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宫膏方精华》治疗脾胃病膏方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2023-12-02吕艳艳吴晓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神曲膏方清宫

吕艳艳,王 昭,吴晓龙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膏方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清宫膏方继承历代医家的膏方精髓,清新脱俗,逐步形成了理法方药精准、制剂工艺独到、指导方法齐全的独立理论体系,代表了膏方发展的鼎盛时期[1]。清宫膏方处方药物组成简单、对症明确、施治精准、品种繁多,不拘泥于季节时令,逐步应用于多种现代临床疾病的治疗中[2]。脾胃是生理、病理之本,多种疾病的病因都归于脾胃,随着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的逐步发展,以“脾胃为基石”的中医治未病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清宫膏方精华》通过对清宫医案原始文献中的膏方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为宫廷膏方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依据数据深度挖掘,对《清宫膏方精华》治脾胃病膏方进行分析,旨在挖掘药物配伍组方规律,为治脾胃病膏方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选择标准

以《清宫膏方精华》治脾胃病膏方处方为研究对象,排除仅含有单味中药的方剂和信息不完整的方剂,共纳入方剂53首。

1.2 数据预处理

在统计前,将药物名称、四气五味以及归经严格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和《中华本草》[4]进行统一规范处理。此外,中药品种或炮制方法不同,应当视作不同药物进行收录,分别进行录入。对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没有收录的药物或者食物,均使用统一的名称,详见表1。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进行全部统计;中药炮制后其性味、归经和功效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应分别进行统计。参照《中药学》[5]对药物功效进行分类。对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没有收录的药物或者食物,均使用统一的名称;而对于膏方中的辅料及赋形剂不作为药物进行统计。

表1 中药名称的别名标准化转换对照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筛选出的处方编号、处方药物组成、处方药物剂量、性味归经录入Microsoft Excell 2013软件中,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负责对数据进行交叉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另建Excell表格,将数据库中的高频次中药字段采用二值量化处理,药物出现即为1,未出现即为0,进行赋值。

1.4 数据分析

关联规则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挖掘处理,分析出其中的频繁项集并递推出关联规则[6]。采用 3 个指标(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分析处理。支持度(A)=频数(A)/总方剂数,支持度(B)=频数(B)/总方剂数,置信度(A→B)=频数(A∩B)/频数(A),提升度(A→B)=置信度(A→B)/支持度(B)。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分析,寻找《清宫膏方精华》中治疗脾胃病膏方组方中起关键作用的公因子。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对治疗脾胃病的53首处方中包含的 148味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发现总用药频次为681次,使用频次≥10的有 19 味药,使用频次≥5的有39味药。具体药物使用频次、频率及分类,见表2、表3。

表3 治疗脾胃病膏方高频药物分布 (5≤X<20)

2.2 高频药物用量分析

对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进行用量分析,可得白术、甘草、陈皮、茯苓、神曲的临床常用剂量分别为15、10、15、30、50g,最大用量分别为75、40、75、100、75g。见图1。

图1 陈皮、白术、茯苓、神曲、甘草的用量频次分析

2.3 药性分析

2.3.1 四气 对涉及的148味中药进行四气统计,总使用频次为681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为温味(31.57%)、平味(21.59%),其次为微寒味(16.15%)、寒味(15.27%),见表4。

表4 脾胃病膏方中药四气分布

2.3.2 五味 对涉及的148味中药进行五味统计,总使用频次为1 149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甘味(30.46%),其次为辛味(26.37%)、苦味(25.67%)。见表5。

表5 脾胃病膏方中药五味分布

2.3.3 归经 对涉及的148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总使用频次为1 295次,使用频率较高的为脾经(23.27%)、胃经(19.12%),其次是肺经(14.55%)、肝经(13.45%)。见表6。

表6 脾胃病膏方中药归经分布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采用Apriori算法对高频词药物进行用药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0%、支持度个数≥6个,得到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其中频次A∩B≥10的药物组合有32个,见表7。常用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见表8。

表7 脾胃病膏方中常用药物组合模式 (A∩B≥10)

表9 清宫膏方精华治疗脾胃病膏方处方代表药物

2.5 高频次药物聚类分析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治疗脾胃病膏方的核心药物分为5类:C1:山楂、麦芽、神曲、枳壳;C2:黄连、泽泻、地黄、陈皮;C3:黄芩、菊花、甘草;C4:白术、茯苓;C5:党参、砂仁、木香、香附、白芍、当归。见图2。

图2 高频次药物聚类分析

2.6 因子分析

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0对频数> 10的19味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 KMO>0.5,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0.05,认为原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7]。本研究使用主成分提取法,迭代 8 次后所得的碎石图,见图3。提取特征值>1的因子共6个,累计贡献率为68.52%,表明这6个公因子基本可以说明高频药物信息。进一步分析旋转变化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图4。根据变量载荷系数确定各因子代表的中药,得到公因子分布情况。见表 9。

图3 清宫膏方精华治疗脾胃病膏方处方因子分析碎石图

图4 清宫膏方精华治疗脾胃病膏方处方因子分析旋转载荷图

3 讨论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涉及脾胃的升降、化纳、化生失常等[8]。祖国医学认为脾胃病多因饮食不节、先天不足、素体亏损,而致湿饮停滞、肝郁气滞、胃火旺盛、脾胃虚弱等[9]。在清宫医案的记载中,脾胃的调养颇受御医重视[10],因此本研究总结分析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病的组方思路和用药特点,为膏方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清宫膏方精华中治疗脾胃病膏方用药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体现了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疾病以清、养为主,清热不忘祛湿解毒,补脾不忘理气健脾的特点,其用药以白术、甘草、陈皮、茯苓、神曲的使用频次最高。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调节胃肠蠕动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11]。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12],《脾胃论》中含甘草的方剂37首,占总方剂的52.86%,反咉了甘草在脾胃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总黄酮能通过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黏膜黏液分泌,对慢性浅表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13-14]。陈皮水提物有抑制动物离体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排空和肠推进的作用[15-16]。神曲是传统的中药复方发酵而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和中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神曲具有肠道菌群调节、胃排空、促进胃肠推动力和肠保护作用[17-18]。茯苓临床上常用于脾虚湿盛的泄泻,茯苓水提物对于幽门螺杆菌具有抑制作用,茯苓多糖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作用强于对外周免疫系统的作用[19]。通过对白术、甘草、陈皮、茯苓、神曲的用量进行分析,发现其用量较轻,为临床常用剂量的2~3倍。根据文献记载,膏方用量应根据患者体质及药物特点,随机应变,通常为普通剂量的10倍;对于不耐久服者,则给予5、6倍酌量施用[20]。

通过药性分析结果发现,脾胃病膏方药物的四性以温味(31.57%)、平味(21.59%)为主,五味以甘味(30.46%)、辛味(26.37%)为主。体现了膏方在脾胃病的治疗上以平补为期,温补脾阳,辅以甘味药补益滋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展现了10个经典药对(厚朴-陈皮、麦芽-神曲、山楂-神曲、山楂-麦芽、山楂-麦芽-神曲、茯苓-白术、茯苓-白术-神曲、茯苓-白术-陈皮、白术-神曲-甘草、陈皮-黄连)在膏方治疗脾胃疾病中的应用,并挖掘出了3个潜在药对(桑叶-甘草、桑叶-陈皮、槟榔-甘草),对脾胃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螨,陈皮健脾燥湿理气,两药配伍燥湿健脾、行气导滞以打通中焦之路,从而理脾胃之气[21]。山楂、麦芽、神曲均具有消食导滞的作用,这三种药物以两药或三药相互配伍,体现了消食导滞之法贯穿于脾胃疾病治疗的始终;白术-茯苓为健脾渗湿常见药对,该药对与陈皮配伍,健脾燥湿、理气和胃、化痰止呕,与神曲配伍,健脾祛湿、消食导滞[22]。归纳10个经典药对的功效,发现脾胃病膏方用药多以燥湿健脾、消食导滞为主要治则。3个潜在药物组合中桑叶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与甘草配伍,清热解毒、养阴润肺,与陈皮配伍滋阴润肺[23],体现了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疾病不仅仅从“脾胃论治”,而是“脾胃肺同治”[24]。《瘟疫论(上)》载:“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味浓气轻,沉而降,阴中阳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槟榔主要成分槟榔碱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且其水醇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和抗氧化作用,但对于口腔黏膜和胃肠道具有刺激性[25,26],而甘草缓和药性,与槟榔配伍,一方面改善脾胃功能,另一方面降低槟榔的毒性,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见C1侧重于健脾理气、消食导滞;C2侧重于清热燥湿、健脾;C3侧重于清热泻火;C4侧重于健脾补中益气;C5侧重于温中和胃、疏肝理气。这些组合虽然不是治疗脾胃病的古典方剂,但是其体现了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疾病多以补中健脾为主,同时兼顾清热化湿、消食导滞、疏肝理气和温中和胃的特点。梳理6个公因子提取的不同中药组合,发现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病以“温、消、补、清”四法为主遣方用药[27]。同时,也体现了清宫膏方中治疗脾胃病用药补虚兼顾清热、补脾兼顾理气,宜轻宜守,这与膏方治疗疾病以平补为期、攻补兼施的特点相吻合,也是膏方治疗脾胃疾病的优势所在。

本研究对《清宫膏方精华》中治疗脾胃疾病的53首方剂进行了数据挖掘,得出膏方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中药及药物组合,发掘出了组方用药规律和精髓。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清宫膏方治疗脾胃疾病以“脾、胃、肺”同治为原则,用药以“温、消、补、清”为主,补虚兼顾清热、补脾兼顾理气,并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验证了3个潜在药对的配伍合理性。下一步应从临床实践及实验的方向进一步开展机理研究,以阐明其潜在配伍机制,为现代中药膏方的开发与处方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神曲膏方清宫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清宫饽饽桌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清宫月令承应戏改编略论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清宫端午仪典戏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