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新编志书的社会价值
——以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为例

2023-11-21周珍朱

广西地方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通志志书方志

周珍朱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南宁 530022)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是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社会文化建设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98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16号文件,批转国家档案局有关“号召编史修志”的报告,正式揭开了编修社会主义新时期首轮方志的序幕。广西于1981年9月正式启动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近30年,至2010年10月全面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共出版181部三级地方志书,包括《广西通志》专志88部,地级市志5部、地区志1部、县市志82部、市辖区志5部,总字数达2亿多字。其中,超额完成了6部志书(地区志1部、城区志5部)的编修任务。可以说,广西第一轮修志工程投入之巨、耗时之久,是其他文化项目无法比拟的,它建成一座丰富的地情资源宝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并且年代愈久远将愈显示出其社会价值。本文试从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的印制发行、馆藏利用、读志用志、社会评价等方面开展调查,进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为第二轮新编志书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一、印制发行

志书在完成编辑后进入印制、发行环节,才能作为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传播方志文化,进而产生社会价值。印制、发行情况与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因而总结第一轮修志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播效果的好坏与编辑环节毫无关系。方志界对志书编辑环节的研究成果颇丰,却对印制发行环节的情况较少提及,因此本文以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为案例,着重对志书的印制发行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出版情况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共出版88部,全部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9月,《广西通志·体育志》出版,此为首部出版发行的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最晚出版的是《广西通志·医药志》和《广西通志·总述》,出版于2010年8月,与最早出版的《广西通志·体育志》相差超过20年。从图1可知,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出版高峰期为1994年~2002年,共出版65部专志。其中,1996年为出版专志最多的年份,有13部。

图1 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出版种数统计图

(二)装帧印刷

相较于一般图书而言,志书的官修“血统”,决定了它代表着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理应成为地方文化名片。因此,在志书出版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其内容丰富、资料扎实,在形式上也要展现出时代性、地方性,追求美感与品质的有机统一。形式的美感体现在装帧设计环节,形式的品质则体现在印刷环节。

1988年10月25日,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发《关于〈广西通志〉市县(市)志审稿、验收、定稿、出版的意见》(桂地编字〔1988〕4号),明确“《广西通志》各专志和市县(市)志分别采用统一版式。一律采用16开本,横排,精装。行文要执行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有关的行文规定……《广西通志》各专志内文用新四号字。封面设计,……《广西通志》各专志由区人民出版社设计,书名一律采用印刷体。”要求“志书的印刷必须由有印刷志书能力的印刷厂承担。”这确保了第一轮《广西通志》形式上的统一性。

第一轮《广西通志》是由88部专志组成的一套书,封面、内文装帧设计统一格式,封面采用意大利进口胶化纸,底色均为庄重的深红色、文字采用烫金工艺。它的装帧设计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

但由于各专志出版时间跨度太大,其封面用纸和装帧设计难以达到完全一致。由于意大利进口胶化纸后来时常断货,只能使用其他纸张替代。而且各专志虽然都是深红色硬底封面,但成品却存在色差,有的颜色深一些,有的颜色浅一些。如:《广西通志·财政志》《广西通志·人事志》《广西通志·社会科学志》等专志的封面颜色与其他专志色差较大。

同时,由于各专志的承印单位不一,印刷能力有强有弱,品质上也参差不齐。据统计,第一轮《广西通志》各专志由19家印刷厂分别印制。包括: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印刷厂(承印6部,6.8%)、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刷厂(承印6部,6.8%)、广西民族印刷厂(承印34部,38.6%)、广西教育考试印刷厂(承印5部,5.7%)、广西南宁新华印刷装订厂(承印4部,4.5%)、广西新华书店印刷厂(承印1部,1.1%)、广西地质印刷厂(承印3部,3.4%)、广西制图院地图印刷厂(承印1部,1.1%)、广西测绘局地图印刷厂(承印3部,3.4%)、广西华侨印刷厂(承印3部,3.4%)、广西区计委印刷厂(承印3部,3.4%)、广西区总工会印刷厂(承印9部,10.2%)、丰宁印刷厂(承印3部,3.4%)、柳州铁路局印刷厂(承印1部,1.1%)、深圳佳信达印务有限公司(承印1部,1.1%)、南宁市源流印刷厂(承印1部,1.1%)、南宁大板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承印2部,2.3%)、广西南宁佳禾企业公司(承印1部,1.1%)、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承印1部,1.1%)。根据笔者对广西方志馆馆藏《广西通志》各专志品相的调查,目前存在封面字迹褪色、纸张老化、纸张泛黄、开胶脱页等问题。诚然,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书籍存藏条件、使用率不无关系,但与印刷技术、印刷质量的关系尤为密切。

(三)发行情况

历代旧志因刻印数量很少,主要是供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保存和查阅。第一轮修志之初也是“暂限内部发行,严格控制印数”。1989年1月28日,中宣部批复同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新编地方志公开出版的报告》(中宣发函〔89〕013 号)。由此,地方志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1]广西第一轮修志特别重视志书发行工作。1998年7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通志馆关于全面完成本届修志任务为下届修志做好准备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已出版志书的发行工作”。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总印数154900册,平均定价约90元。根据笔者对广西方志馆库存、市场流通情况的调查,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基本发行完毕,且无重印、再版发行。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及各承修单位负责发行,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行政手段,由各级党委、政府下发关于征订志书的通知,要求党员干部购买志书;或由党政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发行工作会议,推动志书发行工作。如:《广西通志·教育志》印3000册,每册定价140元,由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负责发行,要求乡镇中心校以上的各级学校图书馆(室)必须购买一套作为必藏书目。二是直接销售,通过发放征订单、送书上门、现场摆售等方式,由地方志工作机构人员直接向党员干部职工销售。三是委托代销,通过委托新华书店代销,将志书销售给广大群众;与教育部门合作,在教育战线进行地情知识普及教育,将志书分到各学校向教师出售。四是免费赠送,赠送对象包括本系统、本部门干部职工,港澳台、华侨同胞,以及高校、图书馆等社会机构。

由表2可知,第一轮《广西通志》各专志印数不一,平均印数为1760册。印数最多的为《广西通志·政府志》《广西通志·体育志》,印数5000册,最少的为《广西通志·物资志》,仅400册,相差12倍之多。总体上看,在同时期的工具书中,《广西通志》各专志印数相对较少。如:2008年11月,《广西大百科全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4200套(每套13册)。

表2 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发行情况表

(四)营销推介情况

1.举行志书首发式。部分专志举行出版发行仪式,党政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促进志书的发行工作。1989年10月8日,首部出版的专志《广西通志·体育志》发行大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主席、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韦纯束,中顾委委员、《广西通志》顾问覃应机到会讲话。[2]

2.参加成果展览。通过参加或举办书展,推介各类志书。全国性展览方面,广西分别于1993年、1999年参加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1995年参加全国方志、地方年鉴及有关历史图书博览会,参展成果共计397种;自治区级展览方面,2000年12月,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通志馆承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编地方志展览会在自治区博物馆举行,共展出地方志书和地情类图书1000多种,吸引近万人前来观展。

3.在主流媒体上宣传地方志工作。1987至2009年间,多次在《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刊发广西地方志相关文章、设置专栏等;1999年,广西通志馆与广西日报社联合举办广西解放五十周年50件大事评选活动;2000年,自治区通志馆与广西电视台联合制作访谈专题节目《世纪回眸》,由广西电视台一台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小时播放。

二、馆藏利用

与一般图书相比,志书的读者群体更偏向于专业人员、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者及各级领导等。为了扩大志书的社会影响,提升志书的社会价值,广西地方志工作机构积极推动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入藏各级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由此,笔者对广西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广西方志馆的馆藏借阅情况、知网文献引用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入藏情况

为了解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入藏情况,笔者调查了18个图书馆馆藏,其中:省级图书馆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13个,南宁市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梧州市图书馆、北海市图书馆、防城港市图书馆、钦州市图书馆、贵港市图书馆、玉林市图书馆、百色市图书馆、贺州市图书馆、河池市民族图书馆、来宾市图书馆、崇左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3个,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笔者使用关键字“广西通志”对18个图书馆馆藏书目进行检索,筛查后统计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入藏情况如下(表3)。

表3 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入藏情况表①数据来源各图书馆网站,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2月28日。

从表3可知,88种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全部入藏广西2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入藏率整体上呈现东北部地区高、西南地区低的局面,南宁市图书馆是唯一一个全部入藏的地市级图书馆,来宾市图书馆存藏最少,仅藏3种。广西大学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等3个高校图书馆入藏率达80%以上,体现出高校师生对新编地方志书资料较为重视。

在88种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中,每种至少入藏4个图书馆。其中,《广西通志·质量技术监督志》《广西通志·文化志》《广西通志·民俗志》入藏16个图书馆为最多,而入藏复本数最多的为《广西通志·文化志》,共87册。入藏10个及以上图书馆的还有:《广西通志·总述》《广西通志·大事记》《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广西通志·人口志》《广西通志·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志》《广西通志·政府志》《广西通志·科学技术协会志》《广西通志·报业志》《广西通志·体育志》《广西通志·人物志》《广西通志·附录》等11种专志。由此可推断,相较于其它专志,这些专志市场占有率较高。

(二)借阅情况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的使用率可从方志馆、图书馆的借阅量中直接反映出来。广西方志馆是全区存藏志书最多的单位,包括全国及广西历代方志、社会主义新方志、年鉴等,每年读者服务量大约在600-700人次。以广西方志馆2019年图书借阅情况为例,年度的图书借阅量约1700册(次),其中,新编市县志书的借阅量最多,约为300册(次);第一轮《广西通志》各专志借阅量约为100册(次),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部类的专志都有涉及,读者包括高校师生、研究机构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一般群众等,主要用于撰写论文、研究地方史、编修族谱等。②数据信息来源于广西方志馆《借书登记表》,该表格为手工登记,信息或有缺项,因而为估计数。

而在公共图书馆中,文化部类的专志受众面较广。以桂林图书馆为例,从表4中可知,19部专志有借阅量,《广西通志·文化志》借阅次数最多。

表4 桂林图书馆馆藏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借阅情况表①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2月28日。

(三)参考引用情况

学术论文参考引用地方志资料的多少,从侧面反映学者对地方志书认可程度的高低。笔者在中国知网网站(https://www.cnki.net/)使用关键字“广西通志”对参考文献进行检索,得出5521篇文献,文献发表时间跨度从1981至2023年,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综述、资讯。笔者再使用志书名称对5521篇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统计出中国知网文献参考引用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情况(表5)。从表5可知,《广西通志·大事记》引用次数最多,共346篇文献引用将其作为参考文献,《广西通志·附录》《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广西通志·民俗志》紧随其后。

表5 中国知网文献参考引用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情况表①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3月2日。

三、读志用志

与全国一样,广西的社会主义新方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注重编修再到修志为用、修用并重的发展过程。1998年7月2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通志馆关于全面完成本届修志任务为下届修志做好准备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总结读志用志的经验,加强读志用志的宣传、引导工作,使地方志更好地为本地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2000年3月28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通志馆、广西日报社、广西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地方志宣传工作的通知》(桂宣发〔2000〕11号)。根据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琦指示:“地方志对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借鉴作用,要搞好使用工作”“要结合当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地方志的作用”。通过对读志用志的宣传,第一轮《广西通志》各专志不断被发掘出潜在的社会价值,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志书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充分体现其“资政、教化”两大基本功能。“资政”功能,即为地方官员施政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借鉴。这是地方志自古至今的传统,也是地方志书的最重要的功能。所谓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志书作为“一方之全史”,对领导者、决策者认识地情、了解地情并进行科学决策,具有参谋和智囊作用。“教化”是地方志最具有广泛意义的功能,伴随着地方志的产生、发展而形成。旧方志的作者,反复强调修志的教化功能。如南宋《重刊华阳国志·序》指出:这部志书“足以弘宣风教,使善恶知所惩劝”。《(弘治)句容县志·后序》中说:“志之为书,有关志体,有补风化,其为誉也大矣。”点明志书对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作用很大。[3]

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方面。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区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土特产品及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为工农业发展、商品流通、招商引资等提供依据。如:广西水牛奶业开发项目利用《广西通志·农业志》中有关水牛奶业的历史资料,论证广西水牛业发展前景,并以此为依据取得欧盟分别于1997年、2000年两次共无偿援助940万元人民币。[4]1997年,广西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在全区开展治理乱建庙宇、乱塑神像的工作。由于治理工作牵涉面较广、情况较复杂、政策性较强,稍有不慎容易造成负面影响,钦州、合浦、桂林、柳江等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借助《广西通志·宗教志》,对当地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借鉴以往的经验,制定出稳妥的治理方案,使工作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成效。

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方面。地方志不仅记载当地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内容,而且记述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史料。新编地方志还记载了近现代地方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的历史,记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些都是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地情教育和爱国家、爱家乡教育的生动教材。有关部门充分运用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将其作为本系统本部门的必修课,或根据志书编写培训教材,充分发挥了地方志“教化”功能。1994年至1998年,全区侨务干部培训办共举办了5期,培训业务干部200多人,《广西通志·侨务志》是每期培训班必学的重点教材。通过学习《广西通志·侨务志》,侨务干部了解了广西侨务工作的历史,增长了侨务方针、政策等知识,提高了侨务工作的业务水平。1996年至1998年,南宁海关人事教育部门举办海关系统国家公务员岗前(人关教育)培训时,采用《广西通志·海关志》的资料,对学员进行新旧海关对比和海关传统教育。

四、社会评价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如《广西通志·政府志》出版后,浙江大学教授陈桥驿评论说:“今天的《广西通志》,只从《政府志》所见,就显然不是《嘉庆志》可望其项背的。虽然我并不知道新修《广西通志》的全部卷目和规模,但《政府志》的成就,其实已经展示了这部《通志》周详精密的设计和不同凡响的格局”。[5]著名语言学家贺巍对《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资料翔实可靠;方言分区有理有据;方言特点显明突出;全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对全面了解广西汉语方言,对研究广西汉语方言的现状和历史,都提供了较全面的资料,为研究全国的汉语方言奠定了基础;字音对照反映了广西方言的现状和历史;本书已纳入全国汉语方言研究的轨道……在使用上就有其更广泛更重要的价值。”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原系主任JerryNorman教授也充分认可《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长期从事广西民俗研究的民俗学家、广西师范学院教授过伟评价《广西通志·民俗志》,认为它是“广西第一部系统记述民俗的长篇巨著,是空前的。”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梁庭望将《广西通志·民俗志》列为研究生的必修书。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获得了诸多荣誉。88部专志中,有3部专志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部专志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部专志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18部专志获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等),12部专志获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二等)。从表6可知,《广西通志·民俗志》《广西通志·地质矿产志》《广西通志·侨务志》等3种专志获奖最多、等次最高,均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表6 第一轮《广西通志》 专志获奖情况表①全国及广西地方志优秀成果奖只统计二等奖(二等)以上。

五、结语

第一轮《广西通志》专志出版后,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除了编纂团队本领过硬、资料基础扎实等因素外,与领导重视、传播方式方法多样等因素密不可分。但也存在印数较少、印刷质量一般、图书馆入藏率不高等问题。2020年11月,广西圆满完成志鉴编修“两全目标”,列入第二轮编修规划的186部自治区、市、县三级志书全部出版,其中《广西通志(1979—2005)》1部(自治区地方志办承编)、《广西通志》专志64部(各相关厅局承编),市县志121部(南宁市14部、柳州市12部、桂林市18部、梧州市7部、北海市5部、防城港市5部、钦州市6部、贵港市6部、玉林市7部、百色市10部、贺州市6部、河池市11部、来宾市7部、崇左市7部);全区三级综合年鉴2018年卷、2019年卷全部出版,2020年卷全部进入出版程序。广西二轮修志工程全面记述了广西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浓墨重彩的广西“改革实录”,也是新时代的“广西名片”。

将“广西名片”推向社会,是当前我们尚未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结合第一轮修志工作经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强志书发行工作。一部质量再好的志书,出版后若只存放于仓库内,不面向社会发行,是无法体现其社会价值的,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志书的发行与一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图书发行虽有差异,但其本质上都是将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传播给需求者。因而要加强志书发行工作,首先,要注重市场营销推介,使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方式,加大对志书出版信息的宣传;其次,要明确志书的使用群体,除了在本系统、本部门内开展赠阅工作,还要将志书推向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有需求的场所,更好地扩大志书的发行规模,提高志书发行量,从而促进读志用志工作的开展。二要加强志书数字化工作。大数据时代改变了传统志书保存、传播和利用方式,地方志工作机构要顺应时代,加强志书的数字化工作,开发建设数字方志馆,或对接省级大数据资源库,让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方志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走向社会,为各界读志用志提供全面、系统、准确的服务。三要加强读志用志工作。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关于加强读志用志相关规定,统筹谋划推进读志用志相关举措。实施层面,结合方志文化“六进”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志书成果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

猜你喜欢

通志志书方志
The effect of pulse voltage rise rate on the polypropylene surface hydrophilic modification by ns pulsed nitrogen DBD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Average Incremenral Correlarion Analysis Model and Irs Applicarion in Faulr Diagnosis
云南编年史之力作——评述《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
《新疆图志》通志局本与东方学会本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