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11-30熊岚
作者简介:熊岚,女,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 目的 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最终结局将6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20)与存活组(n=40)。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化治疗,并检测血乳酸清除率等相应指标。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检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并计算各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分析血乳酸清除率与S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时点血乳酸水平相比,存活组入院时为(2.87±0.79)mmol/L,入院后12 h为(2.48±0.72)mmol/L,入院后24 h为(2.08±0.65)mmol/L,入院后48 h为(1.78±0.54)mmol/L,入院后72 h为(1.62±0.43)mmol/L,分别低于死亡组相应时间的(4.23±1.18)mmol/L、(3.87±1.11)mmol/L,(3.62±1.04)mmol/L,(3.08±1.02)mmol/L,(2.94±0.9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血乳酸清除率相比,存活组入院时为(15.59±3.41)%,入院后12 h为(17.99±3.04)%,入院后24 h为(29.17±4.12)%,入院后48 h为(37.58±4.86)%,入院后72 h为(48.81±5.69)%,均高于死亡组相应时间的(5.73±1.22)%、(12.31±2.45)%、(15.72±2.98)%、(18.46±3.57)%、(23.54±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乳酸清除率与SP患者预后呈明显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乳酸清除率变化与SP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监测SP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对评估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密切监测血乳酸清除率变化,以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关键词】 重症肺炎;血乳酸清除率;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1-006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1.022
重症肺炎(SP)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除常见的肺炎症状外,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累及多个器官系统,易导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1]。SP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患者病情进展快速,会严重损伤肺部,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增加脑膜炎、脓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使得患者预后较差[2]。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SP治疗方法日益完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由于病情复杂,加之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各项生理功能低下,导致病死率并未降低[3]。如何降低SP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难点。乳酸为糖代谢后的产物,血乳酸清除率可反映组织灌注水平与氧代谢情况,监测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治疗的具体效果,对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血乳酸清除率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P患者资料,根据入选患者最终结局将6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20)与存活组(n=40)。死亡组患者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1.35±4.08)岁;体质量42~83 kg,平均体质量(67.59±6.25)kg;病程5~15 d,平均病程(8.46±1.27)d;合并基础疾病,6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3例冠心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7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3例。存活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62±4.39)歲;体质量42~85 kg,平均体质量(67.91±6.44)kg;病程5~15 d,平均病程(8.67±1.52)d;合并基础疾病,10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7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例,初中8例,高中4例,大专及以上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基础疾病、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SP诊断参考《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4]内相关诊断内容,同时符合“需进行有创通气,通气方法可经口、经鼻插管或气管切开”“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休克,予以血管收缩剂治疗超过4 h”,且满足“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计数<4×109/L或>10.0×109/L”“伴低血压,需进行液体复苏”“胸部CT检查可见多个肺叶呈片状或团絮状浸润影”“呼吸频率>
30次/min”“伴意识障碍、定向障碍或精神障碍”“动脉
血氧分压(arterial blood oxygen saturation,PaO2)/氧合指数(oxygen and index,FiO2)<250”的任意1项,即可确诊。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完成相关指标检查;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临床资料未丢失。排除标准:伴有呼吸道畸形;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血压、血糖控制不佳者,或伴有其他无法控制的基础疾病;患者伴有恶性病变,威胁其生命安全。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系统化治疗,治疗前可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予以针对性治疗,减少经验或盲目性用药,防止出现耐药情况,合理降压降糖,调节机械通气参数,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液体量。分别于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检测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乳酸水平,取2 mL动脉血,使用手持式血液血气分析仪(上海雅培 i-STAT1型)进行检测,并计算出各时间点的血乳酸清除率。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清除率,并分析血乳酸清除率與S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乳酸水平 存活组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乳酸清除率 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乳酸清除率与SP患者预后呈明显正相关(r=0.352,P<0.05)。
3 讨论
SP是导致ICU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生与机体免疫及病原菌相互作用有关,当有病原菌入侵时,机体出现过度反应或反应低下是SP主要病理基础,其他相关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5]。SP临床特点为病情急重、进展快速,肺部感染较为严重时,大量分泌的炎症因子除损伤肺部组织以外,对机体其他多个器官组织均会造成损害,如患者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损伤组织功能甚至会导致功能衰竭,使得病死率较高。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我国SP病死率为20%~50%,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SP发病早期需展开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6]。目前临床治疗SP以控制感染为主,发病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疗,纠正患者低组织灌注、低氧等情况,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防止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目前临床治疗SP的方案越来越多,且治疗方案相对更加成熟,通过积极治疗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疗效果。但由于SP高发于老年群体,患者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基础疾病较多,生理机能远不如中青年患者,导致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临床需寻找能够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实时调整,以对患者展开最具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患者获得理想预后。
寻找能够评估患者预后的特异性指标是当前呼吸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SP病情进展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机体分泌的炎症因子会进入血液系统,对血管造成损伤,使患者临床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与微血管痉挛,改变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其外周血管阻力,影响部分器官的血液供应,导致灌注量不足,诱发休克[7]。据相关报道显示,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均会出现乳酸水平升高的情况,而该指标水平异常升高与应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儿茶酚胺血症及缺氧性低灌注间有密切关系[8]。当机体组织出现缺氧或低灌注时,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后即会产生乳酸,且随着缺氧症状加重乳酸水平会随之升高,故常被临床用于评估危重症患者的缺氧情况。乳酸水平能够反映患者病情进展,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数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目前临床关于血乳酸清除率评估SP患者预后价值的相关研究仍较为少见,临床需积极开展此项研究,以明确血乳酸清除率与SP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存活组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存活组入院时、入院后12 h、入院后24 h、入院后48 h、入院后72 h血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乳酸清除率与SP患者预后呈明显正相关。表明血乳酸清除率变化与SP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监测SP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对评估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杨帆等[9]研究显示,SP机械通气患者的血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监测血乳酸指标变化,尤其是乳酸清除率变化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存在相似之处,进一步佐证血乳酸清除率评估SP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原因,乳酸为无氧酵解的代谢产物,而肝脏等脏器的利用能力有限,当其含量过高超出机体的利用能力,将导致体内堆积大量乳酸,出现高乳酸血症。乳酸可直接反映机体细胞缺氧、组织低灌注等状态,当其水平异常升高时提示无氧代谢的增加。目前乳酸已被临床纳入脓毒症、SP等疾病复苏的监测指标。某一时间的乳酸水平仅能反映当时的病情状态,无法动态、连续性反映疾病进展情况,也不能体现症状氧供、氧耗的演变过程。但乳酸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出现持续性升高,因此临床需监测多个时间点乳酸水平,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评估情况[10]。
综上所述,血乳酸清除率变化与SP患者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治疗过程中监测SP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变化对评估预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LIU W , PENG L , HUA S .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ynamic monitoring of blood lactic acid, oxygenation index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J].Exp Ther Med, 2015,10(5):1824-1828.
[2] 邹天雷,姜艳群,何艳春.血清白细胞介素-10及乳酸水平与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转归的关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5):849-852.
[3] 陈绵聪,陈伟,林秀山,等.血乳酸、纤维蛋白原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4):706-709.
[4] 陈斯丽,朱武,张群.血清降钙素原,血乳酸,内毒素检测在评估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J].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9):86-89.
[5]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2):97-107.
[6] Preumonia Etiology Research for Children Health Study Group.Causes of severe pneumonia requiring hospital admission in children without HIV infection from Africa and Asia: the PERCH multi-country 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19,394(10200):757-779.
[7] ZHANG L , LI Y,LV C,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arterial blood lactate/serum albumin ratio for myocardial inju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J].Medicine (Baltimore),2022,101(4):e28739.
[8] 冯婷婷,陈晓兵,王言理,等.血乳酸水平对重症肺炎ARDS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1):1505-1507,1511.
[9] 杨帆,孔德华,王见斌,等.动脉血乳酸、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J].河
北医药,2021,43(5):740-743.
[10] 张丽英,肖毅,张红,等.乳酸清除率、C反应蛋白和CURB-65评分在评估急诊重症肺炎预后中的作用[J].北
京医学,2021,43(5):460-462,465.
(收稿日期: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