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助产学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2023-11-30刘慧
[摘 要]文中以助产学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高职助产学实训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助产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从构建健全课程思政管理保障机制、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将助产学生诉求融入课程思政以及贯穿德育红线,助产学专业思政人文教育全程化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职;助产学;课程思政;困难;对策
分娩室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科室,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助产士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病情,胜任复杂的临床工作,为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课程教学在助产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在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开放后,助产学实训课程应紧随行业发展需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再结合助产专业实际情况,培养德才兼备的助产人才。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兼顾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拆解并分析课程教学,根据教学的反馈找出并扫清教学盲点、改善并提升教学成效,实现有效教学。
一、高职助产学实训课程思政的实施思路
(一)加强课程思政主体能力建设
现阶段,助产学实训课程思政还不完善。教师作为学生教育者与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主体能力的建设。针对助产学实训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开展,高职院校应引导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共享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教学实践经验,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改革、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此外,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大学习力度,确保自身的提升。
(二)大力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职助产学实训课课程思政还不能有效开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此,应构建助产学实训课“感思悟识”课程思政主线,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对学生加强引导,并制订新考核评分标准,在助产学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政,就可以将客体主观化的过程更加清晰呈现出来,那么外化就变成了主体客体化过程[1]。如此一来,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同时,也需要找到存在的契合点,主要的目的就是坚持以实训考核与岗位实习为中心,有针对性评价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思政目标的达成程度,其中教师、孕产妇都是评价的主体。
(三)注重课程思政创新
在高职助产学实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创新课程思政。结合相关情况得知,助产专业学生除了关心自身就业情况,还注重学历的提升[2]。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把课程思政与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职业发展规劃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课程思政效果的提升,还能有助于培养助产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共情能力,并为其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通过母婴保健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二、高职助产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困难
(一)助产学专业课程特点与思政教育现状
助产专业和助产学属于医学分支,更是妇产科的重要分支,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不仅拥有较强专业性,且实用性强。当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对象十分特殊,如孕产妇、新生儿,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强操作技能,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素养,需及时给予服务对象有效的安慰。现阶段,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研究。笔者在知网输入关键词“课程思政”后可以搜集到上万篇论文,而搜索得到的有关助产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论文却较少,从这可以看出助产学与其他专业相比,相关课程思政研究呈现一定的匮乏性。
(二)教师挖掘隐性的思政元素困难
助产学实训教学在传统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基本上以思想基础理论类通识教育为中心,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且效果不佳,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缺乏奉献精神,自身职业道德十分薄弱。可见,仅仅靠给学生上几门思政课程以及人文课程是无法达到高质量人才要求的。助产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3]。要想让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相吻合,就需要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将课程中存在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来,加大梳理力度,通过课程设计,将人生价值、人才培养更好地融合到一起,然而现实中部分教师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激励与管理机制
现阶段,不管是教学工作量、发表论文量,还是竞赛获奖等,都属于课程考评系统的重要内容,且拥有一定量性指标考核标准。但针对课程思政、德育的成果,没有量性指标考核。若是教师职称评聘要求与课程思政、德育无法建立关联,就会导致大部分教师不重视课程思政工作,更谈不上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4]。
三、高职助产学开展课程思政对策分析
(一)构建健全课程思政管理保障机制
成立思政教学小组,小组主要的责任就是优化思政教学工作,强化思政工作建设,由教研室负责人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管理人员,系主任作为主要负责人,及时把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归纳到教师绩效考核中。科学合理划分课程思政评分比例,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确保在有效督促中完成相关工作,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开展示范性项目,引导高素质、高水平的模范教师参与到其中,确保这项工作有序进行,让思政元素融入各个课程中,为形成混合式课程思政师资培训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开展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讨沙龙、示范教学成果分享会,多渠道帮助教师提升开展课程思政的水平[5]。在搭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过程中,既要将思政教学能力作为衡量标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养学生家国情感、职业道德、医德医风以及人文素养考试分数比例。在全国青年高校教师课程竞赛、教学评估标准中,增加课程思政育人评分比重。另外,不管是在设计教学目标,还是在优化教学流程,都需要将德、美理念融入其中,并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加以有效落实。
(二)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将增强文化意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挖掘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向学生传授孕产方式选择知识时,需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文关怀先进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当学生遇到有人对我国剖宫产情况有偏见时,学生应积极向相关人员进行解释,在选择孕产方式时,都是按照科学指南,并且听取孕妇的想法与意见,医护人员不会强制要求孕妇选择生产方式。此外,需要借助中医的保胎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自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大健康观、助产哲学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制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助产人才。现阶段我国有很多“00后”大学生具备较强自主意识,非常愿意表现自我、发挥自身的价值,但自身心理素质十分薄弱,当遇到问题时,应变能力与承受能力较差。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不管是生存成本,还是压力,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重点关注实用性,向着实用、崇尚方向发展,在帮助学生提升认识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让学生关注实际生活[6]。所以教师作为学生教育者与引导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将职业道德、价值观与助产学专业相结合。助产学课程内容在确保应用技能提升的同时,还需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培养,让学生明白既要保护患者隐私,还要保护患者生命权。
另一方面,优化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应用双师带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助产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结合相关调研得知,双师带教高校合作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融合到一起,已经成为现阶段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且对培养学生三观思想、职业发展观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课程思政坚持以与时俱进原则为中心,及时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化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手段,不断练习医患互动方法,确保学生可以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适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安慰,减少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医患矛盾出现的概率必将有效降低。在课下,可以应用科学有效方式,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有效性。
(三)将助产学生诉求融入课程思政
在高校助产学实训课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学人文精神,同时也会增强自身临床实践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诉求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尽最大能力建立刺激-需要-行动-满足实践逻辑。主要的策略有:教师在开展实训课活动前,让学生了解助产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以便于帮助学生及时认清助产学实训活动重要性;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我国生育政策,明确助产学在临床岗位的价值,并与医学理论以及个人社会价值等内容相关联,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最后,教师应该把课程思政内容变成医者大爱,应用螺旋上升式教学理论,及时优化课程思政实践模式。
(四)贯穿德育红线,助产学专业思政人文教育全程化
坚持以思政教育为中心,以课堂为基础,构建健全的课程教育格局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五术的培养,确保学生毕业之后都能够成为一名全能的助产士。第一个学期,主要向学生传授公民基础政治品德、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人文科学通识教育;第二个学期,高度重视护理同科人文素质培训活动的开展;第三个学期,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第四个学期,结合任职要求,让实习医院开展对应的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实习活动中,将临床研究助产实践教育资源优势呈现出来,对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素质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外互动人文综合教育活动,建设实训过程基地,为有效开展科学助产社会工作和人文实践活动教学夯实基础。
(五)注重价值观树立和思维方式转变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将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作为课程教学的中心。课程教学要根据助产专业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科学思维,让学生从辩证唯物方面及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实现价值观形成与专业教育共同进步的目标,让学生探究医学类专业课程存在的人文属性,将专业课的德育价值呈现出来,同时有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载体,让职业精神更好地渗透到专业知识学习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助产学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首先,应及时优化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价值呈现出来。教师从以往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且养成良好的三观价值,为促进学生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助产学实训课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专业自信,还可以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为之后更好地服务病人夯实了基础。其次,为保证助产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工作有序开展,高职院校需要应用科学有效措施加以支撑,及时解决师资培养、课程资源以及管理保障遇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将教师在立德树人培养中的价值呈现出来,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师资团队,引导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大学习力度,及时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挖掘助产学专业存在的思政元素。最后,构建更加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推动思政课程学生态系统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萍,彭春芳,陆兵,等.“岗课赛证”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勾兑与品评技术》课程为例[J].酿酒科技,2023,No.349(07):129-133.
[2]王连红,薛彩秀,杨可,等.助产学“课程思政”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案例库的建设[J].护理学报,2023,30(12):36-39.
[3]朱前進,程远尊,李静,等.基于ADDIE模型的“高级助产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师,2023,No.525(06):117-119.
[4]李薇,李敏,李枋沄,等.微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科助产学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23,20(02):140-145.
[5]肖红.高职院校助产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的效果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03):15-18.
[6]戴黎黎,刘林敏,柳忠燕,等.助产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以“产后抑郁症”教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No.316(38):54-56.
作者简介:刘慧(1974— ),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妇产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构建高职助产学实训课‘感思悟识课程思政主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B142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