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321”育人路径探索

2023-11-30阮晶晶

华章 2023年7期
关键词:立德育人思政

[摘 要]高等院校是党和国家实施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群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当前,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育人体系、育人模式、育人效果、思政教学四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搭建创新育人工作体系、优化育人育德相融合模式、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育人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方面下功夫,探索“4321”協同育人践行路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行的质效育人机制。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321”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由应试教育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国家需求的必要性、赋予时代内涵的重要性、继承优良传统的必然性。在新形势下,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思政工作应该更须适应大学生成长特点,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思政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建立育人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视域下,立足新时代,面向国家人才培养新目标,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新内涵。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一)面向国家需求的必要性

通过对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理论的深入研究,能够进一步全面认识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中,逐渐解决国家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实践路径,不断培养面向国家发展需要的真正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让真正的人才在国家发展需要的地方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二)赋予时代内涵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好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牢记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初心使命,践行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任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三)继承优良传统的必然性

自古以来,重视德育教育是中国教育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系统全面地阐述中国德育思想发生、发展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立德树人新要求、新内涵,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理论,能够更全面清晰地了解我国德育思想的发展进程,为思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实践。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挑战

长期以来,为了应付应试教育提升应试能力,高校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理念、新任务,立德树人视域下,育人体系、育人模式、育人效果、思政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一)事务性工作烦多低效,尚未创新育人体系

在高校,辅导员是思政工作的中心力量,从事九大方面工作职责。辅导员队伍承担大量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导致辅导员埋头于无比琐碎的繁杂工作中,时间与精力的分散往往很难将育人工作做细做实,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有效育人体系。加之本科院校普遍扩充了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有待提高,普遍存在效率低下,思政教育质量无法保障,没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等问题。

(二)育人方式守旧,育人模式没有与时俱进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大学生群体是思政工作的重点对象,这一群体呈现出两面性、多元化等性格与人格特征,强制“灌输式”和反复“说教式”已不适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提升自身知识和技能,做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培养工具化的“人”,而应在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主体价值[3]。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模式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发挥教育的合力和大学生的能动作用,开展思政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其本质就是育人育心。

(三)重理论轻实践,思政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4]。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总体层面,有研究显示,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教学素养不足、教学实践反思不多等问题[5]。因而,思政教学没有坚持创新理论与实践育人相统一,此外,当前面临思政教师课外不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规律的研究,课堂教学不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只单方面传授知识,难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学、真用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必然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思政教学要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实现认识自觉、实践自觉。

(四)内涵建设不充分,思政育人效果弱化

通常,高校在传统教育体制中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和掌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只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而为了响应发展迅速的新时代,用单一的培养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当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加之,当前社会复杂性,信息技术多元化,大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思想、生活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政治模糊、道德素养不足等问题不断涌现。将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能够加强大学生内涵建设,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质量。因此,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提升人才内涵建设,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4321”路径探索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国家发展需要、顺应时代要求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探讨“4321”实现路径。

(一)坚持“四个”抓手,搭建创新育人工作体系

搭建创新育人工作体系是提高日常学生管理效率、提升育人效果的有效方法。首先,加强精细化管理,运用战略思維。以辅导员工作为例,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善于进行深入凝练、总结,将繁杂重复的学生日常工作,进行精细化、系统化,总结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加强战略思维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观大势、谋全局,全面把握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趋势,掌握学生成长规律,有效地规避风险与挑战,善于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工作能力,更好地推动育人工作。其次,打造网络资源信息平台,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经济、实用、高效为原则,通过搭建网络工作平台,规范化地利用全院共享文件夹上传下达各类文件、信息和学习材料,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办公。创新学生工作机制,实现网络思政育人。引导学生充分用好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与信息共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和育人效果。再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横向上,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人才营地、论坛等进阶式培养;纵向上,组建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师徒制,将单向的教师指导拓展到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挥“朋辈教育”传帮带作用,让“交叉双轨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育人进程,为国家社会培养一批批创新创业人才。最后,发挥全员育人合力,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大力挖掘蕴含的协同育人资源与优势,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校内,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打造有特色的思政课,将思政铸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外,在实践指导环节下功夫、做细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如红色走读、暑期社会实践、“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行动,让学生在奋斗一线感悟人生启迪、在红色基地汲取精神力量,增才干长本领,构建“大思政”格局。

(二)扮演“三个”角色,优化育人育德相融合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来讲是做人的工作,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课题[6]。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三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努力成为青年学生的引路人、热心人、知心人,达到以人为本、育人育心的效果。一是育人育心,做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把“以生为本”理念贯穿于引路人始终,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加强正面教育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引导学生敢立鸿鹄志、勇做践行者,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二是真情相待,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在日常生活中,节假时一句问候一声祝福,生病时一句关心一声关怀,烦恼时一句随时都在,用真情真心对待每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师的可信、可敬、可靠,激励自己做乐为、敢为、有为的青年学生,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表率。三是以心换心,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走出繁杂、琐碎的事情,走进学生内心,以爱心、诚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做“五心级”教师,走近学生,走向学生。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倾听学生的内心呼唤,去倾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做学生的知心人。

(三)抓好“两个”落实,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育人方法

理论源于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掌握好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高校要抓好教学理论与实践育人“两个”落实,提高育人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育人合力。一是要在提升教师“教书”能力上下功夫。经常性开展专业素养培训、实践锻炼等,更新专题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用好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融入好课程思政元素,讲好思政“微课堂”,做好大学生课堂教育教学。二是要在提高教师“育人”本领上下功夫。积极用好“第二课堂”,发掘红色资源,用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领悟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活动,如重学“红色经典”、重思“红色文化”、重践“红色走读”、重悟“红色故事”等红色文化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红色走读、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进一步激发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认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服务社会本领。

(四)坚持“一线”中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长期以来,就业是民生之本。与人民一起、与实践结合,一直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祖国人民的召唤,也是一代代青年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7]。”这一思想给高校大学生培养指明了方向,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去成长,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价值。其本质是“顶层设计+基层实践”,号召广大毕业生要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将西部和基层作为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到西部去、到基层、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通过一代又一代大学生在基层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成功案例与经验,培养更多扎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新时代劳动者,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夯实育人效果,打造“一线”品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要坚持“四个”抓手,搭建创新育人工作体系;扮演“三个”角色,优化育人育德相融合模式;抓好“两个”落实,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育人方法;坚持“一线”中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从四个路径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4321”协同育人路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不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飞燕.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2]于洪娟.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2(5):100-103.

[3]鲍江,赵强.“新工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培育:意义、挑战与路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8):5.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新华社,2019-03-18.

[5]闵敏,姚双良,张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12):61-62.

[6]陈爱香,姚利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2):48-57.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作者简介:阮晶晶(1992— ),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南昌工程学院,本科,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南昌工程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水利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径探索——以“有风景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为例(2023060)。

猜你喜欢

立德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