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恽寿平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当代性

2023-11-30朱小红

书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当代性恽寿平传承

朱小红

关键词:恽寿平;绘画;当代性;传承

恽寿平(1633—1690)是清代“常州画派”的代表画家。他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草衣生,其斋名曰瓯香馆,因而别号瓯香馆主。其与王时敏(1592—1680)、王鉴(1598—1677)、王原祁(1642—1715)、王翚(1632—1717)和吴历(1632—1718)并称“清初六家”。恽寿平一生并无功名,早年生活坎坷,历经朝代更替、兵荒马乱,但其一生大多以诗文、书画自娱,与当时的书画名家多有交流切磋。其活动范围大多以江苏常州为中心,行迹遍布杭州、苏州等地。他擅诗文和绘画,兼擅书法,著有《瓯香馆集》《南田画跋》。

恽寿平早年以山水画见长。因其友人王翚亦以山水见长,恽寿平遵循“同能”莫若“独诣”的古训,改弦易辙,转向花卉。就恽寿平整个艺术历程来看,其早期的山水作品亦并不弱,即便与以山水见长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和吴历相比,亦未遑多让。但在美术史上,无论存世作品的数量,还是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恽寿平的花卉都远超其山水。故在清代及当下视野中,恽寿平都是以花鸟画家的身份出现的,他对后世的影响也都集中在花鸟画领域。(图1、图2)

恽寿平以没骨花鸟画著称,他融会了黄筌、徐熙以来的花鸟画技法,浸淫于宋元绘画中,将没骨花鸟画发扬光大,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花鸟画新风。时人邵长蘅(1637—1704)在《书恽正叔画册后》中谈到恽寿平花鸟画的创意:“宋人写生,以徐熙为最,黄筌父子次之,明沈石田、陈道复作水墨花鸟亦出徐熙,虽浅色淡墨,殊有深趣。近来,吾乡恽寿平正叔工没骨写生,不同墨笔钩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浅深间妙,极自然,亡论道复,即石田未远过也。尝与余作折枝海棠、山茶、梅花、水仙及水藻游,凡十二幅,携行簏中,有力者攫之而去,时时往来胸次已五六年。恽今老矣,画亦渐不易得,忽见此页,顿还旧观。”其指出恽寿平花鸟画的源流,称“吴门画派”的沈周(1427—1509)、陈道复(1483—1544)等人的花鸟均远不及恽氏,可见恽寿平的花卉受到时人追捧。清人方薰(1736—1799)在其《山静居画论》中也说:“元明写生多宗黄要叔、赵昌之法,纯以落墨见意,钩勒顿挫,笔力圆劲,设色妍静,舜举、若水后,之冕、叔平、沱江,各极其妙,时人惟陈老莲能之。南田恽氏画名海内,人皆宗之,然专工徐熙祖孙一派,黄、赵之法几欲亡矣。恽氏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点染同用,前人未传此法,是其独造。如菊花、凤仙、山茶诸花,脂丹皆从瓣头染入,亦与世人画法异,其枝叶虽写意,亦多以浅色作地,深色让主筋分染之。”方薰谈到了恽寿平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并述其没骨花卉的技法与独创性。(图3、图4)

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出机杼,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其在宋元以来花鸟画史上承前启后,堪称花鸟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家。正因为如此,追随其画风者代不乏人。在清代画坛,其画风主要影响两个群体:一是其恽氏家族传人,一是其师承弟子或私淑传人。关于恽寿平对这两个群体的影响,美术史学者朱万章在《恽寿平的家族传人考》和《恽寿平对清代画坛的影响》两文中均有详细论述。该项研究表明,在恽寿平以来的恽氏家族中,艺术家就有至少57人,其画风多受恽寿平影响[1]。在清代画坛,直接师承恽寿平的画家有马元驭、邹显吉、邹一桂、张子畏、章绅、杨湛思、范廷镇、董瑜、张伟和陆灿等。而受其影响的画家就更是灿若星辰了,从相关文献和传世作品考察,至少有165人,其中在画史上成就较为突出者有华喦、顾洛、黄易、周笠、宋光宝、沈铨、上睿、费丹旭、顾蕙、宋光宝、孟丽堂、戴熙、张熊、居巢、居廉、王礼、朱偁、任薰、松年、潘振镛、费念慈等[2]。尤其是“常州画派”的传人宋光宝、孟丽堂,在晚清时期流寓广西、广东,影响及于花鸟画家居巢和居廉,使岭南画坛一时弥漫着一股恽氏画风,而受其影响的“二居”亦毋庸置疑地成为晚清时期岭南花鸟画坛的一座重镇。因而,无论恽寿平对清代以来花鸟画坛的影响范围,还是传世作品中所显见的恽氏风貌,在中国绘画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恽寿平对清代花鸟画坛的影响,可与赵孟(1254—1322)对明清书法的影响,徐渭(1521—1593)对清代水墨大写意的影响,沈周、文徵明(1470—1559)、董其昌(1555—1636)对清代山水画的影响,以及石涛(1641—1718?)、八大山人(1626—1705)对清代写意绘画的影响相提并论,可称得上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恽寿平是一个追求高雅气格、富有文人情趣的画家。他在《题自画册》中谈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惜园游心绘事,且十年所矣。其宗尚亦凡三四变,最后独心赏南田恽子。案乘间所置吟赏,大都南田笔墨也。间尝与余论议上下古今,往往拔俗奔放,不肯屑屑与时追趋。余因叹惜园之意,甚近于古也。自右丞、洪谷以来,北苑、南宫相承,入元而倪、黄辈出,风流豪荡,倾动一时,而画法亦大明于天下。后世士大夫追风效慕,纵意点笔,辄相矜高,或放于甜邪,或流为狂肆,神明既尽,古趣亦亡。南田厌此波靡,亟欲洗之。而惜园乃与予意合,亦可异矣。暇日以两册见投,因为斟酌于云林、云西、房山、海岳之间,别开径路,沈深墨采,润以烟云。根于宋以通其郁,导于元以致其幽,猎于明以资其媚。虽神诣未至,而笔思转新。倘从是而仰钻先匠,洞贯秘涂,庶几洗刷頹靡,一变还雅。恐云间复起,不易吾言,愿就赏心,共游斯趣耳。”[3]不仅在理念中,在其作品中也能见其不俗的情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所见海内外博物馆、美术馆中所藏恽寿平书画有306件[4],其中八成以上为花鸟画,而这些花鸟画无一例外地都秉承其这种理念,贯穿始终。另外,因为恽寿平的花鸟画色彩较为丰富,视觉效果较佳,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而其题材以大家所喜闻乐见的牡丹、菊花、玉兰、荷花、绣球、芍药、栀子花、兰花、梅花等为主,深得普通民众欣赏,因而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在清代以来的画坛上,追捧其画风者众,其原因即在于此。(图5、图6)

恽寿平的花鸟画风影响清代画坛近200年。自晚清至21世纪,恽寿平的画风赓续延绵,迄今不绝。在其画风的传承之外,其画风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当代画坛中,私淑其画艺的花鸟画名家不胜枚举;二是无论在学院派的美术教育体系中,还是在传统的私相传授的学徒式绘画研习中,当下花鸟画家不少是以恽寿平作品为入门之阶的。前者如当代花鸟画家黄宾虹、陈树人、齐白石、陈半丁、田世光、于非闇、赵少昂、谢稚柳、唐云、喻继高、俞致贞、来楚生、梁崎、陈大羽、崔子范等老一辈画家的花鸟画均受其熏陶,而像郭石夫、方楚雄、霍春阳、陈永锵、周彦生等活跃于当下画坛的实力派画家,在其早期的画中也都能找到师承恽寿平的元素。后者如高等院校中国画系的学生,画花鸟者除临摹宋代院体花鸟外,恽寿平作品就是最受欢迎的选项。一些老画家在指导初入门径的晚辈习画时,也往往将恽寿平的花卉画作为最佳范本。现在很多硕士、博士论文也多将其作为研究的重要对象。据统计,以恽寿平艺术为专项研究的硕士论文就有87篇,其时间集中在2006—2023年;博士论文有3篇,时间集中在2011—2019年。这些研究者,有的本身就是专业的画家,他们在研究其画艺的同时,画风上也受其影响,是恽寿平画风在新时代的另类表现形式。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刘艺菲,其硕士论文是《尾形光琳与恽南田没骨花卉画形式语言比较研究》[5],而其本人的绘画即是受到恽寿平画风的影响,有明显的“常州画派”的痕迹。再如郑博文的博士论文是《南田之心象》[6],而其花鸟画本身也具有明显的恽寿平的影子,在赋色及造型方面,脱胎于恽氏而别开生面。在美术院校的本科学习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的学生也大多以恽寿平为师法对象,在对其作品的“传移模写”中,奠定了坚实的画学根基。

美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薛永年在谈到发展国画与研究国学时说:“发展国画与研究国学,关系是内在的,有利于梳理民族文脉传承发展的近代历史经验,既从深层理解国画人文关怀方式的传统,也从国学的出现和发展来寻求理解国画家全面素养的启示。对于中国画界的同仁而言,研究国学首先是深刻了解中国艺术的文化精神,解除反传统意识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遮蔽。”[7]对恽寿平花鸟画的继承与发扬,便是发展国画与研究国学的重要举措。在当下语境中,像恽寿平这样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定地位,对后世绘画产生深远影响的画家,我们更要潜心研究其画学精髓,探讨其画学内涵。尤其是在花鸟画基础学习中,恽寿平无疑是不可绕过的重要一环。

恽寿平艺术的当代性,还体现在其绘画的平民性与题材的世俗性。他的绘画设色艳雅秀美,清新自然。其画法兼工带写,以可视性很强的造型引人入胜,深得上自士大夫阶层,下至黎民百姓的欣赏和喜爱。其题材也多是大家所常见或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受到世俗社会的激赏。这样的绘画和選题,自然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重要范例。因而在当下对恽寿平画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研习其技法,更要承继其艺术精神与艺术理念,让恽寿平的绘画经过300余年的传承后,在今天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或许这便是恽寿平艺术当代性的现实意义所在,也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所秉承的艺术传统。

猜你喜欢

当代性恽寿平传承
恽寿平没骨花鸟画艺术语言分析
恽寿平书画艺术
“意境”这样实现
———《“意境”如何实现———恽寿平意境观念研究》评介
《工业备忘录》创作谈
新工笔绘画中色彩的当代性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口述体纪录片的文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