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3-11-30黄哲芬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辅导员岗位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L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影响L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教育融合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四位一体”的教育融合机制建议。该机制包括制订全面的教育融合策略,建立涵盖多个要素的思政与就业课程体系,以及构建多方协同的教育融合保障机制,以确保思政与就业指导的整体质量,有效推动高职思政与就业指导有序发展。

[关键词]思政;就业;学生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已确立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的战略,明确了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开展了多项工作,旨在完善教育内容、增强教育融合的效果。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程度尚不深入。就高职院校而言,倾向于重点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基于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以大学生就业为目标,专注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L高职院校辅导员落实思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情况

L高职院校在课程规划、企业合作、人才就业等方面,属于中等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L高职院校10位辅导员的反馈,我们对校内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了分析。这些辅导员利用在线平台,收集了2022届学生的就业情况。

(1)就业意向方面。通过随机抽取L校内2000名学生的信息,我们汇总并梳理了学生的就业意向情况:选择继续学习的学生占比为56.78%,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占比5.31%,愿意参加社会就业的学生占比36.12%,选择其他的学生占比1.79%。自2020年以来,各院校扩大了高职院校专升本的招生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1万人。在此政策背景下,L校内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

(2)就業单位倾向。L校内辅导员使用线上平台,发起投票,获取学生的就业单位倾向。结果显示:希望在国企工作的学生占比35.21%,希望在政府行政部门工作的学生占比32.12%,愿意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占比20.3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比12.34%。这些数据显示,学生的就业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国企和行政单位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而对民营企业的兴趣相对较少。然而,公共服务和行政部门的岗位有限,中小企业却是主要的就业来源。如果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他们可能会陷入公务员考试的恶性循环,无法顺利投入社会工作,这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是不利的[1]。

二、干扰L高职院校辅导员落实思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因素

(一)环境与高职院校

目前社会就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各行业引入了多种新兴科技,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稳定运行,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同时,“滴滴”“花小猪”“美团”等服务平台,提供了交通、休闲娱乐等多元化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这些变化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就业观念。在新的就业环境中,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灵活的就业观念,支持新兴业态的发展。然而,这项任务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和就业指导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从目前L高职院校的课程规划来看,课程体系中尚未融入“灵活就业”和“选择新兴行业”的相关内容。因此,现有的就业指导内容与现实的产业体系存在脱节,这无疑削弱了思政和就业指导的效果[2]。

(二)政府与企业

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可能会引发学生就业中的“无故解约”“多次解聘”等问题。一些企业信用管理欠佳,出现诸如“工资不定期”“实习无限期”等缺乏诚信用人问题。这些情况会增加就业解约率,无法确保学生能够稳定就业。L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发现,在现有的合作企业中,有些企业只有3个正式岗位,却招聘了30个实习生,实习生与正式员工的薪资差距较大,未约定保险与绩效的计算方法,甚至未清晰约定发薪日、发薪周期。而在转正期间,企业并未发出转正通知或转正名额的相关通知,导致学生处于“实习无期限”的就业状态。如果将企业的“无故解雇”“不按期转正”等用人问题纳入信用评价指标,将更有效地促使企业规范用人,维护和谐的就业环境。

三、L高职院校辅导员落实思政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可行路径

(一)构建“环政校企”四位一体的教育融合机制

1.建立优质的社会就业环境

自2016年以来,“互联网+”“数字经济”等概念在社会中崭露头角,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利用多媒体平台,有效整合各种思政就业融合素材,借助最新的热点事件,增强思政就业指导与实际社会环境的连贯性。例如,L高职院校使用在线平台,创建了“校园招聘”专栏,为学生提供全年无休的就业指导服务。辅导员与其他高职院校联合,共同举办“校园招聘节”“名企高管访校招聘”等各类就业活动。辅导员需要创造新的校园就业环境,利用在线平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预防学生产生“拜金”“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

在在线平台上,辅导员可以整理相关的红色资源,通过电子短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用爱国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还可以利用袁隆平、马云等名人的故事,编撰成“名人短篇传记”,引导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积极创新的职业理念[3]。

2.政府给出相应的服务与支持

在这方面,政府应首先出台相关的法律政策以确保企业的用人行为合规合法,营建诚信的用人环境。同时,政府应开放学生实习的维权路径,对于不合规的实习期限、不合法的用人方式等各类问题,应允许学生提供证据,由辅导员进行证明,联合揭露企业用人存在的缺乏诚信问题。此外,政府也需要给予必要的就业援助,包括从资金、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创办各类就业活动,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3.高职院校革新原有的课程融合方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首先需要由辅导员制定顶层战略,作为课程融合的主体,严格执行的各项就业教育任务,逐步落实各项思政就业指导。在此基础上,各相关成员的就业教育责任应被明确,建立完整的就业教育责任清单,以形成全校教师队伍的联动体系,共同推进思政就业指导各项工作。其次,辅导员需要以“立德树人”和“育才育人”为就业思政主旨,通过深入研究思政和就业两个教育工作的融合点,引导学生建立端正的职业认识,使学生形成自律、自强的职业品质。

4.企业创建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

对于企业,首先应在校企合作期间,让L校的辅导员严格把关,从经营风险、仲裁等各方面了解企业的用人诚信情况,在校内的企业诚信评价平台上展示。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应提供如营业执照、用人合同样本、企业纳税评级、企业征信报告等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自主上传实习期间企业出现的诚信问题,经过辅导员确认后,公开展示。其次,在用人单位参与校园招聘时,L校的辅导员会出具一份“三方协议”,其中明确保证在用人期间,不会出现“无故辞退”“无薪实习不转正”“拒签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保”“不按时发放工资”等问题。一旦企业违反协议的约定内容,L校将会取消此单位的校园招聘资格,在校园官网发布相关声明。因此,企业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采取公平、公正的校园就业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就业的相关权益,增強学生参与就业的自主性。

(二)建立多方位的课程融合战略

1.引导学生自主完善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完善,首先我们需要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辅导员可以进行思政就业指导,强化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例如,利用易班进行早睡打卡活动,或使用微信相关公众号让学生进行早起打卡。团体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规划业余生活,如设定养花比赛,让学生每日上传养花的实拍图,对比养花成果,借此帮助学生形成坚毅性格。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在L校辅导员进行思政就业规划时,他们侧重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强化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知识不足,结合自身职业意向,合理做出职业规划,逐步完成各项职业技能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4]。

2.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在进行思政就业课程融合时,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极为关键的。辅导员可以采用案例对比的方式,展示相同产品、不同工艺的生产成果,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职业责任心。例如,可以选择不同厂家的控制柜接线实物图,让学生自行对比。通过对比不同厂家的控制柜接线实物图,学生可以发现不同的生产工艺和成品效果。借此,辅导员可以挖掘优秀产品内在的诚信生产、工匠精神等思政资源,引导学生形成爱岗敬业、职业责任等职业素养。

(三)建立多要素协同的思政就业课程体系

1.有效融合思政要素

为了有效地融合思政要素,L校制订了全方位的思政融合方案,要求辅导员提供创新的课程融合方法,不断更新融合内容,保持思政就业指导的前沿性。为了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指导需求,设定各年级的思政就业学习难度,通过案例分析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形成职业观念。比如,大一新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社会行业的案例讲解”相关课程;大二学生的思政指导课程有“职业反思”“强化职业素养”。

2.关注专业课程的思政就业指导

L校辅导员积极与各科专业教师建立课程交流体系,尝试在专业课的实践活动中融合思政就业指导内容。这包括设定“岗位模拟”“岗位实训”“岗位体验”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从思政视角书写实践心得,促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形成优异的职业素养。辅导员整理合作企业的岗位类型、工作内容等信息,设定各岗位的体验项目,分配至各个专业实践活动中。实岗体验活动分配完成后,辅导员与专业教师进行活动交流,探讨活动设计的不足,完善岗位体验活动的细节。

3.设定人文素养的融合课程主题

L校辅导员设定了多个思政主题,将其融入就业指导中,主题包括“文化传承”“艺术观赏”“经济管理初探”“科学实践”“择业方法”“国际文明”等。这些思政主题都有明确的就业指导方向,可以有效防止主题重复,确保人文素养的指导效果。在此基础上,辅导员有效整合“社会类”“科学类”的价值资源,摆正学生就业择业的心态。

4.创建闭环型思政就业指导方案

L校辅导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制订了闭环型的思政就业指导方案。对于大一新生,思政就业指导方案包括以红色思想帮助学生建立坚定的性格,使其能够克服困难,坚守岗位;以军训锻炼身体素质和塑造正确的职业观念,从爱国思政视角,端正学生职业认识。选择优秀教员,树典型,选标兵,引导学生快速形成职业认识。对于大二学生,思政就业方案强调红色文化的关联,从“爱国”“法治”“社会责任”等方面开展多样化的岗位实践活动,增强思政融合的深度;发展多样性的岗位实践活动,以“思政培育”为起点,联合于“岗位实践”,设定“学生评价”“思政体会”“岗位心得”等课程环节,完成各项思政就业指导任务。对于大三学生,主要通过社会实训和岗位实习,收集学生的就业问题,给出相应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拥有正确的就业理念。在辅导员答疑解惑、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有效融合思政要素,摆正学生就业理念,防止学生出现“怠于就业”的逃避心理[5]。

(四)建立多方联动的课程融合保障机制

1.完善就业保障内容

以大学生就业需求为指导,L校辅导员建立了包括“就业选择”“企业咨询”“展示岗位实况”等方面的就业支持体系。这个平台让学生能提前了解各企业的岗位情况,识别自身技能的不足,及时进行自我完善,提高聘用成功率。此外,学生在岗位实际工作与企业描述不符时,可以向学校反馈,以便其他学生知悉。比如,企业招聘时,用人宣传内容为“行政工作,处理文件”,但实际岗位却是面向老年群体出售未获得国家批准的药品,存在一定不法性。辅导员可基于这些实际案例,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法治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法治观念,避免参与非法工作。

2.改进激励就业制度

L校辅导员积极引入各类激励政策,比如“志愿服务计划”“三支一扶”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就业政策,辅导员会详细解读政策内容,包括岗位的薪资待遇、作息方式、工作内容等具体信息。结合红色文化理念,辅导员从思政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种政策激励的就业计划。

结束语

总的来说,从思政引导的视角出发,辅导员可以利用“红色文化”“时事热点”“法治事件”等资源,在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法治思想等思政层面,引导学生形成尊重工作、负责任和合法从业的职业观念。在必要的时候,辅导员会介绍国家的激励政策,解释相关激励支持岗位的具体内容,激励学生参与到国家人才计划中。这样做不仅体现了职业院校在思政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也能持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热爱工作、责任心和诚信精神的优秀人才。这种全面、系统、深入的思政就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明确职业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安之.信息化视角下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整合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8):106-108.

[2]郭旗,郭航宇.构建“三层一体”体系,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开展职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8):39-45.

[3]朱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辅导员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22(2):49-50.

[4]谢骏.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112-113.

[5]谭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意义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108-109.

作者简介:黄哲芬(1987— ),女,汉族,湖南沅江人,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辅导员岗位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