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下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3-12-01韦映梅李祖鹏范的玮贾慧敏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形态思政体系

韦映梅, 李祖鹏, 范的玮, 贾慧敏

(1.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2.西藏大学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教材质量评价是检查教材质量,考核教材辅助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政策的颁布,课程思政问题和新形态教材建设得到广泛重视,相关工作在高校中快速得到推广。但与之相对应的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包含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体系,亟待进一步深入和优化。

为此,本研究对课程思政下的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以教学材料评价体系(Instructional Materials Evaluation Tool,简称IMET)和 “十四五”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为理论基础,构建课程思政下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其次,将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到使用新形态教材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中检验,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同学们对新形态教材的使用感受,论证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探讨新形态教材的改革方向,并给出修改建议,为高校和教师教材改革提供思路,充分挖掘新形态教材对教学提升和学生学习的支持程度。

1 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材评价指标仅针对单一学科内容,极少涵盖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思政评价指标。现行教学和教材等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问题。且评价环节对思政教学指标涉及不足,无法实现通过多次的实践反馈对教材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深耕,无法为教材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重新修订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教材评价侧重于评价内容性质,没有进一步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潜能。由于未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过程中教材的推动和激发等作用,使评价指标局限在具体的评价内容,造成“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1],最终无法获取有效评价信息。没有将学科认识、学习能动性、教学改革动因等应用到评价体系中,并未完全挖掘出教材的潜藏功能。

评价体系忽视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结合,仅采用单一质性或量化研究就给出结论。所有指标均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没有根据问题展开全面评价,导致评价结论不全面[2]。而将片面的评价结果运用到教材内容修正,教学性优化等方面,势必造成教材评价体系建设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教材改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2 理论基础及评价体系构建

结合问题,本研究基于IMET理论和“十四五”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展开框架设计。

2.1 IMET理论

提出IMET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帮助教育工作者确定教学材料是否符合共同核心标准,旨在帮助发现教材存在的缺陷[3]。教学材料共同核心标准主要包含语言文本的复杂性、表达论证的根据性、知识来源的严谨性及相关内容。IMET教材评价体系对应设置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标准和质量标准[4],如表1所示。

表1 新形态教材评价指标体系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 form teaching materials

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规定教材须全部达到教学材料共同核心标准的每个指标,“一个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对应“多个与之相关的衡量标准”,每一项指标都必须达到,才能使整个评价体系得到满足。

一致性标准指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判。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一个一致性标准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指标,根据教材实际情况给每个指标评分,获得分数越高则教材质量越好。

质量指标可以帮助评价者更好地了解整体教材的质量。

2.2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根本目标,结合“十四五”教材建设实施方案、IMET教材评价体系、课程思政指导意见、我国教材发展实际等,构建新形态教材评价体系,如表1中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不可协商一致性标准下设教材呈现、内容结构、实际应用3个二级指标。第一,教材呈现指标:决定教材的应用场景、方式与效果等[5],包括教科书的版式设计、栏目设置、插图设计、行文风格等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等[6]。下设的三级指标分别考察新形态教材在“语言文字”上是否达到文字规范、语言流畅、简练、通俗易懂、体现中华文化等标准,“图文配合”考察图表清晰、准确、布局合理,版式设计规范、解释清晰等观测点。第二,内容结构指标:由理念思路、科学性、逻辑性、先进性、规范性构成。分别考察教材在思路和知识体系清晰严谨、教育体系严密、条理清楚、突破创新、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和课程目标符合等方面[7]。第三,实际应用指标:分为教学支持与配套服务、实际使用和使用效果2个三级指标,分别考察新形态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及协调使用网络等多种资源的情况。

一致性指标下设能力、实践和公平3个二级指标。第一,能力指标:体现在严谨性、平衡性两方面,考察学生在学科能力等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升程度[8]。严谨性可概括为要求学生理解教材传递的概念,掌握对应的使用方法,且通过练习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平衡性则要求学生能通过标准考试,达到一定水平[9]。第二,实践指标:结合调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时所需的生理和心理状态[10],考察学生在教材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的真实联系情况。第三,公平指标:体现新形态教材支持学习程度及使用满意程度。

质量标准是结合研究目标及我国教材发展实际增加的指标,下设课程思政和建设质量2个二级指标。第一,课程思政指标:设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两个三级指标[11-12],分别考察新形态教材的指导思想、价值观、根本任务等方面。第二,建设质量指标:考察学生对新形态教材包含的多媒体、载体、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3 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模型实践

研究将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理论框架形成问卷初稿,进行小范围的预调研。在修改部分表达后,最终形成正式问卷,用于后续的实证检验,如表1中调研题目。

3.1 研究对象选择

研究于2022年9月在地方高等院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展开实证检验。该课程采用的新形态教材以纸质课本为基础,综合运用线上钉钉、剥豆豆、Kahoot、Menti等多个互动和学习平台,结合TED视频学习、Office和亿图等软件,采用团队合作和结课路演等手段展开。调查对象为选修本课程2019级和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109名学生,通过问卷星在微信群以及QQ群投放调查问卷,针对本次课程使用新形态教材的情况展开调查。

3.2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星平台收回81份问卷,回收率74.31%。剔除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79份,问卷合格率约97.5%。研究进一步就新形态教材在课程的使用效果展开了小范围的焦点访谈,通过交谈和提问的形式,收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数据,整理并获取质量评价的高频词。

3.3 实践发现

3.3.1 积极影响意识形态

研究发现,新形态教材的使用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积极的塑造和引领作用。受试者对调查26题和27题观测点认同率达到97.47%,如图1所示。在内容的科学性上,有96.2%的学生认为本次课程的新形态教材体现了科学的三观。进一步访谈发现,教材依托国内企业案例的做法,启发学生将作业案例主体,由外企世界五百强等,回转于国内企业。武汉餐饮周黑鸭、河南商超大润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中国本土企业。受访者表示在充斥着国外企业案例的管理类教材中,MIS一改惯例,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创新性结合大量中国本土企业案例,启发了学生了解中国企业文化,激励对本土企业自主建立自信,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图1 新形态教材在价值观和思政观调查结果条形图Fig.1 Bar chart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values and ideological views

3.3.2 推动教师的教学改革

梳理MIS课程实施环节与新形态教材接入情况,绘制图2所示示意图。研究发现,新形态教材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改革的能动性,实现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的分阶段调控,敦促教师主动思考、调整和创新。

图2 采用新形态教材后的MIS教学实施示意图Fig.2 Implementation diagram of MIS teaching after adopting new 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课前环节,新形态教材的加入将备课流程具象化和程序化。推动教师主动拆分各个教学设计环节,将课程思政融入并细化到教学中,使得授课过程更贴合实际,设计并充分利用了新形态教材的配套资源,推动分阶段教学改革,厘清教学思路。

课中环节,新形态教材的加入一改传统教学“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增加视频环节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习效果,增加真实案例以锻炼学生动手和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同时在授课期间,教师通过编辑、操作新形态教材联动的软件、平台等辅助教资,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推进教学思路改变和实践技能增长。

课后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后完全脱离课堂,致使知识学习不连贯,教师也无法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通过新形态教材依托的交互平台,课程教师与学生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反馈和答疑,协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增加不定期的线上作业,强调复习环节,增强知识记忆,实现课后知识的强化。

3.3.3 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形态教材的使用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提炼访谈环节学生对课程评价的高频关键词,如图3所示。学生对MIS课程使用新形态教材的评价是寓教于乐、新颖、生动等正面的词语。

图3 新形态教材使用评价词云分析Fig.3 Word cloud analysis of new forms teaching materials

对收集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本次调查Cronbach α值为0.735,大于0.7,说明问卷调查整体信度较好。其中,一致性标准中的能力指标、实践指标、公平指标分别得分4.02、4.05和4.23。可知,选修本次课程的学生认为新形态教材在理解关键概念、运用辅助软件、提升学习能力、展开学习实践思考、辅助理解知识点五个方面“有较大的帮助”。其中,公平指标下的新形态教材对“帮助学生自学”和“满意程度”具体得分为4.14和4.32分,表明学生对新形态教材的评价整体是满意的。研究进一步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能力指标、实践指标分别与公平指标两两相关系数均大于0.6,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键概念的学习、辅助软件的操作、学习能力的提升、实践思考的挖掘、学习知识的帮助五个指标分别与“自学帮助”和“满意度”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 一致性标准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Tab.2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onformance standards

进一步根据MIS课程具体实施环节、学生学习过程和访谈反馈,整理得新形态教材对学习体验影响模型,详见图4。

图4 新形态教材对MIS学习体验影响模型Fig.4 Model of new forms teaching materials impact on MIS

由图4可知,新形态教材的加入极大地缩短了课程知识与学习影响之间的鸿沟,将教学过程管理扁平化。新形态教材的使用推进了学生学习的转变,具体表现为以下5点:增加资源库,增加课堂的生动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规划教学资源,使课堂学习任务更有针对性,突出学习重点;添加案例库,增加师生互动感,开启提问和自主探究;丰富过程性考核,通过增加路演、文案和竞争等环节,适当的压力以提升沟通和应变能力;项目实践促进知识转化,明确实践各时段任务,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撰写文案,建立局部与整体的把控观。综上,新形态教材从多个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了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动机由被动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4 新形态教材改革方向分析

4.1 积极的政策环境,健全顶层架构设计

健全的顶层架构是新形态教材宏观层面设计,也是新形态教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基础,在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建议如下:第一,国家统筹新形态教材的顶层设计,从上层解决新形态教材政策支持和建设瓶颈等问题。第二,健全的监管有利于新形态教材的健康发展。推进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发行等全流程监管,启动处罚和追责机制。第三,鼓励各方主体积极投身新形态教材建设,夯实建设团队。

4.2 强化高校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新形态教材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高校是新形态教材改革的中观层面主体,也是推进新形态教材实践的重要阵地,需要担任起发展的主体作用。建议如下:第一,高校出台政策筹建机制,鼓励更多教师团队投入新形态教材编写,并将其纳入教改绩效考核和奖励,加强配套硬件和软件投入。第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和监督。学生参与到编写、辅助和监督工作,收集使用者的直接反馈,同时锻炼学生教学研究能力,规范学术文书撰写能力。第三,建立评价机制。构建由专家、教师、学生共同构成的评价队伍,查漏补缺,建立健全新形态教材评价机制。

4.3 鼓励教师基于教学反馈,持续完善新形态教材改革

夯实新形态教材微观层面教师的重要作用,利用教师团队收集使用反馈,持续新形态教材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议如下:第一,注重新形态教材中思政等元素的合理接入,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调整课程思政的思路和形式,找到最佳输出路径和方式。第二,充分利用教育区块链联盟共享课程等学习方式,实现跨学校、跨学科辅助教学,同时宽口径收集评价反馈,学习其他高校新形态教材的先进经验,提升教材改革质量,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4.4 以思政为导向,丰富新形态教材案例库

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多变的教学设计是新形态教材的关键成功因素,平台、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料的接入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要做到润物于无声,教育于无形,依然有极大的改进空间。第一,广泛调研国内企事业单位专家对本专业的规划和要求等,丰富新形态教材案例集,加深专业认识,拓宽就业选择。第二,加大中国本土企业相关案例的比重,紧密结合爱国教育、专业认识和思政学习。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实案例的丰富,推进新形态教材对爱国等主题教学的落地,潜移默化的实施课程思政。

5 结论与启示

课程思政下的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和多元化要素的结合,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能动性、态度、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变化和相关关系。新兴的多媒体和计算机等技术可以为新形态教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和手段支持,精确分阶段量化教师过程性考核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体系需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同时考虑对教材配套的学习平台、案例资源、互动设计和实施过程等进行同步评价。

猜你喜欢

新形态思政体系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形态西装
激活时装新形态
“走转改”活动在塑造新闻宣传新形态中的作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