的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抱负和理想,是一篇能够充分显示其雄浑豪放风格的作品。

二、《短歌行》与曹操的理想抱负

《短歌行》这首诗歌一共十六句,为了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来解析。

第一部分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部分表达了曹操对人生苦短、时光飞逝的感叹。与孔子的“逝者如斯”有异曲同工之妙。诗歌应该是写实的,记叙作者手里端着酒杯,对着朗月星空抒发“人生几何”的悲叹,他悲叹的是人生在世几十载,实在是太短暂了,很多事情都来不及去做,就像是朝露一样转眼即逝,实在太可惜。而自己的人生理想呢?还没有来得及实现啊!那么,曹操的理想是什么呢?就是结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让“大汉”回归一统,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一点,我们不妨联系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歌描绘的是董卓之后,国家支离破碎、百姓生灵涂炭的惨状,而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终于统一了北方,现在国家的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自己的年龄又已过半百,心中的悲伤和忧虑缓缓升起。但面对已经成为现实的局面——孙权自成一方、割据东南,刘备渐成气候、进军西南,曹操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将自己心中的悲意寄托在酒杯中。在这个部分,曹操两次谈到“对酒”。“酒”在中国古代有特殊的意象,嵇康和后世的李白就经常“借酒消愁”,在这里曹操也不能免俗,诗歌开篇就用酒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并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来收尾,加重了对岁月无情的悲叹,也深刻展现了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感。

第二部分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从“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以看出这是曹操在宴请群臣,描写了群臣欢宴的场景,也应是纪实手法。笔者无意探讨曹操为何宴请群臣,只想从字里行间揣测作者的情感。这个部分,曹操引用了《诗经》中《郑风·子衿》与《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原作本是一首情诗,“青青子衿”指的是女子的恋人穿的青色衣襟,这就有点隐晦了。为什么曹操在这里突然表达男女之间的恋情呢?太突兀了!原来,这是曹操深情的表现,世人不是说我曹某人麻木不仁、暴虐成性吗?谁又知道我也是一个讲情感的人,更是一个深情款款的人呢?于是,在这里曹操故意借用《诗经》中的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追随多年的下属的感激,更有表达渴望贤才来帮助自己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理,曹操吟诵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里的“君”指的是君子,更是泛指天下英才,曹操仿佛在向天下英才发出自己的呼唤——来吧,来吧,来我曹某人这里,我鼓瑟吹笙等着你来!如此诚意满满,感情丰富,充分体现了他求贤若渴的心理。

第三部分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部分作者以反问点题——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能够拾掇呢?这里的“明月”,就是曹操心中默默念着的天下英才,结合上部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理,这里更多表達的是人才难得的忧虑——人才怎样才会到我这里来呢?所以,这种担忧“不可断绝”。毕竟当时的曹操被冠以“汉贼”的恶号,很多人避之不及,怎会为他效力呢?他真心真意地希望天下英才都能到自己这边来,与自己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这是多么美妙的场面啊!这里的人才不单单是自己曾经认识的人,还包括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所以曹操特别强调“契阔谈”,“契”是投合,“阔”是疏远,“”通“宴”,宴饮。意思是说无论是从前和“我”志趣相投的贤士(“契”),还是过去和“我”关系疏远的贤士(“阔”),“我”都将与他们一起畅谈宴饮,体现了曹操为实现统一大业招揽贤士不分亲疏的宽广胸怀。不妨举一个示例,曹操连自己的敌人诸葛亮也招揽过,曹操写过这样的一句话给诸葛亮:“今奉鸡舌香(即丁香)五斤,以表微意”,意思是说想用贵重的丁香去拉拢蜀国丞相诸葛亮,可见他为了“求才”真可谓用心良苦。

第四部分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部分继续上面的“求才”心理。曹操继续端着酒杯向天发问:“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它们)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诗人通过描写乌鹊飞来飞去寻找栖息树木而不得的景象,表达了对于犹豫不决的贤能人才的深切关切,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人才也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平台,于是曹操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些人才不要再犹豫了,赶紧来到自己的门下,与自己一起共创伟业。最后,他发出呐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借周公吐哺的典故展现自己的诚心。《史记》曾记载:“(周公)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曹操将自己比作周公,也希望天底下的人才都来归顺自己,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与重视,这部分再次体现了他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和渴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窥见曹操的理想和抱负——与天下英才一起共创伟大事业。相比于三国时期的其他著名人物,曹操的个性无疑是最为复杂的。比如,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孙权为了东吴深藏不露、刘备成就大业弘毅宽厚……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小说《三国演义》将其演绎成一个自私狭隘、心肠歹毒的政客,一个阴险奸诈、暴虐多疑的奸臣。但是,今天我们再读《短歌行》,是不是为曹操的理想人格所折服了呢?他忧国忧民、求贤若渴、胸怀宽广……已经昭示他作为“一代王者”的非凡气度。这也给我们一个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启示:要想获得对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的真实评价,一定要回归文本,尤其是作者自身的作品,所谓“言为心声”!作家也好,诗人也罢,他们在文字中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追求,这是难以藏匿的,因此我们才能从文本中获取对人物的真实评价。

猜你喜欢

短歌行英才曹操
短歌行
诚聘英才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招揽英才
招揽英才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