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2023-12-02
经过几年的试点和推广,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让不少老人和家庭得到了实惠。但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开展的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中,有选民反映长护险政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区人大代表王庆洲、孙海燕等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一定要把群众的真实诉求带给有关职能部门,将好政策送到真正需要的老年人手上。
代表调研:长护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为了高质量撰写相关建议,五里桥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区人大代表、区医保局、区为老服务评估指导中心、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居民区代表等召开社情民意专题调研座谈会。
“从申请到受理再到完成评估的过程,没有通过老人熟悉的人或机构进行初筛。让一些可以直接判定属于健康人群的老人进入了评估流程,不仅增加了评估工作量,还会形成评估不公的负面印象。”座谈会上,孙海燕代表表示长护险的评估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初筛机制。戈珺代表也表达了担忧,他觉得长护险缺乏评判机制,复评存在一定随意性,对护理人员的监管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年1 月,在梳理汇总多方意见建议后,五里桥街道代表团组的7 位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完善本区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建议》,提出要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评估机制、严格落实监管、建立长护险和社区为老服务项目联动机制等六方面具体建议。
建议督办:将沟通联系贯穿于建议办理全过程
区人大常委会与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搭建平台,畅通代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渠道,提升建议督办成效。3 月2 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红一行到五里桥街道召开长护险工作代表建议督办座谈会。
“75 岁的李老伯动过几次小手术,心脏安了3 根支架,并不影响日常行动;62 岁的陈阿姨最近摔了一跤,只能卧床。他们谁更有资格享受长护险?”座谈会上,一位“小巷总理”抛出这道难题。桥二居民区党总支负责人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老人患急性肺炎,两周内每天往返医院急诊挂水,在家需靠制氧机呼吸,家属希望提升评估等级。但住院小结是复评申请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位老人暂时无法提升评估等级。对此,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欣表示,今后将建立居委会、家庭医生与评估中心的联动会商机制,主动捕捉老人身体“变量”。
区人大代表曹炯认为,对失能老人来说,平均每天1 小时的服务远远不够,他建议长护险与家庭病床、家庭照护床位等政策联动。“长护险服务质量不能仅以时长计算,要看能否为失能老人带来切实改变。”区医保局副局长蔡同强关注长护险的服务效能。
姚晓红表示,《关于完善本区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建议》切实反映了群众期盼,要加强研究,让建议办理开花结果、掷地有声。
建议办理:抓落实见实效
代表建议督办座谈会后,区医保局第一时间牵头组织民政、卫健和街道等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共同做好人大建议办理工作。
3 月,相关办理部门开展评估结果专项督查,及时对失能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老人开展评估,开展等级修正专项督查。一季度,对大数据筛选和质控检查存疑的75 名长护险老人进行排摸,对其中32 位老人进行了主动状态评估,降级26人、升级2 人、维持4 人。
4 月,区卫健委和区医保局在五里桥街道代表联系点开展长护险政策及热点问题宣传活动,并在“黄浦医保”微信公众号开设系列宣传栏目,扩大政策知晓度。
9 月,区医保局印发《黄浦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操作细则》,在吸纳代表建议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文件进行了优化调整。比如,新增“评估结果在申请人所在居委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处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7 天”;将复核评估的申请时间从原先的“收到评估结果的30 个工作日内”缩短为“10 个工作日内”等,尽力满足群众需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人大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