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

2023-12-01张英歌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高中地理教学双减

【摘要】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負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了风向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教师也应更加注重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师在“双减”背景下,设计实践性作业的四方面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双减”背景;实践性作业

作者简介:张英歌(1984—),女,江苏省新沂市高流中学。

实践性作业,是指参加社会实践、完成调查问卷、从事专项课题研究、参与实验等作业。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然后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在探索之后学生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有效的结论。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会熟悉课本知识,拓宽地理视野,还会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产生自信心,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完成地理作业是一种负担,而是会觉得完成地理作业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更多尝试布置实践性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动手与体验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掌握地理知识,积累学习经验,了解有关技能,形成独特的理解,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动手实验

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地展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布置实践性作业时,教师也要重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消除他们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恐惧,同时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获得满满的成就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进行实验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效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提升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这些概念,明白如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时差。但这些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为了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实验。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实践性作业:请结合自己学过的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方法推测学校的纬度,再想办法算出学校的经度。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作业,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秋分这天使用“杆影法”计算纬度和经度。利用“杆影法”计算经度的思路为通过实验得出学校操场杆影最短时候的北京时间,求出学校所在地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时间差,从而求出学校所在地的经度;计算维度的思路为利用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的时机,通过实验量出杆影最短时候的长度,结合杆高和影长,算出纬度差,进而求出学校所在地的纬度[1]。此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杆子、尺子、手表、粉笔等器材。

在动手实验时,首先,学生需要在9月22日这天,在操场的开阔处用粉笔画出若干同心圆,并在圆心O处固定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随着正午时分临近,杆影不断东移并变短,杆影顶端与圆弧第一次重叠时标记重叠点A,杆影顶端再次与同一圆弧重叠时标记重叠点B;其次,学生需要连接A、B两点,找到线段AB的中点C,连接OC(OC即为角平分线),等到9月23日的正午时分,杆影与OC重合时,记录此时的北京时间T,测出此时的杆影长OD,记录杆高H;最后,学生可以回到教室,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当然,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仪器,如指南针,让学生不需要用肉眼确定正北方向,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在完成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变化的规律,并更加熟悉相关的计算公式,这是单一的书面作业无法达到的效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具体地感知地理事物,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会对地理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会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多的思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十分有利。

二、注重学科融合,开展课题研究

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时,不同学科的知识会被联系起来,学生的思路会打开,他们可以由此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计地理实践性作业时,为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教师也要注重学科融合,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与特定地理现象有关的多学科内容,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2]。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展开课题研究,让学生了解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教师可以联系杭州亚运会等热点内容设计探究任务,并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1.了解杭州亚运会场馆的区位因素;2.了解杭州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举办亚运会;3.分析杭州亚运会会产生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还可以深入了解杭州这座城市和杭州如何举办“绿色亚运”。在学生了解这些信息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总结道:一座城市可以通过举办这类赛事提高城市知名度,加快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完成这一实践性作业时,学生不仅可以复习课上所学地理知识,还可以了解历史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提高跨学科知识储备。

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掌握相关地理知识,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他们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有效锻炼。由此,学生可以逐渐做到整体、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组织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究

地理学科的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这部分内容,教师不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了解相关地理规律。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運动” 后,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师不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制作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仪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先播放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视频,让学生有制作思路,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制作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仪器。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商讨制作思路,然后共同准备材料、动手组装,最后一起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果。

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制作思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准备一张硬纸板,裁出半径为10厘米的圆,并在圆心处打出一个孔,然后依次画上南北回归线、地轴、赤道线以及极圈,制作出一个“地球”。此外,学生需要准备一张半透明的黑色塑料膜,剪成与“地球”一样大的圆,还需要在卡纸上画出箭头来模拟光线,并剪下来。准备好上述材料之后,学生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拼装,模拟地球自转的学具就完成了。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这个阶段昼长夜短;从夏至到秋分,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但这个阶段仍是昼长夜短;从秋分到冬至,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长,这个阶段昼短夜长;从冬至到春分,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但仍是昼短夜长。

在学生上完课但仍然觉得一知半解时,让他们合作完成制作学具的作业是十分有效的策略,因为制作这样的地理学具看似简单,却隐含诸多意义。学生不仅要了解背后的地理知识,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会产生大量的沟通和思维碰撞,他们的关系会变得更好。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共同完成相对有难度的制作任务,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组织校外考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

考察、实验等是常见的地理学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布置实践性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考虑到这一点,适当组织校外考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3]。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让学生切实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考察,记下住宅分布情况、基础设施分布情况、空气质量、环境卫生等方面内容。在带领学生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有充分的互动,确保学生有目的地实施行动。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同学们,我们此前学习了评价人居环境的方式,明白应先考虑居住环境是否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再分析居住环境是否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你们想到应该如何考察和评价我们的居住环境了吗?”在教师给出提示后,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答案,如认为应该看城市里是否有完善的交通设施,或者认为要探究城市环境是否优美等。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意见,并尽量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来回应学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探究、发表意见。针对上述观点,教师可以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等确实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环境优美或者具有娱乐设施应当更加偏向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并不是评价人居环境是否达到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标准。我们在判断时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想一想这些内容是否满足我们对于正常生活的需求,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条件。”

在带领学生考察住宅区时,教师可以抛出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课上学到的住宅区的划分是怎么样的。”学生很快会想起来,住宅区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简要讲述这三种住宅区的定义以及区别,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实地考察。在调查这些住宅区的用地规模、楼层数、居住人数、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些住宅区的特点,评价其人居环境。

在带领学生进行校外考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引导思路,合理地进行提问和引导,而且要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积极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严厉地惩罚学生,而应采用激励的话语鼓励学生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有信心继续完成考察任务。为了确保学生愿意与教师互动,在沟通与交流时,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共同话题以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地理知识。完成这样的校外考察作业后,师生之间的感情会增进,学生也可以有效巩固地理知识,发展关键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也应重视优化作业设计,通过科学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应重视实践性作业的作用,并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合作学习、参与校外考察等方式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具体而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做到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逐步具备活动策划、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科.“双减”政策下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J].学园,2022(29):10-12.

[2]郑细扬.“双减”背景下地理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以惠安旅游资源现状调查作业为例[J].新课程评论,2022(7/8):65-71.

[3]王玉芳.“双减”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性作业之自制学具的可行性研究[J].西藏教育,2022(6):20-23.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高中地理教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