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魂的瑜伽

2023-11-30邹鹏辉

书画世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滕州书法作品篆刻

邹鹏辉

杨绛先生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常常拜读战友武宝民先生的书法作品,看似平淡无奇,仔细观之,却又耐人寻味,有一种心性的自然流露,如临风之君子,若照水之水仙。

书法作品承载着宝民在书法领域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用他的话说,书法如瑜伽,一个是内心的,一个是外在的,但都不刻意,不随意,强调动静结合、神思相应、身心合一、筋脉相连,物我两忘乃最高境界。因此,可暂且把宝民的书法喻为灵魂的瑜伽。

书法欣赏可谓见仁见智,好书法直见性灵。走进宝民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书以载道》书法作品,宛如他本真自我、简静至极的写照。宝民和我是好战友、好兄弟,有着同样的经历,对军旅生活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我不太懂如何鉴赏和品读书法的意境,只能从宝民的人生轨迹去寻找他沉浸于书法的理由。

宝民出生于墨子故里—山东滕州,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墨子的思想学说一直影响他的书法创作。中学毕业后,宝民在乡里当了个邮递员。他白天忙着送邮件,农忙时还要做割麦子、刨玉米秸、拉排车等农活;晚上就一个人躲在小房子里,点上煤油灯,在废旧的报纸上反反复复地练字,天亮醒来,脸往往会被熏黑。18岁那一年,宝民偷偷地到乡里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部队生活紧张而又枯燥,值班、出勤、学习,听军号起床、就寝。在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间隙,他仍不忘挥毫泼墨,书法已融入他的血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书法报》上刊登一则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的招生启事,激动万分,一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他拿着报纸向领导汇报,说自己想去考大学。经部队领导鼓励,宝民风雨无阻,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补习文化课,每天抽空钻研书法、篆刻。功夫不负有心人,宝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南京艺术学院,第一次进入大学殿堂系统地学习书法、篆刻,正式开始了煮字耕砚的生活。从此,书法与篆刻相随,黑、白、红成了宝民生命的主色。

“ 遥看龙山晓云轻, 朝晖尽染桥心亭。荆泉送来一湾绿,桃花点点草青青。”这是描写宝民老家滕州荆河公园的诗赞。久久地翻看着宝民的书法集,我的脑海里出奇地呈现出一幅描绘他老家滕州荆河公园的、有传统古典风格的画。画面中,围水成湖,集沙为岛,着意装点,妙造自然,重峦叠翠,水绕楼园,于空灵中得雅致,在疏淡中见秀逸。宝民的书法不失他老家公园景致的气韵和灵动,掩藏不住墨子故里的博爱情愫,用笔着墨有一种朴素、含蓄、清丽的色彩,让人不由得赞叹。宝民的书法诠释了古典文化中淡泊典雅、质朴无华的简约之美,正所谓“神游意会,不染尘埃”也。

美与情感,是书法的两面。武宝民在书法的海洋里追求美的创造、情感的表达,也致力于美的传播。欣赏宝民的书法,仿佛能看见他的灵魂。“一人独静,便是一个人的天涯。摒弃了寒暄熙攘,避开了市井的喧哗,浮生半日是独享的欢悦。留点空间给暗夜的荷花,寂寂华年,所有的念与不念,所有的爱与哀愁,也只是一一付诸水和墨。”用书法篆刻家陈扩文的诗,足以表达宝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其篆书浑厚苍茫,颇具金石之趣;隶书简劲疏朗,蕴含清和之气;行草清刚雅和,技法以简胜繁……這些无一不是他“化我为古、化古为我,师其法、得其心、悟其道”的情感表达。

现代书法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心灵上跟古人缺少应有的沟通。而一旦有了这种沟通,学习各种古人书体,就能写好并写出变化与新意。宝民的案头长年搁着古代汉语、历代书论等方面的书,一有空就反复研读,所思所感在创作中得以体现。比如在《丘崇〈水调歌头·秋日登浮远堂作〉》的创作中,他就有意识地加入自己的想法:打破横有行、竖有列的界格,拟商周钟鼎款识之式,还原自然生发的书写空间,正所谓“书者,散也。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为了使字形各异,“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他任其大小错落,在参差中求统一,使得理性循古与感性创新和谐共存,尽显耀眼的光芒。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未来的成色,要靠宝民的理性、激情、大度与定力来打磨。作为当代书法家,我们在审视当下书法遗存时还必须体现出一种文化的情怀与精神。这种情怀与精神是发自内心的,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感召,是对中华文明发自内心的自信与热爱。

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相信宝民会继续在书法的世界中坚定理想,永葆艺术青春,超越功利,秉承内心的豁达、清澈和安然,足以在时间刻度里记录最动人的一笔,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潮中留下自己最深刻的印记,艺术生命达到大美瑜伽的境界。

猜你喜欢

滕州书法作品篆刻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篆刻
滕州供水单元泵站主动控制方案研究
瑩波篆刻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滕州电视台“电视问政”搭建践行群众路线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