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志编修之我见

2023-12-01詹跃华

广西地方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村志篇目村庄

詹跃华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村志是记述行政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编修村志,古代有之,但数量很少,现存最早的村志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遂编修的安徽池州《杏花村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首轮和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修任务完成,全国各地许多行政村自发编修村志,且热情高涨,成果丰硕,数量大大超过古代。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指导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志书编纂工作”,把指导村志编修工作列入《规划纲要》。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重视村志编修的研究与指导,切实提高村志质量。为此,笔者就村志的编修需要、篇目设计、资料收集、特色突出四个方面谈点浅见。

一、编修村志势在必行

乡村组织是我国政区组织结构中的最基层,而村志是反映我国最基层地情的载体。编修村志是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留住乡村记忆情感、抢救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势在必行。一是传承乡村历史文化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方针政策,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乡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等。同时,各地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等多种要素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风景名胜、传统产业、生产技艺、土特产品、民俗风情、方言土语、逸闻传说、歌谣谚语、村规民约、传统艺术等。编修村志,可以把乡村的社会发展演变历程和地域文化历史用文字记载下来,传之后世。二是留住乡村记忆情感的需要。村志是一个村域的历史与现状的实录,身处异地的游子手捧村志,看到村志记载那些熟悉的事物,就像回到家乡一样,心灵得到慰藉。尤其是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村庄已经消失,村里的人们永远不可能再回去,永远不可能再看到村内熟悉的一切事物。编修村志,收集散落在社会的历史照片和珍贵资料,全面记载村庄的现状及变迁,追溯乡土事物的由来,把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村庄历史保留下来,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与共鸣。三是抢救乡村传统文化的需要。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许多延续了数千年的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也将随之消亡。如那些古老的街巷或世代流传的故事和传说,具有朝代风格的院落建筑,承载着宗族历史的宗祠和家庙,以及街边村旁的名木古树,都随着村庄消失得无影无踪。村庄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消失不可逆转,抢救和保存乡村传统文化却刻不容缓,应趁着村庄尚未消失之前,编修村志,用文字和图照等将其传统文化记载下来,如果等到村庄消失之后,再收集和抢救乡村传统文化资料就难多了。四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需要。每个村庄的村民创造了本村的历史,形成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讲好乡村村民故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村志是一个乡村地情的综合载体,可追寻乡村根脉,回顾奋斗历程,总结经验教训,谋划长远发展,为乡村文化培根铸魂。通过编修村志,记载村庄历史、传承农耕文化,把根植于乡村的文化自信,激发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力量。以编修村志补齐乡村传统文化短板,满足推进文化共同富裕的需要。

二、篇目设计要因村而异

村志篇目是村志的框架结构,收集资料的向导,整理资料的提纲。村志篇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事物设计,以便记载村情。村志要做到有什么写什么,不能一味求全,村庄没有的事物不列门类,虽有但没有多少内容可写的门类,可以适当合并。门类划分不宜过细,除记载内容较多的大村外,一般设两至三个层次。各门类的标题概念要与村庄事物相吻合,不可外延过大,更不可外延过小。村志篇目结构从横向看,可分为大篇体、小篇体;从纵向看,可分为纲目体、章节体。设计村志篇目,先要确定横向使用哪种体式,再选定纵向使用的体式,不管是横向的大篇体、小篇体,还是纵向的纲目体、章节体,都要依据村情需要选用。

(一)村志用大篇体还是小篇体,因村而定

志书篇目结构按横向第一个层次类目多少,可以分为大篇体、小篇体。

1.大篇体。将篇目专志部分的第一个层次设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篇或章,每一个篇或章又根据具体情况设若干个章或节。专志部分的第一个层次从宏观着眼,宜粗、宜宽,设10个篇或章左右,第二个层次从微观着眼,宜实、宜细。如江西省宜丰县《楼下村志》采用大篇体,专志部分从宏观着眼,设区域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姓氏、著述、人物7篇,篇下设章,章下设节;专志部分之前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之后有附录。

2.小篇体。将大篇体专志部分的第一个层次去掉,第二个层次升为第一个层次,即把志书篇目专志部分的第一个层次直接从微观着眼,设20~30个篇或章,减少一个层次。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山村志》采用小编体,专志部分的第一个层次从微观着眼,设建置隶属、自然环境、人口、村庄建设、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财政收支、税务、金融、保险、邮电、人民生活、党政群团、军事、教育、文化艺术、名胜古迹、卫生、体育、旅游业、人物21章,章下设节;专志部分之前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之后有附录、编后语。

上述两种体式究竟哪种适合村志,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地域面积较小、经济薄弱、内容少、资料不足的村,设计村志篇目宜用大篇体;地域面积较大、经济发达、内容多、资料丰富的村,设计村志篇目宜用小篇体。不管是大篇体还是小篇体,都要注意每个篇或章的分量不宜过于悬殊。

(二)村志用纲目体还是章节体,因村而定

志书篇目结构按纵向层次及同一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纲目体、章节体。

1.纲目体。将篇目结构设为类目和条目两个层次,有的在类目层次设序号,称第几卷、第几篇或第几编,条目层次不设序号,目录中显示条目层次。条目是独立的编写单元,条目之间是平列关系,设置和删除比较方便。如山东省青岛市《金家岭村志》采用纲目体,专志部分设卷1自然环境(设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山脉丘陵、海岸滩涂、河流堤坝、土壤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相邻村庄、周边道路、岫山奇石等条目)、卷2古村风貌(设村庄渊源、氏族宗祠、镇水庵庙、大坝小坝、两河石桥、水库塘坝、石碾石磨、甜漤井水、古树名木、贞节石碑、改河治水等条目)、卷3诸姓村民(设人口结构、计划生育、姓氏谱系等条目)、卷4党政兵事(设隶属沿革、军寨兵营、中共组织、村级组织、兵事概略、民兵组织、参军入伍、妇女组织、青年组织、工会组织等条目)、卷5经济综览(设经济概述、农业耕地、农业设施、农业机具、庄稼种植、蔬菜种植、林果种植、草莓种植、科学种田、禽畜饲养、捕捞养殖、工商企业、房地产等条目)、卷6社会民生(设社区新貌、村民生计、居民生活、社会保障、赈灾扶贫、村民福利、物业管理、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商业配置、通信通讯、环保绿化等条目)、卷7文教卫体(设社区文化、民间娱乐、文化遗产、节庆彩车、教育概况、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成人教育、尊师重教、体育运动、金家岭国术馆、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尚德堂、档案信息等条目)、卷8民俗民风(设婚丧嫁娶、喜庆岁宴、时令节日、春节习俗、方言土语、儿歌童谣、游戏娱乐、禁忌避讳、迷信陋习、宗教信仰、社会新风等条目)、卷9人物选介(设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等条目)、卷10志余(设孟家湾的变迁、石屋门的传说、八仙布阵小岫区、鸣凤崮的传说、戏说《张郎休妻》、青岛老村庄、金家岭周边等条目);专志部分之前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之后有附录、编后记。

2.章节体。将篇目结构设为章、节、目三个层次,也有设为篇、章、节、目四个层次,目一级的层次在目录中一般不显示。目是编写单元,但有的节下无目,节为编写单元。每个层次的横向门类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个门类的纵向层次之间是统辖关系。如江西省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柳源村志》采用章节体,专志部分设第一章建制区划(设第一节地理位置与面积、第二节建制沿革、第三节区划具体情况)、第二章自然环境和资源(设第一节地形地貌、第二节气候、第三节自然资源)、第三章农林畜牧水产(设第一节农业、第二节林业、第三节畜牧水产、第四节农具农机、第五节农村经济管理)、第四章工副商贸业(设第一节村办、队办工副业发展,第二节境内其他工副商贸单位选介,第三节驻村工副商贸业一览,第四节农村商业、运输业、农民工)、第五章基础建设(设第一节农田水利、第二节道路、第三节电力与通讯、第四节饮用水工程、第五节小区建设)、第六章文化体育教育卫生(设第一节文化体育、第二节教育、第三节卫生医疗)、第七章人口与计划生育(设第一节人口源流与姓氏、第二节人口构成与规模、第三节计划生育与婚育政策、第四节打工潮与人口流动)、第八章精神文明(设第一节破除封建旧俗、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新风、第三节精神文明活动简介)、第九章党政群组织(设第一节中共党组织、第二节行政机构、第三节妇女组织、第四节共青团、第五节民兵组织、第六节民主党派、第七节老年人协会)、第十章民风民俗(设第一节民众生活、第二节地方习俗、第三节习俗例介)、第十一章谣谚轶传(设第一节民歌民谣、第二节民间谚语、第三节歇后语、第四节轶闻传奇)、第十二章人物(设第一节人物传略、第二节人物简介、第三节人物表、第四节市级以上先进英模一览、第五节革命烈士名录);专志部分之前有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之后有附录、编后记。

上述两种体式各有利弊,不能一笔抹煞。纲目体的优点是编排灵活,可以把某一事物的来龙去脉放在一处列为条目记述,村庄特性比较彰显,也便于编写和检索;缺点是难以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篇目结构显得松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章节体的优点是层次分明,结构严密,体现篇目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缺点是虚设层次较多,分量掌控较难,容易出现畸轻畸重现象,也不便检索。村志使用哪种体式,需要从实际出发,一般而言,地域面积小、内容少、掌控资料有限的村,适合使用纲目体,反之,地域面积较大、内容较多、掌控资料丰富的村,适宜使用章节体。

三、资料收集要广征博采

资料是编修村志的基础,编修村志离不开资料。如果离开资料,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只有掌控全面系统、真实准确的资料,才能反映村庄各种事物兴衰起伏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收集资料是编修村志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类型多样、宁滥勿缺,方法多样、广征博采。

(一)收集资料的类型要多样,宁滥勿缺

编修村志需要丰富、可靠、量大的资料,这是基础前提。从资料的形式看,村志资料的主要来源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网络资料四种。收集村志资料,类型要多样,既要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还要有口述资料、网络资料。

1.收集文字资料。收集文字资料可从查阅档案资料入手,先查阅村委会和乡镇政府保存的档案资料,再到有关部门去查阅行业的档案资料。如到乡镇财政所查阅财政收支和税收方面的资料,到有关学校查阅在校生和升学方面的资料,到乡镇派出所查阅户口、人口方面的资料,到乡镇土管办查阅土地面积、村庄规划方面的资料。此外,还要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如收集自然地理、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可查阅县级志书和年鉴,收集姓氏人口、家族历史、历史人物的资料可查阅家谱族谱。村规民约、规章制度、各类信件等,也属文字资料,都应列入收集范围。

2.收集实物资料。有关村庄的文字资料有限,编修村志还要收集实物资料。实物资料包括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旧时商铺的账簿、家庭收支账簿,旧时的田契、房契,旧时的土地证、房产证、户口本、结婚证,各种荣誉证书,有关事件、活动和村貌的老照片,计划经济年代的布票、粮票、肉票及各种生活日用品票,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代社员劳动记分册、生产队的各种账簿、年终分配方案、财务报表、集体土地和财务登记表、土地承包责任书、缴公粮的单据、出售农产品的发票等。凡是和村庄历史、人物、事件有关的实物资料都在收集之列。所有实物资料均要登记、整理,由专人管理,妥善保存。

3.收集口述资料。关于村庄的起源和发展,诸姓的落户和繁衍,村里的名人事迹和重要事件,村风民俗、生活习惯、逸闻轶事、传说故事、童谣民歌,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评工记分、包产到户等,大多没有文字记载,而是保存在村民的记忆中。这些资料是编修村志必不可少的,需要从村民记忆中挖掘。收集村庄起源、人口变迁、农业生产和生活习俗、异事奇人、重要事件等口述资料,可以起到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的作用。

4.收集网络资料。在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料的重要渠道。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和政府网站、部门行业网站等均已采用计算机存储资料,不少资料已上网。关于村庄的自然地理、人口姓氏、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古今名人、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等资料,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到相关网站获取。

(二)收集资料的方法要多样,广征博采

编修村志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而资料收集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收集村志资料,可以通过征集、查阅、采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取各种资料。

1.征集。向本村和社会发布征集村志资料的启示或通告,通报村志编修事宜,让全村及在外地的本籍人员知道、了解、支持修志工作,发动他们提供户口本、结婚证、粮票、布票、劳动记分册、账簿、老照片、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与村庄历史、人物、事件相关的实物资料。村里的部分老人,特别是退休的老干部和老教师,珍藏着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其中有些还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在外地的本籍人员,有些珍藏了村庄四季景致、古树名木,甚至不同社会时期的生产生活照片;有些属于村志人物门类收录的对象,需要提供个人的相关资料,若是在外创业的企业主,还需提供企业的生产业绩情况。运用征集方法获取的资料,有必要进行核实和查证,如一些取得的专项成果和荣誉,需要查看相关证书或佐证材料,以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

2.查阅。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涉及本村各方面情况的资料。一是查阅本村的档案资料,包括上级的文件资料和本级的决议决定、会议记录、规章制度、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资料。二是查阅本村的家谱族谱,了解本村各姓人员迁徙本地的沧桑经历、动人故事和在本村的繁衍发展情况。三是查阅上级单位部门档案资料,如查阅乡镇政府部门的各类报表与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部署及相关文件资料,县级计生、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人口普查、村级财务管理政策、地名区划、建置沿革等相关资料。四是查阅有关报刊书籍和网站的资料,如从报纸、杂志、志书、年鉴和乡镇网站,查阅涉及本村的自然地理、人口区划、名胜古迹、土特产品、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等资料。

3.采访。登门采访村里的老干部、老村民和专业能人,做好口述记录或录音。老干部对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情况比较熟悉,又因工作需要与各组村民接触多,掌握的情况也多,采访他们可以了解全村各个时期发展变化的情况。老村民是村里许多大事、要事的见证者、参与者,知道的事情多,还听过先辈流传的一些事情,这对追述本村的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地域风情、历史掌故等有帮助。专业能人主要指本村开办企业业主、种养大户、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采访他们可以收集各行业的资料。对于采访获取的资料,因为多数是凭着记忆讲述,有些还是先辈流传的,所以要进行多方考证,才能使用。

4.实地考察。到所要记述的事物、事件发生地进行考察,除实地勘察和访问本村有关当事人、知情者或见证人外,还可借助照相、绘图、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配合收集有关资料。考察旧址遗迹或印证文字及图像资料,往往需要带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村里的人对本村事物熟悉,只要事物还存在,通过实地考察,能够得到准确的资料。如村庄环境、街巷、宅基、古树、牌坊、古碑文等都应实地考察,并借助测量、绘图、照相等手段获取资料。

5.社会调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获取所需资料,以解决资料缺乏或记述深度不够的问题。社会调查可用访谈法,直接向调查对象进行口头提问,当场记录,也可用问卷法,设计一些问题,由调查对象回答。开展社会调查,需要围绕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拟出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调查专题,邀请有关单位部门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获取第一手资料。村志需要社会调查的专题较多,如沿袭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第一位中专生、第一位大学生、土坯房换小洋楼、村民选举、村务公开、交通运输、旅游开发、学校撤并,甚至是日渐消失的事物都应有所反映。

四、村志内容要突出特色

编修村志必须打破千志一貌的模式,突出自身特色。如何突出自身特色,首先要对本村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考量,分析什么是这个村的特色,然后挖掘和丰富具有特色的内容,并运用多种方法使其凸显出来。

(一)村志内容需要突出两个特色

村志基本篇目有大事记、村庄概貌、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物、杂记等门类。大事记记述建村以来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村庄概貌记述村庄由来、地理位置、土地面积、自然资源、村庄建设、姓氏、人口、民族等内容;组织建设记述村组织机构沿革、历届村组织主要负责人更迭等情况;经济发展记述工业、农业及其他行业在各时期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记述村民生活、社会风尚、教育卫生和文化民俗方面的变化;人物记述对村庄有贡献、有影响的各方面人物;杂记记述文物古迹、名木古树、逸闻传说、传统技艺等内容。村志内容记述要求具体微观,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

1.村志内容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是指一个村庄的事物、事业及其发展规律,不同于其他村庄而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它包括村庄的资源特色、产业特色、民俗风情特色等。编修村志要充分考虑村庄的定位和特点,深层次挖掘村庄资源优势、规模产业、名优特产、名胜古迹、生活习俗、节日习俗、生育习俗、婚嫁习俗、做寿习俗、殡葬习俗等浓郁特色资料,突出地方特色。对于特别突出的、影响面大的事物,可在篇目设置中升格,加大篇幅彰显。

2.村志内容要突出时代特色。时代特色是指一个村庄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事物、事业及其发展规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而表现出来的特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方针政策给农村带来巨大变化,出现很多新生事物。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村民自治、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文化下乡、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时代产物,在篇目设置中要有体现,内容记述中还要加重笔墨反映。

(二)突出特色需运用多种方法

村志突出特色需运用多种方法,既要在内容记述上浓墨重彩地反映特色事物,又要在体裁使用和篇目设置上体现特色事物。

1.运用浓墨重彩法。对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加以浓墨重彩,详细记述。人类创造历史,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村志记述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既要见物,也要见人。在反映特色事物时,应加重笔墨记述人的活动,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人的主体形象。如在农业生产、产业优化、村庄建设、古建保护、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组织领导者,乐于助人的代表人物,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以及对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和作出贡献的人物,都要随事记载。

2.运用图文并茂法。对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除用文字详细记述外,还要以图为辅,使其愈加形象鲜明,富有直感。村志反映事物特征离不开图照,图照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事物用文字不易记述,使用图照却容易说清楚。现在是信息社会,也是一个读图时代,图照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它可以准确地进行视觉传达,既吸引眼球、一目了然,又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读者能从图照了解事物面貌,通过面貌认识特点,抓住事物本质。

3.运用提级升格法。把具有村庄特色的事物升级排列记述,即从目升为节,或节升为章,或章升为篇加以记述。编修村志可以把特色事物原有的层次进行升格,使其在整个篇目当中凸显出来。村志如果反映村庄自然风光、特色物产、主导产业、文化成果等具有代表性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事物,就可采用提级升格的办法凸现出来,使读者一看篇目就知道是这个村庄,而不是别的村庄。但是,使用提级升格法需要慎重,要从村志全局角度权衡利弊,不宜多用,避免滥用,否则就会破坏门类排列的逻辑关系,从而影响村志篇目的严谨性和整体性。

4.运用以事设篇法。把具有村庄特色的某一重要事物,集中放在一处记述。某一特色事物倘若分散在几个篇(门类)记述,就会将一个完整的事物割裂,不利于反映事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为了防止这一弊端,设置村志篇目时可采取以事设篇(门类),将与某一特色事物有关、分别记在几个篇(门类)的内容,集中放在一个篇(门类)记述。村志运用以事设篇法,可以把特色事物记得更丰满、更完整,同时也便于读者查找利用。

猜你喜欢

村志篇目村庄
我的小村庄
“一域全景式村志”的编纂模式探索
村庄,你好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江苏省张家港市村志编纂调查
把村志打造成村民的“传家宝”工程
——江苏省张家港市较大规模推进村志编纂的调查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村庄在哪里
关于村志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