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脉络与趋势展望
2023-11-30常进锋王海鑫
常进锋 王海鑫
[摘要]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心理健康便得到了国内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图谱。分析发现:由于我国老年人群体不断增多,相关研究也不断出现;核心作者主要有陈长香、邢凤梅、李淑杏等研究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路径”“老年人抑郁及其成因”“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四个主要领域。未来该领域研究者、研究机构应当加强彼此间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并尽快构建出有关理论、拓宽研究视角与研究对象范围。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图谱;CiteSpace;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C913.6;R395 文章標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63(2023)03-0019-15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3.03.003
一、引言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多,我国老龄化社会即将步入中等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包括老年人养老、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在内的“老年问题”不断地涌现。其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高度关注和学界广泛研究的议题。有研究人员对12656例居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抑郁症的总患病率为25.55%[1],也有人指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为3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为26.8%。事实上,由于文娱活动有限、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原因,导致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已经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老年人自身,也影响其家庭的和谐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的观念早已不仅仅指生理方面的健康,还包括社会与心理方面的健康,当三者均保持在良好水平才可称为真正的健康[2]。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较为严重,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老年人心理健康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许多研究人员投身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贡献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虽有研究人员对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其采集的文献时间跨度仅为5年,且有效文献数量不足300篇,故难以系统展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全貌,对于后续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以及研究前沿热点的发现较为不利。因此,本文尝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目前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制作出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时区知识图谱等来分析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现状,并提出未来该领域需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供后续研究人员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经过筛选并整理出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检索共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检索,检索的主题为“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抑郁”,第二部分为关键词检索,检索的关键词包括“老年心理健康”“失独老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CSSCI(含扩展版)和CSCD(含扩展版)”,时间界限为2000年1月到2022年5月,共检索出859篇相关文献,经过人工筛查去除重复、会议报告、书评、征稿、启示、无关文献,最终梳理出823篇有效文献,文献检索日期为2022年5月18日。
(二)研究方法
为直观地展示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研究特征,本次所采用CiteSpace.5.8.R3c版本以及Excel进行部分表格处理,对823篇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发展走向,制作发文量与期刊发文量、核心作者与发文机构及其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图谱,使我们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看出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
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分析
(一)发文趋势
通过对2000—2022年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发文量进行整理并制作折线图,来反映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发文量及发文趋势(图1)。由图1可知,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阶段上来看,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可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萌芽阶段(2000—2006年)、研究发展阶段(2007—2017年)、研究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在研究的萌芽阶段,国内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年均发文量为11篇,这一时期国内研究领域开始开拓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有关内容,虽然在2002年和2006年出现了发文的小高峰,但这一阶段国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仍旧较低。在研究的发展阶段,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年均发文量达到37篇,是上一阶段的3倍以上,其中在2007—2017年,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年发文量快速上涨,并在2016年达到了发文65篇的峰值,表明这一时期,国内研究人员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在研究的深化阶段,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年均发文量为68篇,在2021年出现了近20年来的最高峰,达到了年发文82篇,这一时期的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逐渐沉淀下来,研究主题也日益深化。文献检索时间为2022年5月,2022年的发文量趋势不具有代表性,因此2022年的发文量趋势将不纳入图中。
(二)期刊发文量
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期刊发文量,不仅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发文参考,而且对分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如表1),发现《中国老年学杂志》刊载了最多的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文章,说明《中国老年学杂志》是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平台;其次是《现代预防医学》,载文量排名第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公共卫生》等期刊也都有30篇及以上的载文量,说明这些期刊在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总体上,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成果集中发表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期刊,虽然《人口与发展》刊发了17篇相关文章,但人文社科类期刊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的现实仍旧存在。
(三)核心作者与作者合作网络
如表2所示,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高产作者共有16位,共发文133篇,占总发文量的16.2%,这说明了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内发文中心度较高。其中,陈长香、邢凤梅、李淑杏是核心作者中较为高产的作者。
运用CiteSpace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共现分析,将经过系统处理的数据资料导进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设置为“Author”,时间界限设置为2000—2022年,时间切片单位为1,生成老年人心理健康作者合作图谱,见图2。图中所示节点表示作者,节点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节点间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粗细代表作者间合作的密切程度。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节点数N=673,连线数E=762,网络密度Density=0.0034,表明作者间合作较少,发文较为分散,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连续性不够强。但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以北京大学的李娟为首,联系起许淑莲、李海峰、吴振云等人形成了一条长合作关系,该长合作关系中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或国内其他顶尖研究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权威学者在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有属于自己的联系网络,并且互相共享信息、相互合作,但其余作者间联系则较少,后续研究中应当提高作者间相互联系频率,提高各团队之间信息共享能力。
(四)发文机构及其合作
运用CiteSpace对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共现分析,将经过系统处理的数据资料导进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时间界限设置为2000—2022年,时间切片单位为1,生成老年人心理健康机构合作图谱,见图3。图中所示的节点表示机构,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间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图3我们可知,节点数N=451,连线数E=199,网络密度Density=0.002。由此我们可知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的机构间合作较少且较为分散,并且图中机构合作有十分明显的地域化特点,如北京内的数个研究机构彼此间相互合作,但和北京以外的研究机构合作研究较少。华北理工大学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较为重要的研究机构,其合作对象大部分为河北省内部分医院与其他研究机构。因此,今后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机构间除了加强与本地研究机构的合作,互相吸收长处与优势外,还应当注重联合异地研究机构进行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研究。
(五)被引量前十文章
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被引量前十的文章进行统计,得到了表3。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使用》的被引量最高,被引次数为262次,该文献在文中证明GDS-15量表对测量中国老年人抑郁有较高的信效度,因此在后续研究人员对老年人抑郁进行测量时,会引用该文章来佐证GDS-15量表的信效度。这也意味着该论文中对当前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改良后的GDS-15构量表更适合国内老年人群这一观点为学界大多数研究人员所认可[4],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有着较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后续研究人员对这一方面研究的关注。同时,根据表中数据我們可以看出,在前十位高被引文献中,有较多文献在研究老年人抑郁的问题,说明抑郁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四、老年人心理健康文献关键词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图谱可以让人直观看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及其关键词分布结构。做关键词共现分析时,将时间阈值(Time Slicing)设为2000—2022,时间区间(Years Per Slice)设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设为关键词(Keyword),网络裁剪方式(Pruning)为路径裁剪(Pathfinder)。如图4所示,运行后共现图共有506个节点(N=506)、1142条连线(E=1142),网络密度为0.0068(D=0.0089),其中节点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连线越多表明两个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连线越粗表明联系程度越强。由网络密度可知,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关键词联系相对较强,说明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共性较强。
为了更加直观地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特将主要关键词整理成表4,以分析其频次和中心性。其中“老年人”“抑郁”“心理健康”出现的频次较高,均为200次以上,表明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者中,上述关键词是研究的重点内容。其中,“慢性病”这一关键词频次仅有20次,但其中心度却有0.10,远高于其它相近频次的关键词,表明“慢性病”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今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重要的切入点。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热点分析
在已有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将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5),通过该图谱我们可以更加全面精确地了解当前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的主要内容。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成员大小与轮廓值大小过滤掉较小的聚类,提取出聚类标签。包括#0(心理健康)、#1(抑郁)、#2(老年人)、#3(抑郁症状)、#4(社会支持)、#5(抑郁情绪)、#6(中老年人)、#7(抑郁症)、#8(城乡)、#9(应激)共十个聚类。
为了凸显当今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的主题内容,通过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归纳整合以及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关键词频次的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因素、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路径、老年人抑郁及其成因、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四个领域。
1.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充分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是精准实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前提基础,因此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调查与分析成为该领域的热点之一。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实证调查多围绕某一地区或群体展开,如有人对成都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成都市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且发现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5]。也有人调查了江苏省老年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江苏省老年人多项心理健康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现出扩大的趋势[6]。还有研究人员发现山东省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较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7]。总的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学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实证分析时发现,老年人自身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是促使部分老年人陷入心理健康危机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老年人自身生理因素。步入老年后,身体健康出现状况是大多数老年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面对各类疾病时,老年人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消极情绪,而这其中对老年人心理造成影响最大的便是以高血压心脏病为首的老年慢性病[8-10]。由于慢性病给老年人带来生活质量下滑以及生理方面的痛苦,导致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健康的老年人[11]。而想要缓解慢性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加强对疾病的相关科普,使病人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家人的陪伴和社区的社会支持则是十分重要的[12]。
其次是家庭因素。步入老年后,家庭陪伴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家庭成员陪伴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没有家庭成员陪伴的老年人更好。有研究人员对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发现在机构养老中,老年人由于与家属见面的时间十分有限、对养老机构较为抵触等原因导致其心理方面疾病的发病率要高于家庭养老的老年人[13],而在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则要更加稳定,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也更为融洽[14]。此外,儿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由于缺乏儿女陪伴,即使在自己家中养老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远远不如与儿女一同居住的非留守老人,并且由于与儿女一同居住,非留守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也优于留守老人[15]。
最后是社会因素。社会保障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依托,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老年人免去许多后顾之忧,从而更从容地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国家政府向老年人发放的养老金和各类医疗保险等保障能够使老年人不再过多的担忧经济问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16],而没有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状况则明显低于有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17]。
2.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路径
寻找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路径是该领域研究的落脚点。当前,我国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但总体健康状况欠佳,而这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指数都明显较差[18]。在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学界提出了通过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来对心理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希望借此能够缓解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正式社会支持(社会保险)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子女等陪伴),且两类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能够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其中来自子女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更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19]。
正式的社会支持通常是国家或政府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金、社会养老保险等物质方面的支持,这类社会支持普遍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质量或是保障老年人的物质享受来让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没有过多的“后顾之忧”,从而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研究人员发现,部分老年人在步入老年后可能會面对代际不和、长期医疗慢性病所带来的较大的经济压力,从而造成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但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从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20-21]。因此,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全面普及对于缓解当前较差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此外,政府通过各类措施缓解年轻人的日常负担让子女有能力将父母接入家中照料,也能够有效地缓解老年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22]。
非正式社会支持则是家庭和社区等主体通过向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心理慰藉和陪伴来缓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首先是家庭方面,部分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将自己的子女托付给父母照料以及提高老年人参加社会互动的频率能够有效的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23]。也有研究人员调查发现,与子女共同居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会有显著改善,并且女儿的数目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呈正相关[24]。更有研究人员指出,隔代教养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这一现象与其是否愿意教养孙辈有一定的关联[25]。其次是社区方面,长期缺乏陪伴是社区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一大原因,因此有人指出社区向老人提供如日常聊天、节日陪伴等活动能够显著降低老年人孤独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缓解[26],而且也有研究人员发现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社区,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生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社区[27-28]。
3.老年人抑郁及其成因
由表4的关键词频次可知,“抑郁”一词的出现次数高于其他关键词,同时其中心性为所有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最高,并且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可以看出有四类聚类均带有“抑郁”这一关键词,因此老年人抑郁及其成因是当前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热点。
老年人抑郁是众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29]。由于步入老年后的各种经历,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大,其作为一种不易察觉的负性情绪,不仅会加重老年人的抑郁程度,严重者更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身心疾病,还会增加自杀的风险[30]。引起老年人抑郁的原因十分复杂,居住模式、家庭社会因素[31]、自身健康问题[32]、对于死亡的焦虑[33]、社会参与度低[34]等都会引起老年人抑郁,而这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健康问题、居住模式则是最为重要的三点原因。
首先是家庭社会因素造成的老年人抑郁。由于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再加上子女风险意外事件时有发生,这导致当前国内失独老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国内对于失独老人的定义通常是指子女均由于意外或各种原因过早离世的老年人,他们较普通老人承担着更大的心理问题,并有着更高的抑郁症发病概率[35]。失独老人之所以更容易产生抑郁现象多数是由于无法走出失去子女的阴影当中,从而不愿与他人和社会产生过多的互动,而增强失独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对其心理健康会有相当程度的缓解。有研究表明,经常参与社会活动的失独老年人其抑郁水平较不常参加的失独老年人来说显著降低[36]。
其次是自身健康问题。老年人在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时,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其心理健康和抑郁水平也会受到其影响,由于这些慢性病使老年人日常生活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较为消极的影响,抑郁水平提高[37]。
最后是老年人居住模式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由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生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形式变得十分罕见,子女成家后离开父母独立居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再加上当今年轻人又有许多选择不婚不孕,当这类年轻人进入老年时期后,如果遭遇配偶离世的情况出现,则会形成“独居家庭”,而这一家庭形式则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更有研究表明,独居老人的抑郁倾向远高于有陪伴的老人[38]。此外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较快的生活节奏,许多子女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难以照料老年人,但又不放心老年人独居,许多子女会选择把老年人送入养老院生活,并以此减轻自己的生活压力。而长期居住在养老院,使老年人的社会与家庭方面的交际大幅减少,其抑郁发生率也远高于居家养老和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39]。
4.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
根据图5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可以看到,城乡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聚类,因此,城乡间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也是当前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一大重要热点。
我国当前整体经济发展情况较为不平衡,城乡间差异较大,这也导致城乡间生活观念和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受老年人居住的城乡差异影响,学界关于居住环境同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家庭内部出发,探讨不同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同子女居住在一起对老年人的影响。另一类则是拓展到家庭之外,强调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支持性作用,如基础设施、经济支持等[40]。研究发现,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无论是家庭内部因素还是外部支持因素,都较居住在城市中的老年人有所劣势。不仅如此,老年人的抑郁状况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更多,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则是因为其社会结构性资源的匮乏[41]。
针对如何缓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学界也对此提出了多种可行的措施。首先,应加速城乡医保整合,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率,以缓解城乡健康不平等现状[42],以老年人身体健康为基础推进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建设。其次,应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经济保障基础上,再采取其它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方能有效提高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43]。最后,在社区建设中要提高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在防治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44]。目前现有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差异研究已成为领域内热点,未来仍需不断探索、创新,缓解老年人受城乡资源占有不平等影响所导致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三)关键词聚类时区分布及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主题的纵向跨度和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在关键词聚类的基础上制作了聚类时区分布图。CiteSpace所提供的时区视图是一种通过图表形式表示不同时间段内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关键点确定其所归属时间段,用关键词间连线的粗细程度表示与其他关键词的关系。通过时区视图可以进一步展现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研究主题的变迁,把握各个发展时期的研究规律,梳理发展脉络。
通过结合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时区图谱与相关文献内容,并根据研究主题的变化与研究领域、研究深度的扩展,可以将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研究萌芽阶段(2000—2006年)、研究发展阶段(2007—2017年)、研究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
1.研究萌芽阶段(2000—2006年)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主要包括“抑郁”“影响因素”“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我国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出现的较晚,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开始出现,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由于在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0%,而这一数据的公布则刺激了我国学界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这也直接引起了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萌芽,并在此后,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开始逐步发展,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研究发展阶段(2007—2017年)
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主要包括“养老机构”“抑郁情绪”等。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由其引起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在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当前许多年轻人都会为了工作和生活考虑离开父母独自居住,而这也导致了我国“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这一时期的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借此提出许多方法和措施来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研究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
这一时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社会隔离”等。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開始进入深化阶段,在早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中更多的研究人员将研究中心放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上,如慢性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身体健康状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这一阶段,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则更注重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家庭中的代际支持、老年人养老的居住方式、社会隔离等。在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积极老龄化的实施,这一意见的提出也使得学界开始重视积极老龄化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有不少研究人员对此方面进行研究。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基于Citespace软件对于CNKI数据库中2000—2022年间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82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发文数量来看,近20年来,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章数量正在稳步上涨,但在2018年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在2019年后,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文章数量又出现了回升,并在接下来的三年内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文数量以及研究热度。
第二,从作者间合作来看,该研究领域内作者间合作较少,发文较为分散,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连续性较弱,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团队中有较多的合作团队,并且呈现出以团队间合作研究为主,个人研究为辅的特征。
第三,从机构合作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机构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发文十分分散,今后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领域的机构之间应当加强合作,互相吸收长处与优势。
第四,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抑郁”“城乡差异”等关键词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关联性较强,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同时“居住方式”“社会支持”等关键词将会成为后续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一大热点。
第五,从关键词聚类分析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因素”“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路径”“老年人抑郁及其成因”“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四个主要领域。
第六,从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萌芽阶段(2000—2006年)、研究发展阶段(2007—2017年)、研究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研究萌芽阶段我国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主要侧重于表面的现象和解决表面的问题。在研究的发展阶段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主要侧重于将前一阶段积累的理论进行实践,并逐渐过渡研究内容使其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到了研究的深化阶段,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研究开始更加注重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并逐渐深化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展望
1.应尽早推出适合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检测的测量工具
目前,我国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数据收集时,所采用的大部分为国外的测量方式与手段,而这些测量工具可能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的老龄化相较于国际社会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我国的特殊国情,如老年人人口规模庞大、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因素更是与西方国家差异甚大。而我国与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最大的不同点是我国的未富先老现象,西方社会普遍在经济发展已经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老龄化问题,这与我国的国情差别是非常大的。因此,直接套用国外的测量工具可能会使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虽然目前国内已有有关老年人抑郁测量的量表,但该量表仅限于对老年人抑郁症的调查,并不能普遍地反映我国当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制定一个更加符合中国本土状况,并且能够全方位地反映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需求的的测量工具是十分重要的。
2.推动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合作,加强机构学术合作
根据前文CiteSpace作者合作图谱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内跨机构、跨院校合作研究数量较少,各机构偶有合作,但合作仅限于与当地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其结果和数据不具有普遍性,这使得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视角相对单一。但同时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作者间合作又较为频繁,但与机构合作相同,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作者合作大多也仅限于在同一高校或同一研究机构内的研究人员间的合作,普遍性仍然较弱。因此,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可以以作者间的相互合作为基础,推进机构间的合作,从而达到各机构之间优势互补、研究成果更全面、研究领域更广泛的目的,实现各地区之间数据信息共享,进而能够做到有关全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数据基础,从而对全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整体的、宏观地分析,并据此给出对策,从而实现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深化和广泛化。
3.拓展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学科视角
目前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学科视角大多是从医学或心理学方面出发,所采用的量表与数据分析处理手段也多为心理学方面,但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当从多个角度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角度出發,从而建构出更加完善健全的研究理念和体系。例如从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深入分析有关经济支持和社会养老的问题,从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为缓解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自己的看法与对策,发挥学科优势。从法学角度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法规的完善与发展给出建议,让当代老年人的权益和心理健康能受到法律层面的保护。
4.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建设
目前国内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文章多直接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来对具体的数据做具体分析,很少有借助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并且国内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也较为稀少,所使用理论多为各学科的专业理论。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在该领域内整理出相关的理论并运用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又由于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尽可能做到理论的分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中都有一套可参考的理论,以供研究人员进行对应的分析参考。
5.推进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的文件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也体现出积极老龄化对于缓解我国老龄化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性。积极老龄化作为近两年来提出的热门话题,其鼓励老年人运用自己大量的闲暇时间继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在其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前文中提到,许多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在为子女提供逆向反哺的过程中得到改善,而积极老龄化提出的让老年人焕发第二春的观点也正是能让老年人再次感受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改善对策和建议。但国内目前针对积极老龄化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的文章数量较少,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当加强对这一部分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荣健,戈艳红,孟娜娜,等.2010—2019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0,20(1):26-31.
[2] 于淼.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及自助策略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
[3] 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4-209.
[4] 唐丹.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使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02-405.
[5] 梁小利,彭思涵,杨玲娜,等.成都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8):4603-4605.
[6] 陈庆荣,傅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2012—2014)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92-104.
[7] 李敏,郭继志,贾君杰,等.山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6(10):888-891.
[8] 阎红,刘书文.慢性病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1):5366-5369.
[9] 于慧慧,王莎莎,王祥,等.潍坊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8,31(5):44-46.
[10] 夏昉,崔培旭,刘金萍,等.高血压对中国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9):1706-1711.
[11] 邢华燕,林爱琴,韩秀敏,等.郑州城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308-310.
[12] 张涵,郭继志,王瑞梅,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7):659-662.
[13] 罗美丽,任滨海.老年人心理健康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27-229.
[14] 吕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3-3344.
[15] 徐婕,刘梅,曹文,等.徐州市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家庭及经济状况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498-2500.
[16] 陈美,张勇之.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9):1644-1647+1652.
[17] 王萍,张雯剑,王静.家庭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93-4896.
[18] 王璇,罗浩.无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49-150.
[19] 杨小娇,汪凤兰,张小丽,等.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9):1266-1269.
[20] 谢君,陈英,黄背英,等.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影响研究——基于2018年CLHLS数据[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7):74-78+82.
[21] 张鹏飞.医疗保险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96-103.
[22] 罗美丽,任滨海.老年人心理健康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27-229.
[23] 王亞迪.隔代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科学决策,2018(9):47-68.
[24] 江克忠,陈友华.亲子共同居住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吗?——基于CLHLS数据的证据[J].人口学刊,2016(6):77-86.
[25] 张宝莹,韩布新.隔代教养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7):835-841.
[26] 阳义南,李思华.社区养老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多指标多因素结构方程模型[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15.
[27] 杨磊,申鲁军,胡媛艳.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5):329-331.
[28] 占归来,李晨虎,赵立宇,等.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对老年人抑郁、焦虑、幸福感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6):839-842.
[29] 方向阳,陈清,侯原平,等.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与衰弱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211-214.
[30] 郑闪闪,门瑞雪,范志光,等.领悟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6):3557-3561.
[31] 闫语,尹文强,张玉杰,等.城乡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差异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3):557-561.
[32] 赵慧,王志伟,马婷婷,等.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慢性病共病对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J].医学与社会,2022,35(6):127-132+144.
[33] 刘友琴,李兵,雷蕾,等.老年人死亡焦虑与抑郁: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11):1628-1631.
[34] 蔡雨彤,曹熙,闫妍,等.我国中老年健康相关行為与抑郁的关联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0):3836-3840.
[35] 刘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与社会保障[J].人口与发展,2008(6):32-34.
[36] 冉凌云,王小兰,孔虹倩,等.失独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S1):330-332.
[37] 张艳平.社会参与对失独老人抑郁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1(12):2637-2641.
[38] 靳永爱,周峰,翟振武.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J].人口学刊,2017,39(3):66-77.
[39] 徐彩霞,薛佳殷,陈瑞,等.泰兴地区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9):1983-1986.
[40] 蒋炜康,孙鹃娟.居住方式、居住环境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一个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的分析框架[J].城市问题,2022(1):65-74.
[41] 郭爱妹,DanielW.L.Lai.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城乡比较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6(1):106-110.
[42] 汪连杰,刘昌平.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农村老年人健康及其健康不平等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22(3):46-62.
[43] 唐丹.城乡因素在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模型中的调节效应[J].人口研究,2010,34(3):53-63.
[44] 高丽,李树茁,吴正.社区贫困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城乡差异——基于2014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9,25(5):38-49.
Analysis of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s Regarding Mental Health
of the Aged on the Strength CiteSpace
CHANG Jinfeng,WANG Haixin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Lanzhou 730124,Gansu)
Abstract: Since 1999, China has entered an era of population aging, as a result, mental health of the aged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domestic researchers. The CiteSpace bibliometric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a visual analysis and knowledge mapping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uthor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organizations, and keywords regarding mental health researches of the aged between January 2000 and May 2022.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due to the increase of aged population in China, relevant studies continue; The core authors mainly include Chen Changxiang, Xing Fengmei, Li Shuxing and some other researchers; The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focus on the four issues of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aged population”, “path of social support i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aged population ”, “depression and its causes for the elderly”,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for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ag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is domain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realize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nstruct relevant theo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scope perspectives.
Keywords: mental health of the aged; knowledge graph; CiteSpace; population aging